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1.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2.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3.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4.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ed19f9843e3106c82c63f2c93a1a068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第三单元:时间1.时间在流逝一、教材简析:本课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现在几点了。要求学生在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进行估计时间,鼓励学生思考其他估计时间的方法。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手表看看自己是否估计的准确。第二部分:一分钟有多长。前一部分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刻进行估计,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某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并引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来估计一分钟的时长。第三部分:过去多长时间了。这个活动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而学生往往是估计不准确的,原因要么就是课堂上过于投入了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估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估计失误的原因,引出“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们研究时间的测量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学生们是太了解不过了。但是时间又看不见模不着,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长度。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科学词汇:时间(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2.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的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时间在流逝;2.时间无法留存,我们要珍惜时间。核心价值观:对时间的正确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合理估计10分钟与1小时的长短。难点: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估时的整个探究过程,积累估时的方法,提高估时间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个带有秒针的时钟、课件电子表课前借用学生手表教学流程过去多少时间了估计一分钟的长短现在几点了谜语导入过去多少时间了估计一分钟的长短现在几点了谜语导入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谜语导入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长脚,跑得快,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来(板书谜底:时间)2、了解学生对时间的已有认识生活当中哪些现象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时间在流逝呢?3、揭示课题:《时间在流逝》二、现在几点了1、你知道生活当中你是怎么知道具体时间的?2、如果不借助任何计时工具,你能估计现在几点了吗?学生估计时间提问:你是怎么估计的?说说你的理由。小结: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自然现象或有规律的信息来估计时间但我们估计的准确吗?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1、要精确的知道时间,我们还需要借助于计时工具。PPT出示时钟画面提问:钟表是以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小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一秒钟有多长?请学生做一个一秒钟的动作。3、体验一秒钟的长短PPT课件出示一秒钟可以做的事情A.火箭每秒飞行7500米以上B.银行的电钞机每秒可以数25张人民币C.光一秒钟约走三十万千米4、估计一分钟的长短一秒钟可以发生很多事情,那么一分钟又有多长呢?(1)、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请大家看着钟面,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静数一分钟!然后说说你的感受。(2)、游戏游戏规则:不看钟表,每个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上,心里估计一分钟,你认为一分钟时间到了,就睁开眼睛站起来,看谁估计的最准确。师:通过刚才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每个同学估计一分钟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师:估计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3)、小组讨论估计一分钟的方法交流、汇报预设学生回答:数数、测脉搏、测呼吸、写字……(4)、检验估计方法大家想不想检验一下你们的估计方法(想)出示实验要求:A.不能看着计时器估计时间;B.要轻声,尽量不影响别人;C.要实事求是,专心致志。D.估计的时间一到马上看计时器,并记录下来。一分钟___测试记录表记录人:测试内容测试次数测试结果平均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请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谈谈他估计的方法和诀窍。5、估计更长的时间(1)、现在,我们能比较准确地估计一分钟了,那么,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1小时所持续的时间,我们有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能估计准确吗?因时间关系,课后用自己的方法去估计10分钟与1小时的时间。四、过去多少时间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估计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少时间了吗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回答)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比游戏,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时间的快慢A.请学生静坐一分钟。提问:刚才我们静坐了多少时间你有什么感受
