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1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2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3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4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命题趋势1.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3.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6.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科学思维: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及“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章内容,同时也有选择题的形式。以图形分析、情景信息综合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形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高频考点[考情分析]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命题趋势1.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1.生命观念:1[思维网络][思维网络]2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3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梳理]1.反射与反射弧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梳理]4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2.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5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续表)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6(1)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3)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或过强,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1)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7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相连的为传入神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相连的为传入神 (28(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9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_______获得,与生俱来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特点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实例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大脑皮层(1)分类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__________。(2)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遗传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_______获得,与生10

[易错诊断]1.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答案:×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答案:×3.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答案:√ [易错诊断])也属于反射。(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11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答案:×5.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答案:×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12

[基础测评]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答案:B [基础测评]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13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D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14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点梳理]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突起细胞体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突起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如下图所示:

(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

(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树突轴突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突15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或局部电流)①传导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神经冲动。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 (1)兴奋:指动物16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图中a←b→c。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17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相反相同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相反相同18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3.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动作电位测量:电表19

指针偏转原理图

测量动作电位时,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①中a点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图②~⑤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指针偏转原理图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图②~⑤为该动20[易错诊断])1.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答案:×)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答案:√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4.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其上传导。()答案:√5.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可以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答案:√[易错诊断])1.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221

[基础测评] 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刺激时,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答案:D [基础测评]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22

2.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Ⅱ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钠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钠离子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C.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有关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C 2.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位23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突起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突触小泡①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里面有________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轴突—细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③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使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考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考点梳理]1.几个常见概念的比较突触后膜构成,常见类型: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突起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24(续表)神经递质①存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②传递顺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________或________⑥神经递质的分泌:通过________的方式分泌,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抑制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续表)神经①存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抑制胞吐细25项目神经递质激素酶来源突触前神经元合成、释放内分泌腺细胞合成、释放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化学本质乙酰胆碱、单胺类化合物、氨基酸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蛋白质(少数是RNA)生理功能引起兴奋或抑制调节生命活动催化化学反应作用部位或器官突触后膜靶器官或靶细胞细胞内和细胞外共同点高效性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神经递质、激素、酶的比较项目神经递质激素酶来源突触前神经内分泌腺细胞合所有活细胞都能26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27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________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________→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③易受组织液中物质的影响: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能影响兴奋的传导,影响组织液理化性质稳定的因素也将影响递质的传递。化学信号细胞体树突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的因素也将影响递质的传递。28神经递质的成分及作用

(1)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2)功能分类: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3)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胞吐。

(4)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一是酶解,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二是回收再利用,即通过突触前膜转运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再利用。神经递质的成分及作用 (1)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有乙酰胆碱、29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30(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31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③________④________方向⑤________传递⑥________传递4.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比较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快慢双向单向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32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图示(续表)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图示(续表33

[易错诊断]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答案:√2.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 [易错诊断]或树突。()答案:√学信号→电信号。()答案:344.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5.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4.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35

[基础测评]1.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C [基础测评]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36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B.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发生变化

D.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C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37考点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梳理]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的各级中枢及其功能考点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梳理]1.38(2)相互关系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协调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________。②位于脊髓的____________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_______。2.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语言

(1)高级功能:包括语言、________、记忆、思维等方面,________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2)相互关系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协调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39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S区Sport→S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H区Hear→H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V区Visual→V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不能阅读W区Write→W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失去书写、绘图能力(2)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S区Sport→S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40(3)学习和记忆神经递质蛋白质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___________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__________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学习和记忆神经递质蛋白质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____41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42[易错诊断]1.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答案:×2.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答案:√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答案:√[易错诊断]1.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434.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答案:×

5.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答案:√6.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4.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44[基础测评]1.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B.②③D.④⑤A.①③C.②④答案:D[基础测评]1.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45)2.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2.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46考向1反射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典例1](2019年海南卷)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考向1反射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典例1](2019年海南47

[解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

错误。[答案]D [解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答案48[考向预测]1.右下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其中甲为肌肉,)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考向预测])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叙述正确49

