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424页,共=sectionpages2424页江苏省苏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l-、CO2、解旋酶、抗体B.Ca2+、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C.K+、溶菌酶、尿素、神经递质D.Na+、载体蛋白、血浆蛋白、受体【答案】C【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K+、溶菌酶、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部,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成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B.气温波动不大时,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C.内分泌系统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D.所有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D【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成分,A错误;B、气温波动不大时,健康的人的体温可保持在37℃左右,但对于发烧的人,体温不能保持在37℃左右,B错误;C、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C错误;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为细胞的生活提供的必要的水环境以及其它物质交换的通道,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比如水、二氧化碳等)有些是内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说细胞也参与形成与维持内环境,D正确。故选D。3.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低于乙处D.如果器官为垂体,则寒冷时TRH浓度甲处高于乙处,TSH则相反【答案】C【分析】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TSH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TH为甲状腺激素。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详解】A、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血糖浓度会降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A正确;B、饥饿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B正确;C、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错误;D、寒冷时,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经过垂体会与垂体上的相关受体进行结合,TRH浓度甲处高于乙处;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经过甲状腺会与甲状腺上的相关受体进行结合,TSH浓度乙处高于甲处,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中枢均位于脊髓B.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构成的C.机体未受到刺激时不能发生反射,但效应器可能产生反应D.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包含两个神经元,含有至少一个突触结构【答案】B【分析】由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可知:①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有2个神经元参与;②这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详解】A、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均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均位于脊髓,A正确;B、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错误;C、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发生,所以机体未受到刺激时不能发生反射,但效应器可能产生反应,如效应器单独受到刺激发生的反应,C正确;D、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即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间靠突触传递信息,如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B。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成为新的兴奋部位,而原来的兴奋部位则恢复为静息状态,且短时间内Na+通道不能打开,称为不应期(不能对刺激作出相应)。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若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A.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MP等于OPC.MP等于或大于OP D.MP等于或小于OP【答案】C【分析】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且双向传导。【详解】图中,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由于兴奋同时传导到P和Q点,电流表不偏转,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适宜的刺激,电流表也不偏转,说明P点和Q点同时兴奋,同时O点产生的兴奋与M点产生的兴奋在MP的某一段或P点相抵消,因此M点需满足的条件是:MP等于或大于PO,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6.图中实线表示某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正常曲线。虚线甲和乙分别表示经某种方式处理后,该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异常曲线,则甲、乙对应的可能的处理方式分别是(
)A.降低培养液中K+含量,增加培养液中Na+含量B.降低培养液中K+含量,降低培养液中Na+含量C.增加培养液中Na+含量,增加培养液中K+含量D.降低培养液中Na+含量,增加培养液中K+含量【答案】B【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2、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曲线甲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动作电位不变,其处理可能是降低培养液中K+含量,使K+外流增多,形成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曲线乙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减小,其处理可能是降低培养液中Na+含量,影响了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大鼠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白天胞内Cl-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Cl-通道开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GABA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D.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Cl-外流【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膜电位。【详解】A、GABA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错误;B、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C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白天导致氯离子外流(协助扩散),使神经细胞易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导致氯离子内流(协助扩散),SCN神经元受抑制,C正确;D错误。故选C。8.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有阻断作用,将该药施加在突触处,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由此说明()A.该药物对α受体有阻断作用,对β受体没有阻断作用B.该药物对α受体没有阻断作用,对β受体有阻断作用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没有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答案】D【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详解】通过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某药物施加在突触处,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由此推断该药物对α受体有阻断作用,使突触前膜不断释放NE,同时该药物对β受体也有阻断作用,使NE不能和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故在突触间隙累积,故选D。9.如图为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能讲话B.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话C.若刺激中央前回顶部,可引起下肢运动D.若刺激中央前回中部,可引起胃肠蠕动【答案】D【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能讲话,A正确;B、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说话,B正确;C、中央前回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若刺激中央前回顶部,可引起下肢运动,C正确;D、中央前回控制的是躯体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中部,不会引起胃肠蠕动,D错误。故选D。10.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揭示“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机理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肾脏中有专门的细胞可以感受氧气水平的变化,当氧气供应不充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α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α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具体调节途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氧时,HIF-1α进入细胞核联合ARNT与EPO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EPO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合成更多的EPO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酸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下降,细胞合成的EPO量减少C.