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傅雷家书感悟心得_第1页
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傅雷家书感悟心得_第2页
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傅雷家书感悟心得_第3页
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傅雷家书感悟心得_第4页
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傅雷家书感悟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_傅雷家书感悟心得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_傅雷家书感悟心得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伴侣,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看法。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洁真诚却又宏大的爱。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共享傅雷家书心得优秀文章_傅雷家书感悟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关于读书心得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初一同学镜花缘读书心得1000字★

★读书沟通会心得体会精选五篇文章★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阅读感想例文★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700字作文★

★红星照射中国读书心得感悟★

傅雷家书心得1

《傅雷家书》编入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180多封家书,它是一部布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不仅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这该是有多肤浅的爱,才能一封书信长达7000多字阿!傅雷先生一生以严谨著称,但在家书中完全颠覆了往日那个冷峻严厉 的傅雷,而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1955年,当儿子取得巨大的胜利,被掌声和鲜花包围时,傅雷写了一封信告诫儿子要懂得掌握心情。他以“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激励儿子要时刻持续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胜利之机赐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持续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指出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应当是冷静而超然的。

此外,傅雷在家书中一向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念——顽强。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顽强,我就放心了!”可见顽强对人生的重要好处。顽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久持续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能够学到的。

傅雷作为一个胜利的文学翻译家,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是不同寻常的。但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于是用信传达爱意的接力开头了。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傅雷做的不错,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仔细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此外,傅雷还在信中教儿子识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书写而成。

另外从《傅雷家书》中你还会发觉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非常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学严谨在他的绝笔中也能够看出,事物的清单为完成的事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的手笔。从他的绝笔信中,我们还能够看出他不仅仅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职责心和剧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即使他的晚年受着政治斗争的迫害,他也绝不会怨恨祖国,而是一如既往的教育儿子要喜爱祖国,喜爱中国文化,他一辈子都坚决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他虽死犹生。

傅雷这种处事态度影响了儿子一生,为傅聪走向将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明白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傅雷还很重视“因材施教”,他对儿子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非常的重视,对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非常的感动。

傅雷能够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那深厚的爱使得他的儿子成长为极其优秀的人。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宏大。我的父亲也是常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校内,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果,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宏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家书》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就应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始终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日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味道,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阅历。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哽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辩激烈。傅聪依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吵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傲慢,“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峻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状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仔细,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怪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久对不起你,我永久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静!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厉 ,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熬煎”。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当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或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许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珍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懊悔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肯定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损害同学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读到这一段感受特殊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苦痛和内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傅雷家书心得2

这是一本布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养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竞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由于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最终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争论艺术,争论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奇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势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散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一般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育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伴侣,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看法。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洁真诚却又宏大的爱。

傅雷家书心得3

当儿子在事业上取得成果时,作为父亲的傅雷当然是兴奋的,但并没有沉醉在那份成就里,而是盼望儿子在取得巨大胜利、被鲜花与掌声分散的时候,仍旧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我更兴奋的更劝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丢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削减你对艺术的谦卑!终于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熬煎没有白受!你能顽强(不为成功冲昏了头脑是顽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顽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凹凸,是不在我们把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顽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今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四周关心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久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制造一个世界,制造很多心灵的伴侣,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布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信任:“艺术表现的动人,肯定是从心灵的纯净来的!不是纯净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悦耳众的心灵?”正由于赤子之心是最纯净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妙、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久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或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会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净最美妙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伴侣。

赤子之心无比纯净,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悦耳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贯串在这两则信中的父爱,其实就是顽强。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信任你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顽强的。”其次封信中“你能顽强(不为成功冲昏了头脑是顽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顽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顽强说究竟就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艺术制造的最高峰。这种心灵的纯净是人类共同的美妙愿望。

傅雷家书心得4

喜爱在酷热的夏日午后,找一处凉爽,捧一本书,书页被指尖翻动,跟随笔者走一段别好玩味的旅程。这一次,我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了疼爱、培育与希冀。

傅雷,我国闻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成就卓越,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傅雷更多是作为一个父亲。