解析:根据突触单向传递的特点可判断乙为感受器,甲为效应器,A错误;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神经中枢,即脑或脊髓中,B正确;在P点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丙→甲,C错误;刺激P点,肌肉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反射弧不完整,所以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答案:B 解析:根据突触单向传递的特点可判断乙为感受器,甲为答案:B50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51

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答案:B 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答案:B52考向2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

[典例2]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下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下列问题。考向2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 [典例2]肌肉受到刺53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__________。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______54

[解析](1)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兴奋在这两处进行的应属于兴奋的传递;①③指的是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是兴奋的传导。(2)“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说明搭在一起的两个标本已经通过生理盐水连成一个整体,并且信号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右肌肉兴奋时形成的局部电流会对③处产生刺激作用,引起③处神经纤维兴奋。(3)“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说明肌肉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均会产生兴奋,且膜内外电位变化相同;故刺激③处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电位变化可以使左、右两侧的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2)局部刺激[答案](1)②④①③(3)左肌肉和右肌肉 [解析](1)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55[考向预测]3.(2018年江苏南京期末)右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兴奋在③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

D.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考向预测]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56

解析: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兴奋在③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C正确;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D正确。答案:B 解析: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答案:B574.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橡皮锤轻轻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不属于反射B.刺激Ⅲ处,能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剪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D.Ⅳ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4.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橡皮锤58

解析:用橡皮锤轻轻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属于膝跳反射,A错误;Ⅲ处为传出神经,Ⅰ处为传入神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Ⅲ处,不能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剪断Ⅰ处,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被破坏,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C正确;Ⅳ处为脊髓,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答案:C 解析:用橡皮锤轻轻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属于膝跳答案:C59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考向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分析[典例3](2018年新课标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考向3静息电位和60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答案61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1)图1所示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2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原理分析。图1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1)图1所62图2图263(2)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如图:

①若膜外的Na+浓度升高,则膜内外Na+浓度差会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图2中C点上移);反之,会下降(图2中C点下移)。

②若膜外的K+浓度降低,则膜内外K+浓度差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图2中A点下移);反之,会减小(图2中A点上移)。(2)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64

[考向预测] 5.(2019年山东青岛高三调研)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处不能产生兴奋 [考向预测]两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5解析:静息状态时,K+

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由电位相等,A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B错误;于A、B两点均位于神经元膜外,无电位差,即A、B两处的B处兴奋时,Na+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Na+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D正确。答案:D解析:静息状态时,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由电位相66

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672022届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68(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69

解析:(1)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自变量为缺氧时间。(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答案:(1)缺氧时间(2)外

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解析:(1)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答案707.如图1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2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甲区域或丙区域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1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若图1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图2中的③→④过程7.如图1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2表示膜内71

解析:丁区域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A错误;若图1中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甲区域和丙区域刚恢复为静息状态,若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右到左,则动作电位还未传到甲区域和丙区域,B错误;将图1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小,C错误;若图1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随兴奋的传导,乙区域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后逐渐恢复静息电位,则乙区域可能正处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图2中的③→④过程,D正确。答案:D 解析:丁区域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是从72

8.如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①④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图2 8.如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73C.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⑤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③D.图1的③中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解析: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A错误;⑤时K+外流使膜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B错误;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Na+通道通透性更高,C正确;③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答案:CC.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A.图2中的乙对应图74考向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典例4](2020年天津卷)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考向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典例4](202075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填“增加”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76D.Ca2+

通道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A.谷氨酸C.甘氨酸受体B.内源性大麻素D.Ca2+通道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77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

[解析](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降78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1)突触小泡减少(2)降低丙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负反馈(4)CD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答案79神经递质“一·二·二”神经递质“一·二·二”80

[考向预测] 9.(2020年湘豫名校高三12月联考)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考向预测]述正确的是()81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能为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提供ATP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D.该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解析: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不需要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提供ATP,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C正确;该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影响多巴胺的回收,故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变长,D错误。答案:C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①中82

