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1页
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2页
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3页
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4页
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一、【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等。(2)注意把握几场改革的异同点。(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对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对东西方文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基础考点】——记住它、理解它、运用它课前预习——课本、创新设计P96—97页考纲点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评价: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国际: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国家集中分配农业:余粮征集制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意义: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特别提醒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1921)目的:内容:评价: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暴动频繁。经济:国内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待恢复,但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工业:大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余粮农民自己支配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理论上:是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上:加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经验:①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教训: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⑤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直接过渡逐步过渡完全确立社会主义体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苏联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取得一定成效;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后期更趋于保守;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失败原因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同:①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②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异:①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②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③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的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知识结构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考能训练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考能训练6、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考能训练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2)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试分析这几次尝试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对苏联历史产生的影响。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都没有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改革未彻底改变体制,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直至苏联解体。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课时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基础考点】——记住它、理解它、运用它课前预习——课本、创新设计P100~101页(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大萧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激化股票投机过度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罗斯福新政:(1)(2)内容: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整顿财政金融——首要任务调整工业生产——新政核心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特点?特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求矛盾,缓和社会矛盾。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凯恩斯主义:(1)(2)主张:(3)评价: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政策失效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对付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基本一致。【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政府干预经济有强大的经济基础;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政治保障;4、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3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提供经济借鉴;5、同时期产生的凯恩斯主义为罗斯福新政提供理论依据。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评价:积极:消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特别提醒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经营者革命原因: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2、调整的影响:积极:消极: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1973年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削减福利开支。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3、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体制的比较同:①都是在社会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②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③都暂时解决了危机,经济得到发展。异:①目的: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工业化;罗: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摆脱危机②效果:斯:存在弊端,引起社会危机;罗: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被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借鉴③实质: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模式;罗: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考能训练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②资本家为了眼前利润,盲目扩大再生产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考能训练3、1933年3月罗斯福将成立保户队的提案交给过后,很快被通过。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在全美建立了1500个工作营地,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从事绿化造林、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劳动。营地食宿免费,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必须寄回本人家中补贴家用。对那些又来示威请愿的退伍军人,采用将一大部分人吸收入保护队的办法使其满意而去。自然资源保护队的成立可以说是“一箭三雕”。此三雕是①解决了一批工人失业,缓解了工人家庭贫困②保护了生态环境③提高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斗争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考能训练5、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福利品种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B、是一种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的资金主要由个人缴纳和国家补贴两部分组成D、社会福利制度越发达越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考能训练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②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②不同主张: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业,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确立:特点:评价:途径: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积极: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工业化;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内容:评价: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严重;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的生产资料;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局限:(1)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2)目标脱离苏联实际;(3)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4)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失败原因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评价: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开始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政治领域:后期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归纳提示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国的启示和认识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启示:(1)经济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必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一切从国情出发;(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4)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苏联解体并不代表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在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正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考能训练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的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说是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考能训练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4、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对市场和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考能训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过渡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1、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3、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4、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影响: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考能训练(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应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一、【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罗斯福新政这一考点。近两年高考又开始重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重点考查利弊得失,不再单纯强调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一面,也突出了它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考纲点击: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爆发:(3)特点:(4)影响: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盘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经济破坏:国际关系:政治危机: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经济损失惨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摇摇欲坠创新提示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实质:(4)影响:积极:局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1、取得一定成效,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广大民众也得到一定好处。2、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定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调整方式:(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形式:评价: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教训,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欧洲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手段调节社会生产——美国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原因: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含义: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实质:企业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里。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推行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基础:组成:特点:实质:评价: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由单纯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利: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弊:国家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1、易错易混点(创新设计P102页)2、重难要点(创新设计P102~103页)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4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四、【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历史之源——调整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

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之策——调整的内容

实行国有化,调整生产矛盾(1)国家的制定经济计划,保证经济运行有序宏观调控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福利国家的出现(2)企业的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微观调整经营者革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展之路——调整的影响:黄金时代、新的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