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优秀课件(经典实用)_第1页
农业经济学优秀课件(经典实用)_第2页
农业经济学优秀课件(经典实用)_第3页
农业经济学优秀课件(经典实用)_第4页
农业经济学优秀课件(经典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系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导论

0.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0.2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0.3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0.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0.1.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植物栽培是指人们通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热和自然界的水、气以及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养分,加工合成为植物产品;动物饲养是指人们通过以植物产品为基本饲料,利用动物的消化合成功能,转化成动物性产品。因此,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1.2农业的根本特性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2农业的地位、贡献

与多功能性0.2.1农业的地位0.2.1.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2.1.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

发展阶段中的地位首先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2.2农业的贡献与多功能性

1.农业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工业原料(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金、土地(3)市场贡献工业品市场、农产品市场(4)外汇贡献为资本品的进口提供外汇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业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西方农业经济学科

的产生与发展0.3.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0.3.2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7世纪~19世纪30年代)0.3.3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0.3.4现代农业经济思想(20世纪初以后)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

农业经济思想0.3.1.1古代希腊、罗马的农业经济思想1.关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2.奴隶制庄园的管理3.农业经营的目标4.土地位置与土地肥力5.农业多种经营与专业化6.农庄产品出售及价格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1.2西欧中世纪的

农业经济思想1.维护封建秩序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正统思想2.主张财产公有并消灭等级特权的异端思想3.强调公平忽视效益的重农抑商思想4.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农业经营思想《亨利农书》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2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

济思想(17世纪~19世纪30年代)0.3.2.1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来研究农业的,从而探讨了地租理论、农产品价格理论、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间的关系以及有关农业的各种政策,从而真正进入了农业经济的理论探讨。配第首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租,他把地租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李秉龙:农业经济学重农学派重视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没有直接论证劳动创造价值;重农学派提出纯产品学说,也认为地租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同时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结果。斯密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地租,同时也研究了利润,并把它们都看成是剩余价值的主要形态。斯密发展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并纠正了重农学派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生产部门的错误。不过他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说明商品价值,因而他的价值理论带有二重性,他的利润和地租理论也都存在二重性。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李嘉图批判了斯密树立的两种价值标准,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最完备的地租理论。他把地租看成是利润的派生形式,从而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在17~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已开始注意到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几个环节来分析社会生产,注意到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或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被发现,即被用来说明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被用来作为地租理论的基础。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2.2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

理论体系的产生18世纪中叶,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分析了法国农业经营情况,认为大农业比小农业具有优越性。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扬(Arther.Yang)1770年出版了《农业经济论》,比较具体详细地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生产费用和经营收益的关系。他被认为是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但是,农业经济思想的更大发展是在德国。18世纪后半期,德国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旧有的农业制度存在许多缺点,建议采用英国农业中发展起来的技术革新,彻底变革德国农业。哥廷根大学的戈特洛布·冯·尤斯蒂(G.H.GottlobvonJusti)出版了两卷本的《论欣欣向荣的农业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改革农业的方案,主张废除耕作强制,瓜分公有土地,合并分散耕地地块,消除农民的杂役负担。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约翰·贝克曼(JohannBeckmann)1769年出版了《德国农业原理》,这本书是第一次特别为高等院校所写的农业教科书,被认为是当时最好和最受欢迎的著作之一。阿尔布雷希特·丹尼尔·泰尔(ArbrechtDanielThaer)他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原理,又提出了农业静力学原理,从而成为德国农业经营学的创始人,被看作当时欧洲大陆农业学界的泰斗。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泰尔的学生约翰·海因里希·冯·屠能(JohannHeinrichThÜnen)进一步发展了泰尔的思想,他出版了《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他用抽象法假定了一个孤立国,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和四周的农村。他较早使用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农业经济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即农业集约理论和农业圈境说(或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3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

