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_第1页
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_第2页
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_第3页
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_第4页
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小组分享你生活中的“沙砾”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你和你的个人效能?它如何影响你的组织效能?01.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Flash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播放“屠狗洞”之谜,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个神秘杀手到底是谁呢?【学生】观看视频,倾听,思考,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感知二氧化碳的性质。2.2通过集气瓶,内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通过观察色、味、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跃跃欲试,纷纷抢答。【讲解】回忆氧气,氢气,分析CO2的密度大小?CO2是否溶于水了?当我们将一瓶可口可乐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瓶中逸出的大量气体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计算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比空气的大;且说明CO2能溶于水。【投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及升华,知道固态CO2就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云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学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3演示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演示实验】向烧杯中―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中倒入CO2【学生讨论】1.蜡烛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的先后顺序什么?2.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作灭火剂?3.这个现象说明了CO2的什么性质?【教师】【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应用】灭火【多媒体展示】“半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报道。【播放flash动画】在我国北方冬天常用菜窖来储存蔬菜,久未开启的菜窖能否直接进入,为什么?【结论】二氧化碳也不供给呼吸【案情回顾】揭开“屠狗洞”的奥秘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惨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化学就在身边。2.4对比实验探究,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演示实验】1.向一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瓶子的形变,并分析原因。【对比实验】2.取少量醋酸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3.取上述塑料瓶中液体数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4.加热上述试管,观察现象。【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溶液变红了;加热后溶液又变紫了。【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应用】制碳酸饮料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一系列演示实验中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5趣味实验探究,加深二氧化碳特征反应【学生实验】分组完成实验,通过饮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有效成分为二氧化碳)【讲解】【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CO2+Ca(OH)2=CaCO3+H2O【应用】检验CO2气体【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逸出的气体是CO2气体,并展示实验现象【播放flash动画】石灰浆摸墙壁时,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我们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过程有水生成,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墙壁在硬化过程中有“出汗”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化学其特性,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2.6二氧化碳的利与弊【讲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无影响呢?【学生】阅读课本、联想、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用途①灭火②制汽水③气体肥料④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舞台云雾⑤制化肥【教师】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吗?【播放视频】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学生思考】1.什么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感悟和总结【结论】温室效应:定义、危害、原因、防治措施。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视频,场面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3.反思(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价值。(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3)凸显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情感价值。总之,本节课以屠狗洞视频为统领,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以教师演示实验为突破,以价值教育为落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脑动、手动、情动、感动”。化学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其共同特征是将化学知识渗透在相关的情境中,以信息给予的方式揉合化学知识,让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由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和运用不很灵活,解题方法单一,遇此类新型题型时容易造成失分,因此课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或课外辅导时注重教会学生解答化学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多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捷径。一、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它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生活现象或工业过程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或一系列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因此,它的作用是说明已知的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为解决问题铺设台阶。问题部分往往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一种是借助你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或借助你已具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常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的比较完整的研究。问题部分的形式较多的是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某一化学反应新规律、得出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或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等新知识、或进行一些与情境相关的计算等,也有一些题目出现了与评价或设计相联系的新题型。二、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题面貌新、情境新、立意新,有的阅读量大。面对信息题,部分学生就产生恐惧心理,畏惧心理,望题怯步。因此平时要强化阅读训练,以训练耐心,增强自信。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给予题已成为中考化学试卷的主流,由于考查目的不同信息给予的方式也不同,有给予一条信息的,也有给予一堆信息的;有给予定性信息的,也有给予定量信息的;有给予有用信息的,也有给予多余信息的,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最佳答案。三、信息给予题的常见类型信息给予题最重要的是要考核知识迁移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见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1.信息给予题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例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已知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思维分析]这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是高二化学中铁的性质教学内容。显然这是一道直接信息题,其信息是:①反应物为氧化铁和铝,生成物为铁和氧化铝;②反应条件为高温。得到这两条信息后再按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得到化学方程式:2Al+Fe2O3==2Fe+Al2O3[解析]解好此题的关键:①是配平;②是利用已有知识,金属在化学应中多为还原剂的信息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则很易答出氧化剂是氧化铁,被氧化物质是铝。2.