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课件_第1页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课件_第2页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课件_第3页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课件_第4页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制造技术2010年9月电子课件现代制造技术电子课件1第六章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6.1绿色制造6.2绿色设计6.3清洁生产6.4再资源化技术第六章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6.1绿色制造26.1绿色制造

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1.绿色制造的概念绿色制造又称为环境意识制造和面向环境的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6.1绿色制造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3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绿色制造涉及的问题领域有三部分:(1)制造问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2)环境保护问题。(3)资源优化利用问题。绿色制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交叉,如图6-1所示。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绿色制造涉及4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2.绿色制造的内涵

1)绿色制造是“大制造”绿色制造中的“制造”涉及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因而同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等概念中的“制造”一样,是一个“大制造”概念。

2)绿色制造范围广绿色制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军工等,几乎覆盖整个工业领域。3)绿色制造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绿色制造从制造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是一种充分考虑前两大问题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是充分考虑制造业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绿色制造5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3.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

1)国外绿色制造研究现状

在美国,从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国家研究中心,从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到西海岸的Berkeley加州大学,大量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在欧洲,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近几年均有大量论文对绿色制造和多生命周期工程等本质问题进行研究。英国CFSD(thecenterforsustainabledesign)对生态设计、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等进行了集中研究,并开展了有关的教育工作,发行了TheJournalofSustainableProductDesign杂志。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3.绿色制造6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和日本生态设计(EcoDesign)协会联合发起,在松下、索尼、IBM、丰田等多家跨国公司赞助下,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nvironmentallyConsciousDesignandInverseManufacturing国际研讨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届,对环境意识制造和逆向制造技术展开了讨论。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都制定了绿色制造实施目标和措施,开展节能、降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审核、绿色产品开发等具体工作。

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国7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国内绿色制造研究现状

重庆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绿色制造的资源流模型和实施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制造的集成运行模式和使用评估技术”、“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关键使能技术及应用支持系统研究”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和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制造系统资源消耗模型和资源消耗特性的研究”等),初步建立了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对制造系统物料和能源、资源优化利用以及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一套“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应用支持系统(著作权登记号:2003SR9386)”,并在中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网络中开辟了绿色制造专题。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8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清华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如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对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专题技术等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清华大学9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4.绿色制造发展趋势1)绿色制造正朝着标准化、政策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2)“绿色贸易壁垒”促使着绿色制造技术的全球化发展3)绿色制造技术的集成特性愈来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效益目标集成;(2)组织模式集成;(3)技术集成;(4)绿色产品制造业正带动着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5)绿色制造带来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4.绿色制10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它强调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采取绿色措施,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所谓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是指从地球环境(土地、空气和海洋)中提取材料,加工制造成产品,并流通给消费者使用。产品报废后经拆卸、回收和再循环将资源重新利用的整个过程,如图6-2所示。

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作为11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12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

由图可以看出,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原材料绿色制备阶段、产品绿色设计与清洁生产阶段、产品的绿色流通阶段及产品绿色使用阶段及产品再资源化阶段。绿色制造谋求经济性的实现如下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协调特性。(1)节省资源与能源;(2)良好的环境保护特性;(3)良好的劳动保护特性。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由图可以看出,13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由图6-3表示。它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再资源化技术及企业环境管理等内容。其中,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核心,它在企业硬件、软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的支持下,不断地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交换信息,通过信息的反馈与控制实现产品的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处理及再利用。

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的内14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15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环境管理①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②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③环境信息统计分析及综合管理;④企业环境管理内审;⑤产品生命周期的废物管理;⑥可回收件标志和管理等。2)绿色设计①绿色产品的技术、经济、环境模型;②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技术;③产品均衡寿命设计;④产品长寿命设计;⑤节能设计;⑥面向环境的设计;⑦人机工程设计;⑧可拆卸性设计;⑨面向环境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⑩生命周期评价;⑾并行工程及人工智能的应用;⑿绿色设计工具与平台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各部16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

3)清洁生产①生产过程能源优化利用;②生产过程资源优化利用;③生产过程环境状况检测;④生产过程的劳动保护等。4)绿色包装①包装材料的选择;②包装结构;③包装的清洁生产;④包装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等。5)绿色运输①最佳运输路线及运输方案设计;②物料、仓储的优化设计;③安装调试过程的节能;④安装调试中的节省资源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3)清洁生产17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绿色材料①可降解材料的开发;②材料的轻量化设计;③材料的长寿命设计;④绿色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⑤绿色材料数据库开发等。7)绿色能源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②新能源的开发;③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④能源的生命周期评价;⑤绿色能源数据库开发等。8)再资源化技术①废物管理系统;②废物无公害处理;③废物循环利用;④报废产品的拆卸及分类;⑤报废产品及零件的再制造及重用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绿色材料186.2绿色设计

