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教程 课程教学支持资源_第1页
旅游法教程 课程教学支持资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名:旅游法教程作者:韩玉灵书号:ISBN7-04-011517-X周次授课内容课时数1绪论为什么要开设《旅游法》课程22-3第一章:中国旅游法制建设44-6第二章:旅游法律关系

67-8第三章:旅游消费者概述49-10第四章: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411第五章:导游与领队管理法规制度212第六章:饭店管理法律制度213第七章:旅游资源概述及相关法律制度214第八章:旅游合同215第九章: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制度2(注:总课时36;其中上课30课时;课堂讨论4课时;考试2课时)绪论为什么要开设《旅游法》课程第一章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第二章旅游法律关系第三章旅游消费者概述第四章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第五章导游与领队人员管理法规制度第六章饭店管理法律制度第七章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第八章旅游合同制度第九章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制度

旅游法教程基本框架第一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法产生的原因,旅游法的概念;了解我国的旅游立法的相关知识,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制建设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旅游立法体系及相关的法制建设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讲述、案例分析授课时间:2课时中国的旅游法制建设一、旅游法概述(一)旅游法的产生(二)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主观因素:可支配的收入及闲暇时间

客观因素:组合的旅游资源系列配套的服务

基础条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旅游法产生的基础条件—经济的发展(一)旅游法的产生

(1)旅游新特点

与古代旅行相比:

A.旅游者的范围扩大B.成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活动C.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二战后的旅游:A.

旅游业正式成为一种新兴经济事业B.旅游成为一种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C.旅游形成了更加错综复杂社会关系2.旅游业的发展向立法提出的客观要求(2)旅游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A.积极的影响旅游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旅游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B.消极影响过度开发影响生态平衡(3)需要规范的法律问题A.旅游业的法律地位B.旅游者的法律地位及其权益保护C.旅游经营者及其相关问题D.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E.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

旅游法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概念

旅游法的概念是广义的:

旅游法调整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1.旅游法的概念(二)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旅游法的渊源概念:是旅游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有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国内渊源指用以调整旅游社会关系的国内法,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法令和法院判例。①旅游法律②旅游行政法规③地方性法规国际渊源:①国际旅游条约和协定②国际旅游组织、国际旅游会议做出的重要宣言、决议、法案③国际旅游惯例11(1)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之间(2)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3)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者之间(4)上下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5)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6)旅游经营者之间(7)旅游经营者与相关经营者之间3.旅游法的调整对象(三)旅游法的特征和作用1、旅游法的特征:①是由一系列单行法律规范所构成的部门法体系②既包括实体法规范又包括程序法规范③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13(三)旅游法的特征和作用2、旅游法的作用①规定旅游法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②为旅游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③丰富了部门法体系14四、旅游法制建设(一)我国旅游业的立法目标(二)旅游法的制定(一)我国旅游业的立法目标

以地方旅游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为先导以旅游行政法规为重点以制定《旅游法》为目标“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旅游立法目标“十二五”旅游法制建设发展目标全力推动旅游综合立法,全面推动旅游政策法规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1819

是国家为加强对旅游事业的管理,由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旅游法律法规的活动。概念一旅游立法理解这一定义须掌握以下几点:1、旅游立法在此是取其广义概念,它是指制定调整旅游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而不单指旅游基本法的制定。2、旅游立法活动不仅包括新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包括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宣布废除,还包括在调整旅游的法律法规发展到较完善程度时进行的法典编纂。3、与其广义概念相应,旅游立法机关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

《风景名胜区条例》已经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九月十九日2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宣告废止22

旅游法的制定,是指由立法权的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旅游法律、法规的活动,是国家法律制度工作的一部分。概念(二)旅游法的制定旅游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旅游行政法

国务院旅游行政规章

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法规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1.立法权限各类法律法规制订机关

旅游立法程序,是指由旅游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旅游法律、法规的工作次序。概念2.立法程序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旅游法的制定程序旅游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国务院制定立法计划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机构审议法规草案国务院法制机构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办理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规定的内容属于执行法律或者法规的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应当联合制定☆制定程序参照《立法法》的规定☆须经部务会议决定☆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旅游行政规章的产生五、旅游法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则2、公平互利的原则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4、兼顾旅游法各主体利益的原则29六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2、综合研究方法3、案例研究方法30(1)旅游基本法和单行法空白旅游基本法是规定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根本政策原则和旅游活动各主体根本性权利义务的法律。旅游基本法与其他旅游法律的关系:旅游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旅游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和基础,而其他旅游法律法规是旅游基本法中所确定的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延伸。二.滞后性(1)旅游基本法和单行法空白

旅游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对于旅游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虽然从1982年起草工作已经开始,但我们至今尚未制定过一部全面、系统的旅游的基本法律或单行法律。这其中既有旅游业覆盖社会生活面广、行业界定模糊、难以规范的因素,又有部门、行业管理职能、利益交叉等原因,还有相关法规的衔接复杂,需要理顺统一的问题,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毕竟中国旅游基本法可以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旅游业各部门具体法规的制定工作具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32(1)旅游基本法和单行法空白