B.给学生看一则1分钟的动画短片提问:你能估计刚才这则动画短片的播放时间吗与刚才静坐的体验相比有什么感受?3、揭示结果时间有快慢吗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时间长短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4、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预计回答:不准确。5、小结时间是没有快慢的,时间的长短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单靠我们自己的感觉来计量时间,是不准确,也不客观的,很容易发生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六、拓展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师:时间不等人,总是在悄悄地流逝,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呢(学生回答)出示时间警句,与大家共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板书设计时间在流逝估计一分钟的方法:数数、测量脉搏、测量呼吸、跳绳……不准确、有误差课外活动调查:在时钟还未发明之前,古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计时的?生成预见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估计一分钟时间,进而推断10分钟、1小时的时间长短,并且感受到时间在流逝,发现用自身感觉来估计时间是不准确的,要求更加准确的计量时间的方法。课堂评估能否借助于估计一分钟的方法去估计1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学生是否意识到用感觉来估计时间是不准确的;2.太阳钟一、教材简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本课的教材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了解中外古人对一天的不同确定方法,感受古人伟大的聪明才智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二、教学背景:学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已经仔细研究过影子的变化规律,他们知道同一个物体他的影子有长短、方向的变化,在白天,阳光下,同一个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已初步认识了日晷,而且学生已经认识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秒”,已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水平式日晷、课件、太阳钟锤子、长钉子、木版、晷面记录纸教学流程利用太阳计时利用日影计时认识日晷与时辰制作“太阳钟”活动流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谈话导入1、谁能告诉老师,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钟表;根据上课铃声)2、如果我们没有钟表,也没有上课铃声,你还能知道时间吗可以根据什么确定时间(太阳、影子等)
3、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二、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1)(课件出示图片和说明)请学生判断:日出,现在大约几点了太阳在哪里(东边)板书:东;
艳阳高照,现在几点了太阳在哪里
日落,现在大约几点了太阳在哪里(西边)板书:西。
这样过去了多长时间(半天,一个白天)太阳明天还会从哪里升起来,从哪里落下去后天呢每天都会这样吗说明太阳的运动有没有规律怎样的规律(2)那么一天又是怎么确定的?大家可真厉害,古人就是利用太阳来确定时间的。引出书中阅读资料: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
引出书中资料,自由阅读:古埃及人把星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时间里的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阅读后,请学生讨论并思考:我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
当学生回答不出时,结论以小博士告诉你的形式出现: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三、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影子的什么和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有没有规律板书:从长到短再到长,从西到东。3、根据影子判断时间下面再来考考大家(根据影子的方向来判断时间),提问:现在可能是什么时候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分别出示三张图片,第一张根据影子的长度来判断,第二、三张根据影子的方向来判断。(只要求学生说出大概的时间段便可)4、认识日晷(1)大家可真厉害,古人也是像我们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就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其他人就可以利用日晷来判断准确的时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日晷: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通常由铜做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主要分为两种:赤道式日晷和水平式日晷,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赤道式日晷。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呈南高北低,倾斜地安放于石台上,使晷针指向北极星。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一直沿用了几前年。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水平式日晷(出示图片及水平式日晷),由水平摆放的石制晷面和斜插于晷面的铜制晷针组成,晷针倾斜指向北极星。提问:日晷有什么用(用来测定时刻)(2)十二时辰(出示有刻度的日晷)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日晷,大家发现了什么(有一些字、有刻度等)了解十二时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中子时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而现在相当于古代的巳时。(3)那么该怎样使用日晷来判断时间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重点介绍水平式日晷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方法:1、将日晷置室外阳光下;2、确定正北方向,调整日晷的方位;3、根据晷针在晷面上影子的位置确定时刻。(4)出示只有部分刻度日晷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晷针的影子来判断时间。并提问:为什么这个日晷只有部分刻度呢?四、制作太阳钟1、学习了那么多关于太阳钟的知识,那么大家想自己来制作一个太阳钟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介绍材料)2、课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锤子,将钉子垂直钉于圆心处。3、确定刻度制作完成后,提问:现在这个日晷能测定时刻了吗?课件出示绘制刻度的方法,并介绍: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太阳钟钟面上的字母“N”正对北方,平方于地面。这时,在钟面上就会出现小竹棒的影子,将影子与圆心连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刻的准确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确定刻度。3、课外活动利用相同的方法,确定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小竹棒影子的位置,继续完成日晷的制作。四、延伸: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2、讨论交流阴天又怎么知道时间晚上有怎么知道时间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太阳钟太阳:东西影子:西东规律长短长课外活动继续完成水平式日晷的制作。生成预见1、学生能否根据太阳的位置与高度正确判断出可能的时间?2、学生能否根据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正确判断出可能的时间段?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完成“太阳钟”的初步制作并确定一个时刻。2、学生能否正确理解“白天和晚上每小时怎么不一样长?”3.