思想(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0.3.3.1一般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与理论用效用价值理论来说明农产品的价值或价格,重新解释地租理论以及基于其上的农业赋税理论等。这些在庞巴维克、克拉克、马歇尔等人的著作中都有所论述,代表了这些理论的转化过程。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非常深刻的论述。他认为纯农业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使工业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农业;只有建立和发展工业,农业本身才能进一步发展。李斯特认为,纯农业国资源利用程度低;纯农业国分工协作发展程度低;纯农业国农业常处于残缺状态;纯农业国贸易常使其处于对发达国家的从属地位;纯农业国普遍存在分散、保守、迟钝,缺乏文化、繁荣和自由。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3.2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特奥多·冯·戈尔兹(TheoderFreiherrvonderGoltz),他曾任耶拿大学、波恩大学等校的教授,在李比希影响下研究农学,曾讲授过农业经营学、土地评价学、农业簿记、农业政策、农业制度、农业史等,1886年出版了《农业经营学》,他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弗里德里希·艾瑞保(FriedrichAereboe)特奥多·布林克曼(TheoderBrinkmann)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4现代农业经济思想

(20世纪初以后)0.3.4.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也包含了大量对有关农业分析、研究及结论

农业经济思想在宏观经济学中反映的较少,不过也在一些地方涉及农业,或者一些研究农业问题所直接、间接需采用的分析方法。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3.4.1现代农业经济科学

的形成与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农业科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人们把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分成四大类: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这四大类可以归为三大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农业机械、工程科学;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现代农业经济思想主要集中于农业经济科学各分支中。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深受相对独立发展较早的德国农业经营学派思想的影响。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926年,美国的布莱克(J.D.Black)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1953年,海地(E.O.Heady)运用微观经济学和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规定了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也以德国农业经营学派思想为基础,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有关方面的研究较为活跃。黑兹(W.M.Hays)、韩德(T.F.Hunt)以“农家访问法”、“个案法”研究农场管理;华伦(G.F.Warren)用“调查方法”研究农场经营成败的原因;司皮门(W.J.Spillman)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农场资料;邦特(G.A.Pond)与达波(J.W.Tapp)创立“农场预算法”计划,预测农场的生产费用和收入;30年代霍莫兹(C.L.Holmos)研究农场生产与外部的关系;40年代舒尔茨(T.W.Schultz)主张将动态经济理论应用于农场管理;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奥托林巴(Eotremba)和杜恩(E.S.Dunn)从动态多因素分析方面继续进行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美国的伊利(R.T.Ely)和莫尔豪斯(E.W.Morehouse)1924年发表《土地经济学原理》,论述了涉及土地经济学的各种问题,是最早和影响最广泛的土地经济学著作之一。泰勒(H.O.Taglot)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和博伊尔(I.Boyle)的《农业经济学》都是20世纪20年代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著作。美国约翰·W·戈德温的《农业经济学》和英国M·厄普顿的《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是70年代以后比较流行和有代表性的著作。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现代农业经济思想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展经济学中1954年,W·A·刘易斯发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费景汉和G·拉尼斯1964年发表了《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一步扩展为更为严密的宏观总体发展理论

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系列建议

乔根森(D.W.Jorgenson)1967年发表《剩余农业劳动和二元经济发展》,提出了与舒尔茨含义相同的新二元经济模型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0.4.1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美国的约翰·W·戈德温在其所著的《农业经济学》中将农业经济学定义为关于各种有限资源在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用途方面进行分配的社会科学。美国的盖尔·克拉默则认为,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纤维以供社会各种成员消费。农业经济学和经济学一样都是为寻求发现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学应用经济理论方法探索对农业和农业企业问题的解答。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朱道华在其所主编的《农业经济学》中则认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言之,就是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从广义上看,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更选和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但通常的农业经济学是狭义的,是以研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所以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或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的几个特征:

第一,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者说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第二,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第三,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我们认为,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李秉龙:农业经济学0.4.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农产品市场

2.农业生产要素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4.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农业,农业多功能性,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理解与掌握农业的基本特性。3.知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深刻理解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4.农业的作用及其延伸。5.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近现代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学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或研究领域。6.二次大战以后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那些特征?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参考书:盖尔•克拉默等:《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李宗正等:《西方农业经济思想》,中国物质出版社,1996年版谭向勇等:《农业经济学教程》,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约翰•W•戈德温:《农业经济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朱道华:《农业经济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一篇农产品市场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2农产品市场体系3农产品国际贸易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1农产品供给1.2农产品需求1.3农产品供求平衡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1农产品供给1.1.1农产品供给的概念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农产品供给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二是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当只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而没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或虽然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但并没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都不能形成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1.2农产品供给原理1农产品供给函数如果把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若用S表示供给,用a1,a2,a3,……,an表示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则供给函数即为:S=f(a1,a2,a3,……,an)如果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影响因素,用P代表价格,则供给函数简化为:

S=f(P)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供给与价格的关系表1-1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表

农产品价格(元)农产品供给量(吨)A205.0B4046.0C6077.0D80100.0E100115.0F120122.5农产品供给量随着其价格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农产品供给曲线

4.农产品供给定理农产品供给定理又称农产品供给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例外:当有些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反而减少,当价格降低时,生产供应量却增加。1.因为农业资源的专用性较强,生产用途范围狭窄,不能很顺利实行转移和流动。当生产者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后,为了维持正常收入水平,反而会努力增加产量。2.由于生产者对商品农产品未来价格预期的不确定性,当预计未来某种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为了将来获得高额收益,即使当前价格较高,也会减少商品的供给量;相反,在价格下跌时,若预计未来商品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则会把商品全部抛售出去,从而增加现时供给量。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1.3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

1.价格的提高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促进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而这个范围又是十分有限的。2.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周期性供应是一个规律。3.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4.农产品供给的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1.4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1.价格(1)农产品自身的价格(2)其它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①竞争性农产品,即指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农产品。在特定资源条件下,如果有两种竞争性农产品,当其中一种价格不变时,另一种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生产的供给量发生相反方向变化。②连带农产品,即在生产一种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另一种农产品,当两种农产品中的一种价格不变,另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3)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3.农产品的生产者的数量与结构4.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5.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1.5农产品供给弹性

1.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

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李秉龙:农业经济学Es为供给弹性系数,Q为供给量,△Q为供给变化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化量。Es=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性质

(1)农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具有广泛的可比性。

(2)农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一般为正值。

(3)农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因农产品品种的不同而异。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种类1、Es=0时,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表明价格的变化,对供给量的变化无影响。2、Es=∞时,称为供给完全有弹性,即当价格为既定时,供给量为无限。

3、Es=1时,称为同一供给弹性,表明供给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4、Es>1时,称为供给富有弹性,表明供给量的变化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5、0<Es<1时,称为供给缺乏弹性,表明供给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4.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1)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3)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2农产品需求1.2.1农产品需求的概念

农产品需求,在这里主要是指有效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需求是购买愿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是有效需求。在经济学上,形成有效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意愿;二是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2.2农产品需求原理

1.农产品需求函数2.农产品需求表3.农产品需求曲线李秉龙:农业经济学4.农产品需求定理

(1)农产品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既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而效用相同的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未变,那么,其他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即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农产品来替代这种农产品,从而会减少这种农产品的需求量。收入效应指的是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就是说,如果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从而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炫耀性农产品是用来显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农产品。例如甲鱼、鲨鱼翅等。这种农产品的高价格显示了消费者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常常在价格下降时消费量反而减少,消费者转而去购买价格更高的农产品。吉芬农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需农产品。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则其需求量反而上升。例如,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时,人们反而会增加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过去年代的面粉、大米的抢购风即是如此。这种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的现象,被人们称为“吉芬之谜”。李秉龙:农业经济学acbDp2p1P0P0

Q0Q2QQ15.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示意图李秉龙:农业经济学需求的变动示意图D0D2PP0D10Q1Q0Q2Q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2.3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1)对一般大路货的农产品需求下降,对营养丰富的鲜活产品(如肉、蛋、奶)的需求量上升。(2)对低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下降,而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上升。(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补充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快餐和方便食品,需要不同加工深度和加工精度的农产品。(4)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经过整理和包装、外观整洁、携带方便、容易贮存的商品农产品。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价格

(1)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及价格总水平(2)其他相关商品农产品的价格①代用品的价格。代用品即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如果有两种农产品,其中一种商品农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另一种商品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就会使前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后种农产品的价格作相同方向的变化。即该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代用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②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两种共同使用、共同满足同一种需要的农产品。互补品之间,当一种商品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从而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当一种商品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另一种商品农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即该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中间需求的变化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2.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1.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又称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不同农产品,其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Ed代表需求弹性系数,Q为需求量,△Q/Q代表需求量变动的比率,P为价格,△P/P代表价格变动的比率。

