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1页
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2页
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3页
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4页
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7月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社会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每道题的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选项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四个图,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题干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图形中都含有一个人,考虑他们的共同特征即可得出答案。题干图形中的人都只使用了一只手,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故本题选C。2.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但过量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此,有专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要使上述结论成立,所需要的前提是:

A.很少有人大量食用碘盐

B.目前数据显示,碘盐只对极少数的使用者产生了副作用

C.碘盐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并不大

D.所有人都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论据:有专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

论点论据都在说不必担心食用碘盐,二者话题一致,且问法为前提假设,加强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很少有人大量食用,不代表不超量食用可以避免危害,无法加强,排除;

B项:只对极少数的使用者产生了副作用,说明还是存在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因此并不能解除所有人的担心,排除;

C项: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并不大说明还是存在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因此并不能解除所有人的担心,排除;

D项:如果人们不能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那么会因食用过量产生危害,论点就无法成立,必要条件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前两句话为论据,“因此”后面的为论点,要使题干结论必然成立,需说明人们食用碘盐的量都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题干通过“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可以避免”得出“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毫无必要”的结论。要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在前提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即“所有人都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即D项。A、B、C三项都不能使题干结论必然成立,并非所要寻找的前提。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所需要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论据: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很少有人”说明还是会有人大量使用碘盐,那么这种担心就无法消除,具有削弱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极少数”说明还是会对一小部分人产生副作用,那么这种担心就无法消除,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反向论据。“并不大”说明还是会对人体有伤害,那么这种担心就无法消除,具有削弱作用。

D项:建立联系。该项表明所有人按照标准食用碘盐,那么就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危害,所以可以消除这种担心,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3.将一个用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高为8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染上颜色,那么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与未被染色的小正方体的比为:()

A.25:36

B.36:25

C.107:108

D.108:107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应在表面上并且未在棱上,未被染色的小正方体应该在长方体的内部,即不在外表面。

由于每个小正方体的长为1厘米,长方体长为20厘米,则长方体长边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20个;同理,长方体宽边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10个;长方体高边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8个。

对于由长和宽构成的一个面来说,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个;同理,由宽和高构成的一个面,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个;由长和高构成的一个面,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个;且由长和宽构成的面,宽和高构成的面,长和高构成的面各有两个,故在长方体中,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共有:个。未被染色的小正方体有:。

则只有一面被染色的小正方体与未被染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之比为。

故正确答案为A。4.某单位招待所有若干间房间,现在安排一支考察队的队员住宿,若每间住3人,则有2人无房可住;若每间住4人,则有一间房间不空也不满,则该招待所的房间最多有:

A.4间

B.5间

C.6间

D.7间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

第二步,设房间数为x,不空不满的房间的人数为y(y可以取1、2、3)。根据人数不变可列方程3x+2=4(x-1)+y,化简为x+y=6。

第三步,当y=1时,得到x=5为最大值,即房间最多有5间。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问最多有几间,则从选项最大值开始代入:

代入D项,若有7间房,则总人数为3×7+2=23;23÷4=5…3,则4人一间只需6间房,空余一间,排除。

代入C项,若有6间房,则总人数为3×6+2=20;20÷4=5,则4人一间只需5间房,空余一间,排除。

代入B项,若有5间房,则总人数为3×5+2=17;17÷4=4…1,则4人一间住满4间房,剩余一间房不空不满,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5.文明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社会

A.国家;公正

B.富强;诚信

C.平等;和谐

D.友善;民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文明”的“国家”,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公正”的“社会”,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文明”与“富强”属于并列关系;“诚信”的“社会”,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文明”与“平等”属于并列关系;“和谐”的“社会”,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文明”与“友善”属于并列关系;“民主”的“社会”,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6.①连降大雪

②形成雪灾

③家园被毁

④家园重建

⑤奋起自救

A.①②③⑤④

B.②④⑤③①

C.①②④⑤③

D.⑤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⑤中选择。

根据事件先后顺序,“连降大雪”才会“形成雪灾”,面对雪灾才会“奋起自救”,即首句是①,排除B、D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都是②,第三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家园被毁”后才会重建,即第三句是③,故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7.在作为公共健康政策的工具方面,流行疾病的研究比研究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有一个有利之处:在流行病学中绝不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间作推论。下列选项中,可由上文推论得出的是(

