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_第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_第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_第3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_第4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目录:1.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顾诵芬、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写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际3.自立自强勇争先——透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4.透过这项科技大奖读懂创新中国的密码5.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之星照耀未来6.致敬科学家,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的“爱豆”正文: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顾诵芬、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1-11-0317:41:28来源:央广网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3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各类获奖名单公布,此次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最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顾诵芬和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提起歼教1、歼8、歼8Ⅱ,军事迷们都不陌生。这几款在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都由顾诵芬主持设计。他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但儿子没有继承父亲衣钵,却和飞机结了缘。顾诵芬回忆:“第一次碰到飞机的威胁就是七七事变日本人的轰炸,我们住的四合院平房,震得非常厉害。第一次遇到这种轰炸的情景,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赶紧从屋子里跑出来。幸好我们的邻居是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受过防空袭的训练,他说你们千万别往外跑,就躲在屋里的桌子底下就行了。那次轰炸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没飞机咱们处处得受人欺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专业后,顾诵芬参加工作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顾诵芬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顾诵芬回忆:“这份材料就一本,(北航)学生老师都要看,所以我不能跟人家去抢,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看。一边看,把所有图都描下来。当时就临时买了些描图纸,买了曲线板、三角板,这样子把那个东西看了一个礼拜,总算弄完了。你要新飞机,必须要自己弄,靠别人是靠不住的。”1964年,歼8飞机的研制被提上议程。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飞机气动力设计,后期作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歼8研制工作。他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经过研究,顾诵芬创建了一个“妙招”。“买了一磅红毛线,剪成150毫米的小段,贴在垂直尾翼跟后机身上。”这被研究人员戏称为给歼8“穿裙子”。那么,这个方法好不好用?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这对年近半百,又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风险极高。顾诵芬说:“我想尽量避免家里的矛盾,不跟我爱人说我去干这些事。到最后要上飞机了,航医要检查到底你身体怎么样,我都通过,没有问题。所以我也不怕,就飞了。”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的名字取自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名句。年过九旬,他放不下的还是祖国的航空事业。顾诵芬说:“希望年轻的同志奋发图强,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和航空工业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核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从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堆芯熔化事故,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到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安全问题”一直是核能和平利用的主要障碍。王大中带领团队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了世界难题,走出自主创新从零开始到领先世界之路,实现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的跨越发展,被称为“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1956年,为了发展我国核能事业,清华大学成立了工程物理系,从其他专业中抽调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包括当时正在机械系读大二的王大中。1960年,工程编号为200的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基地动工兴建,坐落在北京郊区的燕山脚下。此后,“200号”成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代名词。1985年,王大中担任该院院长。一上任干的第一件大事,是主持低温核供热堆的研发,那时候他就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重点关注安全性的提高。王大中说:“我们当时碰到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选择好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方案,经过了差不多一年多的论证研讨,我们决定选择一体化的壳式的核供热堆,它是一个先进的反应堆。我就是看中了它具有固有安全性。”1986年切尔诺贝利严重核事故使世界核能的发展迅速转入低谷,核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但此时冷静理智的王大中并没有动摇研制先进反应堆的决心。他坚信,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将会成为未来核能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他认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正好说明了我们需要有这种固有安全性的反应堆。因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一个人为操作的错误,也是一个设计当中的错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个系统还不够先进。”在世界核能发展最低潮的时期,王大中作出了重大战略性选择: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堆型以及从小规模实验堆到全尺寸工业示范电站的发展路线。这个选择对中国乃至世界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明确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王大中说:“核反应堆万一出了事故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所以要采取好措施,想办法一定要确保安全。反应堆熔化了,然后整个城市的人都受到影响,搞核能还是得负责任。”1994年,除了研究核能技术,王大中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清华大学校长,开启了另一段精彩人生。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目的是把清华大学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若干学科能够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而且这些学科不完全是传统学科,应当是在国际上活跃的学科,比如说信息和生物。”王大中说。面对质疑,王大中和领导班子顶住压力,在清华重点支持生物和生命科学学科,并注重发展基础研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也是王大中坚守的准则。王大中说:“科研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我们国家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要自觉地为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责无旁贷。”热烈拥抱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写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际202111/0313:51:07来源:科技日报这是褒奖创新的荣耀时刻,这是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今天,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又一批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登上光荣的领奖台。我们谨向大会的召开和获奖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奋斗在创新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党中央、国务院连续21年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国家科技奖励是一面旗帜,展示的是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营造的是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创新的氛围。伴随着科技奖励工作的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北斗组网、墨子“传信”、“天问”探火等大国重器,到疫苗研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民生福祉,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科技事业的重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科技界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结果。科技奖励大会是表彰、是总结,更是勇攀高峰再出发的动员令。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发展的前景和空间是无止境的,对科技创新规律性的认识和对科技创新渗透性扩散性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需不断努力、砥砺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产业、社会、安全等全方位的支撑引领能力,力争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成果和中国方案。“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握好科技创新这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变量”,是时代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伟大历史命题。化荣誉为激情,化责任为动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科学家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力争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昂扬的姿态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宏伟目标挺进。自立自强勇争先——透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021-11-0319:46:55来源:新华社11月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持续激励基础研究,曾经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开出“双子星”;强调成果应用积淀,获奖者们“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令人动容;科技为民增添福祉,一批获奖的民用科技成果让生活更加美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递的信号表明,中国正阔步走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成就不凡:自立自强结硕果如果科技发展有气质,自立自强一定是“中国创新”的底色。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新中国建立初期航空工业举步维艰,从一张白纸干出中国的先进飞机,顾诵芬一生就坚持干好飞机设计这一件事。球形核燃料元件是核能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关键技术。王大中坚持“啃最硬的骨头”搞自主研发,于是有了领先世界的中国高温气冷堆。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杰出典范——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这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既是对两位心有大我、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个人的褒奖,更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行动自觉,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激励。