10.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下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0.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的是83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B.神经递质在c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C.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84环境的组分,该处Na+、K+浓度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

解析:b处兴奋时,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处通过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正确;c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于内正确;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屈肌的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D错误。答案:D环境的组分,该处Na+、K+浓度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85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减小

11.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药物BZ能提)

A.GABA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

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Cl86Cl-内流增加,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抑制加强,C正确。解析: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当后膜受到新的刺激时,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加大,因而GABA的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正确、D错误;GABA能使其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说明结构改变后的GABA受体也具有转运Cl-的功能,B正确;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答案:DCl-内流增加,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抑制加强,C正确。解析:G8712.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小12.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88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D错误。

解析:根据神经节所在位置,可判断a处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通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起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正确;图中有三个神经元,c处为突触,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要比a处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慢一些,C正确;K+的外流产生静息电位,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如果将神经答案:D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D错误。 解析:根据89考向5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

[典例5](2019年新课标Ⅰ卷)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考向5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 [典例590

[解析](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大脑皮层(3)感受器 [解析](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91

[考向预测] 13.(2019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考向预测]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92

解析: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差,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A正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正确。答案:B 解析: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差,答案:B93

14.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14.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的94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答案95考向6相关的探究实验

[典例6]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考向6相关的探究实验 [典例6]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96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使C酶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97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②图98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99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体ATP,属于协助扩散。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

[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则实验组所用短肽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100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③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

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涉及受体(糖蛋白)、酶及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101[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Ⅱ②C、B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分子[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102

[考向预测] 15.(2019年安徽安庆一中摸底)如图甲所示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图,图乙所示为对应图甲反射弧局部放大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甲乙 [考向预测]甲乙103

(1)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____(填“A”或“B”)。若A和B都位于手部,图甲中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注射麻醉剂(对其中1个位点进行麻醉)后,突然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感觉,那么被麻醉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

(2)假设图甲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若①处受损,该个体排尿反射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____(填“A”104(3)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某同学的验证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靠近神经中枢的部分为向中段,另一部分为外周段),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传入神经向中段。实验结果:效应器发生反应。

实验结论:传入神经具有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的功能。该同学的验证实验存在错误,请指出并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某同学的验证实验如105

解析:(1)由题意及图甲、乙及神经节位置可知,③位于传入神经,④位于传出神经,A表示感受器,B表示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注射了麻醉剂后,突然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感觉,说明反射过程存在,但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麻醉的位点可能是①。(2)若①受损,则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不会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所以排尿反射能完成。(3)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该同学的验证实验缺少对照组,对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应为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用同样强度的电刺激传入神经的外周段,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解析:(1)由题意及图甲、乙及神经节位置可知,③位于传106答案:(1)A①(2)能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

(3)该同学的验证实验缺少对照组,对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用同样强度的电刺激传入神经的外周段,效应器不发生反应答案:(1)A①(2)能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 (3)该107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命题趋势1.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3.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6.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科学思维: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及“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章内容,同时也有选择题的形式。以图形分析、情景信息综合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形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高频考点[考情分析]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命题趋势1.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1.生命观念:108[思维网络][思维网络]10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10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梳理]1.反射与反射弧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梳理]111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2.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112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续表)反射弧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113(1)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3)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或过强,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1)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114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相连的为传入神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相连的为传入神 (2115(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116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_______获得,与生俱来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特点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实例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大脑皮层(1)分类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__________。(2)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遗传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_______获得,与生117

[易错诊断]1.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答案:×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答案:×3.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答案:√ [易错诊断])也属于反射。(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118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答案:×5.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答案:×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119

[基础测评]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答案:B [基础测评]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120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D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121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点梳理]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突起细胞体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突起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如下图所示:

(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

(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树突轴突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突122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或局部电流)①传导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神经冲动。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 (1)兴奋:指动物123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图中a←b→c。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124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相反相同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相反相同125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3.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动作电位测量:电表126

指针偏转原理图

测量动作电位时,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①中a点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图②~⑤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指针偏转原理图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图②~⑤为该动127[易错诊断])1.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答案:×)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