)。

A.在流行病学中,生物间的推论只是辅助工具

B.流行病学是一种精确的科学

C.在流行病学中,人类可直接作为研究的主体

D.动物体的毒素研究得出结论的速度比流行病学慢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主旨:在流行病学中绝不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间作推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流行病学中不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间作推论,说明生物间的推论并不是其辅助工具,该项无中生有。

B项,题干并未涉及流行病学是否精确,该项无中生有。

C项,流行病学中不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间作推论,即流行病学可直接在人类身上做实验。该项符合题干。

D项,题干并未涉及得出结论速度的快慢,该项无中生有。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8.0,6,24,(

A.48

B.60

C.72

D.9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3+1=4,指数数列是3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3+(-1)=-4,则所求项为4³+(-4)=60。

因此,选择B选项。9.国家有关部门和(

)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A.省、市、县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法。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故正确答案为B。10.国与国之间的创新竞争,关键在于创新体系之争,特别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之争。________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各国普遍认同,________能否建立起保障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而且

B.尽管

反而

C.既然

然后

D.虽然

但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第一句话讲了“创新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第一空的分句继续肯定重要性,第二空分句则出现了“能否建立起……创新体系,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是文段重点,且前后两个空的语义相反,要填入表转折的关联词。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前后话题应当一致,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尽管……反而……”搭配不当,“尽管”通常跟“但是”搭配,排除B项。C项“既然……然后……”搭配不当,“既然”通常跟“也”“就”搭配,排除C项。D项“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且搭配得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11.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过往的超重车辆实施计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设计可行,称重表应用电压表改装

B.此设计可行,称重表应用电流表改装

C.此设计不可行,电路中的没有作用

D.此设计不可行,车辆越重电路中的电流越小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中的计重原理图,此题考查重力与电路的相关知识。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原理图中的电路为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而电流大小与电阻成反比。若此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等同于将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造成电路短路。车辆受重力作用,重力越大,相对位置越低,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称重表串联到电路中,故应使用电流表改装。此设计可行,B项正确。当重力过大,滑动变阻器滑片滑至最下端时,电路中电阻只有,可知的作用为防止电路短路。12.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________,________发展时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贻误

B.一筹莫展

痛失

C.举棋不定

耽误

D.优柔寡断

错过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是不是”“能不能”可知,“企业”是在已有的对立选择之间犹豫不知该如何取舍。A项“无所适从”体现了不知道选哪个办法;C项“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二者均符合文意。B项“一筹莫展”侧重没有办法;D项“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重在强调人的性格特点。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与“时机”搭配。“耽误”一般与“时间”或表时间的词(如几天、几年)搭配,排除C项。“贻误时机”为固定搭配。

因此,选择A选项。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耽误。错过:失去(时机、对象)。

13.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全球共识性的选择,将改变每一个企业、单位、家庭、个人的生产、工作、消费和生活的方式。然而,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与发达国家有显著的不同,发达国家早已走过了工业化阶段,正在朝着全面信息化的方向前进。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且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这使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更为复杂和特殊,故不能照搬西方提出的发展模式。

对这段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低碳经济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B.从国情出发,中国要走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C.西方的发展模式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可以借鉴

D.中国的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接着介绍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与发达国家有显著不同。最后通过“这”宏观总结前文,强调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照搬西方发展模式,B项“中国要走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对这句话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文段重点强调我国要走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非强调“低碳经济任务艰巨”,排除。

C项,“可以借鉴”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中国的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区别”为前文分述句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浅谈低碳经济下的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14.与“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花园∶园丁

B.一拍即合∶斩钉截铁

C.理想∶梦想

D.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锦上添花”意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摆放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都是成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园丁”在“花园”工作,二者属于职业与场所的对应关系,排除;

B项:“一拍即合”指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斩钉截铁”指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梦想”指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实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但不是成语,排除;

D项:“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指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都是成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5.在中国文化的冲击下,佛教必须要适应我国现实情况才能够立足,所以它会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认同。其中早期佛教书籍中有些特别强调"孝",这就是对原文含义的歪曲来适应中国纲纪色彩文化要求的表现之一,这段话的主旨是(