用水测量时间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第二部分:滴漏实验。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二、教学背景: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教科书将介绍学生认识两种水钟,一种是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受水型水钟。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观察滴漏,推测并测量在瓶子中积聚10毫升和5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观测滴漏实验。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完成第一次滴漏实验操作。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多媒体一个能容纳3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一个量筒,铁架台,一个透明水杯,秒表。瓶盖上扎的小孔以直径2毫米左右为宜。教学流程介绍古代水钟引出滴漏实验。滴漏实验探究滴漏规律。利用滴漏规律探求古代水钟奥秘。活动设计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我们前面研究了日晷、圭表等古代计时器,你知道古人还用什么来计时(流水)对,用水来测量时间(课件出示课题),这就是水钟,我们来见识一些古代水钟。(课件显示水钟图片)古代大概有几种水钟(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怎么使用的(学生看书上资料,回答)(课件显示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及其用法)古人怎么会想到用流水来计时的?流水与时间有什么联系或相似之处
流水有规律吗(
学生讨论,答:流水的速度是固定的)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揭开古人水钟的神秘面纱。二、新授1.猜测自制水钟中装300毫升水,使100毫升水缓缓流入量筒,你觉得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讨论使用“水钟”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怎么灌水(用手堵住小孔)怎么可以读数准确(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与刻度齐平)做实验时“水钟”的放置要注意什么(
放于铁架台上,放平))
3.学生实验(出示实验提示)用手抵住滴水口,松手同时按下秒表。视线与量筒中液面凹面底部齐平。等液面底部与100刻度对齐时按下秒表。反复测三次记录数据。4.汇报:有何发现(
三次数据差不多)
那么能否说明流水的速度是固定的?
5.猜测使20毫升水缓缓流入烧杯,你觉得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使50毫升水缓缓流入烧杯,你觉得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问题)6.(学生实验,汇报)流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是流100毫升水的五分之一吗流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是流100毫升水的一半吗是否更加说明流水的速度是固定的吗7.猜测流完所有的300毫升水,你觉得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讨论实验设计方案。8.学生实验,汇报:和我们的猜想一样吗能说明流水的速度是固定的吗
讨论原因。(水位下降,水压下降,水流速度变慢)9.讨论如何使水按固定速度下流?
(学生讨论,设计,画图,汇报)(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古人的受水型水钟设计图)(使水面保持相对稳定的高度)。我们的水钟水流得很快,一会就流完了,只能计几分钟的时间,如何可以计更长的时间?(学生讨论,汇报:将孔变小,使它一滴一滴往下流。)(出示一滴一滴往下流滴水的水钟)回去后能否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
三、总结今天你有何收获还想知道什么回去后继续研究
四、作业《作业本》。水钟的资料。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做“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成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所以又叫“漏壶”。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板书设计课外活动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
生成预见由于滴水孔的大小不一,全班很难统一滴完水的时间,教师最好事先调试好滴水孔的大小,尽量使数据接近,便于一起讨论。课堂评估4.我的水钟一、教材简析:《我的水钟》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在第一课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知时间,发现仅凭感知得到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第二课开始研究古人计时的工具日晷,并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它计时受到的限制比较多。第三课学生开始对使用流水计时方法的探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探究实验,经历自制水钟活动的全过程。二、教学背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而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用水测量时间》的内容,对利用水钟计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同时本课的结论得出又为后面《机械摆钟》做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要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一个水钟,在实验中检验自己的水钟是否计时准确,并对设计进行改进。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滴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过程与方法:设计方案并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水钟,并能用制作的水钟计时。难点:控制漏水速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PPT、自制简易水钟。剪刀、大可乐瓶、小矿泉水瓶、秒表、白纸条、记号笔和尺子。白纸条先在背面贴好双面胶备用。教学流程设计方案制定计划——制作一个水钟——用水钟计时——寻找原因改进成果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情境引入:1、启发谈话:古代科学并不发达,没有钟表,但人们能想出各式各样的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有一种就是用水测量时间,也就是水钟。今天我们这节课对水钟做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书课题)。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种水钟(教师板书)⑴泄水型水钟: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长时间。⑵受水型水钟: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看水面上升了多少,来测出时间。提问:这些利用流水制成计时器,它有什么科学根据呢?(水在一定的装置中,水流的速度是稳定的。)4、根据老师所给你的材料做一个怎么样的水钟比较好呢(受水型水钟)二、设计“水钟”:1你能利用所给的材料设计出一个计时10分钟的受水型水钟吗?请大家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设计方案:
(1)考虑影响水钟的因素有哪些你准备怎样控制这些因素(2)你采用什么方法控制漏水速度(