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绿色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如图6-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6.2绿色设计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19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1)初步设计根据有关理论和历史资料,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方法,分析待设计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并行设计的原理,在设计中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产品的绿色特性,并借助各种设计方法与理论,完成产品的初步设计。2)详细设计运用LCA模拟追踪所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过程,评估设计方案的绿色特性,在此基础上,完成详细设计。3)改进设计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产品绿色特性问题所在,进行改进设计,并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对产品绿色设计进行整体优化。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1)初步设计206.2.2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绿色设计是指借助产品生命周期中与产品相关的各类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协调性信息、经济信息),利用并行设计等各种先进的理论,使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以及合理的经济性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绿色设计的内涵较传统设计丰富得多,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绿色设计将产品的生命周期拓展为从原材料制备到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从而有助于真正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绿色化。(2)绿色设计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利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将环境、安全性、能源、资源等因素集成到产品的设计活动当中,有助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绿色设计战略,从根本上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和优化利用资源与能源的目的。6.2.2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绿色设21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1)资源利用最佳原则(1)在资源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能力,避免因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加剧资源的稀缺和造成资源枯竭危机,从而制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中应尽可能选择可再生资源。(2)在设计上,应尽可能保证资源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力争使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投入比率趋于1。(3)对于确因技术水平限制而不能回收、再生、重用的废弃物,应能够自然降解,或便于安全的最终处理,以免增加环境的负担。

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1)资22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2)能量利用最佳原则(1)在选用能源类型时,应尽可能选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尽量减少汽油、煤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有效减缓能源危机。(2)通过设计,力求使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能量消耗最少,使有效能量与总能耗之比趋于1,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减少由于这些浪费的能量造成的振动、噪声、热辐射以及电磁波等对环境产生污染。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2)能量23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3)污染极小化原则绿色设计应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使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确保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接近于零,是绿色设计的理想目标。4)安全宜人化原则绿色设计不仅要求从产品的制造和使用环境以及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如何确保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而且还要求产品符合人机工效学、美学等有关原理,以使产品安全可靠、操作性好、舒适宜人。也就是说,绿色设计不仅要求所设计的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最小,还要求给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作业环境。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3)污染246.2.4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也称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Analysis,LCA),是绿色设计的分析基础。所谓LCA,就是针对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如能源、资源的消耗,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材料制备、设计开发、制造、包装、发运、安装、使用、最终处理及回收再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或评估,从而获得产品相关信息的总体情况,为改进产品性能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LCA的普通标准己于1997年完成,并编制在ISO14040中。LCA原理如图6-5所示。

6.2.4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if256.2.4生命周期评价6.2.4生命周期评价266.2.4生命周期评价

1.确定目标与范围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取决于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动机。通常,进行生命周期分析的动机有下面四种。

1)建立某类产品的参考标准2)识别某类产品的改善潜力3)用于概念设计时的方案比较4)用于详细设计时的方案比较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寻找详细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做出综合评判,从中寻求最优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改进。6.2.4生命周期评价1.确定目标与范276.2.4生命周期评价

2.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InventoryAnalysis)是LCA的核心和关键。它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当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定以后,就可以模拟(对产品设计分析)或追踪(对产品性能评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各种输入和输出清单,并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进行各种因素对目标性能的影响评价作准备。通常,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的过程如图6-6所示。6.2.4生命周期评价2.清单分析286.2.4生命周期评价6.2.4生命周期评价296.2.4生命周期评价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ImpactAssessment)就是根据清单中的信息,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自然资源及能源消耗等产生的影响。然而,绿色产品涉及到的评价指标众多,其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这些指标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有关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大类。6.2.4生命周期评价3.影响评价30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各(某)环节的设计(DesignforX)的缩写是DFX。主要有:

面向采购的设计(DesignforProcurement,DFP);

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e,DFM);

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forAssembly,DFA);

面向维修的设计(DesignforService/Maintain/Repair,DFS);

面向拆卸的设计(DesignforDisassembly,DFD);

面向回收的设计(DesignforRecovering&Recycling,DFR)等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面向产品生31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1.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1)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过程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过程如图6-7所示。