)。

A.佛教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宗教

B."孝"是佛教书籍发展过程中延伸出来的要义之一

C.传统文化的力量迫使佛教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了变通

D.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引出观点,即“在中国文化冲击下,佛教必须做出某些伪装”。第二句对观点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重点为观点句,对应C项。

A项,“适应性很强”过于绝对,排除;

B项,“孝”的发展过程仅仅是事例,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并未提及“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6.10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从1到10的自然数,小王和小张分别从中抽出两张卡,并计算其中较大数字除以较小数字的结果,小王先抽,他抽到的卡片是3和9,小张在剩下卡片中抽取,计算出的结果比小王计算的结果大的概率:

A.小于20%

B.在20%到30%之间

C.在30%到40%之间

D.大于4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小王抽到的卡片是3和9,其计算结果为。小张从剩下的1、2、4、5、6、7、8、10中任意抽取2张卡片,其结果比3大,假设小张抽取的较大数字的卡片情况如下:

抽到10,则第二张卡片可以是1、2,共2种;

抽到8,则第二张卡片可以是1、2,共2种;

抽到7,则第二张卡片可以是1、2,共2种;

抽到6、5或4,则第二张卡片都只能是1。共3种;

第三步,小张计算的结果比小王计算的结果大的情况数为2+2+2+3=9(种);总情况数为从剩下的8个数中抽取2个,有(种)。

第四步,故概率为。

因此,选择C选项。17.“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大连举行。(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于2012年4月22—27日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以海上联合防御和保卫海上交通线作战为主题,进行包括联合护航、联合防空、联合反潜、联合反劫持、联合搜救、联合补给和对海、对潜、对空实弹射击等内容的演练。

故表述错误。18.声音由听觉加工,图像识别则由视觉分管,音乐和绘画是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________的可能,不过,有人却能“看到”身边的音乐,并且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许多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声音视觉化”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就能从真正意义上________音乐的“色彩”。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化

表达

B.代替

展现

C.替换

感受

D.转换

观赏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音乐的“色彩”,根据前文“声音视觉化”可知,文段表达的是用眼睛看声音的意思,故横线处应该表达“看”的意思。A项“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B项“展现”指明显地表现出来。C项“感受”为受到(影响),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均表达不出“看”的意思,且与“色彩”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和C项。D项“观赏”,指观看、欣赏,且和“色彩”搭配恰当,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文段“音乐和绘画是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________的可能”可知音乐和绘画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和变化。D项“转换”指改变、改换,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转化:①转变;②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变,向着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变。代替:以甲换乙,起乙的作用。替换:更替调换,倒换。

19.药物:胶囊

A.桌椅:桌面

B.电脑:屏幕

C.书本:封面

D.物品:木箱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药物可以装在胶囊中。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用胶囊装药物,用木箱装物品。故答案选D。20.“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其义________,作为公益型国企的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一定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________”,切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B.天差地别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C.泾渭分明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D.大相径庭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形近成语的辨析,由“做到”“切忌”可知,第二空应填入肯定性的词语,第三空应填入否定性的词语,排除C、D。第三步,辨析第一空备选词语的差异,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后两空,“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故第二空应填“不负众望”,第三空应填“不孚众望”,排除C、D。

第一空,“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天差地别”比喻差别极大。形容词义相差很大,“天差地别”程度过重,排除B。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后两个空。由“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可知,要做到让人民满意,切忌让人民不满意。“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故“不负众望”在前,“不孚众望”在后。因此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由“但”字可知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完全不同”。C项“迥然不同”侧重毫无共同之处。“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两词含义完全相反,“迥然不同”符合语境。D项“天差地别”侧重差距大,往往含有好坏的对比,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填空。从第二、三空入手。“不孚众望”指不为众人所信服;“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作为公益型国企,自然应该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因此第二空应为“不负众望”,第三空应为“不孚众望”。答案锁定C、D两项。

第一空,根据原文语境,“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的含义很不相同,但没达到“天差地别”的程度。“天差地别”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一样。因此“迥然不同”更符合语境。“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故正确答案为C。21.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自然人(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截止

B.从年满10周岁起到死亡时间止

C.从年满16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D.从年满18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主体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因此,选择A选项。

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条及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形:①不满八周岁(不含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形:①八周岁以上(包含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包含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2.针对各种社会事件或现象,常常都可以有也会有许多而不是单一的规则。但对某一具体事件、情境,究竟适用哪一规则才合情合理,并非也不可能由规则自身明确规定,这需要适用者本人通过对事件、情境的了解,对适用不同规则可能引发的不同后果来预测和判断。