正常条件下,人体细胞内HIF-1α的含量较低,在医学上可尝试通过提高HIF-1α的含量来治疗人类的贫血症D.高原反应时,EPO会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该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答案】B【分析】在缺氧条件下,HIF-1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内的HIF-1α在脯氨酰羟化酶的作用下被羟基化,最终被降解。【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低氧时,HIF-1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联合ARNT与EPO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EPO基因的表达,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A正确;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酸酰羟化酶基因敲除,则脯氨酸酰羟化酶不能合成,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不能被降解,其积累后,可进入细胞核与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细胞合成的EPO量增多,B错误;C、患贫血症会使细胞氧气供应不充足,可通过提高HIF-1α的含量,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提高细胞氧气供应,C正确;D、高原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α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EPO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该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低氧和氧气充足时机体的调节过程,考查识图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下降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C.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D.钠离子浓度降低,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答案】D【分析】医用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是等渗溶液,但葡萄糖浓度高于人体血糖浓度,故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会导致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降低,随着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并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详解】A、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所以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升高,A错误;B、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因此肾小球过滤下去形成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B错误;C、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减低,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逐渐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C错误;D、根据C项分析可知,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后排尿量增加,同时使机体内的钠盐减少,因此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D。12.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A通过进入垂体细胞促进激素B的合成B.图中抗体结合的抗原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不同C.Graves病人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烦躁、怕热、消瘦等症状D.Graves病人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Graves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详解】A、激素A随血液运至全身各处,和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垂体细胞的代谢,促进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据图可知:图中抗体结合的抗原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相同,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引起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患者表现为紧张、烦躁、怕热、消瘦等症状,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通过负反馈调节,会使机体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低,D错误。故选C。13.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寒冷刺激使垂体后叶分泌的激素e减少,尿量增加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c、d的分泌均会增加C.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活动增强D.下丘脑既有体温调节中枢,又有渗透压感受器【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详解】AB、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二者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因此寒冷时,a、b、c、d激素增加,使产热增加;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因为通过皮肤散失的水分减少,因此e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液增加,但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B正确;C、c是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促进产热增加,C正确;D、下丘脑既有体温调节中枢,又有渗透压感受器,D正确。故选A。14.甲状腺激素(TH)是一种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激素。如图为TH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图中虚线所示情况是否存在,进行了相关实验。该小组设计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较为合理的是(
)A.实验组:切除垂体,注射适量的TSH;对照组:切除垂体,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实验组:切除垂体,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切除垂体,注射等量的TSHC.实验组:切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TSH;对照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实验组:切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的TSH【答案】C【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详解】本实验是研究TSH是否对下丘脑产生反馈抑制作用,所以自变量是TSH的有无,TSH由垂体产生,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实验组可以切除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同时注射高浓度的TSH,检查TRH的含量;对照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对照组中由于缺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下丘脑释放的TRH的量增加,如果TSH对下丘脑有抑制作用,则实验组的TRH的分泌量比对照组低,如果没有抑制作用,则TRH的量和对照组相同。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人类共有5类抗体(免疫球蛋白,Ig),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其中IgG是血清中抗体的主要类型,在淋巴和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存在,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液;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功能尚不是很清楚;IgE介导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清检查IgG增高可能只是此前发生过感染,而IgM增高则一定处于感染期B.IgA主要在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抵抗病原体感染的功能C.IgD可能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参与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花粉侵入机体后会引发IgE含量升高,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过敏反应【答案】D【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和抗原结合。【详解】A、过往感染是之前感染过病原体的,根据题干信息“IgG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所以如果IgG增多,可能是由于发生过往感染,再次接触病原体时时抗体升高,而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因此IgM增多,则处于感染期,A正确;B、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说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这属于第一道防线,B正确;C、IgD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说明其可能有受体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C正确;D、过敏反应发生在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如果是初次进入机体,则不会导致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16.河豚毒素是鲀鱼类体内的细菌所产生的一种强力神经毒素,分子量小,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河豚毒素中毒后发作迅速,极度痛苦,目前尚无有效的解毒剂。