九届全国人大以来,不断有代表建议国家应将旅游法的制定颁布作为当前旅游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专门力量,加快旅游产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事实上,旅游基本法的缺位使得整个中国旅游法制建设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也使得地方性旅游立法活动缺乏可供遵循的立法根据和原则。这种状况也是引起目前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33(二)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层次低,旅游法律体系很不完备国务院颁布的调整旅游关系的行政法规仅有三件[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999年5月14日)、《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章也仅有六件34(二)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层次低,旅游法律体系很不完备总体上看,现行的法规、规章在立法层次上没有对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原则和措施作出根本性的规定,也没有对旅游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关系作出有效的约束和调整。所以,在我国旅游法律体系中,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在数量上供给严重不足,在立法的位阶上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有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立法思想过时,内容简单、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35(二)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层次低,旅游法律体系很不完备现有的旅游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有的行业没有专门立法,如我国酒店业已进入了一个国际现代化管理的新阶段,但是,随着酒店业的发展,涉及酒店的纠纷也在增多,却没有一部专门规范酒店管理的酒店法与之相适应,与之共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直接涉及酒店管理的国家法律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其内容也多是偏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36(二)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层次低,旅游法律体系很不完备有的法规、条例内容已过时,不适应某些行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如《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具有暂时性,对相应部门、行业的规范和约束逐渐失去法律效力。有关旅游行政部门对某些法规条例的修订、完善的节奏太慢,致使这部分立法相对滞后,不利于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不利于有效地加强行业管理。

37(三)地方性旅游立法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和保障旅游业在本地产业中的支柱性地位,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旅游法规。但由于各地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发育程度不同,这些地方性旅游法规立法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一,个别的还存在与国家政策导向相抵触的现象。同时由于其适用范围分别仅限于本行政区域,因而无法实现对整个旅游资源的整合,也不可能统一协调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无法实现跨省、跨区域间的旅游合作。

38三、不利影响(一)从旅游者方面看1、不利于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不利于旅游者行为的约束(一)从旅游者方面看

1、从旅游者方面看,立法的滞后首先不利于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上购买的是一些特殊性质的商品和服务。和一般商品不同,多数旅游产品和服务只能感受到,而不可触摸到,如阳光、自然景观、服务等。这些产品在消费以后,除了给旅游者留下美好回忆以外,也可能留下遗憾,造成损失、伤害。它们不像购买的一般商品,在消费者利益受损害时可以凭发票等单据得到物质保证或补偿。40(一)从旅游者方面看再者,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往往是在一个生疏的环境中进行,对目的地和旅游从业者相对陌生,加上对旅游产品事先无法实际感知,致使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比如在酒店商品的实际交换和消费中,酒店多处于主动地位,客人实际处于较被动的地位。作为消费者,如果他先购买后消费(如客房),其权益能否得到实现要经过消费过程才能知晓(而此时酒店已实现了自己的利益)。因此,旅游者需要取得某种保证,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是麦当劳销售全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41(一)从旅游者方面看由于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其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命运,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制定、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来调整旅游者和旅游业有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对旅游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建立了旅游者投诉制度,授予了旅游者投诉的权利。以上这些,无疑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有的不是专门针对旅游者,有的已经过时,不再适应现实情况;有的只是针对某一行业,不能有效地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42(一)从旅游者方面看归根到底,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正式的权威性的综合旅游法律,致使旅游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进行投诉时,因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而不能解决问题。某些旅游企业也因没有法律约束而不重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随意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比如,饭店不尊重旅客的隐私权,未征得旅客同意随意进入其房间;客人在支付食宿费用之后得不到等值服务;旅行社擅自降低接待规格,改变旅游线路,违反合同,侵害旅游者人身或财产权利;过多安排购物,变相勒索小费等。

43(一)从旅游者方面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旅游引起纠纷案件逐渐增多,而旅游立法相对滞后,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不了了之的事件时有发生。某些旅游景点商贩任意宰客,甚至相互勾结威胁旅游者的侵权事件也屡见不鲜。有的虽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处理,但旅游产品有它突出的个性,同其它普通商品比较,旅游产品更重精神方面的消费,而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旅游者得到的赔偿往往仅是物质方面的补偿,其精神损失根本得不到赔偿,即使有,也为数极少。44(一)从旅游者方面看如某旅游团中一游客因患传染性疾病在出游中死亡,影响了其他游客的心情。表面上看来,这些游客没有受伤害,但其精神紧张,害怕被传染,实际上是受了伤害。游客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赔偿规定,游客的要求能否满足是个问题。很多情况下,旅游投诉受理机关在受理投诉时,由于有些事件处理没有法律依据,解决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同时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致使各方都不满意。更多时候,吃亏的还是旅游者。一些旅游企业侵犯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往往以没有某方面的规定为借口,拒绝赔偿。

