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2)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2)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2)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2)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12)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封臣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封君效忠2.9世纪时期,在西欧社会内部,加洛林王朝分崩离析,相对统一的中央王权消逝,地方贵族的势力乘机拍头,在外部,新一轮的蛮族入侵使得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寻求安全与自保,人们纷纷将自己委身于地方权贵的保护之下,委身者称为封臣,所委身的对象称为封君,封君封臣制度便由此产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以封建王权的削弱和地方贵族势力的强大为背景

②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其主要特征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缴纳贡赋

④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所有权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3.中世纪的西欧乡村形成了庄园与村社的共同体组织,他们自主制定规则并开展自我管理,地方管理者必须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并制定了庄稼收割后穷人和妇女优先捡拾麦穗的村法规约。中世纪西欧乡村共同体组织的成立旨在()A.宣扬“社会契约论” B.贯彻济贫互助理念C.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D.创新地方自治模式4.“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A.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 B.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C.王权受到教权的严格约束 D.有限王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5.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10世纪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城市是封建主领地的一部分,城市居民要向封建领主缴纳赋税和提供劳役,受封建领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辖。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当时英国这一状况()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B.促进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C.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D.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6.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宣称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把帝国西部政权“赠与”教皇。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事件()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动摇了信徒对上帝的信仰C.推动了西欧的宗教改革 D.奠定了《圣经》的权威地位7.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B.俄罗斯统治者接受了拜占庭宗教权力C.俄罗斯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8.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周。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力来自于法律 B.罗马法倧护皇帝的权威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罗马法治意识比较浓厚9.在马蒙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建立起了“智慧宫”。这既是一个图书馆,也是一个高等学术研究机构,还是一个翻译中心。众多拥有不同信仰的学者皆汇聚于此,将学术推向新的、更有活力的方向。由此可知()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B.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阿拉伯人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D.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10.至德里苏丹后期,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他们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随伊斯兰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这反映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是()A.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 B.印度教徒在社会上占主导C.伊斯兰教与印度教融合 D.采取宗教压迫与歧视政策11.笈多帝国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乘佛教约束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 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2.《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C.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3.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A.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 B.经济结构呈现多样性C.处于阿拉伯统治之下 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14.在古代非洲,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非出现了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这表明()A.各地区文明是独立发展的 B.各地区文明间缺乏共性C.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 D.非洲大陆内部彼此隔绝15.阿兹特克帝国人们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根据太阳运行制定历法以确定农业季节。每年最重要的节日—太阳节,当地人民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农作物和家畜献祭予太阳神,感谢太阳神每年赐阳光到大地,令动物可以成长,农作物可以丰盛。这反映了阿兹特克节日历法()A.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B.兼顾农业和宗教需要C.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D.完全服务于宗教仪式16.印加国王被称为萨帕印加,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印加帝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到国王的统治 D.印加国王实行独裁统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古时期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在中古时期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末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末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古时期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势力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大主教和封建贵族的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作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辽阔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商业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帝国境内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形式多样,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帝国商人的足迹北到波罗的海,南至哥连德角,东到日本列岛,西至大西洋沿岸,其中介贸易十分发达。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帝国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阿拉伯帝国采用金银两种货币,随着货币的发展,到9世纪,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设计出了完善的支票和信用票,帝国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材料二阿拉伯文化发端于倭马亚王朝,形成与发展于阿拔斯王朝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政府能花巨资创大学、建图书馆、主持翻译运动,且思想开阔。在这种环境下各族人民崇尚知识,共同创造出了阿拉伯文化的辉煌。阿拉伯文化是阿拉伯民族世代的骄傲,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奠定了这一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经济辉煌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意义。(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材料二把非洲人看作“低人一等”主要是欧洲人在非洲的领土攫取、传教热情、商业冒险的需要,造成非洲需要“较开化”的文明来“指引”的论断。那时,多数欧洲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总是住在泥土茅屋里——这是原始的象征。而此时此刻所考察到的非洲文明且有如此高度的组织性和创造性,以至于建造了像大津巴布韦这样的著名石建筑物;这一概念对心安理得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欧洲人确实具有威胁性!于是,这种看法间接地抨击了在非洲大陆上的欧洲人的存在。这对英国人和在罗得西亚的殖民者认为大津巴布韦不属于“非洲文化”的观点有很大的利害关系,所以他们极力否认并企图控制“非洲人创造论”的传播。材料三玛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纪戛然而止,从此被丛林吞噬;二是出现在尤卡坦半岛的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16世纪被毁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殖民者喜欢把非洲说成是“原始的、未开化的”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玛雅文明“失落”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可以看出,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从中央到地方权力的割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也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关系的复杂,但没有强调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故排除A;材料与教会势力无关,故排除B。