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
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
概述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一切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核酸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它不仅对于生命的延续,生物物种遗传特性的保持,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变异,如肿瘤、遗传病、代谢病等也密切相关。因此,核酸是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核苷酸代谢本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核苷酸代谢本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iecacidDNA),
磷酸(phosphate)一.核酸的种类二.核酸的化学组成碱基(base)戊糖(pentose)核糖核酸(ribonucliecacid,RNA)核酸核苷酸核酸酶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
DNA
RNA
嘌呤碱
腺嘌呤(A)腺嘌呤(A)
(Purinebases
)鸟嘌呤(G)
鸟嘌呤(G)
碱基(Base)嘧啶碱
胞嘧啶(C)胞嘧啶(C)
(Pyrimidinebases)胸腺嘧啶(T)
尿嘧啶(U)戊糖
D-2-脱氧核糖
D-核糖(Pentose)
酸
磷酸
磷酸(Acid)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CNCCCNNNCHHHNH2嘌呤碱123456789CNCCCNNNCHHHNH2嘌呤碱123456789嘌呤CNCHCCCNNHCHNH2CNCCCCNNHCHOH2N腺嘌呤(A)鸟嘌呤(G)626嘌呤CNCHCCCNNCHNH2CNCCCCNNCHOH2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HCHNHCCHCHNNH2OCCHNCHCHNHOONCHNCHCCHHOOCHNCCCHNHCH3嘧啶胞嘧啶(C)尿嘧啶(U)胸腺嘧啶(T)123456HHNHCCHCHNNH2OCCHNCHCHNHOONCHN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糖碱基核酸的组成核酸酶水解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由戊糖和碱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核苷脱氧核糖核糖嘌呤碱基嘧啶碱基由戊糖和碱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核苷脱氧核糖核糖嘌呤碱基嘧啶CNCHCCCNNHCHNH2+CNCHCCCNNHCHNH2腺苷9CNCHCCCNNCHNH2+CNCHCCCNNCHNH2腺CNCHCCCNNHCHNH2+CNCHCCCNNHCHNH2脱氧腺苷91’CNCHCCCNNCHNH2+CNCHCCCNNCHNH2脱由核苷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而成5’由核苷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而成5’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
核苷酸的命名含一个磷酸基团:核苷一磷酸(NMP)含两个磷酸基团:核苷二磷酸(NDP)含三个磷酸基团:核苷三磷酸(NTP)N
代表各种碱基的名称环化核苷酸:cNMP※核苷酸的命名含一个磷酸基团:核苷一磷酸(NMP)含两个磷OO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一、DNA的结构二、DNA的生物学功能1.DNA的一级结构2.DNA的二级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携带并传递遗传信息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一、DNA的结构二、DNA的生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直线形或环线形分子.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的一级结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核苷酸链的书写方法核苷酸链的书写方法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的空间结构1.Chargaff碱基组成规律2.DNA晶体的X-射线图谱研究
各原子之间的键长、键角一、DNA分子模型建立DNA的二级结构由JamesWatson和FrancisCrick提出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的空间结构1.Chargaff碱基组(1)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数相等.G=C嘌呤总数=嘧啶总数A+G=C+T(2)DNA的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3)DNA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的特异性,
且较为稳定,不随年龄、营养状态、环境改变的影响Chargaff碱基组成规律(1)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A=T鸟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两条链的走向为5’→3’和3’→5’),围绕一中心轴(假想轴)构成右手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彼此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的骨架。2.碱基在双螺旋内侧。双链中相对的碱基按A=T和G≡C通过氢键配对连接,形成互补.磷酸基与脱氧核糖在外侧,5’C3’5’C3’5’C彼此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的骨架。2.碱基在双螺旋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
糖环平面与中心轴平行。3.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各相邻平面部分重叠。糖环平面与中心3.碱基平面与中心3.4nm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轴向,每个碱基平面的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含有10对核苷酸,其轴向距为3.4nm,3.4nm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轴向,每个碱基平面每圈螺(3)离子键5.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的作用力(1)
互补碱基间的氢键(2)使碱基平面堆积的平面间范德华力,
