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考点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件_第1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考点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件_第2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考点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件_第3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考点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件_第4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考点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一部分安徽中考考点过关《安徽·中考》历史模块四世界古代史模块概览模块一中国古代史模块综述

世界古代史

从早期人类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1.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法兰克王国改革)。2.古代文明类型: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3.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流。4.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模块四世界古代史模块综述《中考》

得全,得透安徽中考,一到底,提分快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纵横关联

世界中国阶段特征①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等①史前时代:早期人类→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时期,早期农业文明产生。②夏、商、周时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中外联系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目录(安徽·中考)考点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拓展分析探究异同比较史料《汉穆拉比法典》的实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考点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古代埃及

发源地

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发展概况

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发展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强大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古代埃及

科学文化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①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因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2014安徽12(1)]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古代两河流域

发源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②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③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两河流域人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016安徽12(1);2011安徽13(1)]内容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①社会等级森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③商品经济活跃: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古代印度

发源地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出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曾一度繁荣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内容

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第一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016安徽7]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

古代印度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详见地图速查P29)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10年4考)考点

大河文明:又称农业文明,主要包括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发展。概念解读拓展分析探究

(1)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文明,人类文明自产生就有多元化的特点。(2)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多元性的,各文明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且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因此要尊重不同的文明。(3)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4)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对四大文明古国的认识。异同比较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图片名称发明者大河流域共同影响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尼罗河流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现代人认识古代文明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两河流域

甲骨文古中国人黄河流域

史料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材料呈现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如果自由民买到奴隶,未满一个月即发现该奴隶患有癫痫病,则买者可将其退还给卖者,并收回所付之银。”问题设置根据材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读设问①作答内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②答案来源:材料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设问或知识间的联系由“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即可得出答案组织答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三步解法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材料呈现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问题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