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1.绿色设计中的材32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准则(1)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最佳利用原则。第一,尽量选择绿色材料、可再生材料和回收的零部件或材料,使材料的回收利用与投入比率趋于1。第二,尽量选择具有相容性的材料。第三,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第四,材料选择时应尽可能考虑材料的利用率。第五,对不同材料进行标识。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绿色设33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能源的最佳利用原则。第一,材料生命周期中应尽可能采用清洁型可再生能源(也称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第二,材料生命周期能量利用率最高原则,即输入与输出能量的比值最大。污染最小原则。材料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产出的环境污染最小。材料选择时必须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选择对环境有害的材料。例如在低压电器生产中,应避免采用含镉的银氧化镉(AgCdO)触头材料。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能源的最佳34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损害最小原则。材料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最小。材料选择必须考虑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通常应注意材料的辐射强度、腐蚀性、毒性等。

(2)材料的经济性原则。这不仅指优先考虑选用价格比较便宜的材料,而且综合考虑材料对整个制造、运行使用、产品维修乃至报废后的回收处理成本等的影响,以达到最佳技术经济效益。材料的经济性原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损害最小原35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①材料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绿色设计中,产品的成本应该由材料生命周期成本来表示。显然,降低材料生命周期成本对制造者、使用者和回收者都是有利的。影响材料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材料本身的相对价格;第二,材料的加工费用;第三,材料的利用率;第四,采用组合结构;第五,节约稀有材料;第六,回收成本。②材料的供应状况。选材时还应考虑当时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为了简化供应和储存的材料品种,应尽可能地减少同一部机器上使用的材料品种。

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①材料的成36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2.绿色包装设计1)绿色包装材料选择应该遵循上述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准则。2)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1)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提高包装的刚度和强度,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2)通过合理的包装形态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3)了解包装印刷工艺和内结构,实现包装的省料设计。(4)避免过度包装。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绿色37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5)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运输的效率。(6)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避免包装物的随意丢弃,从而减小包装物收集和回收的难度。(7)在包装设计中,在产品外包装上使用各种回收标志。使用不同颜色或其他辅助辨识系统,显著地标明其废弃方法、废弃地点、分类标识等,以增强包装物的有效回收。(8)外包装的结构设计应避免造成对人体的伤害。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5)通过38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3.面向拆卸回收的设计产品结构不宜于连续拆卸和回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连接结构难于拆卸2)材料多样性3)未考虑拆卸回收过程4)产品使用后,拆卸难度加大5)缺乏所拆卸产品的完整信息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3.39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方便维修、方便更换、方便回收为目标进行可拆卸设计。1)面向拆卸的设计面向拆卸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1)明确拆卸对象。(2)减少拆卸工作量。(3)增加易拆卸性能。(4)增加易处理性,即在设计时要考虑工人安全操作或实现自动操作。(5)增加易分离性。(6)减少零部件的多样性。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解决上述问40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拆卸工艺设计主要要考虑下列问题:

(1)拆卸类型的确定

(2)拆卸信息

产品拆卸工艺设计所需的信息如图6-8所示。

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拆41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3)拆卸深度。

拆卸时,通常遵从先拆去最有价值的零部件的原则。刚开始拆卸时,所获得的资源回收价值较大,拆卸也较容易,相应的拆卸费用也较低,即单位资源拆卸效益高。随着拆卸程度的加深,单位资源的回收价值减少,拆卸难度增加,单位资源的拆卸效益下降。当单位资源回收价值等于单位资源拆卸费用,即单位资源拆卸效益为零时,达到拆卸技术与经济的协调,所得拆卸的总利润最大。如果继续拆卸,则拆卸效益为负,拆卸的总利润减少。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拆卸工艺设计时,应尽量寻找最优拆卸深度。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3)拆卸426.3清洁生产

6.3.1节省材料技术1.提高构件承载能力

1)提高构件的静态强度(1)合理设计构件的截面形状(2)对于轴类零件,应采用空心环形截面

(3)采用等强度梁

(4)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5)对构件进行弹、塑性强化,依此抵消部分工作应力。6.3清洁生产6.3.1节省材料技术436.3.1节省材料技术2)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主要方法有:(1)降低应力集中(2)提高表面质量

(3)进行表面处理

3)提高构件的抗冲击能力主要途径是:(1)减小构件刚度,增大静变形Δj。(2)设计缓冲结构。(3)合理选择材料。6.3.1节省材料技术2)提高构件的疲446.3.1节省材料技术4)提高构件的刚度主要途径是合理配置系统的几何参数:(1)合理设计零部件的形状结构。(2)施加预变形。(3)提高接触刚度。5)提高构件的稳定性(1)合理的截面形状。(2)改善杆端支承状况,减小支座系数。(3)等稳定性结构。(4)增加中间支承。(5)改善结构,降低压杆受力。6.3.1节省材料技术4)提高构件的刚456.3.1节省材料技术