对文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相同规则也会引起不同的后果

B.规则掌握在不同人手中后果不同

C.规则的运用必须考虑情境与后果

D.不同的事件需要适用不同的规则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主要针对“规则的适用”展开,由“需要适用者本人通过对事件、情境的了解,对适用不同规则可能引发的不同后果来预测和判断”可知,规则的适用须考虑情境和后果。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运用规则的话题,接着指出规则的适用可以由规则自身来规定,最后通过代词“这”对全文做总结,即文段的重点句。文段结构为“分—总”,重在强调运用规则需要对事件、情境有所了解,并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项“相同规则”与文段重点句中的“不同规则”不相符。B项在文中未提及。D项是文段引出话题的内容,非重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由于转折之后论述的内容更重要,故文段的重点在第二句“但”后,第二句重点论述了应当根据事件情境和可能引发的后果选择不同的规则,显然此对策才是文段的中心,C项为同义替换。A、B两项侧重于讨论运用规则后的后果,与文段要强调的如何运用规则,即提出对策的意思不符,排除;D项为转折前的次要信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3.下列生活现象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拍打衣服能清除表面灰尘——惯性作用

B.橡皮筋受力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踩下刹车后汽车慢慢停下来——摩擦力的作用

D.利用铅垂线判断墙壁是否垂直——重力方向垂直向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而“橡皮筋受力发生形变”反映的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与力的相互作用无关。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受力发生运动离开原来的位置,而衣服上的灰尘会因为惯性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变,这样衣服和灰尘就会分离,达到清除灰尘的效果。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汽车在刹车后因惯性会继续运动,但粗糙的车胎和地表会产生摩擦力,并且摩擦力的方向与汽车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对汽车运动产生阻力,使汽车慢慢停下来。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铅垂线法,即一根线加上一个重物。此重物人们称为铅锤,铅锤受重力作用总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此方法可用来判断物体是否与地面垂直。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4.一列客运火车完全经过路边的一根电线杆用时15秒,完全超过一列速度为其一半的货运火车用时75秒,已知货运火车的长度为900米,则客运火车的速度为?

A.20米/秒

B.30米/秒

C.40米/秒

D.50米/秒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设客运火车的速度为x,车身长度为L,已知经过路边的一根电线杆用时15秒,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据可得:15x=L;已知完全超过(即从客运车头与货车车尾平齐到客运车尾离开货运火车的车头)一列速度为其一半的货运火车用时75秒,根据客运火车超过货运火车所经过的路程=客运火车车身长+货运火车车身长=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代入数据可得:900+15x=(x-0.5x)×75,解得:x=40。

因此,选择C选项。

25.人脸识别系统深度学习的数据越多,人脸识别的效果就会越精确。只要给予足够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机器就能够自主地学习到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中的

,最终就能得到对于这些攻击的分辨能力。并且,随着学习数据的不断增多,深度学习系统也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让各种各样的“换脸”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弊端无计可施

B.瑕疵无所遁形

C.错误插翅难逃

D.缺陷束手无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人脸识别系统深度学习的数据越多,人脸识别的效果就会越精确”以及“只要给予足够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可知,在数据足够多的前提下,人脸识别系统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即便“伪造图像”“合成视频”中存在特别小的问题,也能被发现,故横线所填词语应表达微小问题之意。B项“瑕疵”指微小的缺点,符合文意,保留。A项“弊端”指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C项“错误”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D项“缺陷”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均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B项“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体现随着深度学习系统的强大,“伪造图像”“合成视频”等“换脸”行为会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暴露在人们的面前,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深度学习系统也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让各种各样的‘换脸’________”可知,机器通过学习,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即使是“换脸”也会被识别。A项“无计可施”意为没有办法可用,文意不符,排除。B项“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符合题意;C项“插翅难逃”指插上翅膀也难逃走,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瑕疵”指事物的缺点,放在第一空也合适。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二空,文意为深度学习系统掌握到更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后,将会很容易识破各种“换脸”,让其无法隐藏。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A、C、D。第三步,验证第一空。