为研究河豚毒素的毒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进行分组,并放入一定浓度的河豚毒素溶液中浸润一段时间(Ⅰ组:未浸润;Ⅱ组:浸润5min;Ⅲ组:浸润10min;Ⅳ组:浸润15min),随后用微电极刺激各组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并分别测量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的膜电位,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表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组别浸润时间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Ⅰ03535Ⅱ5min3025Ⅲ10min2010Ⅳ15min10-70A.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比膜外低35mVB.河豚毒素能够抑制Na+的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阻止兴奋的传导C.河豚毒素能够阻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但不改变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D.医学上可以考虑利用河豚毒素开发麻醉剂、镇痛剂或降压药【答案】BCD【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未浸润时,兴奋由前神经元传到后神经元,膜电位未减弱,随着浸润时间延长,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膜电位减小越多,说明河豚毒素能够起到抑制兴奋传递的作用。【详解】A、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外负内正,故兴奋时膜内电位比膜外高35mV,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河豚毒素能够起到抑制兴奋传递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Na+的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神经元经河豚毒素后,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减小是由于抑制Na+的内流,阻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引起的,由第Ⅳ组可知,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能达到-70mV(由K+外流引起),说明该毒素不改变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C正确;D、河豚毒素能够抑制兴奋的传递,所以医学上可以考虑利用河豚毒素开发麻醉剂、镇痛剂或降压药,D正确。故选BCD。17.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升高,增强动物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M的分泌属于体液调节B.N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含量升高是分级调节的结果D.下丘脑和垂体是皮质醇的靶器官【答案】CD【分析】分析题图,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从而增强细胞代谢,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若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属于反馈调节。【详解】A、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M,故M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B、N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C、下丘脑分泌的M通过促进垂体分泌N进而调节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C正确;D、若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因此下丘脑和垂体也是皮质醇的靶器官,D正确。故选CD。18.如图表示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B.BC段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C.CD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D.AB段热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答案】AC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其中AB段体温升高,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C段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CD段体温下降,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详解】A、已知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知AB段体温升高,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结果,A错误;B、BC段体温调定点上移,但依旧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正确;C、CD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错误;D、AB段和CD段体温都高于正常值,说明都是热觉感受器兴奋,D错误。故选ACD。19.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主要由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过敏者会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C.过敏反应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对过敏反应的发生影响不大D.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答案】ABC【分析】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免疫自稳是指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而过敏反应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A错误;B、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是不会产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不一定是几分钟内出现反应,B错误;C、过敏反应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环境中含有过敏原,对过敏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D、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D正确。故选ABC。20.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能够在母婴之间传播,因此艾滋病属于遗传病B.可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但不能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C.艾滋病患者在潜伏期、发病期都能产生抗HIV的抗体D.HIV侵染人体细胞时,其核酸和逆转录酶均要进入宿主细胞【答案】BCD【分析】HIV的存在和传播途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详解】A、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A错误;B、与艾滋病患者交谈和用餐、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开会和学习,都不会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容易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B正确;C、感染艾滋病毒的初期,由于机体存在较强的免疫防御功能,不表现患病,随着病毒的增殖,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患者表现发病,只要机体内存在病毒,机体就会针对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C正确;D、HIV为逆转录病毒,其侵染人体细胞时,其核酸和逆转录酶均要进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BCD。三、综合题21.当股直肌受到牵拉时,能引发牵张反射,最终引起股直肌收缩,此时位于股骨对侧的半腱肌是舒张的。腱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肌腱中,能够感受到肌肉张力的变化。腱反射的效应与牵张反射的相反,所以也被称为反牵张反射。腱反射的具体原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腱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2)有的反射与生俱来,有的反射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据此可将反射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___,牵张反射和反牵张反射都属于前者。(3)在牵张反射的基础上,若股直肌受到的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肌腱中的感受器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进而通过运动神经元引起股直肌的_______________,同时还会激活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引起半腱肌的收缩,这种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4)长时间站立时,股直肌会逐渐疲劳,作用于肌腱的拉力会减小,进而___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肌腱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的频率,最终引起股直肌收缩。腱反射与牵张反射相互配合,能够无意识地维持人体的姿势。但人也能主动调节自身姿态,这表明,躯体运动受_______________以及脑干、脊髓的共同调控。这些器官除了能够调控躯体运动,还能调节内脏活动。此外,躯体运动还受_______________的调控,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内脏活动还受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它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答案】(1)
反射弧
高尔基腱器官
脊髓
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支配的股直肌或半腱肌(2)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3)
舒张
避免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损伤(4)