2.改善机械运动设计方案1)按节材原则设计传动系统推广应用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零部件,是节省材料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用新型传动形式,如同步带、窄V带、摆线针轮行星传动、谐波齿轮传动、活齿传动等。

合理地改善结构布置,可以有效地减小外廓尺寸和重量。2)按照节材原则设计执行机构在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原动机和传动装置大多是根据工作条件选配,而执行机构则需要设计者自行设计。6.3.1节省材料技术2.改善机械运466.3.1节省材料技术

3.机械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在满足产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机械装置的轻量化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带来如下优点:(1)能减轻其他部件或构件所承受的载荷。(2)由于机器重量的减轻,能使有效载荷增加(如飞机、车辆、挖掘机等)。(3)节省能源、减少运行费用。(4)易于操作和搬运(如建筑机械、家用电器、体育设备等)。6.3.1节省材料技术3.机械装置的476.3.1节省材料技术机械装置轻量化设计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改善机械装置中零件的受力状况合理地布置零件位置;合理设计零件的卸载及均载结构;减小零件的附加载荷。2)限制机械系统的受力设置安全联轴器或缓冲器等。3)提高传统装置承载能力传动系统的结构尺寸对机械装置的机架、箱体,甚至对机器的总体尺寸均有重大影响。选择和开发新型传动装置;采用强化工艺提高传动零件的承载能力。4)合理设计机械装置的结构提高零部件疲劳强度的结构设计;减轻机架重量的结构设计。6.3.1节省材料技术机械装置轻量化设计486.3.2节省资源技术机械设备常常是企业的耗能大户;节能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动部件轻量化在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设备运动部件轻量化可以减小能耗。以汽车为例,车体重量减小10%,可以降低油耗10%。运动部件轻型化可以通过选择高强度钢、轻质材料或改进结构设计来实现。6.3.2节省资源技术机械设备常常是企业的耗496.3.2节省资源技术

2.减少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在机械设备中,摩擦不仅会磨损设备,还会因克服摩擦力而浪费不少能量。常用的减磨措施有:(1)靡擦副采用互溶性小的材料,以减小摩擦系数。(2)选择合适的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减小摩擦系数。(3)改变摩擦副性质,尽量采用滚动摩擦副或流体摩擦副。(4)加强摩擦副之间的润滑。3.改进传动系统,提高传动效率一般机床的传动系统中,主传动系统功率损失高达20%。传动系统传动效率的提高,可通过缩短传动链、采用新型高效传动机构以及加强传动系统的润滑等措施来实现。6.3.2节省资源技术2.减少运动副之间506.3.2节省资源技术

4.采用节能措施很多产品使用过程中,并非时刻都处于做有用功的状态,有很多时间处于“空载”状态。因此,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节能控制,如采用变频技术、模糊控制等。5.适度自动化设备的功能不要一味追求自动化,应以实用为原则。在保证不增加操作者劳动强度和保证操作者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手动机构;而不顾实际情况的过度自动化,往往会造成能耗的大量增加。6.3.2节省资源技术4.采用节能措施516.3.2节省资源技术

6.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在机械设备中往往还存在一次或多次的能源转换,如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等。在转换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因此,应尽可能地提高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7.减少能量储备不必要的能量储备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例如当设备的电动机容量选择不合理时,会出现产品功率不匹配的现象(如“大马拉小车”),造成能量损失。6.3.2节省资源技术6.提高能量的转526.3.3环境友好技术