45(一)从旅游者方面看2、不利于旅游者行为的约束。旅游者既是旅游企业的经济来源,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利益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必须对旅游者的义务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约束其行为。我国在旅游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意到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有了诸多条例、法规,而对旅游者义务的规定是一个空白。46(一)从旅游者方面看目前现状是以旅游企业权利的规定作为对旅游者义务的限定,但无法律效力,约束力微弱。这种在立法中忽视规范旅游者行为的作法,已经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问题。一些重信誉的旅行社面对某些旅游者的无理的、不切实际的赔偿要求,为保全良好的信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旅游景点因旅游者素质低,缺乏维护公共旅游场所环境卫生的习惯,将吃喝剩下的包装物随地乱扔,在文物上乱刻乱画,随意践踏致使旅游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47最美丽的风景·最不美的新娘(九寨、黄龙景区中的游客不文明现象)48这里是不允许进入的芦苇海,新娘拍婚纱照就可以破坏环境吗?49栏杆上的字:请勿靠坐!50他们陶醉了,他们脚下的草却疼了51警示牌写着:请勿入内,钙化地带这位先生戴了墨镜,真会选地方留影?52这位仁兄不但进入钙化池,脚下还踩了树53这位游客真酷,都上脚了,就是不理旁边的字54这位游客,踩了树还不够,还要摆个姿势,用手拽着可怜的树枝1、不利于企业的建立和经营2、不利于旅游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二)从旅游企业来看(二)从旅游企业来看旅游企业主要指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如饭店方面,我国仅有一些法规或法规性文件,如《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严格执行合资、合作建设旅游饭店审批程序的通知》、《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作为饭店建造和经营的法律依据,缺乏一部具有足够权威的法律或法规即饭店法来规范饭店的建造和经营,以保障酒店的合法权益。由于没有专门饭店法,当前处理饭店的法律关系问题,都以我国《民法通则》或参照国际私法统一协会的《关于旅馆合同的协议草案》等办理。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仍存在着很多的规范盲点,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56(二)从旅游企业来看由于中国旅游基本法迟迟未能出台,对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资格条件和经营行为规则未加以明确,众多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对旅游企业的申报审批随意性较大,对一些效力层次较低的文件、通知执行力度不够,对一些旅游投资项目缺乏宏观调控,致使旅游企业的规模总量逐渐扩大,旅游市场出现了一种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照样如火如荼地建造,而且越盖越豪华;新的旅行社不断成立,如上海对报批国内旅行社已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

57(二)从旅游企业来看旅游景点的建设也方兴未艾,广东和上海建成、在建和将建的人造景观项目有60多个,个个项目超亿元,其中有不少是超过10亿元的。昆明周围像阳宗海、龙都度假中心、小白龙之类大大小小的旅游度假区不下10来个,包含了100多个旅游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部足够权威的旅游法律来规范旅游企业的建造和旅游项目的投资,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58(二)从旅游企业来看旅游市场中,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赢得市场、占有市场。“谁开发谁受益”的市场原则,在法律上无法得到保护,侵占他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旅游产品,特别是无形产品部分和涉及到他人的“公共产品”部分,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旅游产品的产权明晰度在现有的旅游法体系中缺乏合理的解释,致使旅游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平行投放的现象,旅游企业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59(二)从旅游企业来看如旅行社方面,某旅行社A通过考察论证,组合了一个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调研,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之后开始运营。几个月后,该旅行社开始从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个消息被另一家旅行社B知道,他们也投入到这条旅游线路上营运,并以同样的经营方式、服务质量同A旅行社展开竞争,结果各自占市场份额的50%。这样一来,A旅行社明显亏损,对B旅行社来说略有盈利,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60(三)从旅游资源方面看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相继制定一系列法律或法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此外,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问题。可以说,我国的旅游资源管理已基本形成一个体系,但仍不完备,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各种系列的法律法规,完善各种实施细则,加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61(三)从旅游资源方面看

如《风景区管理条例》中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地方各级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出现多头领导。各行其是的局面,特别是位于行政交界处的风景区,管理更加混乱。正是由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旅游地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旅游地的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62(三)从旅游资源方面看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滥砍滥伐行为以及旅游者的过失行为导致山区森林植被破坏;城市景点和市郊景点空气污染严重;旅游地垃圾污染已成为各风景旅游区的极大公害,它直接影响旅游地的旅游质量,影响旅游地的声誉,对旅游地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旅游而搞旅游,不注意综合治理,无视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造成了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63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立法的相对滞后给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问题将摆在我们面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就一个涵盖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及相关市场、管理、质量、处罚等内容完备、科学,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旅游业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及与之相关的《饭店法》、《旅游安全法》、《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法》等出台。这样,不仅有利于健全国家法制,也将有利于国家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控制,促进旅游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64四完善旅游立法也应当是多层级、全方位发展。要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首先要合理协调“两级”的立法关系。国家立法要先于地方立法,要在宏观上能够规范和引导地方立法;地方立法要与国家立法相互协调,增加国家立法在地方的适应性,细化国家立法的可操作性;要调动“两级”立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在规范、保障、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维护及旅游监管体制创立与运行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65四完善

其次,要加快国家级旅游立法的进程。国家立法涉及到以下几个层次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旅游大环境的法律。这类国家级大法的重点是解决旅游发展的法治大环境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保险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法等。这些大法对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法律已经制定,现在需要逐步修订和完善。66四完善二是加快制定旅游法。旅游法是规范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实体法和部门法。同时该法作为规范旅游业的“宪法”,还要为旅游单行法、国务院旅游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旅游法规提供立法依据和指导。所以,旅游法对旅游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旅游法》的内容应重点放在:“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确定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原则和措施,确立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制度,规定对旅游者权益的保障等”方面。67四完善三是健全旅游行政法。这是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旅游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等形式出现。国务院旅游法规的内容一般操作性比较强,制定程序也不像制定旅游法律那么复杂。目前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对于旅行社来说,《旅行社管理条例》是该行业的大法,但对于酒店业,如今我国没有《饭店法》,现行的法规如《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旅馆治安管理条例》等,只是就酒店业的某一方面作出规定,并没有解决饭店与旅游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比如客人财物在饭店里丢失、客人对饭店客房使用权的行使、客人在饭店人身受到损害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68四完善《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在旅游民事纠纷和旅游消费合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毕竟不是旅游行业专门的法律,未能完全体现出旅游产品的特点。这样,尽管旅游法规制定了不少,但只是七零八碎,尚未形成法律体系。因此加快构建我国旅游业法律体系,对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保护旅游要素,已是适应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69四完善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如税收、出入境管理、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等涉及到旅游方面,但这些都不是针对旅游业发展而专门颁布的旅游行政法规,在适用上有一定局限性,有的还不相协调,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修订。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旅游行政法规的类型与数量还远远不够,与旅游大国不相适应。应当尽快制定和颁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旅客权益保护条例》《旅游饭店管理条例》《旅游安全与旅游保险条例》等行政法规。70四完善四是搞好部门规章的配套工作。。这是由国家旅游局单独制定或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各种调整特定旅游关系的行业性规范。部门规章已有近20件,其中由国家旅游局颁布的13件。这些部门规章是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遵循得比较多的规范,包括一些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是调整全国旅游工作的主要规范。这类旅游规章需要进一步清理、补充、修改。