Ed=-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需求弹性的种类

1.Ed=0时,称为需求完全无弹性。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此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2.Ed→∞时,称为需求完全有弹性或弹性无限。即当价格为一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此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它表明价格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无穷大变化。3.Ed=1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与价格的变动幅度相同。4.Ed>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表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5.0<Ed<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表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直的线。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因素(1)

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2)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3)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4)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6)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2.5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低,其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其比重越小;随着家庭或个人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重逐渐降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均收入越低,每个国民平均支出中购买食品支出比重越大,反之其比重越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费支出)×100%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恩格尔系数的修正及引申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定律作了深入的论证,提出了与恩氏恩格尔系数不同的萨氏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萨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支出)×100%式中,全部支出=消费支出+储蓄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对恩格尔系数的补充

(1)城市化的影响

(2)食品加工业的影响

(3)饮食业的影响

(4)食品本身构成的变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4.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恩格尔系数在研究消费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第一,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居民食品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二,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三,恩格尔系数对于研究食品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第一,恩格尔定律是建立在假定其它条件(如价格因素、商品因素和消费者个人因素等)不变的前提下,一旦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恩格尔定律就不一定适用了。第二,计算恩格尔系数的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应有统一的含义,即只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总支出和食品支出,在各种收入水平之下,都应按照这种含义所要求的来衡量。第三,恩格尔定律一般反映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的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当居民生活仍处在贫困状态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支出的比重往往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提高。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3农产品供求平衡

1.3.1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形成价格P1P0P20QS2Qd1Q0Qd2QS1数量DSE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产品供求变动示意图PP2P0P10Q2Q0Q1QS2SS1E2E0E1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产品供求变动示意图PP2P0P10Q2Q0Q1QSE1E0E2D1DD2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3.2农产品供求平衡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平衡的蛛网理论是在考虑时间因素,于动态条件下,研究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平衡变动的理论。所谓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这是1934年由英国经济学家N卡尔多命名的。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

1.收敛型蛛网——农产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PP2P4P0P3P1OQ2Q4Q0Q3Q1QEDS李秉龙:农业经济学

2.发散型蛛网——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DSPP4P2P0P1P3OQ4Q2Q0Q1Q3QE李秉龙:农业经济学

3.封闭型蛛网——农产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

PP2P0P1OQ2Q0Q1QDSE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思考题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由那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何谓农产品供给弹性?农产品供给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5.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6.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7.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8.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试用图来说明。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10.何谓农产品价格需求弹性?农产品价格需求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2.何谓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有哪些作用和局限性?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那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参考书:车明诚等:《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政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版江占民等:《农业经济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版焦必方:《新编农业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版罗伟雄:《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欧阳旭初:《农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版谭向勇等:《农业经济学教程》,西经济出版社,1994版朱道华:《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版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

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农产品的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及其运行机制。本章主要是从农产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两个方面来研究上述问题。2.1市场体系概述2.2农产品集贸市场2.3农产品零售市场2.4农产品批发市场2.5农产品期货市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1市场体系概述2.1.1市场的涵义与基本功能1.市场的涵义最初,人们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后来人们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再后来又有人把市场理解为是某类商品的购买者或购买集团,也就是人群、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这是从卖方的角度,如何使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购买行为,是商业上通用的市场含义,即指的是市场需求。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商品占有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其意志行为。买卖关系既包括物物交换,也包括商品货币的交换,其意志行为包括商品交换者为建立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就是商品交换者主观意志的外在表现。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市场的基本功能(1)具有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