信息给予题与物质知识【例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将其投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自身熔化成小球,甚至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但它不与煤油反应,因而可将其保存在煤油中,。在一个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的煤油,然后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烧杯中,钠会浮在水与煤油的界面处,并与之反应,直至钠消失。回答下列问题:⑴反应后水层呈__________色⑵反应生成的氢气在钠附近不会燃烧,为什么?⑶由以上事实可以得出钠具有那些物理性质?[思维分析]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将已学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题中所涉及的物质知识相联系,并加以判断和应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生成新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颜色、气味、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新物质生成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氧化性等。在初三的学习中,钠的性质没有接触过,但通过文字的表述和化学方程式,我们不难发现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钠投入水中会浮于水面,说明钠密度比水小;它可存于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钠熔化,说明它的熔点较低;由于煤油的阻隔作用,钠无法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使得生成的氢气在钠的周围不会燃烧。钠与水反应后产生了碱:氢氧化钠,它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答案为反应后水呈红色,生成的氢气在钠周围不能燃烧,因为钠无法接触到可支持燃烧的氧气。由题中事实,可知钠具有下列物理性质: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其熔点较低。3.信息给予题与数据分析题(举例略)4.信息给予题与方案设计题(举例略)从上述可以看出,信息给予题只要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仔细审题,找到已有知识和现有问题的联系,发现隐含的信息来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关键还是对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信息给予题则是训练能力和考核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是立足双基,以自学能力为主线,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为重要组成部分整合训练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1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2小组分享你生活中的“沙砾”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你和你的个人效能?它如何影响你的组织效能?小组分享3什么是效能?什么是效能?4悖论在当今世界,拥有非凡个人效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也更难!悖论5N奇:4?N奇:4?6·日本专业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一般每8分钟收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的工作时间(按每日工作8小时计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被打扰后重拾起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总共每天大约就是2.5小时。·根据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算,这占了工作时间的68.7%·日本专业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一般每8分钟收7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8非凡的效能高价值决策专注力精力充沛所创造的价值非凡的效能活埋非凡的效能不仅关乎时间管理,还涉及你的决策,注意力及能量管理LeighStevens非凡的效能9前提我们都具备成就非凡的能力前提10承诺这里有五大选择,只要你持续作出这些选择,你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非凡的效能。承诺11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2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3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4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5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6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7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8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19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0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1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2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3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4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5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6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7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8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29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0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1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2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3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4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5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6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7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8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39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0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1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2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3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4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课件45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丰富你的人生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46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小组分享你生活中的“沙砾”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你和你的个人效能?它如何影响你的组织效能?01.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Flash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播放“屠狗洞”之谜,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个神秘杀手到底是谁呢?【学生】观看视频,倾听,思考,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感知二氧化碳的性质。2.2通过集气瓶,内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通过观察色、味、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跃跃欲试,纷纷抢答。【讲解】回忆氧气,氢气,分析CO2的密度大小?CO2是否溶于水了?当我们将一瓶可口可乐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瓶中逸出的大量气体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计算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比空气的大;且说明CO2能溶于水。【投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及升华,知道固态CO2就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云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学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3演示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演示实验】向烧杯中―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中倒入CO2【学生讨论】1.蜡烛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的先后顺序什么?2.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作灭火剂?3.这个现象说明了CO2的什么性质?【教师】【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应用】灭火【多媒体展示】“半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报道。【播放flash动画】在我国北方冬天常用菜窖来储存蔬菜,久未开启的菜窖能否直接进入,为什么?【结论】二氧化碳也不供给呼吸【案情回顾】揭开“屠狗洞”的奥秘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惨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化学就在身边。