1.干切削技术

切削液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切削液的添加剂含硫、氯等,润滑剂中含亚硝胺、多环芳香烃和细菌分解产物,切削加工中产生的高温,使切削液形成雾状挥发物,污染环境,并损害操作者的健康。(2)某些切削液及粘有该切削液的切屑必须作为有毒、有害材料处理,处理费用非常高。(3)切削液的渗漏、溢出对安全生产有很大影响。(4)切削液的处理、循环、泵吸和过滤使加工系统复杂化,处理成本高。6.3.3环境友好技术1.干切削技术536.3.3环境友好技术1)干切削及其特点干切削技术是在加工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切削液的工艺方法,从源头上消除了切削液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它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的切屑无污染,易于回收和处理。(2)节约了与切削液有关的传输、回收,过滤等装置及费用。(3)不会发生与切削液有关的环境污染、安全和质量事故。6.3.3环境友好技术1)干切削及其特点546.3.3环境友好技术2)实现干切削加工的措施(1)刀具要求。干切削要求刀具材料应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和耐磨性能。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陶瓷、涂层和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等。采用涂层技术,因为性能优良的涂层可降低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减少切削力。目前所使用的刀具中,40%采用了涂层技术。选择适合干切削加工的刀具几何形状,以减少加工中刀具、切屑和工件间的摩擦。(2)切削用量的选择,见表6-1。6.3.3环境友好技术2)实现干切削加工的556.3.3环境友好技术6.3.3环境友好技术566.3.3环境友好技术(3)机床结构设计。研究表明,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散热和排屑,润滑作用只占10%。因此,机床的结构设计应保证快速排屑和散热,并尽量消除切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无铅化技术由于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无铅化已经成为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3.无铬工艺

六价铬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并且有强致癌性,毒性是三价铬的100倍。欧盟的RoHS/WEEE和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包括六价铬等有害物质。

6.3.3环境友好技术(3)机床结构设计。研576.4再资源化技术

6.4.1拆卸工艺及工具

1.拆卸工艺制定步骤

1)产品分析在先拆卸最有价值零部件的总体原则下,结合设计信息,对产品可回收再利用的零件与材料进行分析,以获得再生、再利用程度与可能性以及最佳可拆卸程度等信息,为制定正确的拆卸路线,选择适当的拆卸方式作好准备。6.4再资源化技术6.4.1拆卸工艺及工具586.4.1拆卸工艺及工具2)产品装配分析产品的装配关系对拆卸有极大的影响,因为拆卸在多数情况下是装配的逆过程。因此必须准确掌握产品装配的有关信息,对产品中各零部件的紧固连接元件、连接方式以及产品生产时装配顺序等进行详尽地分析,为产品的拆卸提供技术参考。3)产品使用方式和影响分析主要是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与环境进行分析,以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环境或维护等原因对拆卸造成的不确定因素。6.4.1拆卸工艺及工具2)产品装配分析596.4.1拆卸工艺及工具4)决定拆卸策略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决定产品零部件的拆卸方式,是进行破坏性拆卸、非破坏性拆卸还是部分破坏性拆卸。5)拆卸过程计划和策略在上述步骤基础上,确定拆卸深度、优化拆卸路线、细化拆卸工艺(比如决定拆卸方式、选择拆卸工具、确定拆卸运动等)及制定拆卸工艺书等。6.4.1拆卸工艺及工具4)决定拆卸策略606.4.1拆卸工艺及工具

2.拆卸技术产品报废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拆卸手段才能实现零部件的拆卸。选择合理的拆卸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拆卸成功和拆卸的经济性。拆卸技术按其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拆卸和自动拆卸两类。手动拆卸主要依靠手动工具和工人的拆卸技艺来完成拆卸工作,具有对产品类型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是拆卸效率低、拆卸质量也受工人技术水平、精神状态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小型或个人的拆卸厂。自动化拆卸方式更受大企业、大公司的青睐。拆卸系统的规模以及自动化程度,应根据被拆卸产品要求、技术条件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6.4.1拆卸工艺及工具2.拆卸技术616.4.2再制造工程

1.再制造定义

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产品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简言之,再制造就是废旧产品高技术维修的产业化。

6.4.2再制造工程1.再制造定义626.4.2再制造工程

2.再制造过程包括产品清洗、目标对象拆卸、清洗、检测、再制造零部件分类、再制造技术选择、再制造、检验等八个步骤(图6-9)。

6.4.2再制造工程2.再制造过程636.4.2再制造工程

1)产品清洗产品清洗对于产品性能检测、再制造目标的确定等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清除产品尘土、油污、泥沙等脏物。2)目标对象拆卸通过分析产品零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确定目标对象的拆卸路径,完成目标对象拆卸。3)目标对象清洗目标对象的清洗就是根据目标对象的材质、精密程度、污染物性质不同,以及零件清洁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工具、工艺和清洗介质进行清洗。目标对象清洗,有助于发现目标对象的问题和缺陷。6.4.2再制造工程1)产品清洗646.4.2再制造工程

