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1[单选题](江南博哥)某有机反应的球棍模型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可能是CH3CH3B.生成物可能是CH3CH2OHC.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由图可知,因不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物不可能是CH3CH3,A项错误;由图可以知道,是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不是与水发生加成,不能生成乙醇,B项错误;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2[单选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①②③④B.③④C.③④⑤D.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①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②错误: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为电解过程,发生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是化学变化.③正确;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铜为阳极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铜,④正确;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是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⑤错误。故本题选B。3[单选题]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入的方法是( )。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实验导入法是指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巾提出与新课有联系的、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的导入方法。旧知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为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社会导入法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题干中新课的导入方法是实验导入法。4[单选题]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A.AB.BC.CD.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四氯化碳可以将水中的溴单质萃取出来,并且四氧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可以用分液漏斗来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项正确;B项,乙醇和苯酚互溶,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因此B项错误;C项,用加热的方法会使碘升华,不能得到碘单质。故C项错误;D项,配制100ml0.100mol/L的KCI溶液时,应选用容量瓶,D项错误。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A.从宏观到微观B.从定性到定量C.从描述到推理D.从原子到原子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化学进入现代时期。现代化学总结起来有五大特点: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②从定性和半定量化向高度定量化深入;③对物质的研究从静态向动态伸展;④由描述向推理或设计深化;⑤向研究分子群深入。6[单选题]的是( )。A.B.甲池溶液pH不变,乙池溶液pH减小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24LO2,此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2.8g固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7[单选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8[单选题]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有①(NH4)2SO4、②Al2(SO4)3、③NaCl、④AgNO3、⑤KOH、⑥Kl、⑦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而且该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可得白色沉淀。该白色固体的可能组成是( )。A.②③⑤B.②⑤⑦C.①③④⑤D.①④⑤⑦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则②和⑦不能同时存在,④和⑤不能同时存在,排除B、C、D三项。9[单选题]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2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A.AB.BC.CD.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0[单选题]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A.B.C.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三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B项,苯与氯气反应,铁做催化剂会生成氯苯,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C项,硝基苯与发烟硝酸反应生成二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项,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本题选A。11[单选题]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和苯D.1mol乙醇与1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1mol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但是分子中只有单键,其单体乙烯中含有双键,故A项错正确。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但是不能氧化苯,故C项错误。1mol乙醇与1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小于1mol。12[单选题]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科书为载体,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13[单选题]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14[单选题]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15[单选题]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 )。A.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B.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C.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D.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适合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的方式。故本题选D。16[单选题]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比Y多4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W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Z<YC.Y的氧化物既可溶于盐酸也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D.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W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氧元素,W、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不能大于等于8,且W原子序数小于8,则W为碳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8,则为铝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比Y多4个,则Z为氯元素。元素W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如苯、乙炔等;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X<W<Z<Y;Y的氧化物为
17[单选题]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1B.化学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2。18[单选题]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采用即时表现评价,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 )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纸笔测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即时表现评价可分为提问交流评价、课堂练习评价和课堂实验操作评价三种。19[单选题]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在反应中M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转化流程A.MFe2Ox是氧化剂B.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yD.SO2发生了分解反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3)×2+(-2)y=0,y=4;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是分解反应。20[单选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乙酸乙酯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Fe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u与浓硝酸反应,但活泼性Fe大于Cu,不可用加入浓硝酸的方法比较二者的金属21[简答题]下面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1)实验用品:试管、2%的AgNO3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2)实验步骤及现象①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4所示)。②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5所示)。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加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1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5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参考解析:(1)乙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成银镜。(2)由于本对照实验现象明显,对照效果好,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后,都能很顺利地获得这一实验结论,轻松解释了“单质银为什么只在试管内壁上产生,而不在试管内部的溶液中产生”。这与通过使用浓硝酸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钠检验的方法相比,说理更加透彻,还节约了实验药品,排除了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22[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生活中对于钠的相关应用也极为广泛。