课件:出示输液画面)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控制水流下的速度、水位的高度,水要一次性倒入。)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做科学研究,把我们的设计制作方案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写下方案)3、汇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水钟是怎样设计的。4、讨论:瓶子在那个位置剪开怎样用它来计时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怎样划分刻度才科学?(引导学生注意瓶子在约1/3处剪开,计时的时间要在水滴开始滴的同时开始计时。刻度要在制作过程中用记号笔每一分钟划一次,连续的划分。)请各小组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水钟”:各小组做水钟。PPT提示:(1)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设计。注意合理分工。(2)计时标出1-5分钟的时间刻度。推测6-10分钟时的刻度位置并标出。(3)孔可以先小一点,根据需要再增大。(4)注意及时记录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2、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进行制作:看表、计时、接水、控制水流速度、标水位刻度……(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制作中出现的问题)3、哪一个小组做好后请举手,把制作的能计时10分钟的水钟举起,让师生检验。四、用水钟计时:1、计时试验比赛:用制作的水钟测时6分钟,比比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思考:我们的水钟测量时间,与钟表对照,水钟计时准确吗?讨论:通过计时比赛,你们发现哪些影响水钟记时准确性的因素还没有控制好我们可以怎样改进水钟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4、实践尝试、改进,让学生说说改进的方法。小结深化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水的流量具有一定的规律,与水的高度、孔的大小有关。利用水流的规律能够做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六、手工作业:尝试制作一个计时更准确的水钟。
板书设计我的水钟受水型----水流入,水面上升设计: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滴漏刻度水钟特点水的流量具有一定的规律使用:准确吗?
改进:哪些因素?
泄水型----水流出,水面下降评价:课外活动课下通过反复实验改进,制作一个计时更准确的水钟。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时钟的科技发展史资料,体悟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对控制水流量的大小方面有困难,教师要利用输液装置稍作指导,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控制相应的变量来控制水的流量。课堂评估学生是否能完成水钟的设计、制作。学生是否能通过不断的思考改进水钟的计时准确性。5.机械摆钟一、教材简析:教科书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摆钟摆钟为什么会比其他的计时工具都精确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观察摆钟的构造,教科书就是这样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教科书提出“用秒表测一测,摆钟中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对摆进行测量以后,有可能全班会得出一致的结论,也有可能结论不一致。这时插图中的一个男孩提出:再测一次,这是教科书所期望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重复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重复测量,学生会发现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无论摆幅大(不能大于90度)一些还是摆幅小一些,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第二部分:观察我们的摆是不是所有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始被激发。教科书指导学生利用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接下来,学生要用测量钟摆的方法,连续测量自己制作的摆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多次测量后,学生们会发现两个现象:同一个摆,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并不相同。这就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是摆动次数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教科书插图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对话,一位学生提出要再测量一次,这是再一次提醒学生就这个现象进行重复实验。
二、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探究过的日暑、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计时工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摆钟的摆,发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本节课所研究的摆是“单摆”。所谓单摆是指在细线的下面拴一个小球重物,且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长相比也可以忽略的摆。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长一定、摆角较小的情况下,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一样的。对摆的等时性的研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在本课的学习与研究中,教师要着重解决学生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测量尽量地精确一些。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加深人地开展研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科学词汇:摆钟钟摆单摆等时性(二)过程与方法: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科学方法:观察测量、分析推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核心价值观:单摆等时性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难点:1、相同时间间隔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2、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数据汇总表一张。每个小组秒表手表(秒表)、铁架台、棉线、镙帽、记录单各一份。教学流程复习引入→观测钟摆→制作、观测单摆→认识摆的等时性→发现新的问题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1、师:同学们,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表)
