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_第1页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_第2页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_第3页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_第4页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1(优选)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优选)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2口腔基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口腔影像学等;口腔专业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牙周疾病、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基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口腔影像学等;3一、基本概念口腔(oralcavity)位于颌面部区域内,颜面部的下1/3,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一、基本概念口腔(oralcavity)4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指上起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经眉间点、鼻下点两水平线口腔颌面部(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5二、解剖分区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5、鼻部6、口唇部7、颏部8、颊部9、腮腺咬肌部10、耳部11、颞部12、颏下部13、下颌下部二、解剖分区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6三、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言语和呼吸等三、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食7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

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8

第二节口腔口腔(oral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oralVestibule)固有口腔(oralcavityproper)第二节口腔9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10

(二)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平对7牙冠颊粘膜上。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一、口腔前庭及其表面形态(一)口腔前庭为牙列的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与牙列的形态一致,呈马蹄形。一、口腔前庭及其表面形态(一)口腔前庭11

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一)固有口腔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固有口腔亦称口腔本部,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标志。(二)表面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软腭:

口底:

舌系带:舌下肉阜: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12三、口腔组织器官(一)唇(二)颊三、口腔组织器官13(三)牙齿从外部观察牙体由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组成:(三)牙齿141、牙冠的形态1、牙冠的形态15(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1)鼻根、鼻尖、鼻背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2、血供丰富3、解剖结构复杂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5、鼻部6、口唇部7、颏部8、颊部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主要的淋巴结群按解剖区域可分为面部淋巴结、颌下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三组。力量分散,不易骨折;maxillofacialregion)这些淋巴结与其引流部位组织的炎症扩散、肿瘤转移等有密切关系。牙槽突、龈沟、龈乳头: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口腔(oralCavity)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16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牙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牙骨质(Cementum)牙髓(Cementum)

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74、牙周组织结构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牙齿,使其固位于牙槽窝内,承担咀嚼力量。(1)、牙龈(Gingiva)(2)、牙周膜(periodontalmembrane)(3)、牙槽骨(Alveolarbone)4、牙周组织结构18(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上下颌牙齿都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上下牙齿互相接触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现将牙尖交错关系简述如下。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牙合关系的异常——反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

、开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深覆牙合、锁牙合(正、反)(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判断19前牙覆颌,覆盖;后牙咬合关系:中性,近中,远中。前牙覆颌,覆盖;20(五)舌(五)舌21(六)腭(六)腭22(七)口底(七)口底23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为了缩减临床书写或口述牙的全名,常用代号来表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或以ABC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恒牙名称及代号见,例如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24乳牙名称及代号恒牙名称及代号乳牙名称及代号恒牙名称及代号25

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幼儿6-8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岁左右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时,乳牙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一般从17岁后开始长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也有的人终生不长智齿,或只长一两个智齿,因此成人恒牙数目可以是28-32个。乳恒牙的鉴别要点:乳牙一般比恒牙小,色较白,形态上乳磨牙颈部宽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宽而颈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在乳恒牙交换时间,应注意两者的鉴别,避免误诊。

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26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68月乳侧切牙810月第一乳磨牙1216月乳尖牙1620月第二乳磨牙2430月

恒牙萌出顺序:

第一磨牙5-7岁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乳牙萌出顺序恒牙萌出顺序:27第三节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一)表面形态标志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睑裂;(2)睑内侧联合和外侧联合;(3)内眦和外眦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28(二)表面形态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maxillofacialregion)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上下颌牙齿都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乳恒牙的鉴别要点:乳牙一般比恒牙小,色较白,形态上乳磨牙颈部宽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宽而颈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牙骨质(Cementum)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第二乳磨牙2430月颌面部手术时,特别是腮腺手术应注意防止误伤面神经而造成面瘫。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现将牙尖交错关系简述如下。磨牙后区: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二)表面形态29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鼻根、鼻尖、鼻背(2)鼻底和鼻前孔(3)鼻小柱和鼻翼(4)鼻面沟(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3、口唇区域的表面标志(1)唇面沟(2)口裂(3)口角(4)唇红(5)唇红缘(6)唇弓和人中点(人中切迹)(7)唇峰和唇珠(8)人中(9)人中嵴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30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颏唇沟(2)颏下点(3)颏孔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1)耳屏(2)眶下孔鼻尖至外眦连线的中点(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31(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2、颌面部的垂直比例关系3、鼻、眼、眉的关系4、鼻、唇、颏的关系5、左右对称关系(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32二、颌骨颌面部骨骼正、侧面观二、颌骨颌面部骨骼正、侧面观33上颌骨(Maxilla)一体(一腔四壁)四突上颌骨(Maxilla)一体(一腔四壁)四突34

