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1.gif)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2.gif)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3.gif)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4.gif)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7bc06655f068205dac4f86b52860cc8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2014.03.18道路等级及道路要素道路坡度及竖向设计要求规划道路注意事项湘源控规绘制路网的操作流程土方计算城市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2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4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另外:城市道路还可以按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按交通流的特性和交通的目的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1、道路分级项目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红线宽度m60-10040-7030-5020-30设计车速km/h≥8040-6040≤30交叉口间距m1500-2500700-1200350-500150-2501、道路分级2、道路系统——方格网式
1、优点:最常见的路网类型,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2、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完全方格网式道路,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
3、改善办法:方格网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改善对角线交通,但易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多路交叉口。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道路系统——放射环式
一般都是从旧城中心区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旧城中心向四周引出若干条放射干道,并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干道组成。1、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外围各市区、郊区以及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2、缺点:处理不当容易将外围交通引入中心区,导致中心区交通过分集中;也会出现较多不规则的街坊;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发展,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大城市往往采用放射环式道路网,典型城市有:莫斯科、巴黎、沈阳等。放射环式道路系统莫斯科——放射环式道路系统2、道路系统——自由式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选线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
1、优点: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较多。能充分结合地形,节约道路工程造价,以利城市用地布局和建筑布置,处理得当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2、缺点:受地形条件限制,可能会出现较多不规则的街坊,而且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山区丘陵城市往往采用自由式道路网,如我国青岛、重庆以及国外很多新城。2、道路系统——混合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受不同规划思想的影响、不同城区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原因,城市道路网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类型,从而形成混合式道路网系统。其最大优点是扬长避短,能充分发挥各类型道路网的优点。也是大多数城市普遍采用的路网形式。比较多的有两种类型:
1、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网,如北京市。
2、链条道路网,由一两条交通干道作为纽带进而联系各类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常用于组合型城市或者带状城市,如兰州市。混合式式道路路系统统3、道路路衔接接原则::充分发发挥各各类道道路的的交通通作用用,形形成有有序的的交通通联系系。(一))低速速让高高速(二))次要要让主主要(三))生活活性让让交通通性(四))适当当分离离3、道路路衔接接城镇间间道路路与城城内道道路网网的连连接::(一))基本本要求求城镇间间道路路将城城市对对外联联络的的交通通引出出城市市,同同时将将大量量入城城交通通引入入城市市。因因此城城镇间间道路路与城城内道道路网网的连连接应应有利利于将将对外外交通通迅速速引出出城市,避免入入城交通对对城内道路路造成过大大冲击,还还要有利于于过境交通通方便地绕绕过城市,,而不能将将过境的穿穿越性交通通引入城市市内部。(二)城镇镇间道路分分为高速公公路和一般般公路,其其衔接要求求各不相同同。一般公路可可与城市外外围的干路路直接相连连,但要避避免与直通通城市中心心区的干路路相连。高速公路采采用立体交交叉与城市市疏通性路路网相连,,由一处((小城镇))或两处((较大城市市)以上的的立体交叉叉引出汇集集性的交通通性入城干干路连接城城市快速路路、外围交通性性主干路和和一般公路路。3、道路衔接接国内许多小小城镇沿着着公路发展展,公路同同时作为城城镇内部主主要道路使使用。在发发展初期,,利大于弊弊,但是当当城镇发展展到一定规规模时,弊弊大于利,,主要是公公路穿越性性交通与城城镇内部交交通相互影影响。一般有两种种处理方式式:(一)公路路立体穿越越城镇利用地形条条件将公路路改为路堤堤式(高架架式)或路路堑式,从从公路上引引出交通性性道路分别别与两侧镇镇区相联系系,两侧镇镇区之间的的交通联系系可设置分分离式立交交穿越公路。。(二)公路路绕过城镇镇选择择适适当当位位置置将将公公路路移移出出城城镇镇,,改改变变城城镇镇道道路路与与公公路路的的连连接接位位置置,,原原公公路路成成为为城城镇镇内内部部道道路路。。改改建建时时必必须须处处理理好好城城镇镇发发展展与与公公路路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并并对对移移出的的公公路路两两侧侧实实施施绿绿化化保保护护,,防防止止形形成成新新的的建建设设区区。。特大大城城市市,,则则应应将将城城市市快快速速路路与与高高速速公公路路直直接接衔衔接接,,高高速速公公路路可可以以直直接接引引到到城城市市中中心心区区的的边边缘缘,,同同城城市市快快速速交交通通环环线线相相连连。。必必要要时时也也可可采采用用高高架架或或地地下快快速速路路的的方方式式通通过过城城市市中中心心区区。。城城市市常常速速路路则则应应与与一一般般公公路路相相衔衔接接。。此外外,,高高速速公公路路不不得得直直接接与与城城市市生生活活性性道道路路和和次次干干路路相相连连。。入城城干干道道的的选选线线以以及及与与路路网网的的衔衔接接方方式式等等非非常常重重要要,,它它将将直直接接决决定定着着城城市市对对外外交交通通和和内内部部交交通通各各自自的的顺顺畅畅性性和和衔衔接接的的合合理理性性。。4、横横断断面面设设计计横断断面面设设计计应应按按道道路路等等级级、、服服务务功功能能、、交交通通特特性性,,结结合合各各种种控控制制条条件件,,在在规规划划红红线线宽宽度度范范围围内内合合理理布布设设。。横断断面面可可分分为为单单幅幅路路、、两两幅幅路路、、三三幅幅路路、、四四幅幅路路及及特特殊殊形形式式的的断断面面::4、横断面设计计当快速路两侧侧设置辅路时时,应采用四四幅路;当两两侧不设置辅辅路时,应采采用两幅路。。主干路宜采用用四幅路或三三幅路;次干干路宜采用单单幅路或两幅幅路,支路宜宜采用单幅路路。对设置公交专专用车道的道道路,横断面面布置应结合合公交专用车车道位置和类类型全断面综综合考虑,并并应优先先布置公公交专用用车道。。同一条道道路宜采采用相同同形式的的横断面面。当道道路横断断面变化化时,应应设置过过渡段。。桥梁与隧隧道横断断面形式式、车行行道及路路缘带宽宽度应与与路段相相同。特大桥、、大中桥桥分隔带带宽度可可适当缩缩窄,但但应满足足设置桥桥梁防护护设施的的要求。。4、横断面面设计横断面宜宜由机动动车道、、非机动动车道、、人行道道、分车车带、设设施带、、绿化带带等组成成,特殊殊断面还还可包括括应急车车道、路路肩和排排水沟等等。机动车道道宽度::一条机动动车道最最小宽度度:机动车道道路面宽宽度应包包括车行行道宽度度及两侧侧路缘带带宽度,,单幅路路及三幅幅路采用用中间分分隔物或或双黄线线分隔对对向交通通时,机机动车道道路面宽宽度还应应包括分分隔物或或双黄线线的宽度度。4、横断面面设计一条非机机动车道道最小宽宽度:与机动车车道合并并设置的的非机动动车道,,车道数数单向不不应小于于2条,宽度度不应小小于2.5m。非机动车车专用道道路面宽宽度应包包括车道道宽度及及两侧路路缘带宽宽度,单单向不宜宜小于3.5m,双向不不宜小于于4.5m。4、横断面面设计人行道最最小宽度度:4、横断面面设计道路横坡坡应根据据路面宽宽度、路路面类型型、纵坡坡及气候候条件确确定,宜宜采用1.0%~2.0%。快速路及及降雨量量大的地地区宜采采用1.5%~2.0%;严寒积积雪地区区、透水水路面宜宜采用1.0%~1.5%。