那在没有钟表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如:一柱香、一个沙漏太阳钟、水钟等)2、师:的确,像日晷、沙漏以及蜡烛钟、水钟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聪明的古人并没有停止过思考,总希望有更加精确的时钟出现。机械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出示图片)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机械摆钟的特点。(板书课题)二、观察钟摆:1、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构造吧。(出示机械摆钟图片,介绍摆)师介绍:摆钟上面是钟面,下面是一个钟摆。摆的下端是圆圆的,我们称它为“摆锤”,上面细的部分成为“摆绳”。请你仔细观察钟摆,有什么发现(摆一直不停地在运动)2、观察并思考:摆钟是怎样来计算时间的(学生猜测:摆1次大概1秒钟吧。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吧?……)师:也就是说摆钟的摆一分钟可能会摆动60次,是吗好,我们用秒表来测一测。那么怎样算是摆动一次怎么样不容易数乱,你有什么好方法(用手指跟着摆运动)3、集体测量: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几次(测量后反馈,师记录数据)4、设疑: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我们再来测一次。(集体测量第二次后反馈,师记录数据)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还需要测第三次或更多次吗为什么(科学家往往通过重复实验让自己的发现更有说服力,我们也再来测一次。)集体测量第三次后反馈,师记录数据。6、小结:看来,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说明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摆钟不用秒针了吧(
钟摆用摆来计时,所以钟摆也叫秒摆。)
三、观察我们的摆:1、师:我们也来做个摆,出示材料。(1)师示范做摆。我们用一条细绳来做摆绳,用一个铁镙帽(或其他小重物)做摆锤,把摆绳的一端系住铁镙帽,另一端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样一个单摆就做好了。(板书:单摆)(2)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3)学生预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师示范,教给学生起摆的正确方法,提出实验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①摆绳自然拉直,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②准备好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使摆自由摆动起来。③如果摆捶碰到了铁架台或其它东西后,实验要重新做。(指生上台演示)(4)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2、怎样做实验?师生交流实验方案。课件出示:我们的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第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计时员: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我们的猜想: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或不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次数(1)怎样分工比较好?小组讨论实验分工,分发实验记录单,填写小组实验分工和实验猜想。
(2)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领取实验器材,做一个单摆。并测量三次,完成记录表。4、反馈交流:通过观测,你发现了什么(
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5、再观察我们的摆,现在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摆的速度变慢了。摆的幅度变小了。摆的角度变化了……)(1)提出问题:在摆的过程中,速度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归纳实验方法:在摆自由地摆动中,测量相同时间间隔内的摆动次数,看看有没有发生变化。(3)时间间隔多少为宜(
不可过长或过短)我们就看看每隔10秒钟摆的摆动次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好吗?6、这次实验又该怎么做?指名几生上来做演示实验,课件提示:实验员喊开始的同时起摆,让摆自由摆动,计时员听到开始后马上用秒表计时,每隔10秒时间喊一次“到”,数数的同学马上将数据报给记录的同学,再从1开始数。这个实验的时间很难把握,你们一定得集中注意力紧密配合才行。7、师:你觉得你们小组的摆每隔10秒钟摆动的次数会发生变化吗?学生预测。同学们猜得对不对,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检测吧?学生小组实验,完成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每隔10秒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我们的猜想: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变或不变)。0~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摆动次数我们的发现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变或不变。)请完成实验的小组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汇报交流。(1)生汇报师记录,投影展示各个小组实验结果。0~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第4小组……(2)交流我们的发现,师小结: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科学上把单摆的这种特性称为单摆的等时性。(板书:等时性)(3)师:伽利略是第一个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的科学家。人们根据单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于是就制成了摆钟,这样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了。比起太阳钟、水钟等计时工具,摆钟的计时就更加精确了。课外同学们可阅读书上第68-69页《教堂里的“摆”》作进一步了解。四、拓展思考1、师: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摆动的速度是否一样呢?看看各小组的实验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2、拓展: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有多少,摆动的速度有快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秘密我们下节课重点去研究。板书设计机械摆钟单摆:等时性课外活动阅读书上第68-69页《教堂里的“摆”》的资料。生成预见1、如果学生起摆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摆锤在摆动过程中会逐渐改变摆动的方向而撞击在铁架台上,使实验不能进行下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实验前教给学生起摆的正确方法。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摆相同时间间隔内的摆动次数”这个实验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学生往往不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按惯性思维照着前一个实验的方法在测量。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后抽一个小组上台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测量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2、学生能否正确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6.摆的研究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时《摆的研究》。