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1.gif)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2.gif)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3.gif)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4.gif)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0082897ed19aea8b5f1ac709ecf2a5f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4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西汉初年:地方在很长时间内实行郡县、________并存的制度。(2)汉武帝:颁布“________”,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他们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2)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1.(1)封国(2)推恩令2.(1)节度使(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1)封国(2)推恩令53.北宋(1)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________。②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掌控。(2)作用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逐渐形成了________、冗兵和________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的祸根。(1)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2)藩镇割据冗官冗费积贫积弱3.北宋(1)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2)藩镇割64.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①除________、山西、________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________,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③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1)河北山东行中书省宣慰司(2)中央集权省制4.元朝:行省制度(1)河北山东行中书省宣慰司(2)7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____________重用身边做________、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________体制。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________管理体制(1)唐朝三省的构成及职责:中央的三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________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汉武帝侍从2.三省3.三省六部(1)中书门下尚书尚书省(2)相权皇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侍从2.三84.宋朝(1)设立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设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4.(1)中书门下(2)参知政事三司使5.中书省4.宋朝4.(1)中书门下(2)参知政事三司使9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两汉时期:主要实行________。汉武帝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_______即可步入仕途。3.隋朝以后:实行________1.察举制2.九品中正制门第3.科举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10(1)发展历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②_______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科举制形成。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及影响①把________、_______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________、扩大______来源,提高官员_______。②把________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_______。(1)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2)读书考试特权垄断官吏人才文化素质选拔人才中央集权(1)发展历程。(1)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2)读书11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12精讲阐释
如何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方法点拨:要从三省六部制实施的背景、演变历程、作用、影响等方面把握这一重要政治制度。(1)背景①自秦以后,随着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②三省六部是秦汉以来三公九卿制不断发展的结果。精讲阐释如何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方法点拨:要从三省六部制实13(2)演变: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建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宋朝调整三省六部;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明朝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3)评价①三省六部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机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2)演变: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建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宋14特别提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尚书省只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这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本质的区别。③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④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特别提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15应用示例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解析:本题引用古代著作中的材料考查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和材料信息的解读。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偷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答案:B应用示例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16精讲阐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焦点问题和演变特点是什么?
方法点拨: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紧紧围绕两对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归纳出演变的特点。(1)演变的焦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演变特点:精讲阐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焦点问题和演变特点是什么?方17①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第一,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的发展。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东汉末年演变为州、郡、县。直至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二,主要围绕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权力问题展开斗争。汉初王国势力发展,形成地方割据局面,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逐步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唐至宋地方军镇长官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并不断发展,直到北宋初年,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等措施。经过长期斗争,地方权力分散,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①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第一,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的发展。18②中央政治制度方面:第一,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在继承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有所创新。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都充分说明了以上两点。特别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上看,基本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二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古代地方势力并非一直呈削弱态势。西汉初年的封国制和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和地方割据,地方一度严重威胁中央集权。②中央政治制度方面:第一,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在继承三公九19应用示例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下为解决君权和相权,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这两对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其最终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答案:C应用示例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20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1基础达标1.(2012·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C基础达标1.(2012·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22考题回放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D考题回放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2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4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5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6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7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西汉初年:地方在很长时间内实行郡县、________并存的制度。(2)汉武帝:颁布“________”,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他们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2)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1.(1)封国(2)推恩令2.(1)节度使(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1)封国(2)推恩令283.北宋(1)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________。②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掌控。(2)作用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逐渐形成了________、冗兵和________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的祸根。(1)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2)藩镇割据冗官冗费积贫积弱3.北宋(1)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2)藩镇割294.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①除________、山西、________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________,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③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1)河北山东行中书省宣慰司(2)中央集权省制4.元朝:行省制度(1)河北山东行中书省宣慰司(2)30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____________重用身边做________、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________体制。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________管理体制(1)唐朝三省的构成及职责:中央的三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________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汉武帝侍从2.三省3.三省六部(1)中书门下尚书尚书省(2)相权皇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侍从2.三314.宋朝(1)设立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设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4.(1)中书门下(2)参知政事三司使5.中书省4.宋朝4.(1)中书门下(2)参知政事三司使32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两汉时期:主要实行________。汉武帝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_______即可步入仕途。3.隋朝以后:实行________1.察举制2.九品中正制门第3.科举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33(1)发展历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②_______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科举制形成。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及影响①把________、_______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________、扩大______来源,提高官员_______。②把________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_______。(1)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2)读书考试特权垄断官吏人才文化素质选拔人才中央集权(1)发展历程。(1)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2)读书34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5精讲阐释
如何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方法点拨:要从三省六部制实施的背景、演变历程、作用、影响等方面把握这一重要政治制度。(1)背景①自秦以后,随着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②三省六部是秦汉以来三公九卿制不断发展的结果。精讲阐释如何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方法点拨:要从三省六部制实36(2)演变: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建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宋朝调整三省六部;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明朝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3)评价①三省六部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机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2)演变: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建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宋37特别提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尚书省只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这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本质的区别。③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④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特别提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38应用示例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解析:本题引用古代著作中的材料考查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和材料信息的解读。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偷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答案:B应用示例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39精讲阐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焦点问题和演变特点是什么?
方法点拨: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紧紧围绕两对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归纳出演变的特点。(1)演变的焦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演变特点:精讲阐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焦点问题和演变特点是什么?方40①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第一,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的发展。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东汉末年演变为州、郡、县。直至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二,主要围绕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权力问题展开斗争。汉初王国势力发展,形成地方割据局面,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逐步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唐至宋地方军镇长官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并不断发展,直到北宋初年,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等措施。经过长期斗争,地方权力分散,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①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第一,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的发展。41②中央政治制度方面:第一,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在继承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有所创新。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都充分说明了以上两点。特别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总体上看,基本具备两个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工作要点计划月历表(9篇)
- 202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层精炼新版新人教版
- 浙江传媒学院《世说新语精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20课 金字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电子技术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农业大学《宗教文化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库建设坝体及大坝工程
- EqualOcean2024中国出海企业品牌战略报告
- 上海体育大学《法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出口潜力分析报告
- 晋升的述职报告
- 大美陕西欢迎你-最全面的陕西省简介课件
-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计算题 200道
- 米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蛇年元宵节灯谜大全(附答案)
- 2023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考试职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教育公益领域发展报告
- 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
-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 第二章生物质能资源与植物
- 校本课程《竹之匠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