又称碱基堆积力(3)离子键5.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的作用力(1)互二、DNA结构的多样性A-DNA:右手螺旋B-DNA:Watson-Crick模型,右手螺旋生理条件下DNA最稳定的结构形式Z-DNA:左手螺旋二、DNA结构的多样性A-DNA:右手螺旋B-DNA:WatDNA的三级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是由DNA分子与组蛋白(histine)和非组蛋白(nonhistineprotein,NHP)结合组成。被认为是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被认为是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核小体结构DNA的三级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DNA超螺旋结构DNA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组成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心组蛋白双螺旋DNA以左手超螺旋的方式绕核心颗粒1.75圈,缠绕在核心组蛋白表面,构成核心颗粒核心颗粒和连接区DNA及附着在连接区DNA上的组蛋白H1构成核小体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组成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心一个个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结构染色单体折叠折叠一个个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结构染色单体折叠折叠第三节RNA的结构和功能一、RNA的类型1.核蛋白体RNA(ribosomalRNA,rRNA)3.转运RNA(transferRNA,tRNA)2.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4.不均一核RNA(HnRNA)二、RNA的结构与功能5.小核RNA(SnRNA)第三节RNA的结构和功能一、RNA的类型1.核蛋白体mRNA的结构与功能一、mRNA的结构特点(1)3’末端有多聚腺嘌呤的结构(polyA)(2)5’末端具有帽子结构(m7GpppNm)(3)一种mRNA只含有一条多肽链的信息※由HnRNA经过剪接而成※半衰期最短,几分钟到数小时mRNA的结构与功能一、mRNA的结构特点(1)3’二、mRNA的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遗传信息),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抄袭并转送至胞质,在蛋白质合成中用以翻译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mRNA的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把核内DNAtRNA的结构与功能
1.分子量最小一类RNA,占RNA总量10-25%
2.分子中含有10%-20%的稀有碱基一、tRNA的结构特点如假尿嘧啶(ψ),二氢尿嘧啶(DHU),甲基化碱基(mG,mA)等
3.3’末端有CCA-OH,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tRNA的结构与功能1.分子量最小一类RNA,占RNA
4.具有识别密码子功能的反密码子
5.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有三个环状结构(DHU环、Tψ环、反密码环)三级结构为“倒L”形二、tRNA的功能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并将其转呈给mRNA4.具有识别密码子功能的反密码子5.二级结构为三叶草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tRNA的三级结构tRNA的三级结构rRNA的结构与功能一、rRNA的结构特点1.含量最丰富,约占总RNA的80%以上2.与核蛋白体蛋白结合成核蛋白体,rRNA
与蛋白质既可分离,又可结合3.核蛋白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两亚基呈不规则形状,聚合时中间有裂缝,可通过mRNArRNA的结构与功能一、rRNA的结构特点1.含量最丰富二、rRNA的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他小分子RNA小核RNA(SnRNA)、小核仁RNA(SnoRNA)、小胞质RNA(scRNA/7SL-RNA)
※功能:参与HnRNA和rRNA的转运和加工二、rRNA的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他小分子RNA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原核生物核蛋白体真核生物核蛋白体真核生物核蛋白体核酶某些RNA分子本身具有自我催化能力,可以完成rRNA的剪接。这些RNA称为核酶(ribozyme)※意义:扩充了酶的范围,使之不再局限于蛋白质。核酶某些RNA分子本身具有自我催化能力,可以完成r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
一、核酸的粘度*分子量越大粘度也越大RNA分子比DNA分子小,粘度也就小*生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影响粘度。线形分子>无规线团分子>球形分子一、核酸的粘度*分子量越大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嘌呤碱和嘧啶碱有共轭双键,都能强烈吸收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蛋白质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80nm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嘌呤碱和嘧啶碱有共轭双键,都能强烈吸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的纯度通过测定波长在260nm和280nm处吸光度的比值(A260/A280)来估计核酸样品的纯度DNA溶液:A260/A280=1.8
RNA溶液:A260/A280=2.0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的纯度通过测定波长在260nm和280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吸光度为1.00时,紫外分光光度法估计核酸的浓度取5μl双链DNA样品,加水稀释至1ml。以1ml纯水作为参照测定波长在260nm处的吸光度值(A260),假如测得稀释样品的A260值为0.500,相当于50μg/ml的双链DNA,40μg/ml的单链DNA或RNA,20μg/ml的单链寡核苷酸问题1那么原液中DNA的浓度是?μg/ml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吸光度为1.00时,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一)变性(二)复性(三)分子杂交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一)变性(二)复性((一)核酸的变性1.概念
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氢键断裂(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使双链分离,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2.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如乙醇、丙酮、尿素、酰胺等加热、介质中的pH过酸或过碱、有机溶剂、(一)核酸的变性1.概念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3.核酸的变性与降解的区别
降解其过程是不可逆的。是指多核苷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使分子量降低,不发生分子量的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变性4.