2.4对比实验探究,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演示实验】1.向一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瓶子的形变,并分析原因。【对比实验】2.取少量醋酸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3.取上述塑料瓶中液体数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4.加热上述试管,观察现象。【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溶液变红了;加热后溶液又变紫了。【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应用】制碳酸饮料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一系列演示实验中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5趣味实验探究,加深二氧化碳特征反应【学生实验】分组完成实验,通过饮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有效成分为二氧化碳)【讲解】【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CO2+Ca(OH)2=CaCO3+H2O【应用】检验CO2气体【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逸出的气体是CO2气体,并展示实验现象【播放flash动画】石灰浆摸墙壁时,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我们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过程有水生成,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墙壁在硬化过程中有“出汗”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化学其特性,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2.6二氧化碳的利与弊【讲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无影响呢?【学生】阅读课本、联想、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用途①灭火②制汽水③气体肥料④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舞台云雾⑤制化肥【教师】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吗?【播放视频】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学生思考】1.什么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感悟和总结【结论】温室效应:定义、危害、原因、防治措施。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视频,场面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3.反思(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价值。(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3)凸显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情感价值。总之,本节课以屠狗洞视频为统领,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以教师演示实验为突破,以价值教育为落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脑动、手动、情动、感动”。化学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其共同特征是将化学知识渗透在相关的情境中,以信息给予的方式揉合化学知识,让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由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和运用不很灵活,解题方法单一,遇此类新型题型时容易造成失分,因此课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或课外辅导时注重教会学生解答化学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多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捷径。一、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它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生活现象或工业过程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或一系列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因此,它的作用是说明已知的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为解决问题铺设台阶。问题部分往往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一种是借助你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或借助你已具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常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的比较完整的研究。问题部分的形式较多的是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某一化学反应新规律、得出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或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等新知识、或进行一些与情境相关的计算等,也有一些题目出现了与评价或设计相联系的新题型。二、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题面貌新、情境新、立意新,有的阅读量大。面对信息题,部分学生就产生恐惧心理,畏惧心理,望题怯步。因此平时要强化阅读训练,以训练耐心,增强自信。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给予题已成为中考化学试卷的主流,由于考查目的不同信息给予的方式也不同,有给予一条信息的,也有给予一堆信息的;有给予定性信息的,也有给予定量信息的;有给予有用信息的,也有给予多余信息的,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最佳答案。三、信息给予题的常见类型信息给予题最重要的是要考核知识迁移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见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1.信息给予题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例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已知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思维分析]这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是高二化学中铁的性质教学内容。显然这是一道直接信息题,其信息是:①反应物为氧化铁和铝,生成物为铁和氧化铝;②反应条件为高温。得到这两条信息后再按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得到化学方程式:2Al+Fe2O3==2Fe+Al2O3[解析]解好此题的关键:①是配平;②是利用已有知识,金属在化学应中多为还原剂的信息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则很易答出氧化剂是氧化铁,被氧化物质是铝。2.信息给予题与物质知识【例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将其投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自身熔化成小球,甚至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但它不与煤油反应,因而可将其保存在煤油中,。在一个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的煤油,然后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烧杯中,钠会浮在水与煤油的界面处,并与之反应,直至钠消失。回答下列问题:⑴反应后水层呈__________色⑵反应生成的氢气在钠附近不会燃烧,为什么?⑶由以上事实可以得出钠具有那些物理性质?[思维分析]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将已学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题中所涉及的物质知识相联系,并加以判断和应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生成新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颜色、气味、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新物质生成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氧化性等。在初三的学习中,钠的性质没有接触过,但通过文字的表述和化学方程式,我们不难发现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钠投入水中会浮于水面,说明钠密度比水小;它可存于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钠熔化,说明它的熔点较低;由于煤油的阻隔作用,钠无法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使得生成的氢气在钠的周围不会燃烧。钠与水反应后产生了碱:氢氧化钠,它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答案为反应后水呈红色,生成的氢气在钠周围不能燃烧,因为钠无法接触到可支持燃烧的氧气。由题中事实,可知钠具有下列物理性质: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其熔点较低。3.信息给予题与数据分析题(举例略)4.信息给予题与方案设计题(举例略)从上述可以看出,信息给予题只要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仔细审题,找到已有知识和现有问题的联系,发现隐含的信息来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关键还是对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信息给予题则是训练能力和考核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是立足双基,以自学能力为主线,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为重要组成部分整合训练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47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激发个人效能的五大选择48小组分享你生活中的“沙砾”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你和你的个人效能?它如何影响你的组织效能?小组分享49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