故选:C。2.答案:A3.答案:C解析: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共同体组织实行自治,照顾贫弱,意在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C项正确。社会契约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B、D项是举措而非目的,排除。4.答案:D解析:根据“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可得出当时出现了大量的限制王权的誓言,反映出有限王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确立,排除A项;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项;严格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材料“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体现的是英国国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这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B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A排除;材料体现的国王权力的加强,C排除;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在新航路开辟后,D排除。故选:B。6.答案:A解析:A.依据材料“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可知,材料中《君士坦丁赠礼》作为教皇权力的凭证,而学者瓦拉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就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A正确;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精神独裁,但没有要求取消宗教,仍然信仰上帝,故B错误;C.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D.不是材料的主旨,而且奠定了《圣经》的权威地位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排除。故选:A。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可知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俄罗斯统治者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俄罗斯文明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并不必然意味着会受其影响,排除C项;俄罗斯与拜占庭历史传统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材料中“皇帝的威严、光荣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体现出罗马法注重法治而不是人治,说明罗马法治意识比较浓厚,故D项正确。皇帝是法律的制定者之一,而不是皇帝的权力来自于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罗马法体现出的是对皇帝权力的一种制约,故B项错误。C选项错在“消除”二字,应排除。故选:D。9.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还是一个翻译中心”“众多拥有不同信仰的学者皆汇聚于此,将学术推向新的、更有活力的方向”可以得出,阿拉伯帝国笼络被征服地区的学者,并翻译和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文化成就,而不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交往和对西欧文化的影响,故排除BC。故选:D。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里苏丹统治后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在生活以及宗教仪式方面逐渐趋同,这说明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融合,C项正确;材料和两大教派人数上的优势无关,排除A、B项;宗教融合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宗教政策相对开明,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笈多帝国。根据材料“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受印度教的影响”“约束较少”,可得出当时各种宗教并存,互相影响,教义较自由,这从侧面反映出帝国宗教政策较为宽松,故选A项。材料看不出佛教势力衰弱,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各种宗教合一,故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故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D;12世纪末,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明,646年日本大化改新,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明治维新也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BC不符合题意,排除。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可知非洲自身的经济模式,同时也有外部的手工业品的输入,所以经济结构多样化,B项正确;“直接联系”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处于阿拉伯统治之下,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科技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C解析:由材料“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非出现了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可以看出,非洲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文明,这说明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C正确;材料表明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并不能说明各地区文明是独立发展的,他们与外界有时有一定的联系,A排除;材料不是表述各地区文明间有无共性,只是展示了他们的区别,B排除;非洲大陆内部彼此隔绝的说法绝对,不是材料的主旨,D排除。故选:C。15.答案:B解析:材料“阿兹特克帝国人们信仰太阳神,并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根据太阳运行制定历法以确定农业季节”体现了阿兹特克节日历法兼顾农业和宗教需要,B正确;ACD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16.答案:C解析:根据“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可知,材料未涉及总督威胁国王的统治,故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项;根据国王“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可知,印加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国王独裁统治,A、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根据国王“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可知,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7.答案:(1)地位:天主教会为西欧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来源;天主教在西欧各国享有特权;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2)内容:采用与国王联合或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斗争;以武装起义的形式争取自治地位;以建立城市共和国的形式巩固自治;以赎买形式获得免税权。积极作用: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集权的加强;推动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有所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解析:(1)地位:根据材料“中古时期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可知,天主教会为西欧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来源;根据材料“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可知,天主教在西欧各国享有特权;根据材料“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可知,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根据材料“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可知,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2)内容:根据材料“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古时期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势力抗衡”可知,采用与国王联合或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斗争;根据材料“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大主教和封建贵族的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可知,以武装起义的形式争取自治地位;根据材料“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可知,以建立城市共和国的形式巩固自治;根据材料“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可知,以赎买形式获得免税权。积极作用:城市自治运动中王权加强,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集权的加强;王权加强推动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在城市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有所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18.答案:(1)表现:较为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形成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众多国际贸易兴旺大量对外贸易中心形成货币和金融银行业发达。(2)原因:社会经济繁荣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融合统治者的重视支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意义: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地位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解析:(1)表现:根据“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得出较为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形成;根据“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得出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众多;根据“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帝国形成了很多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