4)目标对象检测目标对象检侧目的是为了确定目标对象的技术、性能状态。常用的检测内容和方法有:①几何形状精度检测;②表面位置精度检测;③表面质量检测;④内部缺陷检测;⑤力学物理性能检测;⑥零件称重与平衡。5)再制造零部件分类再制造零部件应根据其几何形状、损坏性质和工艺特性的共同性来分类。再制造零件的分类,为再制造企业采用大批量或批量方法实现再制造提供了条件。6.4.2再制造工程4)目标对象检测656.4.2再制造工程6)再制造技术选择根据再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目标对象的损坏情况以及各种再制造技术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性选择适宜的再制造技术。7)再制造根据所选的再制造技术,进行目标对象的再制造。8)检验对再制造后的目标零件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技术要求。6.4.2再制造工程6)再制造技术选择666.4.2再制造工程

3.再制造技术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很多,主要包括喷涂法、粘修法、焊修法、电镀法、熔敷法、塑性变形法及机械加工修理法等(图6-10)。6.4.2再制造工程3.再制造技术676.4.2再制造工程1)热喷涂技术热喷涂技术是一种用专用设备把某种固体材料熔化并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上,形成一特制薄层,以提高机件耐蚀、耐磨和耐高温等性能的新兴材料表面科学技术。2)堆焊修复技术堆焊修复技术是借用焊接手段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厚膜改质,即在零件上堆覆一层或几层具有希望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合金,也可以是陶瓷。堆焊就其物理本质和冶金过程而言,具有焊接的一般规律。堆焊可以在零件工作表面上取得任意厚度和化学成分的焊层,可以获得各种高硬度和耐磨特性的堆焊层。6.4.2再制造工程1)热喷涂技术686.4.2再制造工程3)特种电镀技术镀层的种类很多,不同成分和不同组合方式的镀层具有不同的性能。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下面几类:防护性镀层、防护-装饰性镀层、装饰性镀层、耐磨和减摩镀层、电性能镀层、磁性电镀层、焊接时镀层、耐热镀层及修复用镀层等。合理选择镀层时,首先要了解基材和各种镀层的性能,然后按照零件的服役条件及使用性能要求,选用相匹配的镀层。4)激光修复技术激光的强度高、方向性好、颜色单纯,激光束可以通过光学系统聚焦成直径仅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光斑,获得108~1010W/cm2的能量密度,以及10000℃以上的高温,从而能在千分之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使各种物质熔化和气化。常用的激光修复技术有:①激光焊接;②激光表面熔敷;③激光相变硬化等。6.4.2再制造工程3)特种电镀技术696.4.2再制造工程5)胶接修复技术胶接就是通过胶粘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质或不同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它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作用来实现的。胶粘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基本成分、可分为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两类。随着胶接材料和胶接工艺的进步,胶接在再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4.2再制造工程5)胶接修复技术706.4.3材料再资源化技术

1.粉碎技术粉碎是破碎和磨碎的统称。其中,破碎是指产品粒度大部分在5mm以上的作业。磨碎是指产品的粒度大部分在5mm以下的作业。粉碎的方法包括常温机械粉碎、低温冷冻粉碎、半湿式粉碎、湿式粉碎等物理粉碎方法,以及爆破粉碎等化学粉碎方法。6.4.3材料再资源化技术1.粉碎技术716.4.3材料再资源化技术

2.材料的分选技术为了有效、经济合理的利用资源,就需要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分选。对固体物料的分选主要是根据物料不同组分之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差异而进行的。其主要分选方法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静电分选、浮游分选、摩擦与弹跳分选、拣选等。3.热分解热分解又称热裂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产生热裂解,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燃料气、液体(油,油脂等)及残渣等。热分解与焚烧不同,焚烧只能回收热能,而热分解可从废物中回收可以储存、输送的能源(油或燃气等)。6.4.3材料再资源化技术2.材料的分726.4.4逆向物流技术

1.逆向物流的定义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过程的物流活动。

2.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逆向物流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法规强制2)经济利益3)生态效益4)社会效益6.4.4逆向物流技术1.逆向物流的定736.4.4逆向物流技术

3.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1)从个案中总结出逆向物流系统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从理论上建立完整的系统结构框架。(2)逆向物流系统中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正逆向物流系统的整合、通信与优化。(3)逆向物流系统中成员的关系,包括决策权力的调配以及利润的分配。(4)网络环境下逆向物流系统的重构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等。6.4.4逆向物流技术3.逆向物流的74现代制造技术2010年9月电子课件现代制造技术电子课件75第六章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6.1绿色制造6.2绿色设计6.3清洁生产6.4再资源化技术第六章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6.1绿色制造766.1绿色制造

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1.绿色制造的概念绿色制造又称为环境意识制造和面向环境的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6.1绿色制造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77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绿色制造涉及的问题领域有三部分:(1)制造问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2)环境保护问题。(3)资源优化利用问题。绿色制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交叉,如图6-1所示。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绿色制造涉及78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2.绿色制造的内涵