蛋白质和核酸的变性两者均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一级结构不破坏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3.核酸的变性与降解的区别降解其过程是不可逆的。是指多核DNA分子的热变性DNA双螺旋结构即遭破坏,氢键断裂,双链分离。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至80~95℃(或以上)数分钟,DNA分子的热变性DNA双螺旋结构即遭破坏,氢键断裂,双链分d.丧失生物活性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升高b.粘度下降c.浮力、密度升高(增色效应)变性DNA的特点d.丧失生物活性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升高b.DNA解链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代表DNA变性50%时温度,称为解链温度,通常称为融解温度。用符号Tm
表示70℃~85℃之间“S”形曲线DNA解链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代表DNA变性50%时温度,Tm值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⑴DNA中G≡C对的含量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Tm值越高pH和离子强度不变,根据G≡C百分含量,则可计算DNA样品的Tm值Tm=69.3+0.41*(G≡C)%Tm=4*(G+C)+2*(A+T),(小于20bp)Tm值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⑴DNA中G≡C对的含量G≡C⑵介质中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Tm值低变性温度范围较宽离子强度大Tm值高变性温度范围较窄⑵介质中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Tm值低变性温度范围较宽离子强度(二)核酸的复性DNA热变性后的复性,常常称为退火。变性的DNA或RNA在去除变性因素并处于适当的条件下,又可重新结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1.概念彼此分离的双链2.复性过程两种情况(二)核酸的复性DNA热变性后的复性,常常称为退火。变性的(1)两条完全分开的单链通过随机碰撞形成互补短片段的双螺旋。(2)尚未配对的碱基很快地“对齐”。迅速形成双链直至双螺旋结构。(1)两条完全分开的单链通过随机碰撞形(2)尚未配对的碱基很复性后DNA分子性质一系列的理化性质随即恢复d.生物活性部分恢复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下降b.粘度上升c.浮力、密度降低(减色效应)复性后DNA分子性质一系列的理化性质随即恢复d.生物活性部
(三)核酸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pH及离子强度),可按碱基互补原则复性形成双链,此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1.概念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变性复性(三)核酸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pH及离子不完全同源核酸单链分子杂交突环不完全同源核酸单链分子杂交突环2.可发生杂交的核酸分子(1)两条同源的DNA链(2)两条同源的RNA链(3)一条DNA链一条RNA链3.核酸杂交的应用(1)测定核酸分子碱基组成(2)检测某些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2.可发生杂交的核酸分子(1)两条同源的DNA链(2)两条同核苷酸库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核苷酸的降解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核苷酸代谢概述核苷酸库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核苷酸的降解核苷酸是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RNA与DNA)胰核酸酶RNA酶DNA酶(磷酸二酯酶)单核苷酸胰、肠核苷酸酶(磷酸单酯酶)核苷磷酸核苷酶(水解或磷酸解)戊糖或磷酸戊糖碱基核酸的消化排出,很少利用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RNA与DNA)胰核酸酶RNA酶DNA第一节嘌呤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三)脱氧(核酸)核苷酸的生成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一节嘌呤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嘌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1.概念: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
2.原料:5-磷酸核糖、谷氨酰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天冬氨酸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1N1C2N3C4C5C6N97NC8
甲酰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Asp甲酰基(一碳单位)Gln(酰胺基)甘氨当中站,谷氮坐两边,左上天冬氨,头顶CO2N1C2N3C4C5C6N97NC8甲酰基甘氨酸CO2A3.合成的场所:
肝脏的胞液4.合成的过程:
两个阶段。(1)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2)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的合成3.合成的场所:肝脏的胞液4.合成的过程:(1)次黄嘌(1)IMP的合成(11步反应,过程只需了解)R-5'-PAMPPRPP合成酶PP-1'-R-5'-P(PRPP)ATP①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焦磷酸反应过程:(1)IMP的合成(11步反应,过程只需了解)R-5'-(2)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R-5'-PCNCNNCHCOHNHCIMP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OOH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MPSAsp,Mg2+,GTP(2)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R-5'-PCNCNNCHC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OOHR-5'-PCNCNNCHCNHCNH2COOHCHHCHOOC腺苷酸代琥珀酸(AMPS)腺苷酸(AMP)延胡索酸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R-5'-PCNCNNCHCOHNHCIMPR-5'-PCNCNNCHCOHNCONAD+H2ONADH+H+XMP黄嘌呤核苷酸IMP脱氢酶R-5'-PCNCNNCHCOHNHCIMPR-5'-PCH2NR-5'-PCNCNNCHCOHNCR-5'-PCNCNNCHCOHNCOGlnGluGMP合成酶Mg2+,ATPXMPGMPH2NR-5'-PCNCNNCHCOHNCR-5'-PCAMP腺苷酸激酶ADPATPADPATPADP腺苷酸激酶ATPGMP鸟苷酸激酶GDPATPADPATPADP鸟苷酸激酶GTPAMP腺苷酸激酶ADPATPADPATPADP腺苷酸激酶AT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二)、补救合成途径有两条合成途径(1)嘌呤碱与PRPP直接合成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PRPPPPi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HGPRT活性高APRT活性低90%嘌呤碱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二)、补救合成途径有两条合成途径(生理意义减少从头合成时能量和原料的消耗●节省:●作为某些器官(脑,骨髓和脾)合成核苷酸的途径遗传疾病Lesch-Nyhan莱-尼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HGPRT基因缺陷嘌呤合成过多,明显的高尿酸血症,痛风伴-----罕见的性染色体X连锁遗传病疾病生化本质:行为,称之为自毁容貌综合征.大脑瘫痪、智力减退、舞蹈手足综合征,身体和精神发育迟缓,有咬指咬唇的强迫性自残生理意义减少从头合成时能量和原料的消耗●节省:●作为某些器(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在核苷二磷酸水平被还原而成OHOPOOHH碱基HOHHHOOOHOPHOOHOPOHH碱基HOHHHOOOHOPHONADPH+H+NADP++H2O核糖核苷酸还原酶dNDPNDP(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在核苷二磷酸水平被还原而成核苷酸分解代谢大致过程核苷酸核苷PiPi1-磷酸核糖碱基补救途径分解代谢5-磷酸核糖PRPP终末产物经尿排出核苷酸酶磷酸化酶1-磷酸核糖变位酶核苷酸分解代谢核苷酸核苷PiPi1-磷酸核糖碱基补救途径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AMPIGMPGX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尿酸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AMPIGMPGX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
正常人血浆尿酸含量:0.12~0.36mmol/L
男:0.27mmol/L,女:0.21mmol/L
以尿酸及其钠盐形式存在,均难溶于水>0.48mmol/L(8mg%),析出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软骨等处
痛风症●进食高嘌呤膳食时●体内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肾脏疾病尿酸排泄障碍血中尿酸↑临床上用别嘌呤醇治疗正常人血浆尿酸含量:0.12~0.36mmol/L第二节嘧啶核苷酸代谢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二节嘧啶核苷酸代谢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嘧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
先合成嘧啶环,然后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嘧啶核苷酸.NCNCCCAspCO2GlnNH2HCH2CHOOCHOOC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先(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嘧啶+PRPP嘧啶核苷酸+PPi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尿嘧啶胸腺嘧啶乳清酸胞嘧啶嘧啶核苷+ATP嘧啶核苷酸+ADP核苷激酶胸苷激酶,TK与恶性肿瘤(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嘧啶+PRPP嘧啶核苷酸+PP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磷酸酶嘧啶核苷核苷酶嘧啶CONCCHCHNNH2HCOHNCCHCHNOHNH3COHNCCH2CH2NOHNADPH+H+NADP+H2OCOH2NCCH2CH2NOHHOH2OCO2+NH3H2N-CH2-CH2-COOHβ-丙氨酸胞嘧啶尿嘧啶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嘧啶核苷酸磷酸酶嘧啶核苷核苷酶嘧啶CCOHNCC-CH3CHNOHNADPH+H+NADP+COHNCCH-CH3CH2NOHCOH2NCCH-CH3CH2NOHHOH2OCO2+NH3β-氨基异丁酸H2N-CH2-CH-COOHCH3β-脲基异丁酸H2O胸腺嘧啶二氢胸腺嘧啶COHNCC-CH3CHNOHNADPH+H+NADP+CO作业1、试比较DNA和RNA的组成成分和基本单位的异同?2、细胞内有哪几种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3、试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作业
