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苏俄的经济建设-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_第1页
考点14 苏俄的经济建设-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_第2页
考点14 苏俄的经济建设-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_第3页
考点14 苏俄的经济建设-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_第4页
考点14 苏俄的经济建设-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4苏俄的经济建设例1.(2021·天津·高考真题)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错因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倘若不能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在阶级的矛盾,而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便会错误的选择B、C或者D项。【学霸解题】审材料:根据可知,材料不能说明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待突破,排除D项。析选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A项正确;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阶级基础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秒杀技巧】“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首先排除,根据所学可知,不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时期还是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政权的统治基础都是工人和农民。故排除C项。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使苏维埃国家能最大程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创造必需的物质条件。无代价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所需要的。但是,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需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本上排斥了商品货币关系,撇开了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因而在实践中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在改革旧经济关系、建立新经济关系方面,用逐步过渡的方法代替直接过渡;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方面,在保证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允许私人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联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国家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例2.(2021·广东·高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错因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不清楚,不明白,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考生忽略苏联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斯大林模式逐渐建立,新经济政策慢慢被废除的史实而错误的选择C项。【学霸纠错】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老师点评】本题既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是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的时期,掌握了这一史实,考生基本上就能够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一、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及影响。1、实施背景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主要内容:(1921年开始实行)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③贸易——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3、特点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影响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的正确探索)。二、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1)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客观原因是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首先发展重工业可以更有效地保卫苏维埃政权。(2)方针提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3)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农业工业国。“二五”计划(1933—1937)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弊病: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农业集体化——全盘集体化(1)目的;工业化的需求(根本)(2)方针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3)过程:1929年开始——1937年完成。(1932年,富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4)评价: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3、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4、斯大林模式的特征(1)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计划经济)(2)政治:高度集权;(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行政干预思想学术。5、评价斯大林模式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三、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苏联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在农业方面。(种玉米)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两者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3.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1)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2)评价: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一、单选题1.(2021·全国·高考真题)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详解】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2.1928-1932年,苏联高等教育招生增加了3倍,技术院校的数量增长了5倍。苏联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苏联每年的科学和技术专业毕业生却是美国的2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都在这一时期受到过高等技术培训。这表明当时苏联教育的主要目标是A.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构建合格的政治接班人梯队C.培养国民经济建设的专门人オ 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1928-1932年苏联的高等教育侧重于科学和技术专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开展“一五”计划,急需大量经济建设专门人オ,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形态和接班人梯队的构建情况,排除AB两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苏联执行“一五”计划时,正赶上席卷欧美的经济大危机,欧美过剩产能无法释放,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苏联借机引进西方的设备、资金和人才。据统计,苏联从西方获得了17亿美元贷款,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一半到了苏联,还有不少欧美工人移民苏联。据此可知,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A.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B.工业建设严重依赖欧美的资本输出C.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大力发展苏联生产力,这些做法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项正确;苏联没有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排除A项;B项错在严重依赖,排除B项;苏联确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4.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据此可知,该纲领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 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 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答案】A【详解】材料“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体现的是当时苏联利用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来刺激企业的发展,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某种修正,A项正确;当时苏联并未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与强调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阐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一个红军退伍兵在信中写道:“农民的情绪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即我们县如果不很快根除这类现象,那就必然发生暴动,这将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任何希望的农民居民暴动”。该信反映了A.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临时政府仍坚持参加一战C.沙皇专制引发农民不满 D.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迫切性【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任何希望的农民居民暴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需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缓和矛盾,D项正确;十月革命1917年已经结束,时间错误,A项排除;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时间错误,B项排除;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时间错误,C项排除。故选D项。6.如表: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对比表,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300950031%A.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苏联已经迅速实现工业化C.农业生产陷入停滞与倒退 D.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40年与1928年相比,苏联钢、煤炭的产量增幅远超棉织物和谷物的产量增幅,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D项正确;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判断苏联是否已经迅速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中谷物产量有增长,说明农业并非停滞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7.1922年,列宁说:“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缴纳了大量的粮食税,……全体农民们已经完全没有什么严重的不满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苏俄A.初步落实了新经济政策 B.战胜了外国军事的干涉C.全面推行了农业集体化 D.开展了工业化建设运动【答案】A【详解】据材料时间可知,列宁所述的现象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出现的,说明新经济政策得到初步落实并取得了成效,A项正确;战胜外国军事干涉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就已经取得,排除B项;C、D两项是斯大林时期进行的,均排除。故选A项。8.1985年10月,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阿马克斯在布朗大学讲话时说:虽然指望苏联收缩现有的承诺可能为时尚早,但“苏也许不愿承担新的义务,并将努力使仆从国承担更大的负担”。这从侧面反映出A.苏联经济难以支撑对外扩张B.苏联放弃了控制他国的企图C.多极化趋势牵制了美苏争霸D.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倾向增强【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5年10月”“苏也许不愿承担新的义务,并将努力使仆从国承担更大的负担”可知,苏联改革造成了经济的恶化,导致苏联对外扩张遇到了困难,A项正确;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显示的是苏联自身的状况,反映不出多极化趋势和第三世界的情况,排除C、D两项。9.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对农产品采取低价收购的政策,价格甚至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