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演变建设论文(共2篇)_第1页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演变建设论文(共2篇)_第2页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演变建设论文(共2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演变建设论文〔共2篇〕第1篇: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许多。为了便于叙述和研究,本文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侧重围绕本能机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行政监督和效能监察、施政理念即管什么、谁来管、如何管、管得怎样、为谁管等内容,选择最能反映各个阶段特点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件加以记述或归纳。根据上述思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大致能够划分为七个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改造基本完成的7年,为始创期;从1957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为健全期;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的10年,为受挫期;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到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前的6年,为恢复期;从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的10年,为变更期;从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10月十六大召开前的10年,为转型期;从2002年10月十六大召开至今,为创新期。始创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开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的改变。为了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自1952年开始,我们国家进行了初次机构改革。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始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上,适应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完成的。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规模,构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重点除关于广播电台管理和新闻宣传管理的详细规定外,重要有:(一)为适应广播事业日趋扩大的需要,决定将原新华总社的口头广播部扩大为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和管理全国广播事业。其重要职责是直接领导与管理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计划与建立全国广播网;指点各地广播电台的业务;训练广播事业;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等。(二)该处与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改名为人民广播电台)合二为一,与新华总社是平行组织,同受宣传部的领导。(三)地方则由局所在地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和管理所属区域的广播事业。(四)局所在地人民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由局宣传部管理,其主要工作方针、主要技术设备与主要人事装备须报告广播事业管理处批准;普通城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由所在地的市委、区委、省委宣传部管理,其主要工作方针、主要技术设备与主要人事装备须报告局所在地人民广播电台批准。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始创,既继承了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管理制度,又考虑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广播事业百废待举的需要,呈现下面一些特点。一、成立了专门的广播事业管理机构,地方专门广播管理机构的成立仅仅开了个好头。新中国刚刚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处便改组为广播事业局(下面称广播事业局),①直属人民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成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行政管理机关。1952年2月新闻总署撤销后,改由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直接领导,宣传业务由宣传部领导。从1954年11月起,广播事业局便成为直属机构之一,技术、行政业务由第二办公室(一度由文化部)领导,宣传业务仍由中宣部领导。②建国初期,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广播事业管理机构,设局的时候,由局所在地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和管理所属区域的广播事业;局撤销后,由省级人民广播电台负责领导和管理本省的广播事业。1956年2月20日,根据农村广播网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使得省级人民广播电台管理起来越来越力不从心的实际,发出了〔关于农村广播网管理机构和领导关系的通知〕。文件除规定广播事业局设立相应机构负责全国农村广播网建设外,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即如今的人民)设立广播管理局或处,负责本省(包含城市郊区)农村广播网的建设。③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山东、贵州、江西、福建、黑龙江、江苏、山西、广东、内蒙古、湖南、广西、河北、安徽等13个省、自治区当年就陆续成立了广播管理局或广播管理处。二、广播管理机构肩负着双重本能机能,既是新闻宣传机关,又是事业管理机关,管、办合一,所以又有“三位(宣传、技术、行政)一体〞之说。当时广播事业局的内设机构有秘书室(含人事处、财政处、行政处),编纂室(人民广播电台编纂部、国际广播编纂部、地方台编纂研究室),技术室,工程处,工务处,研究室,编制536人。重要职责是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审核批准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之主要工作方针、主要技术设备、主要人事装备;普及人民广播事业,推行中心城市的有线广播建设,以组织和教育工厂、机关、团体、、学校的听众;指点与管理各地的私营广播电台;培养与训练广播事业。④这些职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比方指点和管理各地的私营广播电台,这项职责随着1954年私营广播电台社会改造的完成,退出了广播事业局的职责范围。而农村广播网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以及广播艺术团体的成立、人民唱片事业的兴起、广播器材厂的创办、修理效劳部的设立、广播报刊的出版、监测台的建立等又不断扩大了广播事业局的职责范围。地方广播管理机构起初是由局以及局撤销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后来成立的专门广播事业管理机构,一般和广播电台合署办公,由台长兼局长,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三、地方广播事业以广播事业局为主,实行广播事业局和地方双重领导。1955年9月12日,发布的〔关于地方人民广播电台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人民广播电台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人民委员会主管广播事业的直属机构,受各该级人民委员会及广播事业局领导。详细说来,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广播电台的编制、财政、计划和一般行政业务,受各级人民委员会领导;其广播业务(新闻宣传)、广播技术和广播事业建设,受广播事业局领导;省辖市人民广播电台的上述业务,由广播事业局通过该省人民广播电台加以领导。1956年2月发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成立广播管理机构的时候,再次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管理机构属于该级人民委员会,业务上受广播事业局的领导。四、广播事业局管理全国广播事业的方式,重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就是凭仗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采用从上到下层层下达指导、命令、决定的方式施行管理。人们只要看一看〔关于地方人民广播电台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广播事业局管理地方广播电台所列的12项工作,⑤就能了解一个大略。其中批准地方电台的广播时间表,审核地方电台广播事业年度计划,代办广播器材和国外订货,已经是相当详细的事务;管理由地方电台承当的电台集体记者,供应地方电台适用的文稿、录音带及专用唱片。