保护性路路肩横坡坡度可比比路面横横坡度加加大1.0%。单幅路应应根据道道路宽度度采用单单向或双双向路拱拱横坡;;多幅路路应采用用由路中中线向两两侧的双双向路拱拱横坡;;人行道道宜采用用单向横横坡。5、纵断面面设计机动车道道最大纵纵坡应符符合下表表:1、新建道道路应采采用小于于或等于于最大纵纵坡一般般值;改改建道路路、受地地形条件件或其他他特殊情情况限制制时,可可采用最最大纵坡坡极限值值。2、除快速速路外的的其它等等级道路路,受地地形条件件或其他他特殊情情况限制制时,经经技术经经济论证证后,最最大纵坡坡极限值值可增加加1.0%。3、积雪或或冰冻地地区的快快速路最最大纵坡坡不应大大于3.5%,其他等等级道路路最大纵纵坡不应应大于6.0%。4、道路最最小纵坡坡不应小小于0.3%;当遇特特殊困难难纵坡小小于0.3%时,应设设置锯齿齿形边沟沟或采取取其他排排水设施施。5、纵断面面设计纵坡最小小纵长应应符合下下表:纵坡最大大纵长应应符合下下表:非机动车车道纵坡坡宜小于于2.5%;当大于于或等于于2.5%时,纵坡坡最大坡坡长应符符合:6、线性设设计线形组合合应满足足行车安安全、舒舒适以及及与沿线线环境、、景观协协调的要要求,平平面、纵纵断面线线形应均均衡,路路面排水水应通畅畅。应符合下下列规定定:1应使线形形在视觉觉上能自自然地诱诱导驾驶驶员的视视线,并并应保持持视觉的的连续性性。2应避免平平面、纵纵断面、、横断面面极限值值的相互互组合设设计。3平、纵面面线形应应相互对对应,技技术指标标大小均均衡连续续,以及及与之相相邻路段段各技术术指标的的均衡、、连续。。4条件受限时选选用平面、纵纵断面的各接接近或最大、、最小值及其其组时,应考考虑前后地形形、技术指标标运用等对实实际运行速度度的影响。5横坡与纵坡应应组合得当,,并应利于路路面排水和行行车安全。7、交叉口设计计道路与道路交交叉可分为平平面交叉和立立体交叉。应符合下列规规定:1应保障交交通安全,使使交叉口车流流有序、畅通通、舒适,并并应兼顾景观观。2应应兼顾顾所有有交通通使用用者的的需求求,处处理好好与其其他交交通方方式的的衔接接。3应应合理理确定定建设设规模模,分分期建建设时时,应应近远远期结结合。。4应应综合合考虑虑交通通组织织、几几何设设计、、交通通管理理方式式和交交通工工程设设施等等内容容。5除除考虑虑本交交叉口口流量量、流流向以以外,,还应应分析析相邻邻或相相关交交叉口口的影影响。。6改改建设设计应应同时时考虑虑原有有交叉叉口情情况,,合理理确定定改建建规模模。7、交叉叉口设设计——平面交交叉口口平面交交叉口口应按按交通通组织织方式式分类类,并并应符符合下下列规规定::1平A类:信信号控控制交交叉口口平A1类:交交通信信号控控制,,进出出口道道展宽宽交叉叉口;;平A2类:交交通信信号控控制,,进出出口道道不展展宽交交叉口口。2平B类:无无信号号控制制交叉叉口平B1类:支支路只只准右右转通通行的的交叉叉口;;平B2类:减减速让让行或或停车车让行行标志志管制制交叉叉口;;平B3类:全无无管制交交叉口。。3平C类:环形形交叉口口。交叉口设设计注意意事项::1新建平面面交叉口口不得出出现超过过4叉的多路路交叉口口、错位位交叉口口、畸形形交叉口口以及交交角小于于70º(特殊困困难时为为45º)的斜交交交叉口口。已有有的错位位交叉口口、畸形形交叉口口应加强强交通组组织与管管理,并并应加以以改造。。2平面交叉叉口的交交通组织织和渠化化方式应应根据相相交道路路等级、、功能定定位、交交通量、、交通管管理条件件等因素素确定。。信号交交叉口平平面设计计应与信信号控制制方案协协调一致致,渠化化设计不不应压缩缩行人和和非机动动车的通通行空间间。3交叉口附附近设置置公交停停靠站时时,应根根据公交交线路走走向、道道路类型型、交叉叉口交通通状况,,结合站站点类别别、规模模、用地地条件合合理确定定。应保保证乘客客安全,,方便换换乘、过过街,有有利于公公交车安安全停靠靠、顺利利驶出,,且不影影响交叉叉口的通通行能力力。4地块及建建筑物机机动车出出入口不不得设在在交叉口口范围内内,且不不宜设在在主干路路上,宜宜经支路路或专为为集散车车辆用的的地块内内部道路路与次干干路相通通。5桥梁、隧隧道两端端不宜设设置平面面交叉口口。7、交叉口口设计——平面交叉叉口1立A类:枢纽纽立交立A1类:主要要形式为为全定向向、喇叭叭形、组组合式全全互通立立交;立A2类:主要要形式为为喇叭形形、苜蓿蓿叶型、、半定向向、定向向或半定定向组合合的全互互通立交交。2立B类:一般般立交主要形式式为喇叭叭形、苜苜蓿叶型型、苜蓿蓿叶型立立交、环环形、菱菱形、迂迂回式、、组合式式全互通通或半互互通立交交。3立C类:分离离式立交交。7、交叉口口设计——立体交叉叉口立体交叉叉选型:7、交叉口口设计——立体交叉叉口注:当城城市道路路与公路路相交时时,高速速公路按按快速路路、一级级公路按按主干路路、二级级和三级级公路按按次干路路、四级级公路按按支路,,确定与与公路相相交的城城市道路路交叉口口类型。。1车站应结结合常规规公交规规划、沿沿线交通通需求及及城市轨轨道交通通等其他他交通站站点设置置。城区区停靠站站间距宜宜为400m~800m,郊区停停靠站间间距应根根据具体体情况确确定。2车站可为为直接式式和港湾湾式,城城市主、、次干路路和交通通量较大大的支路路上的车车站,宜宜采用港港湾式。。3道路交叉叉口附近近的车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