71四完善第三,地方立法的重点是要抓紧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旅游条例、旅游资源保护条例、旅游市场行为的监管及游客利益保护等地方性旅游规范,细化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拓展地方旅游立法的空间范围;注意把比较成熟的由政府颁布的行政规章及时上升为稳定的地方法规。这样既可以完善地方立法,又可以为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和颁布积累丰富的地方立法经验。

72四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青海省2001~2020年“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中得到佐证。为了规范本省的旅游业并把旅游业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青海省在《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1~2020)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制定《青海省旅游管理办法》《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青海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青海省旅游景点管理条例》《青海省旅游饭店管理条例》。73四完善据了解,我国已有27个省市制定了旅游方面的条例。从条例名称及定位上看,2001年之前颁布的条例名称都是旅游管理条例,2001年后出现了旅游条例。从内容上看,多侧重于管理,近几年,北京、浙江等省市的相关条例中出现旅游促进与旅游管理相结合的内容。在国家旅游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地方制定旅游条例如何定位是《条例(草案)》起草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上海市旅游委员会于1999年便成立了《条例(草案)》起草小组,2002年起市政府法制办也参与了旅游条例的起草工作。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究,打算通过地方立法确定旅游领域的基本法律规范框架,然后通过与之相配套的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进一步细化。74四完善上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上海旅游立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上海市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已由市政府颁布施行。《上海市星级饭店管理办法(草案)》、《上海市旅游线路和旅游集散站管理办法(草案)》已完成起草工作,《上海市旅游景区(点)管理办法》前期立法调研启动。上海旅游立法工作全面展开,将从根本上改善本市旅游法律环境。75旅游法律关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法律关系概述第二章一二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了解关于旅游法律关系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知识,为以后各章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旅游法律关系有关理论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教学方法:讲述、案例分析与实践授课时间:2课时旅游法律关系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法律关系概述(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二)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

旅游法律关系,指由旅游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一种。概念(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1.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从其定义可以分析出旅游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①必须以现存的法律规范为前提。②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③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④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⑤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具有特殊的意志性。801、涉及范围广泛2、旅游作为主线3、发展变化频繁(2)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1、涉及范围广泛旅游法律关系无论从主体范围,还是从义务范围,都是十分广泛的。是由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的广泛决定的。如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的参加者既有旅游者、旅游企业,又有政府的旅游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机构,还有各类旅游组织。在旅游者中,既有本国的又有外国旅游者。在旅游企业中,包括了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游船告诉、汽车公司等。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的内容看,既有观光旅游、度假,又有专题旅游等。822、旅游作为主线旅游法律关系尽管内容范围广泛却非杂乱无章,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这些法律关系是以旅游为主线统一起来的。如果不是源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上述各自然人、法人、国家只能作为其他法律关系如民法关系、经济法关系、行政法关系的主体。正是因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使这些法律关系出现了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点。如由于旅游商品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旅行社业务形成了先收费后服务的特点,而是有别于一般有形商品贸易的货到付款。又如旅游商品的消费不仅有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因此,旅游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求精神赔偿几乎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又和普通有形商品贸易的有关法律中对精神赔偿要求的否定性倾向形成鲜明的对比。

833、发展变化频繁旅游是发展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个社会活动领域。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的发展变化十分频繁。如旅游活动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由单一的包价旅游发展到包价、半包价、小包价、散客多元并存。内容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发展到度假、休闲、体育、专业、商务等各种活动内容。旅游交通工具多样化等。84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即旅游法律关系的实际参加者。①旅游者。②政府主管机构。③旅游组织。④旅游企业。(二)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①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与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旅游者既包括本国的旅游者,也含有外国旅游者。旅游者是自然人,他是旅游接待国本国或外国的公民,作为公民根据其本国法律他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依法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外国旅游者的法律地位,通常由其所到国根据国际法关于外国人法律地位的一般原则在国内法中加以规定,有时也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加以规定。86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各国给予外国旅游者的待遇,一般有以下两种:其一为国民待遇。指一个国家给予外国自然人、法人以本国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方面大体同等的待遇。适用于本国公民的某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外国人。但国民待遇必须是互惠的而且不能损害当地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外国游客应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否则将会导致不愉快事件发生。应注意的是个主权国家都有权从国家安全等因素考虑,对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的待遇作出某些区别,给予本国公民的某些待遇未必完全等同地给予外国公民。这种做法并不违反公民待遇原则,而是为各国所公认的“国民待遇的合理例外”。87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二为最惠国待遇。指根据条约,缔约一方给予缔约另一方自然人的待遇不得低于它给予的任何第三方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其法律效果是不仅在缔约时,而且在其后任何时间,给予任何第三方的新的更优惠的待遇也必须给予缔约的另一方。88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②政府主管机构,是指对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行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机构,主要是指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也包括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工商、公安、税务、海关等其他主管部门。我们主要讲旅游行政主管机构,这类机构的设置在各国不尽相同。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世界各国的旅游行政主管机构大致分为四种模式。一是旅游委员会模式.二是混合职能模式。三是旅游部或旅游局模式。(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沿革见36页)四是其他模式(见37页)89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旅游组织。是根据发展旅游的某一方面目标而设立的,由一定成员组成的社会团体,也是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综观各国情况,旅游组织大多具有以下特征:一由相对稳定的成员组成;二有自己的章程、组织机构、行为目标和活动经费;三依有关国家的法律登记、注册或批准而设立;四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与旅游有关的活动,而且大多数不具有营利性质;90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④旅游企业。是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它主要包括各类旅行社、宾馆、饭店、汽车旅馆、旅游交通运输企业以及综合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的旅游公司。912、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通常主体都是围绕一定事物设定权利、义务的,没有客体,主体的权利、义务就会失去目标,权利义务是否实现也无法衡量,成为“无的之矢”。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指物、行为、智力成果。92