这些如今看来有点不达时宜的做法,在当时却是特别需要的。其一,新中国刚刚成立,发展广播事业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二,地方广播管理机构不健全,无力承当相应的管理任务;其三,地方广播事业原来就是实行以广播事业局为主的领导体制。健全期(1957年初——1966年5月)为适应我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的需要,这个时期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在始创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健全。一是完成了省级专门广播管理机构的建立;二是将地方广播事业由广播事业局领导为主,改为以地方领导为主;三是构成了指点广播电视宣传的系统意见〔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我们国家的广播事业管理机构,均孕育于广播电台,叫做“先有台,后有局〞,1965年4月,西藏自治区广播事业局的成立标记着全国专门的省级广播事业管理机构普遍建立。省级广播管理机构不像广播事业局那样稳定,多数在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及1961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历了被撤销的周折,十分是1962年7月27日,批转的广播事业局〔关于全国广播事业调整方针和精简工作的报告〕,发出“撤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管理机构,但可保留名义,与省、区、市人民广播电台合署办公〞⑥的指令前后,形势愈加严峻。不外,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及其调整过后,这些被撤销的省级广播管理机构又陆续恢复了建制。地方广播事业由广播事业局领导为主,改为以地方领导为主,其标记是1957年12月27日,发出〔关于改良文教事业管理体制的规定〕,提出地方广播事业由地方管理,但地方广播电台的频率和发射功率确实定和变化,由广播事业局核定。⑦这对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推进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也符合当时的内外环境。其一,同志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应当在稳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⑧1956年下半年,提出〔关于改良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1957年开始了以扩大地方自立权为重要内容的机构改革,陆续向地方下放由集中管理的企业和事业单位。⑨其二,广播事业原有的门类扩大了规模,新的门类如电视事业、广播教育事业、广播科研事业不断增长,使得广播事业局难以施行有效管理。其三,地方省级广播管理机构健全了,有能力在地方委和领导下,根据广播事业局制订的统一政策和标准,做好本省的广播管理工作。〔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是在对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开播)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局委屡次讨论修改,在1964年4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份提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宣传业务的基本估计,又对改良新闻性、知识性、文艺性和效劳性节目逐个提出了意见,明确了比例关系,对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的宣传分别提出了要求;既说明了关于表演团体、唱片出版、播音翻译、听众联络工作的方针,又对运用社会力量、看重调查研究、加强业务领导提出了希望。所谓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说的是提纲本来是为纠正1958年以来广播宣传上的毛病、做好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广播电视工作而制订的,事前又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所以“它的制订和实行,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毛病认识,减轻‘左’倾思想对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并为广播电视走出窘境、不断发展指明方向。〞⑩,一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份提纲并没有得到全面、深切进入的贯彻履行。这个时期,和地方广播管理机构曾实行过委领导制和政治工作制。广播事业局于1963年12月正式实行委制、政治委员制和政治工作制。{11}局有专职书记,为委第一书记;有局长,为委第二书记。内设机构有政治部、总编室、局务办公室、技术部;对内广播部、对外广播部、北京电视台、广播文工团、中国唱片社、北京广播学院(1959年9月7日成立),编制3797人。{12}地方广播管理机构自1964年开始,也先后设立了委会、政治处等机构。受挫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10年,是我、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遭遇挫折和损失最严重的时期,趋于健全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这个时期也遭到严重挫折。受挫最明显的,是广播管理机构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受挫最深重的,是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点方针和原则遭到毁坏。“不外,由于广播电视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坚决贯彻国家计划,做出不懈的努力,广播电视技术事业在十年内乱期间仍获得一定的进展〞。{13}这里需要十分提到的是,1969年财务部与广播事业局联合发出通知,解决了县广播站日常事业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公社广播站日常事业经费列入地方预算的问题;1973年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广播规划座谈会,正式提出建立有线广播的独立传输系统,彻底解决了广播、电话共用一条线的矛盾,促进了农村广播网快速发展。与此相适应,地(市)、县两级广播管理机构,在这个时期也有一定水平的发展。这为广播管理机构从上到下构成完好的体系奠定了基础。第2篇:浅谈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法制管理的建设一、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需要性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法治经济,广播电视事业固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但同时现代社会的媒体产业运营中也包括了浓烈厚重的商品属性。近年来,固然我们已经探寻求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但法制化管理广播电视事业是其必由之路,是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对管理科学化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首先,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是全面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一项带有根天性的社会制度建设,广播电视的制度建设必需全面适应其需要,并与之接轨。其次,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是适应不断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需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强调广播电视产业必需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再次,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是推进我们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参加世贸组织后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对外合作、沟通进一步深切进入拓展,这一方面我们能够由于入世而积极施行“走出去〞战略,扩大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强大的广播电视媒体将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们国家,给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带来宏大的压力。二、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法制管理建设发展的历史阶段新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经过,与国家的命运、经济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大致经历了下面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和极为看重广播事业的发展及法制建设。1949年成立广播事业局加强对人民广播事业的领导;1950年4月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这对于改良广播工作,加强和人民大众的联络有侧重要意义。