(2)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

(3)信息传导的反馈功能

(4)经济利益分配功能。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1.2市场体系及其构成市场体系是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等构成的综合体。1.市场主体是指交换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关系的当事人,是交换物的占有者或商品的所有者。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调节者。2.市场客体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媒介物或交换关系的媒介物。市场客体具有有用性、有限性、相关性和伸缩性。市场客体包括实物形态的商品、知识形态的商品、以等价物形态出现的资金商品和以活劳动形态出现的劳动力商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其组成要素(价格、供求、竞争、利息、工资等)通过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实现自我平衡的功能,是在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实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自动调节。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这些机制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市场的机制系统,由它们共同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活动。市场机制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利益的制约性、客观性和动态性。4.市场组织是指为保证商品交换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等部门。李秉龙:农业经济学5.市场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而划分的市场类别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2农产品集贸市场2.2.1农产品集贸市场的涵义与作用1.农产品集贸市场的涵义农产品集贸市场是主要进行农副产品零售交易的场所,是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1)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造就了一大批务工经商人才。

(2)扩大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利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方便了群众生活,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4)加快了城镇建设,安排了大量社会就业人员。

(5)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2.2农产品集贸市场的发展状况1.集贸市场的主体发生了变化2.上市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激增3.市场购销方式已由零售交易为主向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有的集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逐渐演化成批发市场。4.市场功能已由小范围的地区性交易、短途运销功能向跨地区、跨城市、深购远销、远距离辐射功能转变。

5.交换性质已由水平交换为主向垂直交换和水平交换相互交织的复合式交换系统转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农产品零售市场2.3.1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涵义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农产品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经济关系。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农产品零售市场主要特点是:(1)市场辐射范围较小,多限于周围的消费并与中心集散市场接近;(2)交易方式主要是现货交易,交易数量小;(3)在农贸市场上,小批发商业和小零售商业是这类市场的主要供应者,部分农产品是生产者直接在市场销售,这类农产品主要是鲜活农产品。(4)在超市中,农产品及食品的连锁、配送是其供货的基本形式,市场上出售已加工的农产品为主,当然也有鲜活农产品。(5)农产品价格高于初级市场和中心集散市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作用机理一是超市、连锁、配送成为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二是超市、连锁、配送将更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和产品质量

三是超市、连锁、配送有利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

四是超市、连锁、配送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2.3农产品零售市场的职能1.实现价值职能2.服务职能3.协调职能4.信息职能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4农产品批发市场

2.3.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涵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从农产品贸易的两个发展层次上理解:一是指进行农产品批量集中交易的场所;二是指为农产品进行批量交易提供的一种服务组织。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2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建设的现状1.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农产品批发市场影响和辐射半径逐渐扩大

3.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

5.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和运作方式不断创新

6.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

1.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分为:中央批发市场,又称国家级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又称区域性批发市场;自由批发市场2.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范围大小可分为:综合性批发市场;专业性批发市场3.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域特点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4.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时间可分为:常年性批发市场;季节性批发市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1.商品集散功能2.价格形成功能3.信息中心功能4.调节供求功能5.综合服务功能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5典型国家农产品

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1.美国式的农产品直销制度主要表现为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被产销一体化所代替2.日本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拍卖制度主要标志是批发市场向拍卖制发展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3.7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的建设与完善

1.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布局上看,批发市场盲目建设,缺乏整体统一布局和统筹规划(2)从形式上看,重销地市场,轻产地市场建设(3)从管理上看,市场管理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条块分割严重(4)从网络建设上看,信息传递滞后,网络利用率低,对外辐射能力弱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的建设与完善(1)继续加强有形市场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构,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2)着力培育市场内有活力的经营主体,激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3)鼓励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制、销售代理制、配送制和电子商务等,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4)强化软件建设,提高市场管理水平(5)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6)逐步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建立有权威的农产品供给、需求、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测预报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

(7)与农产品市场建立和发展有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市场规范化、法制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4农产品期货市场

2.4.1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与远期合同交易的产生1.现货市场的价格机制与价格风险(1)现货市场的价格机制与价格波动①现货市场的价格是滞后的②现货市场价格是不完全的(2)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远期合同交易的产生

远期合同交易是供需双方采取签订交易契约合同的形式,共同约定交割日期、交割地点、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到期双方按合同规定的价格结清货款,交付货物。