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
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
概述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一切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核酸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它不仅对于生命的延续,生物物种遗传特性的保持,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变异,如肿瘤、遗传病、代谢病等也密切相关。因此,核酸是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核苷酸代谢本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核苷酸代谢本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iecacidDNA),
磷酸(phosphate)一.核酸的种类二.核酸的化学组成碱基(base)戊糖(pentose)核糖核酸(ribonucliecacid,RNA)核酸核苷酸核酸酶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
DNA
RNA
嘌呤碱
腺嘌呤(A)腺嘌呤(A)
(Purinebases
)鸟嘌呤(G)
鸟嘌呤(G)
碱基(Base)嘧啶碱
胞嘧啶(C)胞嘧啶(C)
(Pyrimidinebases)胸腺嘧啶(T)
尿嘧啶(U)戊糖
D-2-脱氧核糖
D-核糖(Pentose)
酸
磷酸
磷酸(Acid)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CNCCCNNNCHHHNH2嘌呤碱123456789CNCCCNNNCHHHNH2嘌呤碱123456789嘌呤CNCHCCCNNHCHNH2CNCCCCNNHCHOH2N腺嘌呤(A)鸟嘌呤(G)626嘌呤CNCHCCCNNCHNH2CNCCCCNNCHOH2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HCHNHCCHCHNNH2OCCHNCHCHNHOONCHNCHCCHHOOCHNCCCHNHCH3嘧啶胞嘧啶(C)尿嘧啶(U)胸腺嘧啶(T)123456HHNHCCHCHNNH2OCCHNCHCHNHOONCHN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糖碱基核酸的组成核酸酶水解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由戊糖和碱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核苷脱氧核糖核糖嘌呤碱基嘧啶碱基由戊糖和碱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核苷脱氧核糖核糖嘌呤碱基嘧啶CNCHCCCNNHCHNH2+CNCHCCCNNHCHNH2腺苷9CNCHCCCNNCHNH2+CNCHCCCNNCHNH2腺CNCHCCCNNHCHNH2+CNCHCCCNNHCHNH2脱氧腺苷91’CNCHCCCNNCHNH2+CNCHCCCNNCHNH2脱由核苷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而成5’由核苷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而成5’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
核苷酸的命名含一个磷酸基团:核苷一磷酸(NMP)含两个磷酸基团:核苷二磷酸(NDP)含三个磷酸基团:核苷三磷酸(NTP)N
代表各种碱基的名称环化核苷酸:cNMP※核苷酸的命名含一个磷酸基团:核苷一磷酸(NMP)含两个磷OO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一、DNA的结构二、DNA的生物学功能1.DNA的一级结构2.DNA的二级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携带并传递遗传信息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一、DNA的结构二、DNA的生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直线形或环线形分子.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的一级结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而形成核苷酸链的书写方法核苷酸链的书写方法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的空间结构1.Chargaff碱基组成规律2.DNA晶体的X-射线图谱研究
各原子之间的键长、键角一、DNA分子模型建立DNA的二级结构由JamesWatson和FrancisCrick提出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的空间结构1.Chargaff碱基组(1)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数相等.G=C嘌呤总数=嘧啶总数A+G=C+T(2)DNA的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3)DNA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的特异性,