先看第二空,由“随着学习数据的不断增多,深度学习系统也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让……”可知,文意为深度学习系统掌握了更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后,将会很容易识破各种“换脸”,让其无法隐藏。“无计可施”指想不出对策,没有任何办法。“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两词均适用于人,排除A、D。“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填入符合文意,当选。“插翅难逃”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文段并非指“换脸”等行为不能逃脱,其填入与文意不符,排除C。验证第一空,“瑕疵”指微小的缺点,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26.百合∶鲜花∶花店

A.鲫鱼∶动物∶菜场

B.木材∶树木∶森林

C.沙发∶家具∶客厅

D.衬衣∶衣服∶商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百合”是“鲜花”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花店”售卖“鲜花”,二者属于售卖场所与物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鲫鱼”是“动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动物”和“菜场”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木材”的原材料是“树木”,二者属于成品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排除;

C项:“沙发”是“家具”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客厅”是“家具”的摆放场所,而非售卖场所,排除;

D项:“衬衣”是“衣服”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商场”售卖“衣服”,二者属于售卖场所与物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27.我国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情知识。

第二步,我国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面积3960平方公里,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湖水湖,位于湖南省,面积2740平方公里,在岳阳楼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太湖位于江苏省,面积2338平方公里,在无锡市太湖边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洪泽湖位于江苏省,面积1851平方公里。巢湖位于安徽省,面积753平方公里。

因此,本题正确。

28.在水果店买葡萄时,很多人会发现有的葡萄表面有一层白霜,而且还很难洗掉。葡萄皮上的白雷(疑为“霜”)实际上是(

)。

A.农药残留

B.糖醇类物质

C.灰

D.食品色素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葡萄皮上的白霜其实是果实发育过程中本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也被称为果粉,它们属于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质。这类化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所以无论是用水泡,还是洗、搓都很难把这层白霜从果皮上彻底除掉。

故正确答案为B。29.生态好转,意味着我们能遏制库姆塔格大沙漠

的脚步,让沙漠明珠——月牙泉依然

在戈壁中,让弥足珍贵的莫高窟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侵蚀摇曳

B.侵吞流淌

C.吞并闪烁

D.吞噬镶嵌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文段中将月牙泉比作沙漠明珠,则横线处所填词语用以修饰“明珠”。C项“闪烁”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D项“镶嵌”指把一物体嵌人另一物体内,作为装饰。二者置于此处,均能体现月牙泉这一明珠为戈壁点缀,符合文意,保留。A项“摇曳”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B项“流淌”形容液体流动,二者置于此处,均与“明珠”搭配不当,排除。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大沙漠”搭配,以体现沙漠扩大的特点。D项“吞噬”比喻消融,湮灭,符合文意,当选。C项“吞并”指并吞、兼并,常搭配公司、行业等,与“大沙漠”搭配不当,且文段没有体现兼并的意思,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哈拉诺尔湖干涸六十年重现碧波,来敦煌戈壁滩看“海”了!》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主语是“沙漠明珠”,A项“摇曳”指轻轻地飘荡,与“明珠”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流淌”的应该是液体,明珠不能流淌,排除B项。C项“闪烁”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D项“镶嵌”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二者均可与“明珠”搭配。

第二步,再看第一空。填入的词应与“沙漠”搭配。C项“吞并”指侵占土地、财物,据为己有,与“沙漠”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吞噬”指吃掉,放在这里形象的表示沙漠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结合选项词义及用法,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侵吞”指侵占吞没公物或他人资财。“吞并”指合并;并吞,兼并。二者多用于经济事务,排除B、C。

第二空,“摇曳”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悠游自得的样子,不能形容月牙泉在戈壁存在的状态,排除A。

将D项代入验证,“吞噬的脚步”“镶嵌在戈壁中”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3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错误,《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项正确,《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项错误,《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项错误,《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故正确答案为B。31.甲购买房东乙的一套房屋,双方约定先支付一半的房款,剩余一半待过户手续办完后付清,甲按约定先付了一半房款,但后来乙反悔,要求解除合同,甲不同意,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转移房屋所有权。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A.合同尚未生效,乙应返还所受领的价款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B.合同无效,乙应返还所受领的价款