请结合化学相关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2)请以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如何采用观察、实验和思考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学习钠和水这一化学反应。参考解析:(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如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增强感性认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凸显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钠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尝试运用钠的已有知识解释反应现象,并对该反应的产物做出推测,即提出假说(依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气或氧气);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最后,验证假说(获得正确的实验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不但能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更高,还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境、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23[简答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A、B、C、E同周期,C、D同主族,A元素在地壳含量中排名第二,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E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判断B、C、E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用元素符号作答)【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l: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试分析学生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参考解析:(1)本题正确答案为P>S>Na。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能够推断出A元素为Si,B元素为Na,C元素为P,E元素为S。再依据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判断出P>S>Na。(2)一方面多数学生对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判断理解不透彻,即忽略同周期内VA>VIA的反常现象。因此在判断同周期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时,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根据同周期内随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电离能增大的规律来进行判断。另一方面极少部分学生,对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判断方法本身不清楚,记忆有偏差,即认为同周期随原子核电荷数增加,第一电离能减小,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3)在判断第一电离能大小时,具有以下的变化规律:同一主族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电离能逐渐减小。同周期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加,电离能随之增加。但存24[简答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设计一环节1:依据SO2对环境的污染资料认识SO2的物理性质。情景:播放一段有关SO2形成酸雨及酸雨对人类危害的视频资料。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SO2易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将一试管SO2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水几乎充满整个试管,说明SO2易溶于水。环节2:依据烟气脱硫原理并结合化学反应规律推测SO2的化学性质。情景:介绍广东台山电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减少SO2排放的原理:学生推测性质:SO2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aSO3与SO2中的S元素均为+4价,价态居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学生设计实验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环节3:从生活实例中了解SO2的漂白性。情景1:2004年12月2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种银耳产品均被检测出含有“二氧化硫”。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心理,使用大剂量SO2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学生推测:SO2具有漂白性。情景2:生活中SO2漂白的纸张、草帽日久又变黄,尤其是见光、受热发黄越快。学生推测:SO2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推测。环节4:应用SO2的性质探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学生根据SO2的性质分析猜测酸雨形成过程,讨论酸雨的危害及治理酸化了的湖泊的措施。设计二环节1:SO2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集气瓶中SO2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做水溶性实验,总结SO2的物理性质。环节2:SO2的化学性质。(1)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化合价的角度预测SO2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书写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2)教师演示SO2与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讲解SO2的漂白性。环节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教师讲解SO2形成酸雨的途径,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问题:(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2)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参考解析:(1)设计一中,教师使用真实情景作素材,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从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二中,教师纯粹是为了讲授知识,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2)情境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化学实验、化学史、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经验等为素材。选取素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所处模块的功能定位,不同模块对教学素材的复杂程度、功能价值的要求不同;其次,素材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再次,对于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选取不同的素材,促进学生思想方法的建构;最后,素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25[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摩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l》(必修)第1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部分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用米、厘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千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等。同样,人们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例如,lmolH2O和1molAl所含的粒子数都是6.02×1023,但它们的质量不同(如图4)。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仅仅学习了《化学l》“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等知识。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国家一般要求。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完成教学过程简案(不少于300字)。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的关系,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它们之间的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推导及应用,提升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激发学习兴趣。(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够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3)教学过程简案【教学导入】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取用药品都是用器具称量的,而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这些原子或分子我们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那么.可称量物质的质量与组成它们的分子数目之间该怎样联系呢?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合体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联系起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比亚迪弗迪租赁合同违约处理:违约责任与处理协议
- 2024年度企业借款保证合同2篇
- 2024年度商业物业销售代理协议3篇
- 2024自然人间借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汽车俱乐部会员合同3篇
- 2024学校委托培训合同
- 2024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
- 2024业务岗位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电竞比赛场地合作合同
- 硬笔书法教程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温室效应的定义及原因影响和对策PPT
- 汉英翻译教程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柳塔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高中美术 主题一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课件
- GB/T 15856.2-200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GB/T 12145-2016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 GB/T 10001.2-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 群落的结构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备课】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 市赛一等奖
- 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