且较为稳定,不随年龄、营养状态、环境改变的影响Chargaff碱基组成规律(1)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A=T鸟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两条链的走向为5’→3’和3’→5’),围绕一中心轴(假想轴)构成右手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彼此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的骨架。2.碱基在双螺旋内侧。双链中相对的碱基按A=T和G≡C通过氢键配对连接,形成互补.磷酸基与脱氧核糖在外侧,5’C3’5’C3’5’C彼此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的骨架。2.碱基在双螺旋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
糖环平面与中心轴平行。3.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各相邻平面部分重叠。糖环平面与中心3.碱基平面与中心3.4nm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轴向,每个碱基平面的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含有10对核苷酸,其轴向距为3.4nm,3.4nm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轴向,每个碱基平面每圈螺(3)离子键5.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的作用力(1)
互补碱基间的氢键(2)使碱基平面堆积的平面间范德华力,
又称碱基堆积力(3)离子键5.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的作用力(1)互二、DNA结构的多样性A-DNA:右手螺旋B-DNA:Watson-Crick模型,右手螺旋生理条件下DNA最稳定的结构形式Z-DNA:左手螺旋二、DNA结构的多样性A-DNA:右手螺旋B-DNA:WatDNA的三级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是由DNA分子与组蛋白(histine)和非组蛋白(nonhistineprotein,NHP)结合组成。被认为是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被认为是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核小体结构DNA的三级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DNA超螺旋结构DNA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组成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心组蛋白双螺旋DNA以左手超螺旋的方式绕核心颗粒1.75圈,缠绕在核心组蛋白表面,构成核心颗粒核心颗粒和连接区DNA及附着在连接区DNA上的组蛋白H1构成核小体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组成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心一个个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结构染色单体折叠折叠一个个核小体连接成串珠状结构染色单体折叠折叠第三节RNA的结构和功能一、RNA的类型1.核蛋白体RNA(ribosomalRNA,rRNA)3.转运RNA(transferRNA,tRNA)2.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4.不均一核RNA(HnRNA)二、RNA的结构与功能5.小核RNA(SnRNA)第三节RNA的结构和功能一、RNA的类型1.核蛋白体mRNA的结构与功能一、mRNA的结构特点(1)3’末端有多聚腺嘌呤的结构(polyA)(2)5’末端具有帽子结构(m7GpppNm)(3)一种mRNA只含有一条多肽链的信息※由HnRNA经过剪接而成※半衰期最短,几分钟到数小时mRNA的结构与功能一、mRNA的结构特点(1)3’二、mRNA的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遗传信息),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抄袭并转送至胞质,在蛋白质合成中用以翻译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mRNA的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把核内DNAtRNA的结构与功能
1.分子量最小一类RNA,占RNA总量10-25%
2.分子中含有10%-20%的稀有碱基一、tRNA的结构特点如假尿嘧啶(ψ),二氢尿嘧啶(DHU),甲基化碱基(mG,mA)等
3.3’末端有CCA-OH,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tRNA的结构与功能1.分子量最小一类RNA,占RNA
4.具有识别密码子功能的反密码子
5.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有三个环状结构(DHU环、Tψ环、反密码环)三级结构为“倒L”形二、tRNA的功能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并将其转呈给mRNA4.具有识别密码子功能的反密码子5.二级结构为三叶草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课件tRNA的三级结构tRNA的三级结构rRNA的结构与功能一、rRNA的结构特点1.含量最丰富,约占总RNA的80%以上2.与核蛋白体蛋白结合成核蛋白体,rRNA
与蛋白质既可分离,又可结合3.核蛋白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两亚基呈不规则形状,聚合时中间有裂缝,可通过mRNArRNA的结构与功能一、rRNA的结构特点1.含量最丰富二、rRNA的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他小分子RNA小核RNA(SnRNA)、小核仁RNA(SnoRNA)、小胞质RNA(scRNA/7SL-RNA)