3、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反映着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旅游法律关系各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93①旅游者。首先他们有权在中国境内旅游,享有各种旅游产品。另外有权与旅游企业缔约各种合同。还有权要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在其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可以依中国有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旅游方面的专门法律及法规,投诉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在中国的法院起诉。与此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一是要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如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旅游者有义务爱护风景名胜、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和各类设施,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二是遵守与旅游企业缔结的各种合同。在其违反合同时,就要赔偿损失。三是为其享用的旅游服务偿付合理费用。94②旅游企业。在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法律,旅游企业也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作为企业法人,最根本的权利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自主经营权。二是在业务范围内自由缔约各种商务合同,包括与旅游者或其他有关企业之间的合同。另外有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申请主观机构予以解决。义务:首先负有实体性义务,在其业务经营过程中遵守有关旅游业的各种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工商行政、财政金融、卫生、税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经营。其次负有程序性义务,履行各种审批和登记手续。另外负有对旅游者的义务。主要包括尊重旅游者、保护其合法权益,遵守与旅游者之间的合同。95③旅游行政主管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以下权力:一是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合法经营。二监督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三协调个旅游企业之间或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义务:一它们的所有管理行为、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二其必须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三有义务赔偿因其违反法律的政令所造成的旅游企业的损失。96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参加者或当事人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权利义务主体客体内容旅游者企业管理者智力成果行为物义务权利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的确定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实,二是旅游行为合法有效。

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事实。

第二节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和保护一、法律事实概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并不是法律关系主体从事的所有活动或发生在旅游活动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成为法律事实。能够成为法律事实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或自然现象必须和一定的法律后果相联系。例如,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每日常规的起居、用餐等活动,一般不认为是法律事实。因旅游者自身的原因而发生的轻微疾患,也不被认为是法律事实。但如果由于旅馆提供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饮导致游客食物中毒或者由于旅游过程中遇特大洪水造成旅游者财物受损,则可被认为属法律事实。前者可引起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后者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对旅游者损害的保险赔偿责任。99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法律事实,根据法律事实是否以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并且是能直接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而又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湖南郴州的冻雪。伊拉克战争导致境外旅行商退团;中国发生的非典导致旅行社与旅游者签定的合同终止。

100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某种实际活动。如旅游团队办理住店手续、离店手续,前者使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后者使之终止。行为的主要特点,是人通过外部表现出来的、有意识或有意志的,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101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各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如某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合同的行为,使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督。102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存在,使已经形成的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或权利、义务发生改变。这种变更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局的。既可以是主体范围的扩大,也可能是主体范围的缩小;主体或客体发生变化了,权利义务关系的内容也会随之变更。如中国某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合资兴建一座三星级饭店,双方为此签定了合资合同。但在建设过程中双方发现资金不足,于是经协商决定接纳新加坡一家公司作为另一合营者。为此三方一起协商签定新的合营合同。这是主体的变更引起的各方权利、义务内容的变更。需要特别说明是是,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具有严格的限制,除因不可抗力事件或经当事人协商同意,否则,擅自变更要承担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103旅游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存在,使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消灭。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各主体权利义务实现。这种情况占大多数,属正常情况。二是主体一方或双方未履行义务,经协商或依法律规定消灭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中外合作经营饭店的外方未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注入资本,中方结束了与它的合作关系,另觅伙伴。三是因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消亡、结业清盘或破产等原因而消灭。104二、旅游法律行为合法有效

合法有效指行为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一项合法有效的行为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旅游法律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这是行为有效的最本质的条件。②旅游法律行为的主体要有行为能力。③意思表示真实。④部分旅游法律行为必须具备法定形式。105三.代理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1)代理的含义概念被代理人第三人代理人(1)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或法律规定而形成代理关系。(2)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与第三人之间形成的代理行为的关系。(3)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的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承受关系。(1)代理的含义☆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进行活动☆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可以独立为意思表示☆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2)代理人代理行为的特点(4)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3)旅游活动中代理权的行使与终止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管理局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管理总局1982年国家旅游局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管理旅游业务的职能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沿革和设置同级人民政府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门负责业务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地、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消费者概述消费者、旅游消费者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含义和特征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内容第三章一二三四一、消费者、旅游消费者(一)消费者的概念及特征(二)旅游消费者一、消费者、旅游消费者(一)消费者的概念及特征

消费者:指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概念消费

生产消费生活消费1.消费者的概念主体是个人和单位消费性质属于生活消费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消费对象由经营者提供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和接受2.消费者的法律特征

