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_第1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_第2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澧县如东乡枫林学校伍雄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的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它要求教育和教学中要把德、智、体、美、劳联系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美育教育的因素存在,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美育的因素,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呢?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审美意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可以促发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处于思维激活状态,为新旧知识提供连接点,也能将学生的情与境有效融合,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我在教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练习题“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在纸上画好的小树代替小树苗,把学生分成多组,按照题目要求做买树游戏。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理解“买3棵送1棵”的实际含义,就是用买3棵树的钱16×3=48元,买了4棵树,平均每棵树只用48÷4=12元钱,从而很快求出每棵树便宜16-12=4元钱,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沉浸在买卖游戏的喜悦中,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二、借助直观,提供学生审美信息数学中的“美”常隐藏在科学真理之中,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像、课件、投影片等形式,使数学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例如我在教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规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红摆三角形纸片,每行摆4个红色三角形、5个白色三角形,摆了3行。小红一共摆了多少个三角形?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按要求动手摆放三角形后,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红色白色学生汇报交流了两种解答方法:方法一:﹙4+5﹚×3=27﹙方法二:4×3+5×3=27﹙个﹚我再提问:刚才通过拼摆、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个算式。即:﹙4+5﹚×3=4×3+5×3。我进一步提问,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然后我让学生观察下面两组算式,发现规律。﹙18+5﹚×6○18×6+5×620×﹙15+8﹚○20×15+20×8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表意见。学生发现,如果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还可以表示为:﹙a+b﹚×c=a×c+b×c。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图形的美。三、小组合作,深化学生审美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创造条件,鼓励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平移、旋转、对实物模型看、摸、数、量等等,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个性。例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体验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在认识质量单位克时,我拿出一个2分硬币,让学生猜猜它有多重?大约重1克,并用天平验证。接着我让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的2分硬币,让他们用手掂一掂,称一称,重1克。再拿出1角的硬币、纽扣,用手掂掂,有什么感觉?发现它们大约重1克。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质量观念。在认识千克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开展活动:1发给每个小组1千克1袋的面条,让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500克的盐或面条,800克的面条,350克的洗衣粉等,分别用手掂一掂,比较体会不同重量物品感觉的不同。3让学生从自带的物品中拿出1千克的物品。4发给每组三个装有黄豆但重量不一样的袋子其中有一袋重1千克,让学生用手掂掂,找出重1千克的那一袋。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体验活动,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了深刻印象。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多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探讨,共同探究知识、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审美情感的交流,深化了审美体验。四、启迪思维,推动学生审美创造雪莱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放弃了创造和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是没有了审美体验了。所以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例如我在教五年级数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出示题目: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能简便,请你用简便方法计算。113和1428和9318和2445和20学生们认真观察、思考、计算。4分钟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4道题都可以简便算,有的认为有三道题可以简便算,还有的认为简便方法不只一种。这时我出示了小组合作讨论题:1哪几组可以简便计算?2你们组用了什么简便方法?3写出你组经过实践证明得出的结论。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思考要探究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再尝试证明。在学生自主活动后,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这两个数不互质,也不成倍数关系,可以用口算或短除法来求。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