当前国际科技博弈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创新大国纷纷加大前沿科技布局,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天问一号探测火星,“奋斗者”号完成万米载人深潜,移动通信、油气开发、核电等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反复表明,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才能应对风险挑战;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探索不止: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等奖更是难得地产生“双子星”,成为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的最佳注脚。化工和能源生产中,催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催化反应过程和催化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匣子”。解密这个“黑匣子”,才能让化学反应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精准高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打开了一扇认识催化过程、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大门。介孔材料在能源、健康、信息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高分子和碳能否实现“造孔”,长期以来是国际研究的空白。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被国际同行认为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发展。凭借上述成果,包信和院士团队、赵东元院士团队双双“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如今连续8年产生得主。此外,“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机制”研究成果加速了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基础研究“多点开花”,从获奖成果中可见一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注重原创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大幅提升。面对科研“无人区”,基础研究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在‘纳米限域催化’这条研究道路上,团队坐了20多年的‘冷板凳’。”包信和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基础研究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赶超,但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多点开花’是必然的,更多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不断涌现。”赵东元说。奋斗不息:科技让国家更强盛、让生活更美好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科技是强盛之基。民族复兴,要看创新。小到一粒粮、一颗药,大到中国路、中国桥,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91岁奋斗不息,70载航空报国。顾诵芬院士用他的一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坚持为国为民,矢志科技报国。王大中院士带领团队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发展之路。顶天立地间,中国的科学家们奋斗拼搏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不朽功勋。——为人民增添福祉。健康是1,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维护人民健康,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必须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从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到药物“绿色制造”,从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诊、治,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规范……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为14亿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不断添砖加瓦。——用精神激励更多人才。不凡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奖励大会展现的累累硕果,凸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期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昭示着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有作为。“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的奋斗过程是最幸福的!”顾诵芬表示,我们将以身许国,不辱使命,继续奔腾在科研一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文字记者:胡喆、张泉、王琳琳、董瑞丰、温竞华、盖博铭、董雪、王莹透过这项科技大奖读懂创新中国的密码2021-11-0319:41: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3日,中国科学界的年度盛事——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他们颁奖。这一幕正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最佳注解。创新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过去5年为例,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潜探测、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天眼”落成启动,北斗导航组网运行;超级计算机、5G通信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连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闪耀力量。《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中国从2015年的第29位快速上升到第14位。在这背后,是中国科技人才红利的加速释放,以及创新活力的不断攀升。人才是发展的底气。目前,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7839.8万人;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在众多高端领域,中国科学家数量增长迅速,进入世界前列。“人才是第一资源”——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中国领导层作出的顶层规划。2021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目标。这不仅是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推动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共振、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拿出了落实方案:从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再到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中国正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以形成不竭的发展动力。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4%,再创新高。科学无国界。中国科技创新屡创佳绩的另一原因是坚持全球视野和对外开放,绝不搞自我封闭。以本次科技奖项为例,2020年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有5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受理人数创历史新高。当中外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也必将迈得更加坚实。人们还关注到,本次颁奖中,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殊荣。该团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秉持生命至上的科学态度,以扎实的研究成果挽救了无数中国人生命,更在全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透过中国最高科技奖项的颁布,人们不难发现,中国取得亮眼创新成就的密码不仅包括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还包括对科技创新交流的开放态度,更在于中国一贯秉承的观念——科技进步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为了增加人类社会的公共知识和集体智慧。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也是创新中国为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国际锐评评论员)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之星照耀未来2021年11月03日13:54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顾诵芬、王大中2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64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些科技之星的成果有哪些特点,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原创研究硕果累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直致力于奖励基础研究。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奠定了理论基础,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的研究成果“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首次将功能介孔材料从无机骨架扩展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一些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聚焦前沿、蜚声国际。数论被高思誉为数学的皇冠。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田野,在重要数论问题上做出了原创突破,以“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项目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徐烨团队,探索银河二十年,开创了三角视差测量的新纪元,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描绘了银河系旋臂,诞生了获广泛认可的新的银河系旋臂图像,颠覆了人类对银河系的传统认知。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徐烨也堪称励志典范,他年轻时曾在煤矿工作19年,34岁才以初中学历自学考取上海天文台研究生。还有一些获奖团队关注民生领域重大问题并取得突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团队完成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项目,为麻风的精准预防和精准治疗奠定基础,加速了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清华大学完成的“河流动力学及江河工程泥沙调控新机制”项目,提出了非恒定河流动力学理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建立起水利工程泥沙调控的新机制。长跑项目功力深厚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为38.9%。深受大众关注的钟南山院士此次也榜上有名,“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该团队1979年就已经建立,40多年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期干预”这一科学问题,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同样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的获奖者,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彭年才团队。他们的核酸检测关键技术已经积累了20多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经过数十年辛勤耕耘,我国高端核酸检测产品已经从完全依赖进口发展到自主可控和大批量应用,我感觉一切都值得。”彭年才说,未来团队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认准方向,甘于奉献,服务急需。一些获奖成果诞生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中,为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深海油气开发中,深水浅层钻井十分关键,属世界级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杨进团队历经14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深水浅层钻井设计、作业控制、关键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从浅水走向深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河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合作,曹运兴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13年艰辛探索和工程实践,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技术应用后多次刷新全国煤层气地面抽采产量的历史记录,推动了煤层气产业上产增效和科技进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外协作开放共赢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完成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丰富了我国水稻遗传资源,促进了作物科学进步,带动了农民增收。本项目参加单位育成品种国内累计推广2.7亿亩,国外累计推广4423.4万亩,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