C.合同有效,乙应继续履行合同

D.合同有效,但法院应当判决解除合同,乙赔偿甲的损失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甲和乙虽然未办理物权登记,但不影响合同生效,所以说,合同有效,题干中乙要求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拒绝履行,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所以说,合同有效,乙应继续履行合同。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物权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2.在动画片的题材中,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就是因为这些题材都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________故事,具有鲜明的________、假定与象征的因素,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动画的假定性不仅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动画艺术的特性也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假

含意

B.虚拟

喻义

C.虚构

寓意

D.虚幻

含义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________故事”可知,这些故事是根据想象创作的。A项“虚假”指跟实际不符合,强调的是假、不真实,且感情色彩偏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虚拟”指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通常与现实、世界、情节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虚构”意思是凭想象造出来;D项“虚幻”指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形象)。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与“假定”和“象征”并列,其中“象征”侧重于用具象事物表现抽象意义。C项“寓意”是寄托或蕴含的意思,能够与“象征”呼应,体现出“故事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符合文意。D项“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强调词句表面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可首先排除感情色彩不符的C和与“故事”搭配不当的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两项词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C项“虚假”强调不真实,含贬义,描述“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不恰当,排除。D项“虚拟”多修饰现实、人物等,一般不与故事搭配,排除。

第二空,“寓意”指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寓意”填入更符合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类题材通过故事传递道理的艺术表现形式,排除B。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故事”,由前文“带有浓厚幻想色彩”可知,这类故事是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C项“虚假”侧重假,强调不真实,是贬义词,排除;D项“虚拟”,用于搭配情况、技术、世界等,一般不与“故事”搭配,排除。

第二空,形容这类故事的特点,与后文的“假定”“象征”并列。A项“寓意”表示寄托或蕴含的意思,B项“含义”指包含的意义(一般是表面上的),由文段可知,动画片中神奇虚幻的故事,需要从故事本身领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而非故事表面表达的意思,A项更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浅论原型文化在动画片中的叙事策略》33.某市出台限购令后,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该市限购令出台,并希望该市房价在限购令的影响下能有所下降。从搜房网调查结果来看,限购令出台一个月后,近7成网友对该市限购令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在这一个月期间的调控效果一般,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给力。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搜房网对某市限购令出台后效果的调查

B.网友对某市限购令的看法

C.某市限购令出台后的效果

D.某市出台限购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限购令出台后,不少网友对限购令表示支持。接着通过搜房网的调查说明近网友对限购令的效果不满意。文段为并列结构,全面概括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网友对限购令的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均未提到文段主体“网友”,主体错误。

34.通货膨胀是指某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不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

第二步,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所以,通货膨胀不是指某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因此,本题错误。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35.张师傅新搬家不久。某天酒后回家,忘记了哪把钥匙开哪把锁,而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他有4把钥匙要将4道门都打开,他最多只试(

)次就能全部打开。

A.9

B.10

C.15

D.12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求最多考虑最不利情况:第一把锁最多需要试4次,第二把锁最多需要试3次,第三把锁最多需要试2次,第四把锁最多需要试1次,则最多试次。

故正确答案为B。36.斯克里芬提出了一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即:

A.行为目标模式

B.目标游离模式

C.CIPP模式

D.对手模式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知识。

第二步,目标游离模式,是斯克里芬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是一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行为目标模式,是人们根据自己所属组织或个人的需要,进行目标的设置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此行为受到预定目标的影响。并非一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CIPP模式,是由美国著名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CIPP模式是一种以决策为中心,将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四类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模式,具有动态评价的特征,能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并非一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对手模式即竞争者反应模式,是指某一竞争者对同一竞争行动的反应类型。并非一种不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37.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转折结构,“但”之后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的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文段围绕“中国元素”的运用问题展开,可首先排除脱离话题的A、C。文段强调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非运用多少的问题,B项“适可而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跨国企业以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方式占有中国市场,然后用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主旨句“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最后进行反面论证,进一步论证了“需要在文化上做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才能使‘中国元素’更好地运用”这一观点。文段是“分—总—分”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理解文化内涵”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

材料首先说很多跨国企业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运用“中国元素”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更需要在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中国元素”。

所以材料主要想说明的就是理解文化内涵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前提。D项表述正确。

A项是由转折词“但”之前的内容引申得来的,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重点;B项“适可而止”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来;材料重点是在“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元素”,而不仅仅是“彰显文化特色”,所以C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3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左传》