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几幅卡通话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第二部分是用摆做实验,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哪个是变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变量(即无关因素),对无关因素(不变量)我们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第二个问题是“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次数”。因为有前一个实验作基础,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较简单。最后一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二、教学背景:在本课之前,学生在《机械摆钟》里对于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而本节课则针对什么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展开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获取科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发现关于摆的科学规律。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科学词汇:摆、摆绳、摆锤、摆幅、摆重、摆长(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做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结果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核心价值观: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难点: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学生材料一套、不同的单摆两个、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量角器、长中短棉线各一、米尺、重中轻镙帽各一、实验记录表等。1.量角度时不要太小,不然摆不会动,但是也不能太大,要让摆自由落下。2.摆绳的长度要从铁架台系棉线的支架开始量。3.镙帽直径要一样。教学流程→→→预测摆的快慢分组设计了解方法比较结果→→→与什么有关实验方案用摆实验得出结论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情境导入情境出示:荡秋千。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秋千荡得快与慢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像这样具有摆动方式的运动装置我们就叫作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二、探究新知1、我们先一起来测测老师的摆。(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1)回顾上节课,让摆自然地摆起来,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3)每组做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做好后把材料收在信封里放进桌内。(4)学生汇报。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都不相同,那为什么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3)交流,师小结为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有关。(板书)但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需要做实验来验证。3、设计实验,讨论实验要点。(1)教师:摆的快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该怎么研究呢比如说:要研究是否摆锤的轻重有关时,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2)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条件进行实验,讨论实验方案。(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3)根据研究问题,组织学生汇报: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假说、我们的猜测、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实验前指导:温馨提示。(2)分组实验,师指导。(3)分组汇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适时提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有什么关系(4)小结: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1、师出示如课本P61下面的插图的两个摆,观察这两个摆的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用砝码作摆锤,一个与四个往下挂比较)让学生推测它们的快慢。(学生认为摆绳一样,速度是一样的。)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摆同高同时放开,分组数,验证实验结果。果然是砝码多的慢。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3、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师指出两个摆锤的不同重心,四个砝码的摆长比一个砝码的摆长长,所以摆动的速度慢。这与上面的研究是一致的。4、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板书)5、学以致用:前几天,我邻居为自己的小女儿做了个秋千,可她小女儿因为坐上秋千时秋千摆的太快而吓得大哭,你能帮忙改进一下这个秋千吗?(把秋千两边的绳子加长)四、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发现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可能与摆幅有关可能与摆重有关可能与摆长有关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课外活动1.我们的摆钟朋友出现了点问题,最近老是觉得指针跑的太快,它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它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是不是得病了同学们谁能来帮它看看
2.这节课,每个小组只探究了一个可能影响摆快慢的因素,课外请再去验证一下其他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实验。生成预见学生应能预测“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研究过程中操作可能不熟练,引起操作较慢或数据误差大,拟通过全体示范、小组练习、实验前的指导提高操作规范性。课堂评估学生能否形成“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这个概念。学生能否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展开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7.做一个钟摆一、教材简析:《做一个钟摆》是五下科学时间单元第七课,通过前面“机械钟摆”、“摆的研究”的学习,学生对摆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摆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通过前面二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基础之上,所设置的一个新问题,如果在三十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圆形金属片,该怎样控制这个摆的摆动快慢?