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外来旅客。出于一种好奇心,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人。离开其居住国到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凡因娱乐、健康、休息、文化或其他类似一种动机而进行旅行者。离开常驻地到异地,时间不超过一年,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或其他形式旅游活动的人。离开常驻地以寻求改变精神状态获取最大的身体和心理满足,达到精神愉快过程的人。(二)旅游消费者1.旅游者概念的几种描述及评价空间的移动性,离开常驻地到异地一定的时间性,超过24小时,不超过1年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就业或其他经济目的上述概念表述的旅游者特征:1.旅游者概念的几种描述及评价商榷的问题:

超过24小时的问题(一日游游客的保护)强调精神享受的问题(承担责任的标准)2.讨论:“旅游者”概念之我见旅游者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有可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有旅游的动机或兴趣三者的关系:

旅游动机决定旅游者的出行和去哪旅游可支配的收入决定了旅游者的支付能力时间决定了旅游的半径和期限2.讨论:“旅游者”概念之我见从旅游市场购买、使用旅游商品和接受服务,以满足其旅游需求的人;旅游消费属于满足人的发展与享受需要的高层次需求;旅游消费目的,是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以达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目的。结论:

旅游者是消费者的一种,具有消费者的属性和旅游者的个性——旅游消费者。3.旅游者与消费者的关系4、旅游消费的特征与普通消费活动相比旅游消费的特征表现如下:第一,旅游消费是一种以精神消费为重点的消费。从产生旅游消费的需求来看,旅游消费者的必要旅游需求不是一件件具体的物品,而是其花费一定的时间、货币和精力所购买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衡量,旅游消费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享受,它往往比较注重精神内容,这是旅游消费区别于普通消费的显著特点之一。1224、旅游消费的特征第二,旅游消费是以无形的旅游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旅游消费同其他普通消费一样以一定的产品为消费对象。通常而言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商品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既包含物质产品也包含精神产品。但从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看,在旅游产品当中,只有旅游服务才能最终满足旅游消费者获得一次完整体验和经历的需求,旅游设施、旅游资源、旅游商品等物质产品只起辅助作用,所以说旅游服务才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对象。旅游服务是旅游经营者以及服务人员以旅游资源、设施、设备为物质基础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性劳动,是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1234、旅游消费的特征旅游服务作为一种直接面向旅游消费者的综合性服务,主要围绕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而进行,可以说旅游服务贯穿整个旅游活动过程。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生产消费的同一性、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等特点。1.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是表现为活动形式的消费品,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而持久的对象之中,不能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旅游服务的无形性使得消费者在接受旅游服务之前不能凭感官去判断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该服务不能见到有形的实体,在其心目中只有一个通过媒介宣传和相关渠道介绍所得到的印象。1244、旅游消费的特征2.旅游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旅游消费者所购买的旅游服务无法像其他普通的物质产品一样可以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事先进行质量评估或者制定认定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并且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服务消费结束之后也只能通过体验感觉出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这样就造成了旅游消费者在日后的救济过程举证困难的事实。3.旅游服务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一般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旅游消费者只拥有对旅游服务消费的权利,不涉及旅游服务及其他辅助设施设备等的所有权的变更或转移。1254、旅游消费的特征第三,旅游消费具有异域性。众所周知,旅游消费者之所以进行旅游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其求知、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旅游消费活动基本上都是离开经常居住地到异地甚至是更遥远的异域进行的,这一点在旅游业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认可。1264、旅游消费的特征第四,旅游消费关系复杂化。1.作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消费方式,旅游消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的社会领域,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是旅游消费的根本特征。2.旅游活动是一种跨地区或者跨国度的消费活动,旅游消费的异地性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差异使得旅游消费关系愈来愈复杂。1274、旅游消费的特征3.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资源、设施等专业条件,专门从事招徕和接待,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综合性服务,这种综合性服务是在众多部门的参与下联合实现的,他们之间通过委托、代理和联系等方式,共同向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旅游消费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业者参与旅游经济活动,这使得旅游消费关系更加复杂。128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含义和特征(一)含义(二)特征(一)含义合法权益是指公民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利益或权利。旅游者合法权益是指为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旅游者的利益或权利。130(二)特征1、旅游者合法权益是有时间限制的。2、旅游者合法权益总是和旅行社紧密相关的。3、旅游者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4、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方法的复杂性。131(二)特征

1、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有时间限制的

法律权益是由法律主体所享有,因此法律权益以法律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法律权益,同样以旅游者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但是,旅游者不是永远的个体,是有时间限制的个体。只有在旅游期间才能是旅游者,在非旅游期间就不能称为旅游者。同样,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伴随着旅游者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旅游者的消灭而消灭的。旅游者的消灭必然导致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终止,这是旅游者合法权益区别于其它合法权益的本质特征。

132(二)特征2、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总是和旅行社紧密相关的旅游者如果通过旅行社进行旅游,享受旅游服务,那么旅行社就应该承担负责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如果由于旅行社的责任,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说,通过旅行社旅游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至少部分地被旅行社所损害。133(二)特征3、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既具有一般合法权益的特征,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它通常包含有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两方面的内容,而一般合法权益或只涉及精神权益,或只涉及物质权益,并不具有二重性。例如在买卖合同中,无论是买方还是买方,亦或是双方违反合同的规定,所导致的通常是财产利益的损失,并不包括精神利益的损失。这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同于一般的合法权益的显著区别。134(二)特征