※功能:参与HnRNA和rRNA的转运和加工二、rRNA的功能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他小分子RNA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原核生物核蛋白体真核生物核蛋白体真核生物核蛋白体核酶某些RNA分子本身具有自我催化能力,可以完成rRNA的剪接。这些RNA称为核酶(ribozyme)※意义:扩充了酶的范围,使之不再局限于蛋白质。核酶某些RNA分子本身具有自我催化能力,可以完成r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
一、核酸的粘度*分子量越大粘度也越大RNA分子比DNA分子小,粘度也就小*生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影响粘度。线形分子>无规线团分子>球形分子一、核酸的粘度*分子量越大粘度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嘌呤碱和嘧啶碱有共轭双键,都能强烈吸收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蛋白质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80nm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嘌呤碱和嘧啶碱有共轭双键,都能强烈吸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的纯度通过测定波长在260nm和280nm处吸光度的比值(A260/A280)来估计核酸样品的纯度DNA溶液:A260/A280=1.8
RNA溶液:A260/A280=2.0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的纯度通过测定波长在260nm和280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吸光度为1.00时,紫外分光光度法估计核酸的浓度取5μl双链DNA样品,加水稀释至1ml。以1ml纯水作为参照测定波长在260nm处的吸光度值(A260),假如测得稀释样品的A260值为0.500,相当于50μg/ml的双链DNA,40μg/ml的单链DNA或RNA,20μg/ml的单链寡核苷酸问题1那么原液中DNA的浓度是?μg/ml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吸光度为1.00时,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一)变性(二)复性(三)分子杂交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其分子杂交(一)变性(二)复性((一)核酸的变性1.概念
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氢键断裂(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使双链分离,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2.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如乙醇、丙酮、尿素、酰胺等加热、介质中的pH过酸或过碱、有机溶剂、(一)核酸的变性1.概念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3.核酸的变性与降解的区别
降解其过程是不可逆的。是指多核苷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使分子量降低,不发生分子量的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变性4.
蛋白质和核酸的变性两者均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一级结构不破坏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3.核酸的变性与降解的区别降解其过程是不可逆的。是指多核DNA分子的热变性DNA双螺旋结构即遭破坏,氢键断裂,双链分离。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至80~95℃(或以上)数分钟,DNA分子的热变性DNA双螺旋结构即遭破坏,氢键断裂,双链分d.丧失生物活性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升高b.粘度下降c.浮力、密度升高(增色效应)变性DNA的特点d.丧失生物活性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升高b.DNA解链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代表DNA变性50%时温度,称为解链温度,通常称为融解温度。用符号Tm
表示70℃~85℃之间“S”形曲线DNA解链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代表DNA变性50%时温度,Tm值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⑴DNA中G≡C对的含量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Tm值越高pH和离子强度不变,根据G≡C百分含量,则可计算DNA样品的Tm值Tm=69.3+0.41*(G≡C)%Tm=4*(G+C)+2*(A+T),(小于20bp)Tm值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⑴DNA中G≡C对的含量G≡C⑵介质中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Tm值低变性温度范围较宽离子强度大Tm值高变性温度范围较窄⑵介质中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Tm值低变性温度范围较宽离子强度(二)核酸的复性DNA热变性后的复性,常常称为退火。变性的DNA或RNA在去除变性因素并处于适当的条件下,又可重新结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1.概念彼此分离的双链2.复性过程两种情况(二)核酸的复性DNA热变性后的复性,常常称为退火。变性的(1)两条完全分开的单链通过随机碰撞形成互补短片段的双螺旋。(2)尚未配对的碱基很快地“对齐”。迅速形成双链直至双螺旋结构。(1)两条完全分开的单链通过随机碰撞形(2)尚未配对的碱基很复性后DNA分子性质一系列的理化性质随即恢复d.生物活性部分恢复a.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下降b.粘度上升c.浮力、密度降低(减色效应)复性后DNA分子性质一系列的理化性质随即恢复d.生物活性部