1570年,英国伦敦开设第一家交易所——英国皇家交易所

1730年,日本大阪也创办了专门进行大米远期合同交易的“米相场”。同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建立了远期合同交易粮谷交易市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也出现了咖啡远期合同交易市场。1848年,美国建立了芝加哥谷物交易所交易所建立初期,主要也是进行远期合同交易。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远期合同交易仍不十分理想,存在以下这样一些不足:(1)远期合同的规范程度差,不确定因素很多

(2)由于在远期合同交易中,远期合同是由少数的买方和卖方私下协商签订的,并未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市场。(3)远期合同的履行仅仅以签约双方的信誉为担保,一旦发生争议与纠纷,由不能达成和解时,就只能付诸诉讼来解决

(4)在远期合同交易中不能完全达到转移价格风险的目的,风险仍然停留在商业领域中。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4.2期货交易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远期合约与实际交货期相隔数日,这期间价格波动又相当频繁,如到了实物交割期,产品的价格与合约价格出现差异,都会使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出现亏损,所以毁约的情况经常发生。

保证金的实行,使交易双方的交易方式更加灵活,进一步促进了对冲原则的发展。所谓“对冲”,即是指如果交易者买进一张合约后,价格有下跌的趋势,而他又不想进行实货交割,就可立即采取卖出这张合约的方式来冲抵买进的合约。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在农产品现货市场上,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交易人员的频繁换手,使得一张远期合约在实际交割前已被多次买进和转手售。这样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已显得不切实际。在这种情况下,经纪人便应运而生了。所有合约的买卖都由经纪人负责组织管理,并负责监管实物交割,经纪人把交易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记录下来。随着远期合约各种因素的标准化,以及结算系统的日益完善,真正的期货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上,有关产品的质量、数量、交货期、交货地点都由交易所事先规定,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是价格。所有参与交易的人员都在这个公开的市场上通过信息传播系统随时掌握产品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并及时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策。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4.3期货交易的内涵与运行特征1.期货交易的内涵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者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货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由于期货合约的买进和卖出是在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场内进行的,所以,人们也把期货交易所称做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交换关系的总和。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期货交易的运行特征

(1)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

(2)期货交易是一种委托性质的交易行为

(3)期货交易是以期货合约自由转让为前提的交易行为

(4)期货交易是在交易所进行的交易行为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4.4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1.规避风险功能规避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有效的规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套期保值之所以能有助于规避价格风险,其基本经济原理就在于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套期保值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上的这种价格关系,取得在一个市场上出现亏损、在另一个市场获得盈利的结果。生产经营者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但套期保值并不能消灭风险,而只是将风险转移。多头套期保值者和空头套期保值者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的,而投机者的加入恰好能抵消这种不平衡,促使套期保值交易的实现。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发现价格功能

发现价格功能,是指在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之所以为公众所承认,是因为期货市场是一个有组织的规范化的市场,期货价格是在专门的期货交易所内形成的。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期货交易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主要是因为:

第一,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除了会员以外,还有他们所代表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投机者,这些成千上万的买家和卖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竞争,可以代表供求双方的力量,有助于真实价格的形成。第二,期货交易中的交易人士大都熟悉某种商品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期货价格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因而能够比较接近地反映供求变动趋势。第三,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有助于形成公正的价格。李秉龙:农业经济学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价格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预期性,即期货价格具有对未来供求关系及其价格变化趋势进行预期的功能;第二,连续性,即期货价格是连续不断地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价格;第三,公开性,即期货价格是集中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争达成的;第四,权威性,即正是由于期货价格真实地反映了供求及价格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期性、连续性和公开性,所以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

①风险投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期货投机者来说的。一般来讲,期货风险投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投资者拿出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用于期货交易这个项目,即买卖期货合约;二是投资者参加期货交易的目的主要是取得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收益。期货风险投资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只要特定的投资主体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用一定数额的货币买卖期货合约,都属期货风险投资行为,而无论投资主体是为了获取转移风险的经济收益,还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也就是说,期货风险包括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套期图利和期货投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期货风险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无限放大的可能性。由于期货交易不是实物交易,而是以保证仅为担保的信用交易,这就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再加上期货投资的对象——期货合约的规模不受标的物规模的限制,理论上具有无限放大的可能性。第二,突发性。受损或倒闭的投资机构似乎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第三,连锁反应性。期货市场是一个对信息高度敏感的市场,一旦某种风险发生,整个市场会做出迅速反应,相关金融市场也受影响。李秉龙:农业经济学②资源配置功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直接实物交割来体现,更重要的部分是通过启用期货市场杠杆的作用,间接调配商品物资在期货市场体外流转。根据同品种异地期货市场的差价,结合运输、损耗等因素,调整该商品乃至上游产品或原材料和下游产品或副产品的异地流动。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5.5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