4、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方法的复杂性因为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决定了其保护方法的复杂性。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制定行业标准都必须既要考虑旅游者的精神权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物质权益。两项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头重脚轻,顾此失彼。135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1、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是旅游者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方面,从旅游者来说,旅游者享受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如果旅游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么旅游者满足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然成为旅游者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从旅游业来说,向自己的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旅游服务,并在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中,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其永恒的主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旅游业无论是从经营上还是从管理上,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者的愿望和要求在激励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136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2、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是旅行社的重要法律义务。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根据自愿、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及协商一致原则,缔结旅游合同。旅行社有收取服务费用的权利,但当然承担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向旅游者提供各种合同规定的旅游服务的义务。旅行社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旅游合同,都将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进而违反合同义务、法律责任。

137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3、有效地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能够为旅行社带来不断的财源。旅游者是旅行社的生命线。旅行社只有从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出发,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满足其愿望和要求,才能赢得旅游消费者的信任和光顾,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旅行社企图通过欺诈、不公平交易等手段来赚取不义之财。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是却可能永远地失去商业信誉,失去顾客,从而断送了业务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旅行社的经理或者管理者为了争取一个重要的顾客,宁愿依约支付高额赔偿而不抵赖过失。诚然,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因为旅行社和旅游者在合同关系中是平等双方。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意味着以牺牲旅行社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138

⑴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⑵支付接受旅游服务应付的费用,遵守签订的旅游合同,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⑶禁止赌博、嫖娼、吸毒、观看和传播淫秽物品及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⑷爱护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设施。⑸尊重旅游地人们的民俗和习惯。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义务四、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其保护(一)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安全保障权

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益。(一)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概念不安全现象的主要表现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例如假药出售过期变质的食品药品日用品家电产品缺乏安全保障化妆品有毒有害营业场所不安全例如年久失修服务方式不当安全保障权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具有安全性经营者提供的消费必须有安全保障1.安全保障权旅游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商品或服务商品和服务在指定用途或通常预见到的用途安全可靠明确的告知和警示对有严重缺陷的商品和服务采取措施

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其所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思考的问题:

旅游消费者实现知情权的关键何在?2.知情权概念旅游消费者知情权的基本内涵:1、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2、有权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询问和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有关情况。3、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145旅游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的意义:

1、充分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是消费者决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前提条件。消费欲望的产生并付诸实施,是在对相关情况了解的基础上。

2、旅游商品的更新和丰富客观上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应服务。3、知情权的实现,关键在于经营者提供的情况要真实。侵犯知情权的主要表现:对旅游消费者的合理提问不予回答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夸大的宣传故意隐瞒商品的瑕疵、危险性和副作用应当在商品和包装上披露的信息未作披露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

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思考的问题:

如何看待“谢绝自带酒水”的争论?

概念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食品商务网)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在与酒店的“开瓶费”之诉中,一审胜诉。消息一出无疑令广大消费者欢欣鼓舞。可在温州市又起风波:在鹿城区餐饮业协会牵头下,该市23家酒店联合发表声明:“2007年元旦起,到我们酒店就餐时,请不要自带酒水。”虽然,这一联合声明未如期施行,但面对这个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不免要问———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

背景新闻

《法制日报》2006年12月25日消息,去年9月13日,王先生和朋友到北京湘水之珠酒楼用餐时自带了一瓶白酒。用餐后,服务员向他收取了296元餐费,王先生发现其中竟包含100元的开瓶服务费。

王先生将湘水之珠酒楼告至法院,要求返还开瓶费,酒楼以向客人提供的菜谱中已注明“客人自带酒水按本酒楼售价的50%另收取服务费”为由拒绝返还。

149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菜谱中的“告知”就能让酒楼免责吗?对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酒楼在菜谱中载明的自带酒水需另收取服务费的规定是单方意思表示,属格式条款,应属无效。酒楼向王先生加收开瓶服务费的做法,侵害了王先生的公平交易权,属于不当得利,应予返还。

这一判决结果,自然令消费者和消协满意,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可太过乐观”,消费者在个案上胜诉不过是“一个人的胜利”,“开瓶费之类的霸王条款,不太可能会随着这一案件的宣判而销声匿迹”。

150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就在消费者王先生告赢湘水之珠酒楼的消息传出不久,浙江省温州市又起风波:在鹿城区餐饮业协会的牵头下,该市23家酒店联合发表声明:“2007年元旦起,到我们酒店就餐时,请不要自带酒水。”

据了解,这23家酒店之所以作出如此声明,是因为工人工资在上涨、酒店隔三四年就要重新装潢,如果消费者自带很多东西,企业就没办法发展了。虽然酒店天天顾客盈门,但利润少得可怜,联合推行“谢绝自带酒水”也是行业维护自我权益的具体做法。23家联盟酒店的一位代表认为,该决定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也不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151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鹿城区餐饮业协会秘书长叶长春说,一般来讲,酒水费用约占一桌酒席费用的30%,这对酒店来说是不小的利润。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行为,无形中加大了酒店的成本支出,让众多温州餐饮企业的利润下降,于是多家餐饮企业要求协会出面,通过行业自律谢绝自带酒水,以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酒店的声明遭到各界人士质疑。有律师指出,“谢绝自带酒水”的规定明显违法。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变相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152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温州市消委会有关人士则认为,经营者有其自主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如果几家或多家酒店各自谢绝自带酒水可以理解,但是占市区餐饮市场主要份额的23家酒店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推行“谢绝自带酒水”,是不可取的,也是法规所不允许的。将“谢绝自带酒水”上升到行规,这种做法是明显违规的。