D.《春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故正确答案为A。39.将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请找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⑤,③④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发现,每幅图都有2个箭头,考虑功能元素。①③④两箭头垂直,②⑤⑥两箭头平行。

故正确答案为B。40.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2.8亿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由此可知,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

B.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

C.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

D.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题干论点为“由此可知”后面的内容。可以发现,论据说的是“肋骨”,而论点说的是“龟壳”,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跳跃,则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所要寻找的前提。题干通过“乌龟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稳定的支撑,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得出“乌龟有壳是为了向地下挖洞”的结论。题干的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即题干结论的成立需要在“乌龟肋骨不断加宽”与“乌龟有壳”之间建立联系,C项指出龟壳就是由乌龟加宽的肋骨进化来的,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的前提。A项的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挖洞的习性、B项的只有挖洞才能幸存和D项的正南龟不需要龟壳保护,均不是题干论证成立所需的前提,排除。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论据:①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2.8亿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②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强调乌龟挖洞的习性,不能推出乌龟壳的来源,乌龟壳的作用,与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强调挖洞可以从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幸存,但是与乌龟壳是如何进化来的,以及乌龟壳的作用无关,与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建立联系。“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题干中论据部分提到正南龟为了挖洞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论点提到“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在肋骨加宽与乌龟有壳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可以作为前提。

D项:增加论据。“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增加了一个新论据,肯定了论点“乌龟有壳不是为了保护”,具有加强作用,但增加论据不是前提,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只不过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论据: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

问前提,优先考虑搭桥。论点讨论的是乌龟有壳是为了向地下挖洞,论据讨论的是为了适应环境,导致了乌龟的肋骨不断加宽,论点论据讨论的不是一回事,在论点论据之间进行搭桥,可以说明肋骨加宽和有壳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讨论的是如何在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没有说明龟壳与肋骨加宽之间的关系,无法加强,排除;

B项:讨论的是现代乌龟所继承的习性,没有说明龟壳与肋骨加宽之间的关系,无法加强,排除;

C项:只解释了正南龟的龟壳不是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没有说明龟壳与肋骨加宽之间的关系,没有搭桥,排除;

D项:说明龟壳是由肋骨加宽后进化而来的,在论点论据之间搭桥,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1.社会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壁垒的是:

A.甲国认为乙国制衣业雇佣童工现象严重,因而取消了该国的贸易订单

B.甲国在从乙国进口的奶粉中发现某种重金属含量超标,即终止了该项贸易

C.甲国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工人大批失业,为给工人创造就业机会,甲国政府终止了与多国的进口贸易

D.甲国认为乙国汽车制造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会对汽车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因而取消了从乙国进口汽车的订单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1)方式: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2)结果:贸易保护。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雇用童工现象严重符合以劳动者的生存权利为借口,取消贸易订单符合贸易保护行为,符合定义,当选;

B项:奶粉中重金属超标不符合关键词(1),排除;

C项:为国内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不符合关键词(1)中的以其他国家的劳动者为借口,排除;

D项:担心的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最终会导致汽车安全性受影响,不符合关键词(1)中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不如A项直接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

②贸易保护措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国认为乙国雇佣童工现象严重,体现了“以保护乙国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利为借口”,取消贸易合作,属于甲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符合定义;

B项:由于奶粉重金属超标而取消贸易合作,并未体现出“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

C项:为本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而终止贸易合作,并未体现出“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

D项:以汽车制造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为借口取消合作,并未体现出“以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社会壁垒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分析其实施方法,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社会壁垒定义的关键信息: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

A项,以雇佣童工为借口,符合定义。

B项,重金属超标不属于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为了给本国创造就业机会,不属于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担心对汽车安全性产生影响,不属于以其他国家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A。42.安徽省某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引导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强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该县是在落实(

)的政策。

A.优先保障农村农业投入

B.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

C.拓展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D.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知识。

第二步,根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结合文件可知,题干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属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优先保障农村农业投入的意思是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题干未强调加大三农投入。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项: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上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多地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同农业生产部门通过商品交换相联系,其中有不少通过合同或其他组织形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同农业生产结成了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即农业社会化服务。题干未强调推动农业社会服务加快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C项: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题干未强调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43.双绞线中每两根扭绞在一起的目的是:

A.增强强度

B.提高传输率

C.防电磁干扰

D.便于识别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

第二步,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的导体扭绞封装而成的,其扭绞的目的是将对外的电磁辐射和外部的电磁干扰减到最小,即防电磁干扰。

因此,选择C选项。

4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传统节日为(

)。

A.端午节

B.元宵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外通过诗中登高、茱萸也可得出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故正确答案为C。45.持重是人的美德,它使人稳健、理智、思维严密,但过分就显得刻板冷漠;热忱也是美德,它可以冲淡持重的凝滞因素,使人敏锐、机智、保持一种活力,但过分则轻佻、浮夸。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

跟下面这段文字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必须二者兼顾,互为补充

B.因为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所以就二者兼顾,互为补充

C.只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二者兼顾,互为补充

D.如果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一定要二者兼得,相得益彰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横线位于段末,所填的语句起总结上文的作用。前文提到持重是美德,但过分显得刻板,也就是说可以持重,但不能过分;由分号表示并列可知,后半句说热忱也是美德,但过分则轻佻、浮夸。结合选项可知,年青人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B项为因果关系;C项为充分条件关系;D项为假设关系,均为偷换逻辑,文段为“必要条件”表述。

因此,选择A选项。

46.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

A.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能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C.能改变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活动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C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且人的意识要受到规律的支配。因此意识不能改变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C项错误。

D项:意识改造世界是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D项错误。

47.路霸:打击:黑恶势力

A.功课:复习:基础课程

B.友谊:维护:世界和平

C.诚信:讲究:社会和谐

D.铅笔:购买:学习用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路霸是一种黑恶势力,需要打击。

A项,基础课程是一种功课,需要复习,但功课与基础课程两个词项的位置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友谊可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诚信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人们要讲诚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铅笔是一种学习用品,需要购买,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48.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

为380万两,到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这些数据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下,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反倒一心放在“

”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结余节流

B.节余截流

C.节余节流

D.结余截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可知”,第一个空应该对应盈余的表述,就是财政结算之后还剩了多少,“结余”指结算后余下,A、D两项均符合文意;“节余”强调的是节约余下,前文没有体现节约这一做法,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C两项。

第二空,由文段信息“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只想往国库多存钱”可知,清廷在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后,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发展国力,反而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想往国库多存点钱,A项“节流”指节约开支,符合文意,当选;D项“截流”指在水道中截断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变水流的方向,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近二十几年持续增长的启示(上)》49.全球数以百计的医疗机构声称可用干细胞疗法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专家指出,这些机构直接向患者打广告称可治愈疾病,而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有效或不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相关广告十分必要。某些类型的干细胞移植,例如使用血液或皮肤干细胞,经全面临床试验证实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癌症以及让烧伤病人完成移植手术,因而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专家称,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血液或皮肤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治疗

B.干细胞疗法目前仍存在一定风险

C.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

D.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仍是巨大挑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和概括。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效或无害,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严格监管。文段指出问题并给出对策,“监管”的对策应是文段的重点。文段首先指出很多医疗机构表示可以用干细胞疗法修复特定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然而专家指出,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其甚至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处理相关广告;然后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确实能够帮助患者治疗相关疾病,因而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的话来说明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论述的重点在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有效性还有待确认,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即监管机构还应严加监管。

A项是文段所举事例,不是文段论述重点,且“广泛应用于治疗”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文段论述的是干细胞疗法是否有风险还有待确定,该项肯定了其风险,排除。

C项,监管组织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是目前对于存在风险的干细胞疗法的合理监管措施,符合文意,当选。

D项,“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与文段“干细胞疗法”不一致,且“巨大挑战”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干细胞疗法可以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通过“专家指出”和转折关联词“而”和“实际上”,说明还未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有效或者不会造成伤害。第三句话又举例说明干细胞疗法经全面临床试验才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疾病,因此需要监管机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称”和转折关联词“虽然……但”,引出文段的重点,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并且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安全有效。文段是“分—总”结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即现在还不能运用干细胞疗法,存在一定风险。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干细胞疗法”这一话题,接着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某些机构打广告称干细胞疗法可治愈疾病是没有证据的,进而说明,处理相关的广告十分必要,随后通过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是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因而得到监管机构批准的,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的干细胞疗法都是可行的。尾句依然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定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重在说明干细胞疗法依然有些问题存在,对应B项。

A项,“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属于例子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监管组织应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