第二个阶段:1956年到1966年广播事业受“左〞的影响,走过一些弯路。1963年8月,在北京初次召开全国优秀广播节目欣赏会,并起草了〔优秀广播节目的准〔草案〕〕。1964年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侧重讨论了广播事业局制订的〔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提出了改良节目的意见,在发动社会力量办广播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新闻宣传中受“左〞的毛病倾向影响,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处于停滞状况。第四个阶段:1976年10月到1986年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恢复和加强批评报道,创始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五个阶段:1986年至今广播电视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方面方针制度不断改良完善,广播电视法制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三、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现在状况〔一〕我们国家现行的重要法规体系当前我们国家已基本构成了由〔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备保卫条例〕等法律规定构成的广播电视法规体系,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五个条理。1、宪法条理国家发展为人民效劳、为社会效劳的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第22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等政治自在〔第35条〕;公民有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在〔第47条〕。2、法律条理包含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等。比方民商法中有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著作权法等牵涉到广播电视;行政法中有行政处理惩罚法、行政答应法、行政复议法、治安管理处理惩罚法等牵涉到广播电视;刑法中规定了毁坏广播电视设备罪等相关罪名。3、行政法规条理当前重要有五件行政法规:〔1〕1997年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造播放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2〕2000年发布的〔广播电视设备保卫条例〕,对广播电视设备安全维护进行了规定。〔3〕1993年发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管理规定〕,对卫星接收设备的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环节进行了规定。〔4〕1990年发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对有线电视系统的设立、节目转播等进行了规定。4、地方性法规条理重要是各省〔区、市〕、省会市及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的广播电视法规,共有20多件。1989年吉林省制订的〔吉林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广播电视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条理当前广播电视部门规章有30多件,地方规章有10多件。i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的法规数量许多,但法律效力等级较低;有的法规过于广泛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法规之间有重叠、不一致的规定;有的法规文件缺乏需要的法律受权。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清理,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二〕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强大和国家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广播电视法制建设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在立法、普法、执法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需清醒地看到我们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寻求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详细表如今下面方面:1.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立法方面首先,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系统,缺乏完好立法。到当前为止,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法〕尚未真正出台,很多规范性问价还停留在较低的“规制〞条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法制;其次,机构建立不科学,立法程序不足。当前针对广播电视管理的立法工作缺乏公共立法程序,“系统内〞“体制内〞特点鲜明,执法者的自在裁量权过于广泛,以致于必需依靠行政命令三令五申能力奏效;再次,比较零散、自相矛盾、不成体系。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立法工作随意性比较大,缺乏整体规划,忙于应付,显得比较零散,没有构成有机的整体。以至出现政策文件与法律法规互相抵触,政策法规之间的自相矛盾使人们难以适从;第四,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律法规制订滞后。广播电视已经初步构成了广播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等蓬勃发展的格局,怎样进一步完善电台电视台、电视剧制造单位的答应证制度,严厉打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泛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方面: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整体法律意识比较软弱,依法管理的水平有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整体法律意识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我们的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的依法采访、依法报道的意识还不够,尊敬被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做得不太好,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管理人员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软弱,依法管理的水平也有待提升,“人治〞现象还相当严重;再次,我们的维权意识相对较弱,维权途径也需要进一步扩展。3.广播电视的执法方面:缺乏执法力度,有法不依现象严重。西方思想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需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对于我们国家当前的广播电视法制建设来说,执法无力、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这与我们国家广播电视管理体制领导体制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我们国家当前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一种集“宣传、事业、管理〞于一体的管理体制,使得我们的法律法规缺乏严肃性,使我们执法部门缺乏权威性,执法的力度可想而知;制订法律、法规在上层,详细执法在基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使上层对基层缺乏应有的制约能力,再加上上下层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几次呢过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既没有严格执法的压力,也没有严格执法的动力,执法难就可想而知了。ii四、对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建议正如上文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广电事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道路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切进入,广电事业的发展更是日益向法制化、规范化道路迈进,极好地配合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任务需求。但广电事业法制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客观上不容忽视,亟待解决,如此能力真正意义上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和匹配。详细可从下面方面考虑:〔一〕加快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