降低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图可知,腱反射的感受器是高尔基腱器官,Ib纤维为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支配的股直肌或半腱肌构成效应器。(2)根据反射是否生来就有,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在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如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则高尔基腱器官产生的兴奋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进而通过与其形成突触联系的运动神经元,引起股直肌的舒张,同时通过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引起半腱肌的收缩,这种调节可以对抗肌肉的过度收缩或防止肌肉在较大张力下的突然收缩,从而避免由于肌肉过度收缩造成的伤害。(4)当长时间站立时,股直肌会逐渐疲劳,作用于肌腱的拉力会减小,因而降低了高尔基腱器官的兴奋性冲动发放,提高了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最终引起股直肌产生一个较大的收缩并使姿势维持在合适的状态。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的共同调控。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血糖、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等重要的生理功能。22.刺激能够引发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当刺激停止后,神经中枢的兴奋有时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有时兴奋也会及时停止,这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关。下图为某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__个突触。A为传入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其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叫作_______________,内有许多_______________,能在兴奋传来时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2)已知A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③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③产生兴奋,并传到B处。随后,神经递质会迅速被_______________,若这一过程不能发生,会使B处持续兴奋。(3)若①、②、③均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条途径传到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箭头、编号表示)。由于这种连接方式,B处的兴奋会_______________。若①、②为抑制性神经元,③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当刺激停止后,B处的兴奋会_______________。【答案】(1)
6
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2)
特异性受体
降解或回收(3)
4
A→③→②→①→③→B
延续一段时间
及时停止【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2.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速度慢,因此,兴奋经过的突触越多,所用时间就越长。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对低极神经中枢(脊髓)有控制作用。(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图中共有6个突触。A表示细胞体上的长而分支少的突起,是轴突。轴突末梢膨大部分叫突触小体,内有包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2)A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③上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酶分解或回收到突触前膜。(3)若①、②、③均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可以通过A→③→B、A→③→①→③→B、A→③→②→③→B、A→③→②→①→③→B共四条途径传到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A→③→②→①→③→B,因为该途径突触数目最多。由于这种连接方式,B处的兴奋时间会延长。若①、②为抑制性神经元,③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当刺激停止后,由于①、②为抑制性神经元,不能使③兴奋,B处的兴奋会及时停止。【点睛】通过神经环路图,考查突触结构、突触传递过程。23.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会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相继发生一系列反应,其机制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2)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变多,细胞内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过程增强,使ATP/ADP的比值升高,引发细胞膜上某些K+通道关闭,导致膜电位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某些Ca2+通道因此被激活,引发Ca2+内流,促进囊泡中的胰岛素通过胞吐分泌到胞外。(3)胰岛素进入毛细血管后,随血液流到全身,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促进葡萄糖_______________或转变为非糖物质;促进_______________从囊泡到细胞膜的位置转移,加速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以上过程说明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特点。A.通过体液进行运输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作为信使传递信息D.微量和高效(4)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也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但与图中机制的不同之处在于,进入胰岛A细胞的葡萄糖变多,会减弱Ca2+内流,抑制胰岛A细胞释放_______________。该激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胰岛素对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起_______________作用。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还受下丘脑的调节,_______________神经兴奋能促进这一过程。【答案】(1)
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2)
氧化分解
升高(3)
合成糖原
葡萄糖转运蛋白
ABC(4)
胰高血糖素
拮抗
抑制
交感【分析】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上具有拮抗作用。2、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1)据图可知,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据图可知,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变多,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增强,产生ATP增加,使ATP/ADP的比值升高,引发细胞膜上某些K+通道关闭,导致钾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升高。(3)据图可知,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从囊泡到细胞膜的位置转移,加速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胰岛素分泌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特点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变化,因此上述过程说明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的功能,即ABC正确。(4)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存在拮抗关系。胰岛素对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交感神经也可支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24.如图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巨噬细胞环路,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核-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合成分泌IL-1(白细胞介素-1)的过程中,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IL-1是一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________,在体液免疫中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__过程。(2)IL-1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腺垂体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激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粗细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健身房与会员之间的会员服务合同
- 2024年建筑工人劳务雇佣协议
- 2024年度艺人非独家合作合同及演出安排
- 2024年广告发布与媒体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合同的履行
- 2024年度技术研发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
- 制作高端课件教学课件
- 04年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合同
- 2024年废弃物处理服务合同(含危险废物)
- 一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
- 新能源汽车构造 课件 2-3 拆装动力电池总成
- 传承农耕文化,深化劳动教育三篇模板05.24
- 消防员职业调查报告
- ISO14064-1 2018温室气体第1部组织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量化及报告规范
- 便利店带烟证转让合同范本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2024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4中国邮政集团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招聘158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PDF解密
-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设计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