1)绿色制造是“大制造”绿色制造中的“制造”涉及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因而同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等概念中的“制造”一样,是一个“大制造”概念。

2)绿色制造范围广绿色制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军工等,几乎覆盖整个工业领域。3)绿色制造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绿色制造从制造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是一种充分考虑前两大问题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是充分考虑制造业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绿色制造79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3.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

1)国外绿色制造研究现状

在美国,从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国家研究中心,从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到西海岸的Berkeley加州大学,大量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在欧洲,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近几年均有大量论文对绿色制造和多生命周期工程等本质问题进行研究。英国CFSD(thecenterforsustainabledesign)对生态设计、可持续性产品设计等进行了集中研究,并开展了有关的教育工作,发行了TheJournalofSustainableProductDesign杂志。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3.绿色制造80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和日本生态设计(EcoDesign)协会联合发起,在松下、索尼、IBM、丰田等多家跨国公司赞助下,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nvironmentallyConsciousDesignandInverseManufacturing国际研讨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届,对环境意识制造和逆向制造技术展开了讨论。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都制定了绿色制造实施目标和措施,开展节能、降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审核、绿色产品开发等具体工作。

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国81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国内绿色制造研究现状

重庆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绿色制造的资源流模型和实施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制造的集成运行模式和使用评估技术”、“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关键使能技术及应用支持系统研究”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和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制造系统资源消耗模型和资源消耗特性的研究”等),初步建立了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对制造系统物料和能源、资源优化利用以及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一套“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应用支持系统(著作权登记号:2003SR9386)”,并在中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网络中开辟了绿色制造专题。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282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清华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如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对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专题技术等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清华大学83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4.绿色制造发展趋势1)绿色制造正朝着标准化、政策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2)“绿色贸易壁垒”促使着绿色制造技术的全球化发展3)绿色制造技术的集成特性愈来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效益目标集成;(2)组织模式集成;(3)技术集成;(4)绿色产品制造业正带动着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5)绿色制造带来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6.1.1绿色制造的概念、内涵和发展4.绿色制84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它强调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采取绿色措施,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所谓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是指从地球环境(土地、空气和海洋)中提取材料,加工制造成产品,并流通给消费者使用。产品报废后经拆卸、回收和再循环将资源重新利用的整个过程,如图6-2所示。

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作为85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86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

由图可以看出,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原材料绿色制备阶段、产品绿色设计与清洁生产阶段、产品的绿色流通阶段及产品绿色使用阶段及产品再资源化阶段。绿色制造谋求经济性的实现如下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协调特性。(1)节省资源与能源;(2)良好的环境保护特性;(3)良好的劳动保护特性。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由图可以看出,87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由图6-3表示。它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再资源化技术及企业环境管理等内容。其中,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核心,它在企业硬件、软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的支持下,不断地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交换信息,通过信息的反馈与控制实现产品的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处理及再利用。

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的内88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89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环境管理①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②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③环境信息统计分析及综合管理;④企业环境管理内审;⑤产品生命周期的废物管理;⑥可回收件标志和管理等。2)绿色设计①绿色产品的技术、经济、环境模型;②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技术;③产品均衡寿命设计;④产品长寿命设计;⑤节能设计;⑥面向环境的设计;⑦人机工程设计;⑧可拆卸性设计;⑨面向环境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⑩生命周期评价;⑾并行工程及人工智能的应用;⑿绿色设计工具与平台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绿色制造各部90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

3)清洁生产①生产过程能源优化利用;②生产过程资源优化利用;③生产过程环境状况检测;④生产过程的劳动保护等。4)绿色包装①包装材料的选择;②包装结构;③包装的清洁生产;④包装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等。5)绿色运输①最佳运输路线及运输方案设计;②物料、仓储的优化设计;③安装调试过程的节能;④安装调试中的节省资源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3)清洁生产91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绿色材料①可降解材料的开发;②材料的轻量化设计;③材料的长寿命设计;④绿色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⑤绿色材料数据库开发等。7)绿色能源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②新能源的开发;③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④能源的生命周期评价;⑤绿色能源数据库开发等。8)再资源化技术①废物管理系统;②废物无公害处理;③废物循环利用;④报废产品的拆卸及分类;⑤报废产品及零件的再制造及重用等。6.1.2绿色制造的内容体系6)绿色材料926.2绿色设计

