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光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湄潭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梦·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他所提到的“社会革命”具体指(

)A.旧三民主义中提到的“反对满洲贵族统治”B.新三民主义中提到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新三民主义中提到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新、旧三民主义提到的“平均地权”思想参考答案:D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是为了通过兴办实业来实现中国的富强,这种观念意识是实业救国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

工商皆本、重利轻义、重商轻农的观念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

故选A.

4.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C.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参考答案:B由“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可以看出是保护发明者的专利的,推动了人们积极发明,这位工业工业奠定的了基础,B项正确;A项说完错误,1624年国王依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说法与材料所起到的作用完全相反。【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两个“1624年”“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结合所学工业革命选出正确答案。5.2014年5月,某国际经济组织执董会批准了两个与中国有关的贷款项目。其中之一是河南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综合改善项目,贷款金额1亿美元,贷款期30年。据此判断该国际经济组织是A.世界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参考答案:A6.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

A、法律意识浓厚

B、喜欢打官司

C、经常犯法

D、维护私有财产参考答案:A7.20世纪90年代美国某位在任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参考答案:D8.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刃,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参考答案:A9.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央政策。根据题干信息,“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可知,当时中共中央仍以进攻大城市为目标。这与中国大城市国民党势力强大,而农村地区势力薄弱的国情不符的,即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故本题选D,进而排除B。“右倾”指的是低估自己的势力,而题干为高估,故不选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不选C。10.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参考答案: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广东(粤人)、两江闽浙、河洛之北对机器的认识程度不同,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由沿海到内地逐渐减少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的畏难情绪,B项排除;洋务派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早在19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与材料1893不符,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机器之利,而非近代化,D项排除。 11.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下列相关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②欧元正式启用③欧元进入流通领域④欧洲联盟成立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B是1993年;②是1999年;③是2002年,④是1993年,选择B符合题意。12.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该运动取得的成就包括①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④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参考答案:D13.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参考答案:B“一国两制”。本题以创设新情境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一国两制”涵义的分析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而一国两制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内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4.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交通运输的发展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殖民活动的开展、B.国际贸易的扩展、D.交通运输的发展,都是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C.民族主义的兴起,涉及的是政治方面,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世界市场点评:世界市场的形成因素: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主要途径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具体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商品流通即世界商品贸易、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加速,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进步,大企业发展中的日趋国际化。1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情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民族资本的总额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促成中华实业团等成立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都是其发展的表现,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16.201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所选择的(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甘肃会宁

D、江苏的南京参考答案:D17.右图所代表的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属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代

参考答案:B略18.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激增(见下表)这一现象表明①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详解】从鸦片战争后三十年间,茶叶“出口”成倍增加可知,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增加,①②说法正确,答案是A项。出口茶叶增多不代表出口大于进口的贸易顺差,茶叶与当时机器大工业产品比,是低端产品,③④说法违背史实,BCD选项是错误的。1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参考答案:A20.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加强国家对经济地干预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参考答案:D21.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参考答案: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因此选D。A、B和C不是普京的遗憾,排除。22.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是A.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C.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实力不及传统经济形式参考答案:C23.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参考答案:C24.以下时间与事件配对正确的是(

)A.1929-1939年发生大萧条

B.1922年苏联成立C.2001年苏联解体

D.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参考答案:BD25.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只准在广东一地进行贸易,且有严格的规定,正如材料所表述的那样,反映了对洋人的防范心理。故应选C闭关锁国政策是要严格限制外国商人来华,所以“断绝”表述不当,排除A;”不准携带武器”和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无关,排除B;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6.《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C.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D.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参考答案:D根据题意及关键词“是不流血的”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D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流血冲突,光荣革命只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错误。光荣革命并未解决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B错误。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是指光荣革命的手段方式“光荣”,并非指权力的转移,C错误。27.《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对现实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下列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A.雪莱的《西风颂》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C.狄更斯的《双城记》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参考答案:C28.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主要遵循这一分配原则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天朝田亩制度》 D.人民公社参考答案:B2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显然与其题中职能不符。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名师点睛】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属于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4)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30.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参考答案:B从诗歌内容可以看出,唐朝长安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而宋代的汴梁则打破了商业活动的地区和时间的界限,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和经济中心南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C两项错误;诗歌体现的是城市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弱化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故D项可直接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利与弊,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原因: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选官之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支配;隋唐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国家统一,要求把选官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2)利:标准客观,打破了家世、门第的选拔标准;考试程序严格体现公平、公正,考试制度严密;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弊: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趋势:从重血缘到重才能,由世袭到考试选拔。【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东汉后期选官权力被世家大族支配、隋唐时期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国家强化中央权力的要求等方面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中“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等信息及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可从打破了家世门第的选拔标准、考试程序严格体现公平公正,制度严密、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等方面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等方面指出科举制的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信息及材料二中“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的变化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从重血缘到重才能,由世袭到考试选拔。32.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7.98(请客)3.63.0715.2290.9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提倡奢侈促进:带动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扩大再生产(3)原因:①世界市场(扩大)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②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③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④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⑤商业宣传。(4)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②1978—2008年:迅速提高。原因:1958—1978: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勤俭节约。1978—2008: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②市场经济体制活跃了经济。③消费者观念变化,追求生活质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古代消费观的变化、英国的消费观、现代的消费观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主张:由材料中的“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可知作者是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原因:结合材料所反映的“明末清初”这一时间,当时最主要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处在极低的情况之下,所以导致物资匮乏,供应不足,故应勤俭节约。(2)消费观:由材料中的“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可以推知其消费观是崇尚奢侈。阐释:明代江南士大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是指江南士大夫的崇尚奢侈的消费观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者是指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或儒学轻商思想影响),致富后主要用于买田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注意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时间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这与这个时间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有关系的,考虑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都推动了材料中出现的现象。(4)趋势:由材料中的数据看,1958—1978年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978—2008年则是迅速提高。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主要应该从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国民的消费观念角度对比说明即可。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参考答案:(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依据材料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