对此,物价部门认为,酒店联合起来“谢绝自带酒水”的行为涉嫌“价格串通”。如果23家酒店在酒水定价时有违规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就会进行必要的干预。

153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按计划,2007年1月2日本是协议实施的第二天,但叶长春当天表示:“考虑到各方面的反应,我们决定暂时退出这个协议。至于酒店是否继续执行,由酒店做主。”

与协会的态度相呼应,一些同盟单位也将“谢绝自带酒水”的牌子悄悄藏了起来;有些酒店虽然还坚持竖着牌子,但口径也出现松动。

154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据相关报道整理

观点一

“开瓶费”是饮用自带酒水过程中的综合服务费

何向东(特邀主持人):在许多人看来,北京的王先生状告湘水之珠酒楼的官司一审胜诉,似乎说明对于消费者而言,自带酒水到酒店消费,酒店不能收取费用。是这样吗?

155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孙健(河南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在谈论这一问题前,我们首先对“开瓶费”的实质进行一下界定。

我们应当能够理解,“开瓶费”并非仅对“开瓶”这一特定行为的收费,而是对整个饮用自带酒水过程中各项服务的综合收费。具体来说,对于消费者自带的酒水,酒楼可能并没有实际“开瓶”,但不可能不提供饮用服务。因为即使消费者在酒楼消费自带酒水是自己“开瓶”,但饮用时还要使用酒楼的酒具,在消费时还会使用酒楼的场所和环境(包括空调、背景音乐等)。当我们理解了“开瓶费”的真正内涵后,其结论也只能是唯一的,即酒楼应当可以收取“开瓶费”。

156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对于北京的“开瓶费”案件,我觉得一审的判决结果值得商榷。确实,湘水之珠酒楼在菜谱中载明的自带酒水需另收取服务费的规定是单方意思表示,属格式条款,但就合同内容而言,并没有要求消费者绝对不能自带酒水,事实上这个条款还是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而格式条款的核心,仅仅是为其服务争取服务费。

157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要判定这样的格式条款是否无效,需考虑两点:一是“开瓶费”是否为法律和行政法规明文禁止;二是“开瓶费”的标准是否显失公平。很显然,酒楼作为经营者,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未禁止也不可能禁止其对饮食服务的合理收费。而“开瓶费”标准是否合适,根据相关政策,对于餐饮业价格管理这一部分,行政审批权限都下放了,由企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只要餐饮业实行明码标价管理,其价格为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而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运作。退一步讲,即使酒店规定的“开瓶费”收费标准显失公平,也不应当全额退还消费者。

158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既然法院判决中提到公平交易,我觉得似乎应当这样理解才对:消费者有自愿接受酒楼服务的权利,也有不接受服务的权利,但没有接受服务不支付合理服务费的权利;消费者有选择是否到酒楼消费的权利,也有选择在哪一酒楼消费的权利,但酒楼亦享有根据其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确定收费标准的权利。

而在北京“开瓶费”诉讼中,酒楼向王先生告知收取“开瓶费”的规定后,王先生仍然接受服务,应当视为自愿行为,在其自愿接受服务后不愿意支付服务费时,酒楼难道就不能向其收费?显然王先生没有拒不支付的特权。

159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我认为,只要服务费“定位”合理,酒店对自带酒水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做法是合法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强调消费者可以自带酒水,酒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的话,便意味着自带酒水者可以强制性地要求酒店方面为其饮用自带酒水或者食用自带菜品免费提供场所和服务环境,倘若如此,哪家酒楼能够生存下去?所以,消费者自带酒水去酒楼不应拒绝支付服务费,否则就是“强买”,侵犯酒楼的自主经营权。

160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观点二

酒楼不得规定“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

何向东:对于酒楼能否规定“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其实一直在不停地争论。如果说“开瓶费”的收取没有相应规定,“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又被饮食业称为行规,对这样的规定该如何看待?

161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景雪(河南法本律师事务所律师):

从法理上来讲,任何一个商业服务者享有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行业惯例制定经营规则与管理秩序的权利,只要该规则与秩序不违反法律,对于酒楼也不例外。

但是,酒楼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谢绝自带酒水”的规定却是违法的。因为酒楼“谢绝自带酒水”的背后其实是通过强制消费,从广大消费者身上牟取暴利。这种所谓的“行规”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限制了消费者的消费自由。

162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所有的酒楼都联合起来作出“谢绝自带酒水”的规定时,就会形成垄断,让消费者别无选择,此时,这样的规定就会变成霸王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的立法精神相悖。

163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至于酒店普遍表示“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是行规”的说法,虽然中国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制定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规定“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但行规是自律性的,只对其会员单位的行为做出规定,只能规定其会员单位的义务。行规不能自己给自己授权,更不可以随意扩展自身的权利并去限制消费者的权利。从法理上说,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行规对消费者是无效的。

所以,酒楼不得谢绝食客自带酒水,否则就是“强卖”,会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164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观点三

允许酒楼收取合理费用可化解“自带酒水”之争

何向东:关于“开瓶费”、“谢绝自带酒水”已经争论多时,而且这个问题也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相关,难道就没有一个平息争论的好办法吗?

景雪:其实,立足于现有的法律,要想平息“开瓶费”、“谢绝自带酒水”之争,并非不可能。我觉得只要将“酒楼可以向自带酒水者收取合理服务费”从法律上予以明确,消费者“自带酒水”的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165如何化解自带酒水之争?酒楼收合理费用是否可行

具体的做法是,酒楼可以向消费者声明“对自带酒水前来消费者将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并将收取服务费的标准一并告知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