的发展与完善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1)研究讨论及初步发展阶段(1988—1993年)

(2)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

(3)结构调整阶段(1997年—今)

2.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与完善(1)发展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必要性李秉龙:农业经济学

(2)发展与完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措施首先,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以下措施:①加快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重视期货市场的国际化

②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③坚决取缔部分经纪公司的非法业务,促进持牌机构发展

④规范现货市场

其次,从内部因素看,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做起:①尽快推出一批可供选择又迫切需要的农产品期货品种②推进交易所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从行业建设角度改造期货经纪公司④大力开拓和培育期货市场的投资群体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理解市场体系的涵义与基本功能、市场体系与构成以及市场竞争类型。2.了解农产品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的涵义与作用。3.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4.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内涵和划分的主要类型。5.为什么会产生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6.试分析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功能。7.你认为该如何完善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为什么会产生农产品期货交易?9.什么是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它的运行有哪些特征?10.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1.了解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12.你认为该如何发展与完善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李秉龙:农业经济学参考书:陈文宽等:《农产品市场及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版李东贤:《日本现代流通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版毛信萃:《中国著名集贸市场荟萃》,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版毛玉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版牛若峰:《农业与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市场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版申恩威:《现代日本商品市场分析与借鉴》,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版文红宇:《中国期货交易法律知识全书》,法律出版社,1994版徐柏园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版赵锐:《市场学原理与农产品贸易》,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版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朱绍文等:《日本市场经济与流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版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农产品国际贸易3.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3.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3.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3.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3.1.1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绝对成本学说认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它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表3-l绝对优势比较表

品单位成本(劳动力)英

国葡萄牙布

匹46红

酒83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2比较成本学说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于1817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发现,斯密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个产地的产品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时,国际贸易仍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好处。李嘉图用一个非常著名的贸易实证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表3—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

呢绒酒葡萄牙9080英国100120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表3—3专业化生产与贸易

所带来的利益

国葡

牙分工前分工后分工前分工后呢绒11.111.1酒11.111.025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比较成本学说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它的积极意义在于:

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那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比较成本学说要发挥作用,必须有以下10个条件:1.参加贸易的只有两个国家,只有两种贸易商品。2.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3.成本不随规模变化而变化。4.没有运输成本。5.生产要素利用充分。6.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7.消费者嗜好既定。8.收入分配没有变化。9.贸易条件固定,物物交换是贸易的方式。10.技术没有变革。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3要素禀赋学说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区域贸易”理论来补充比较成本学说。1933年,它的学生俄林出版了《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发展并完善了赫克歇尔的学说,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或“要素禀赋学说”。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要素禀赋学说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批评,主要观点是:

1.它是静态的,是单一要素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是一生产力固定不变(而不是可变)为前提的,这不符合事实。2.成本中未包括地租在内。3.认为生产中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的组合比例不变,这是违背事实。4.认为各种劳动工资之间的比例固定不变,但事实上各个国家的工资、不同行业或专业的工资是不同的、经常变化的。5.它忽视了需求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仅从供给方面考虑问题,而事实上需求对产品的成本与价格有很大影响,从而可以直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等等。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结论:

发生贸易的各国应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比如,一国资本供给丰富、价格便宜,就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这些产品换回自己必需的产品;反之,一国劳动资源丰富,拥有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就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李秉龙:农业经济学要素禀赋学说的几项重要推论:

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的专业化不可能充分实现

2.自由贸易将引起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3.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