“孩子”“聪”是傅雷在书信中对儿子傅聪的亲切称呼,每一个字眼无不深深藏着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疼爱。在送别儿子的月台上哭成泪人,仿佛又消失以前失恋的阅历,这是不舍;在儿子走后的其次天就想写信,与妻子不停回忆儿子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这是惦念;从心里感谢傅聪之前一个半月待在家里的生活,兴奋地与儿子成为伴侣,这是陪伴……父亲,傅雷好像变成脆弱的人,无时无刻不把心放在孩子身上,为他们操碎了心,和妻子却觉得只要儿子的来信上写着“友爱的爸爸妈妈”就无比满意。

每每看到这些眼眶总是情不自禁地潮湿,由于自己的父母也和傅聪的父母一样把自己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支配妥当却毫不埋怨,但可以由于我的关怀快乐不已。转瞬间,我也要离家踏上求学之路。只要想象一下分别的画面就非常可怕,生怕观察我离开后父母落寞的背影,可是别离是难免的。

在信息发达的今日,通讯方式不只书信,比起快捷的网络与快递行业,邮政好像也渐渐的被淘汰。可是外出读书的孩子却反而少了与家里的联系。傅雷在信中对傅聪说:“妈妈说你的信似乎满纸都是光线四射。”可想而知,或许由于你的一条短信,父母也会兴奋很久,可能在睡不着的夜里会翻出那条段信再细细回味。多多与家里联系,听见你的声音,即使相隔千里爸爸妈妈们也会觉得很幸福的!

傅聪为了钢琴事业远赴波兰,经常由于技术、竞赛、学习和与别人的交往而产生郁闷,这是傅雷又变成了一位严格、谨慎、学识渊博的老师悉心开导与培育儿子。“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其次”这是傅雷教育儿子的原则;“自己责怪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傅雷做人的基本作风;“不能充分把握时间与区分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这是傅雷对支配的建议;“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急,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是傅雷对儿子的开解……

句句箴言,是对儿子的开导与培育,却也是傅雷人生中切实的体验与感受。我们的父母平常也会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我们却时常嫌弃他们唠叨。可是虽然父母不是什么大人物,叙述的却是他们毕生的感悟,他们只想传授予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有些苦难他们不忍心让我们再走一遭。

或许有的时候由于你的执拗,父母会焦急地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那是由于他们太爱你。为人处事,多品品父母的教育与劝戒,你或许能从中体会到更重要的道理,这样方能成长!

傅雷总要求傅聪多多提笔给家里写信,除了盼望儿子多与家里联系、提高儿子文笔、熬炼儿子思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傅聪多谈谈音乐问题。由于傅聪身在国外,见闻既广,会有很多感想和心得,也有老师和别的教授的看法。而在国内,很多青年开头觉醒又苦于没材料就常去找傅雷谈天,如此,傅雷盼望傅聪尽量把国外的思潮向他们报道。对此,傅雷说:“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肯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知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傅聪也是抱着一腔热忱,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傅雷教育他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并不限于在国外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劝慰人家,但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资料。他说:“孩子,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忱是没用的,必需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关心,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身在哪里,都应当有这样的理想和行动,去靠自己的力气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一份贡献。在心系祖国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理想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虽然傅雷先生在--中遭受迫害最终与妻自双双在家自杀身亡,但他所译著和原创的作品留了下来,会犹如这本《傅雷家书》一样,被后人阅读并收获颇多!

虽然只是一纸书信,在曾经的年月里却贵比万金!哪怕作为传统,也应按让它流传下去。传的不只一封家书,更多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傅雷家书心得5

感谢读书会这次活动,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我来说,借来的书许多时候放到期限到或者过期还没去翻,这次有任务了就逼着自己一点一点看,结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编,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说实话,看了一遍,我还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伴侣楼适夷说的: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布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学习,感情,还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严肃其事”地指出并急躁分析、订正。

傅聪刚离开国家,傅雷就很细心地跟他讲: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是把你当作一个争论艺术、争论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奇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熬炼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要用严厉 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他们的书信,我们可以想到得到这样一个场景,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预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父亲却好像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凝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他在要走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她设计应当如何对待。说实话,合起书来,我经常自我反省:我对孩子有没有这种急躁,有没有这么全面地去考虑过他要面对的事情。

据说傅聪小时候,傅雷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应当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留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态是否阻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丢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在酷暑的时候,傅聪由于练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