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二)9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二)9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二)9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二)9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二)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 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A:达尔文反射B:莫罗皮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仰,双腿挺直。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D。2、单选题 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 A:直接一致的B:不一致的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幼儿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与目的有一致性。3、单选题 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C:不会下定义D:同义反复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4、单选题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A:胆汁质的儿童B:多血质的儿童C:粘液质的儿童D:抑郁质的儿童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疑虑、孤独是抑郁质孩子的特点,这是针对这类孩子的。5、单选题 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B10C15D20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3~5分钟左右,410,5~6156、单选题 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7、单选题 关于幼儿想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8、单选题 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故选C。9、单选题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B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自然实验法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调查访问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故选B。10、单选题 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幼儿对一日概念的认识不如对一日内时间顺序的认识深。11、单选题 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 )左右。 A:2周B:6个月C:6~12个月D:1岁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1岁左右。12、单选题 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偏好复杂的刺激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婴儿注意选择性对象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的事物日益增加;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即从更多注意简单事物发展到更多注意较复杂的事物。13、单选题“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ABC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放任型亲子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容易使孩子产生“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品质。14、单选题 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这是依恋类型中( )儿童表现。 AD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安全型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15、单选题儿童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A:1~2B:2~4C:4~5D:5~6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5~6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16、单选题 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A:科学概念BCD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有关熟悉C。17、单选题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霍尔BCD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霍尔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吴伟士和施太伦是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故选A。18、单选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榜样BCD:挫折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者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9、单选题老师问一个4A:是对个别的理解而非对事物关系的理解B:是简单的、表面的而不是复杂深刻的C:依靠的是具体形象而非语词D:是情绪性的而非客观的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4D。20、单选题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这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强烈的愿望导致他混淆假想与真实,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是想象夸张性的表B。21、单选题()岁左右是幼儿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幼儿的活动兴趣、同伴选择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A:1B:2C:3D:4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222、单选题 儿童只能协调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示,是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3、单选题 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文化B:电视^C:家庭D:同伴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24、单选题 从频率上看,( )岁之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 A:2B:3C:4D:5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12425、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二因素论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26、单选题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B:回忆CD:习惯化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27、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父亲B:同龄人C:母亲D:教师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28、单选题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A:民主型BCD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民主型,父母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专制型,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A。29、单选题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ABC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八^91D30、单选题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A:调节功能B:游戏功能C:交际功能D:问题功能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是儿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志,体现了言语的调节功能。31、单选题儿童的气质特征往往影响着母亲的照看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把婴儿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发动型。经常哭闹,纠缠母亲,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在不正常的家庭气氛中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这种气质类型属于().A:容易照看型B:难以照看型CD:混合型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容易照看型儿童与母亲关系融洽;难以照看型儿童经常哭闹,纠缠母亲,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在不正常的家庭气氛中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缓慢发动型儿童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适应缓慢。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这一类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32、单选题 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 A:2~3岁B:4C:5D:7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34733、单选题 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机械记忆效果好B:意义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在发展D:两者不可比较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3~6B。34、单选题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言语;二是A:情境言语B:游戏言语C:对话言语D:交际言语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的两种形式。35、单选题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ABCD:社会性需要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社会性需要是指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36、单选题 体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特点的活动是 A:儿童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B:儿童能抓住毯子的一角,通过拉毯子来取得放在毯子另一角的玩具C:孩子认为比他小的都是弟弟妹妹,他们将来都会变成自己D:儿童试图打开一只稍开口的火柴盒,失败后,他会缓慢的一张一合小嘴,最后突然顿悟将手指插进盒子把它打开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A、BD37、单选题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B:我要吃CD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个人充分调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由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产生的感觉信息进行适当的组织和解释的结果。孩子看到桌上有物品,并能准确的说出是“苹果”,是其知觉的体现。38、单选题 从词性上说,幼儿对( )掌握最早。 A:名词B:动词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39、单选题 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C:17D:19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40、单选题 幼儿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识动作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是 ABCD:抬头-翻身-爬-坐-站-走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手尾规律。41、单选题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A:词语概括的出现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A。42、单选题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的幼儿的认知风格属于 ABC:冲动型D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个体的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方面。场依存型的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场独立型幼儿倾向对事物进行独立判断。冲动型幼儿认识问题速度快,但错误多;沉思型幼儿认识问题时,谨慎全面,错误少。43、单选题从儿童听觉的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的特点是A:没有听觉B:听觉的个别差异小C:听觉的个别差异大D:听觉没有差异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新生儿的听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提高。44、单选题 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故选C。45、单选题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