4.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4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赫克歇尔——俄林关于国际贸易要素比例的理论阐明了那些拥有充裕资本但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将会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列昂剔夫公布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则表明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小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从此,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李秉龙:农业经济学1.熟练劳动说美国十分强调通过教育、在职培训以及保健等措施培养熟练劳动力,这些强调措施提高了由劳动力、管理阶层人员、专业人员和官员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决策水平。因为美国相对来说比较充裕的熟练劳动力的供给,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里,使得美国出口商品中的熟练劳动含量要比进口商品的熟练劳动含量多。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说美国从那些以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产业中获得了效率优势。按照这种理论解释,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支出导致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机器与技术工序的改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及有关的服务质量,提高了在组织商业企业时所使用的管理技术水平。这种“知识资本”导致了更有效的生产。由于这些产业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出口比进口资本密集程度要小。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自然资源产业说

美国的贸易格局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来得到解释。这一方法是假设美国是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贫乏的国家,包括采矿和初级加工业在内的自然资源产业在美国都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企业。由于自然资源在美国的稀缺,所以用不出口自然资源产品的办法来保存自然资源和资本。美国需要进口那些用美国方法衡量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产品。李秉龙:农业经济学4.国内需求说

一种产品在国内被消费(或被投资),对于这种产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一国产品首先应该满足国内需求(偏好),然后再满足国外需求。因此,当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是相似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需求结构的差异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因而处于同一层次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贸易量较大。李秉龙:农业经济学5.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品生命周期说把产品技术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也在变化,即使各国仍然拥有原来生产资源的储备比例,其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要素密集型的变动而转移。因此,不同类型的国家能够在不同阶段上享有比较优势。这就较好地解释了一些最初出口某些产品的发达国家后来反而需进口这些产品的现象。李秉龙:农业经济学6.产业内部贸易说

产业内部贸易说认为最重要的是产业生产出“差异产品——仅仅是由于产品风格、质量、使用特点上的细微变化或品牌名称上存在差异,而性能却十分相似的替代品”。规模经济不仅仅来自较大的工厂,也来自生产差异性产品的同一个生产厂家。不同国家将专门从事一个可选的差异性产品,由于每个国家总有一些人不愿意趋同于本地大多数人的口味,这就使得相似产品存在着进口与出口的动因。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5国际贸易的新理论

一些对传统观点进行攻击的贸易理论家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中有理由考虑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行为的战略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家们的最主要的主张是:公司和政府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可能会以一种战略性的和自觉的方式行动,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和国家财富。李秉龙:农业经济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家们最初的观点主要是实证的而不是规范的;动力来自尝试解释新的贸易形势和填补标准贸易理论的空白

新国际贸易理论最为基本的观点是非比较优势贸易论。新国际贸易理论家们证明,各国不必仅仅为了利用其差别而从事专业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收益递增而不是由比较优势驱动的。在他们看来,至少在一定限度内,谁生产什么是历史因素、偶然事件和过去的政策的产物,而不是国家资源和能力的根本差别的产物。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李秉龙:农业经济学

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菱图”机遇政府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要素条件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1.7比较优势理论与

竞争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对象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4)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衡量标准不同(5)竞争优势理论不像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运用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与

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1)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2)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

的基本规则3.2.1扩大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1.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2削减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机会3.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性实施4.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5.特殊保障条款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2.2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3.2.3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1.“绿箱”政策、“S&D”政策和“蓝箱”政策2.国内支持减让3.2.4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3.3.1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1.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1)世界农产品贸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地位日趋下降

(3)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国家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品种结构演变(1)世界谷物贸易增长由快变慢

(2)农业原料贸易量增长缓慢

(3)畜产品和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

(4)世界水果蔬菜贸易额增长令人瞩目

(5)新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增多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3.2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1.贸易商品集中2.贸易地区集中或市场集中3.价格波动幅度大引起出口收入波动4.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时间性很强5.农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3.4.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除个别产品外,中国并没有积极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只有2.5%左右。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虽然有所增长,但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呈逐步下降趋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已下降到10%以下。在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中,粮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趋于下降,进口却不断上升;而动物、园艺、加工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份额则均呈上升趋势。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3.4.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的结构特征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特征近年来,中国有近一半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和香港,其次是欧盟、东南亚和韩国、朝鲜,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占有中国农产品出口的30%。而中国农产品的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丁美洲和欧盟。李秉龙:农业经济学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的产品结构特征(1)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其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