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绿色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如图6-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6.2绿色设计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93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1)初步设计根据有关理论和历史资料,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方法,分析待设计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并行设计的原理,在设计中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产品的绿色特性,并借助各种设计方法与理论,完成产品的初步设计。2)详细设计运用LCA模拟追踪所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过程,评估设计方案的绿色特性,在此基础上,完成详细设计。3)改进设计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产品绿色特性问题所在,进行改进设计,并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对产品绿色设计进行整体优化。6.2.1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1)初步设计946.2.2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绿色设计是指借助产品生命周期中与产品相关的各类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协调性信息、经济信息),利用并行设计等各种先进的理论,使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以及合理的经济性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绿色设计的内涵较传统设计丰富得多,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绿色设计将产品的生命周期拓展为从原材料制备到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从而有助于真正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绿色化。(2)绿色设计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利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将环境、安全性、能源、资源等因素集成到产品的设计活动当中,有助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绿色设计战略,从根本上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和优化利用资源与能源的目的。6.2.2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绿色设95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1)资源利用最佳原则(1)在资源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能力,避免因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加剧资源的稀缺和造成资源枯竭危机,从而制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中应尽可能选择可再生资源。(2)在设计上,应尽可能保证资源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力争使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投入比率趋于1。(3)对于确因技术水平限制而不能回收、再生、重用的废弃物,应能够自然降解,或便于安全的最终处理,以免增加环境的负担。

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1)资96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2)能量利用最佳原则(1)在选用能源类型时,应尽可能选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尽量减少汽油、煤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有效减缓能源危机。(2)通过设计,力求使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能量消耗最少,使有效能量与总能耗之比趋于1,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减少由于这些浪费的能量造成的振动、噪声、热辐射以及电磁波等对环境产生污染。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2)能量97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3)污染极小化原则绿色设计应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使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确保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接近于零,是绿色设计的理想目标。4)安全宜人化原则绿色设计不仅要求从产品的制造和使用环境以及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如何确保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而且还要求产品符合人机工效学、美学等有关原理,以使产品安全可靠、操作性好、舒适宜人。也就是说,绿色设计不仅要求所设计的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最小,还要求给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作业环境。6.2.3绿色设计的环境协调原则3)污染986.2.4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也称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Analysis,LCA),是绿色设计的分析基础。所谓LCA,就是针对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如能源、资源的消耗,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材料制备、设计开发、制造、包装、发运、安装、使用、最终处理及回收再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或评估,从而获得产品相关信息的总体情况,为改进产品性能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LCA的普通标准己于1997年完成,并编制在ISO14040中。LCA原理如图6-5所示。

6.2.4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if996.2.4生命周期评价6.2.4生命周期评价1006.2.4生命周期评价

1.确定目标与范围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取决于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动机。通常,进行生命周期分析的动机有下面四种。

1)建立某类产品的参考标准2)识别某类产品的改善潜力3)用于概念设计时的方案比较4)用于详细设计时的方案比较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寻找详细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做出综合评判,从中寻求最优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改进。6.2.4生命周期评价1.确定目标与范1016.2.4生命周期评价

2.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InventoryAnalysis)是LCA的核心和关键。它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当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定以后,就可以模拟(对产品设计分析)或追踪(对产品性能评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详细列出各个阶段的各种输入和输出清单,并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进行各种因素对目标性能的影响评价作准备。通常,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的过程如图6-6所示。6.2.4生命周期评价2.清单分析1026.2.4生命周期评价6.2.4生命周期评价1036.2.4生命周期评价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ImpactAssessment)就是根据清单中的信息,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自然资源及能源消耗等产生的影响。然而,绿色产品涉及到的评价指标众多,其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这些指标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有关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大类。6.2.4生命周期评价3.影响评价104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各(某)环节的设计(DesignforX)的缩写是DFX。主要有:

面向采购的设计(DesignforProcurement,DFP);

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e,DFM);

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forAssembly,DFA);

面向维修的设计(DesignforService/Maintain/Repair,DFS);

面向拆卸的设计(DesignforDisassembly,DFD);

面向回收的设计(DesignforRecovering&Recycling,DFR)等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面向产品生105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1.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1)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过程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过程如图6-7所示。

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1.绿色设计中的材106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准则(1)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最佳利用原则。第一,尽量选择绿色材料、可再生材料和回收的零部件或材料,使材料的回收利用与投入比率趋于1。第二,尽量选择具有相容性的材料。第三,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第四,材料选择时应尽可能考虑材料的利用率。第五,对不同材料进行标识。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2)绿色设1076.2.5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能源的最佳利用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