(三)核酸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pH及离子强度),可按碱基互补原则复性形成双链,此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1.概念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变性复性(三)核酸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的温度、pH及离子不完全同源核酸单链分子杂交突环不完全同源核酸单链分子杂交突环2.可发生杂交的核酸分子(1)两条同源的DNA链(2)两条同源的RNA链(3)一条DNA链一条RNA链3.核酸杂交的应用(1)测定核酸分子碱基组成(2)检测某些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2.可发生杂交的核酸分子(1)两条同源的DNA链(2)两条同核苷酸库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核苷酸的降解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核苷酸代谢概述核苷酸库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核苷酸的降解核苷酸是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RNA与DNA)胰核酸酶RNA酶DNA酶(磷酸二酯酶)单核苷酸胰、肠核苷酸酶(磷酸单酯酶)核苷磷酸核苷酶(水解或磷酸解)戊糖或磷酸戊糖碱基核酸的消化排出,很少利用食物核蛋白蛋白质核酸(RNA与DNA)胰核酸酶RNA酶DNA第一节嘌呤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三)脱氧(核酸)核苷酸的生成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一节嘌呤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嘌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1.概念: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
2.原料:5-磷酸核糖、谷氨酰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天冬氨酸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从头合成途径1N1C2N3C4C5C6N97NC8
甲酰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Asp甲酰基(一碳单位)Gln(酰胺基)甘氨当中站,谷氮坐两边,左上天冬氨,头顶CO2N1C2N3C4C5C6N97NC8甲酰基甘氨酸CO2A3.合成的场所:
肝脏的胞液4.合成的过程:
两个阶段。(1)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2)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的合成3.合成的场所:肝脏的胞液4.合成的过程:(1)次黄嘌(1)IMP的合成(11步反应,过程只需了解)R-5'-PAMPPRPP合成酶PP-1'-R-5'-P(PRPP)ATP①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焦磷酸反应过程:(1)IMP的合成(11步反应,过程只需了解)R-5'-(2)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R-5'-PCNCNNCHCOHNHCIMP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OOH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MPSAsp,Mg2+,GTP(2)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R-5'-PCNCNNCHC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OOHR-5'-PCNCNNCHCNHCNH2COOHCHHCHOOC腺苷酸代琥珀酸(AMPS)腺苷酸(AMP)延胡索酸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R-5'-PCNCNNCHCNHCNHHOOCCH2CHCR-5'-PCNCNNCHCOHNHCIMPR-5'-PCNCNNCHCOHNCONAD+H2ONADH+H+XMP黄嘌呤核苷酸IMP脱氢酶R-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电线采购合同协议
- 玉米收割收购合同协议
- 瓷砖厂设备安装合同协议
- 申请房子贷款合同协议
- 瓷砖镶贴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流运输承包合同协议
- 电商竞业合同和保密协议
- 理财产品购买合同协议
- 电梯安置房出售合同协议
- 电视活动招商合同协议
- 施工电梯租赁合同及安全协议
- 加油站临时用电专项方案
-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实习鉴定表
- MTBF测试验证规范文件和报告
- 广汽设计cs000t zn00z016车身密封条
- 2019第五版新版PFMEA 注塑实例
- (完整word版)计算机社团活动记录
- 水池满水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
- 2020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 八年级期末质量分析.ppt
- 强电(电气照明)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共1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