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技巧训练题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技巧训练题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技巧训练题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技巧训练题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技巧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小重山·端午【元】舒顿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5.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几共女,庆端阳”写山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和节日中共享天伦的乐趣。B.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给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悼念屈原奠定了情感基调。C.“《离骚》读罢总堪伤”,写出了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包含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和文人的惺惺相惜。D.“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喜之情蕴含其中。16.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①贾岛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立]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春三月,司门郎中于人文受遣至回纥,册立曷萨特勒为昭礼可汗。②[译语]翻译语言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使回纥册立”表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融洽,丝绸之路畅通。好友承君命,远离家乡,奔赴册立地,从而当面传达皇帝的情意。诗歌以安慰的语气奉劝好友,不久就会回来,佳节之日再次相逢。全诗以出使起,以传情承,以旅途艰转,以不舍情合,思路清晰。16、本诗颈联是怎样描写丝绸之路上的景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院。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本诗前四句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明心境,语言的形象性及概括力极强。颈联描写了诗人远离京师,在清幽的别院赏春,禁不住举杯痛饮,无所拘束。尾联写山中一位不知尧舜的野老放声歌咏太平盛世,进一步展现山野田园生活的美好。本诗描写了纯朴幽雅的山野景色,情感怡然欢欣,似有田园牧歌风味,令人耳目一新。16.请赏析本诗首联的表达技巧。(6分)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②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皎然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③不异沧洲叟。[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③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的前四句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极力赞扬王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B.“尤工”两句以对比高度评价王宰画作在构图布局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巧,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C.两首诗都摹写画作。在王维的《沧洲图》里,我们可见水中沙洲,萋萋春草,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D.皎然的诗作中首句是全诗的枢纽,下面的诗句着力用墨,反复渲染,全诗呈现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密的特征。16.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和诗人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0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②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越州境内的一个湖。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洁白纯净。B.“遥想”表明空间距离之远,而“正如此”则隐隐地表明了这份情谊不会因距离而衰减。C.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D.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15.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水村闲望俞紫芝①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王维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16.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②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越州境内的一个湖。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洁白纯净。B.“遥想”表明空间距离之远,而“正如此”则隐隐地表明了这份情谊不会因距离而衰减。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16.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一、【15】D(3分)“作者的悲喜之情溢于言表”错误,应为悲观绝望之情。【16】(共6分)手法:对比。(2分)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2分)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2分)(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二、1、C“久会来佳之再相”,体朋于丞辛,一出来回的时间会很长,“应向途中见岁除”谓应该在旅途之中过年了。)象友人奔赴异地的漫漫行程中所见的景象:边城附近的景色沉浸在号角声中,一行人在秋天的大漠中行进,霜露侵袭,大雁偶尔从天空飞过;②视听结合。边城角声与秋雁行疏,突出行人艰辛与孤独的真切感受。(每点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答案:15.C(“尾联写山中一位不知尧舜的野老放声歌咏太平盛世”错误。诗中的“野老”是诗人自称,诗人在开怀畅饮之际,歌咏太平盛世)16.(1)比喻。以雪喻花,形象地写出了洛阳满城飞花、春光明媚的美景,同时暗喻京城的繁华、喧嚣。(2)对比。以洛阳的春意正浓与山中春意初显对比,突出闹市与山野之别:二者气候不一,京城繁华、喧嚣而陆浑山中清幽。表现诗人对清静山间的喜爱之情。四、答案:15.C“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错。这是观画者的想象。16.参考答案:①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由“壮哉昆仑方壶图”可见;王维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由尾句“翛然不异沧洲叟”可见。②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洞庭、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③皎然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五、14.解析:选D。D项,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15.答案:(1)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②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2)表现:①对比。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②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六、14.解析:选D。D项,“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错,首联实写诗人赏月,中间两联是诗人的想象,并非诗人赏月的情景。15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写诗人在帝都长安望月,是实写;中间四句虚写,其中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阳城中,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皎洁,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镜湖;表现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也表现了友人间心心相印的绵长情谊。七、15解析:选B。B项,两首诗所用手法不同。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16答案: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首联的“枕”字拟人化地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