学生该怎样进行研究呢?动手动脑当然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供有结构的动手材料;二是指导学生动脑操作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动手、动脑操作,学会控制摆的摆动快慢,进而利用学会的方法在课堂中,制作出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即摆钟的摆。二、教学背景:通过5、6两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但是教科书又为学生们的研究设置了新问题,如果在30厘米长的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该怎样控制这个摆的摆动快慢呢?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将用调节摆长的方法来调节摆的快慢。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钟摆,并学会控制钟摆的快慢。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们也将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也就是摆钟的摆。在综合考虑时间、材料、效率等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调整:1、课本最后一个活动“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经过理论的计算和实践的检验,做一个这样的摆需要1米多的绳子,这样实验起来很不方便。另外,课题是“做一个钟摆”,一般情况下,钟摆每分钟转动60次。因此,我把活动设计成“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2、关于材料的选择。课本里要求“在30厘米长的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从而制成一个摆,还要求金属圆片能固定在不同的位置。这样的材料比较难以制作。即使做出来了,由于受材料本身易脆易断的特点和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也不是百分百理想。于是我考虑到用五年级上册小缆车车身的金属条和圆形磁铁代替,效果不错,但是磁铁在经过铁架台的铁杆时会吸住铁杆。而实验室中没有可以加长的棒子,因此也放弃了。最后我选用了金属条和钩码,效果是不错,但这个“金属圆片”总是不能使“摆绳”保持在竖直的状态,也不是理想中的材料。经过试教,发现用锯条做摆绳,用磁吸做摆锤的摆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而且材料也比较好找,值得采用。只是锯条一边的锯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教师要事先用砂轮将其磨平。3、我认为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和前一课最后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我将这两个活动合并成了一个。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2、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教学难点:1、理解摆长不等于摆绳长短,而是指从摆的悬挂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对钟摆不断地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两个铁架台、两个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分组:秒表、摆(棉线、回形针、磁吸、铁架台、锯条)、活动记录表教学流程复习引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摆长的理解→做个一分钟摆30次的摆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复习引入1、谈话复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生: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重量和摆动幅度无关,只跟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的摆动速度越慢……板书: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2、(出示两个绳长一样,由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铁条做的摆)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摆,请你猜测一下: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1)、生预测,并说明理由(2)、师:是这样吗?我们用事实说话。我们请一位同学计时,谁上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连续做三次。演示实验(教师操作,分两组同学数),板书数据(3)分析:从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结论:摆锤越长,摆动越慢;摆锤越短,摆动越快。板书:摆锤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一)有金属圆片和无金属圆片的摆的比较1、(撤销短摆,留下长摆)师:如果我在下面加一个固定物,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猜测生1:不会变,因为摆长没有变。/会变化,因为摆长变了。师1:你说的摆长是指哪一段距离?上来指指看。生2:会变化,因为摆锤不一样了。原来的摆锤是铁条,现在的摆锤是固定物。师2:你们同意吗?3、师:到底会不会变化,我们用数据来说话。一组学生演示实验,并板书数据,教师兼顾其操作规范性操作规范:①、摆动平面与铁杆平面平行。(边演示边讲解)②、数数均以摆到左边(或右边)为准③、时间15秒,每次实验做3遍4、分析数据:从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5、你觉得可能跟什么有关?生:与固定物的位置有关。(关注学生回答是关于固定物位置还是固定物大小等,引导学生关注固定物位置)(二)、固定物位置对摆动快慢的影响1、师:怎么证明和固定物位置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证明。2、学生讨论3、汇报交流实验方法:摆固定物分别放在摆的不同位置,观察对摆动快慢有没有影响。投影出示注意事项:(1)、注意摆绳摆动方向(2)、固定物固定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处(3)、每次实验时间均为15秒(4)、做三次,并把数据记录下来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固定物位置的变化对摆动次数的影响实验记录第小组时间:2009年12月18日实验组成员:固定物的位置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们的发现5、交流汇报(1)、选择几组汇报实验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2)、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找出这些数据什么共同特点?生:不同位置的固定物会对摆的摆动速度产生影响。生:当固定物在上面的时候,摆动速度快;固定物在下面,速度就慢。6、小结:改变固定物的位置,就是改变了摆长。修正板书: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三、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1、师:一般情况下,一个摆钟一分钟平均摆动60下。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这样的摆钟。利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哪些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2、学生实验3、比赛:相邻小组交换成员,检验他组“钟摆”。4、请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小组汇报:师:你们组的摆第一次就摆了60下吗怎么调整到60下的
5、小结:当摆动太快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盐酸毛果芸香碱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服务器托管合同书模板
- 绿色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合同
- 2025关于医药采购合同
- 品牌服务协议书合同范本
- 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
- 房屋租赁权转让合同范文
- 建筑材料居间合同
- 药品购销标准合同
- 企业间借款担保合同
- 2025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 8.3+区域性国际组织+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2025年国网陕西省电力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100人(第二批)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
- 2025年潞安化工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 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课件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三门峡水利工程案例分析工程伦理
-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