35上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

力量分散,不易骨折;若骨折则邻近骨易累及,甚至颅骨骨折、颅脑损伤。无强大肌肉。血运丰富。2、薄弱部位

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36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上下缘,内外面)、下颌支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上下缘,内外面)、下颌支37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38下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薄弱部位2、强大肌群下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39颊脂垫尖:为牙列的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与牙列的形态一致,呈马蹄形。(1)鼻根、鼻尖、鼻背牙冠、牙列或牙弓:上下牙齿互相接触关系,称为咬合关系。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唇面沟(2)口裂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舌下肉阜:(2)睑内侧联合和外侧联合;口腔(oralCavity)牙本质(Dentin)第三节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颊脂垫尖:这些淋巴结与其引流部位组织的炎症扩散、肿瘤转移等有密切关系。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三、肌肉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又分为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两组。它们相互交替收缩和舒张,即形成张口和闭口活动,以完成咀嚼等功能。(一)咀嚼肌

闭口肌群(升颌肌群)颊脂垫尖:三、肌肉40开口肌群(降颌肌群)开口肌群(降颌肌群)41

(二)表情肌

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不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参与语言、咀嚼和口、眼的张闭等功能。面部表现肌由面神经支配,故面神经损伤或麻痹时即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二)表情肌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42

四、血管

口腔颌面部血液供给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其分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面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等。这些动脉的分支构成密集的血管网,使颌面部组织有丰富血运,因此外伤容易出血,但另方面组织愈合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较强。口腔颌面部动脉四、血管口腔颌面部动脉43

口腔颌面部静脉由面前静脉及面后静脉汇合而成面总静脉再流入颈内静脉。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口腔颌面部静脉口腔颌面部静脉由面前静脉及面后静脉汇合而成面总44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45五、淋巴口腔颌面部淋巴组织比较丰富,是重要的防御机构。主要的淋巴结群按解剖区域可分为面部淋巴结、颌下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三组。面部淋巴结包括颊淋巴结、眶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等。颌下部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包括颈深淋巴结和颈浅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其引流部位组织的炎症扩散、肿瘤转移等有密切关系。五、淋巴46六、神经口腔颌面部的神经主要有面神经和三叉神经。

面神经(FacialNerve)面神经为第Ⅶ对颅神经。从茎乳孔出颅腔后,其主干穿过腮腺,然后分为五个末梢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前4个分支的主要功能是支配颜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颈支分布于颈阔肌。面神经另有一个分支鼓索神经参加到舌神经里,分布于舌体部,司理味觉。此外还有分支到颌下腺及舌下腺,司理唾液分泌。颌面部手术时,特别是腮腺手术应注意防止误伤面神经而造成面瘫。腮腺肿瘤如伴有面瘫,应考虑恶性的可能。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六、神经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47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48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49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50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三叉神经是第Ⅴ对颅神经,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感觉纤维由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出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别出颅,分布于头面部及口腔司理感觉。运动纤维则伴随下颌支走行出颅,分布于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司运动。这里主要介绍三叉神经与口腔有关的行径和分布。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51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52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53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54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55(优选)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优选)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56口腔基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口腔影像学等;口腔专业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牙周疾病、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基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口腔影像学等;57一、基本概念口腔(oralcavity)位于颌面部区域内,颜面部的下1/3,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一、基本概念口腔(oralcavity)58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指上起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经眉间点、鼻下点两水平线口腔颌面部(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59二、解剖分区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5、鼻部6、口唇部7、颏部8、颊部9、腮腺咬肌部10、耳部11、颞部12、颏下部13、下颌下部二、解剖分区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60三、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言语和呼吸等三、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食61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

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62

第二节口腔口腔(oral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oralVestibule)固有口腔(oralcavityproper)第二节口腔63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64

(二)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平对7牙冠颊粘膜上。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一、口腔前庭及其表面形态(一)口腔前庭为牙列的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与牙列的形态一致,呈马蹄形。一、口腔前庭及其表面形态(一)口腔前庭65

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一)固有口腔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固有口腔亦称口腔本部,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标志。(二)表面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软腭:

口底:

舌系带:舌下肉阜: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66三、口腔组织器官(一)唇(二)颊三、口腔组织器官67(三)牙齿从外部观察牙体由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组成:(三)牙齿681、牙冠的形态1、牙冠的形态69(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1)鼻根、鼻尖、鼻背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2、血供丰富3、解剖结构复杂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5、鼻部6、口唇部7、颏部8、颊部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主要的淋巴结群按解剖区域可分为面部淋巴结、颌下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三组。力量分散,不易骨折;maxillofacialregion)这些淋巴结与其引流部位组织的炎症扩散、肿瘤转移等有密切关系。牙槽突、龈沟、龈乳头: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口腔(oralCavity)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70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牙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牙骨质(Cementum)牙髓(Cementum)

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714、牙周组织结构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牙齿,使其固位于牙槽窝内,承担咀嚼力量。(1)、牙龈(Gingiva)(2)、牙周膜(periodontalmembrane)(3)、牙槽骨(Alveolarbone)4、牙周组织结构72(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上下颌牙齿都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上下牙齿互相接触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现将牙尖交错关系简述如下。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牙合关系的异常——反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

、开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深覆牙合、锁牙合(正、反)(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判断73前牙覆颌,覆盖;后牙咬合关系:中性,近中,远中。前牙覆颌,覆盖;74(五)舌(五)舌75(六)腭(六)腭76(七)口底(七)口底77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为了缩减临床书写或口述牙的全名,常用代号来表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或以ABC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恒牙名称及代号见,例如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78乳牙名称及代号恒牙名称及代号乳牙名称及代号恒牙名称及代号79

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幼儿6-8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岁左右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时,乳牙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一般从17岁后开始长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也有的人终生不长智齿,或只长一两个智齿,因此成人恒牙数目可以是28-32个。乳恒牙的鉴别要点:乳牙一般比恒牙小,色较白,形态上乳磨牙颈部宽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宽而颈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在乳恒牙交换时间,应注意两者的鉴别,避免误诊。

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80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68月乳侧切牙810月第一乳磨牙1216月乳尖牙1620月第二乳磨牙2430月

恒牙萌出顺序:

第一磨牙5-7岁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乳牙萌出顺序恒牙萌出顺序:81第三节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一)表面形态标志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睑裂;(2)睑内侧联合和外侧联合;(3)内眦和外眦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82(二)表面形态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maxillofacialregion)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上下颌牙齿都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乳恒牙的鉴别要点:乳牙一般比恒牙小,色较白,形态上乳磨牙颈部宽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宽而颈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牙骨质(Cementum)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第二乳磨牙2430月颌面部手术时,特别是腮腺手术应注意防止误伤面神经而造成面瘫。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现将牙尖交错关系简述如下。磨牙后区: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二)表面形态83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鼻根、鼻尖、鼻背(2)鼻底和鼻前孔(3)鼻小柱和鼻翼(4)鼻面沟(5)鼻唇沟鼻面沟+唇面沟3、口唇区域的表面标志(1)唇面沟(2)口裂(3)口角(4)唇红(5)唇红缘(6)唇弓和人中点(人中切迹)(7)唇峰和唇珠(8)人中(9)人中嵴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84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颏唇沟(2)颏下点(3)颏孔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1)耳屏(2)眶下孔鼻尖至外眦连线的中点(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85(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2、颌面部的垂直比例关系3、鼻、眼、眉的关系4、鼻、唇、颏的关系5、左右对称关系(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86二、颌骨颌面部骨骼正、侧面观二、颌骨颌面部骨骼正、侧面观87上颌骨(Maxilla)一体(一腔四壁)四突上颌骨(Maxilla)一体(一腔四壁)四突88

89上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

力量分散,不易骨折;若骨折则邻近骨易累及,甚至颅骨骨折、颅脑损伤。无强大肌肉。血运丰富。2、薄弱部位

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90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上下缘,内外面)、下颌支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上下缘,内外面)、下颌支91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示范课件92下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薄弱部位2、强大肌群下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93颊脂垫尖:为牙列的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与牙列的形态一致,呈马蹄形。(1)鼻根、鼻尖、鼻背牙冠、牙列或牙弓:上下牙齿互相接触关系,称为咬合关系。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唇面沟(2)口裂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舌下肉阜:(2)睑内侧联合和外侧联合;口腔(oralCavity)牙本质(Dentin)第三节颌面部解剖(Maxillo-facial-Anatomy)颊脂垫尖:这些淋巴结与其引流部位组织的炎症扩散、肿瘤转移等有密切关系。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没有静脉瓣,面前静脉通过眼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三、肌肉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