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_第1页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_第2页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_第3页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_第4页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生药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第六章1第一节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生药的品种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环境因素等第一节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21、生药的品种

在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中,物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生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生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生药的质量。如防已的商品药材多达10余种,有粉防己、木防己、广防己、川防己等分属防己科和马兜铃科,其中粉防己含有肌肉松驰成分,可作“汉肌松”的原料;而广防己含马兜铃酸,具有肾脏毒性。如果误用就有可能导致中毒。

1、生药的品种在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中,物种是至关重要3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现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总资源种的87%),药用动物1581种(占总资源种的12%),药用矿物80种(占总资源的1%)。据统计《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551种中药材中多基源生药有155种,占收载总数的28%。有些来源于不同基源植物的生药,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全国另有多种柴胡属植物的根作柴胡药用。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现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产23种61个样品柴胡中柴胡皂苷a、c、d的测定结果表明,19个产地的柴胡中柴胡皂苷a、c、d之和在0.62%~3.04%,两个产地的狭叶柴胡为0.86%~0.91%,产于云南会泽的多枝柴胡为7.44%,产于云南昆明的韭叶柴胡为4.39%,产于四川汶川的汶川柴胡为4.45%,产于云南会泽的川滇柴胡仅含痕量的柴胡皂苷a、c、d。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产23种65

药用植物经长期栽培,植株的遗传特性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不同的类型,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有差异。如红花是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2100余年的栽培与用药历史,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适合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人工居群或品种。2、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药用植物经长期栽培,植株的遗传特6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在山西、新疆两个生态地区栽培的22个红花品种中红花总黄酮及其中的芦丁、山柰酚-3-O

-芸香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红花品种间总黄酮及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黄酮含量为1.62%~7.82%,其中以合肥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较高;山柰酚-3-O

-芸香糖苷的含量为0.085%~0.895%,其中以合肥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较高。在新疆、山西同一年份种植时,不同品种间含量存在显著差别,而同一品种总黄酮含量及芦丁、山柰酚-3-O

-芸香糖苷的含量虽有变化但小于品种间的差异。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7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现象,称为化学变种或化学变型,是影响生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蛇床种内香豆素成分的变化与其地理分布具有相关性,蛇床可分为3个化学型:类型I以蛇床子素和线型呋喃香豆素为主要成分,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类型Ⅱ以角型呋喃香豆素为主要成分,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类型Ⅲ以蛇床子素、线型和角型呋喃香豆素同时存在,属于混合的过渡类群,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过渡地带。过渡类群样品的香豆素成分变化还表现为量和质的变化,即从南到北,蛇床子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检测不出,而角型呋喃香豆素则从无到有且含量逐渐升高,同时形成过渡交叉类型。

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83、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不但与其物种的遗传基因、品种类型密切相关,也与它的生长发育特性密切关系。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活性成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掌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提高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药材质量都有指导意义。3、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质量的影响药用植物体内有效9(1)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

植物的寿命长短不一,有的只有1年,有的则长达10多年,甚至千年以上。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如金银花的基源植物忍冬为多年生植物,研究表明,不同树龄的忍冬,萌发新枝能力与开花情况不同,其质量变异较大。不同树龄忍冬单株前两茬花蕾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5年后即可达到盛产期,持续10年而不凋。综合产量和绿原酸含量的因素,金银花药材以忍冬树龄9~15年为好,22年生的忍冬,金银花产量已开始下降。(1)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10(2)药用植物物候期与生药质量

植物的整个生育期,可划分为生长发育不同的生育时期或生长发育阶段,如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因随季节的变化,也称物候期。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不仅随植物不同年龄有很大变化,而且在一年之中随季节不同、物候期不同亦有很大影响。一般而论,以植株地上部分入药的,生长旺盛的花蕾、花期有效成分积累为高;以地下部分入药的,休眠期积累为高。在植株各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由于代谢能力的不同,也会导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

(2)药用植物物候期与生药质量11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半夏生产基地的不同生长期半夏样品,即出苗、全苗、珠芽始现、珠芽盛现、佛焰苞始现、佛焰苞盛现、开始倒苗、集中倒苗,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半夏不同物候期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较大,经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的高低依次为:全苗>出苗>珠芽始现>珠芽盛现>集中倒苗>开始倒苗>佛焰苞盛现>佛焰苞始现;对总生物碱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生长期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的高低依次为:集中倒苗>珠芽盛现>佛焰苞盛现>开始倒苗>佛焰苞始现>珠芽始现>全苗>出苗;从总生物碱产量的因素来考虑,半夏最佳采收期以集中倒苗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好。

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半夏生产基地的不同12(3)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

药用植物的不同器官与组织,可能表现出对有效成分不同的积累规律,从而导致有效成分在植株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有些药用植物不同的器官或组织中有效成分的分布差异较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贯叶金丝桃根、茎、叶、花、果实中金丝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花中含量最高,茎中含量甚微,因此药材采收在夏、秋两季开花时采割地上部分。细辛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研究表明细辛的地上部分含有一定量的马兜铃酸,而根和根茎中马兜铃酸类成分极微或几乎检测不到,因此《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细辛的药用部位从全草调整为根及根茎,确保细辛的用药安全。

(3)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134、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种质资源是影响生药质量的内因,但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转化与积累,也受着环境条件的影响。生药大多是药用植物生产的产品,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环境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形成的物质能量基础,研究环境与药用植物生产的关系,是调整药用植物生产,控制生药质量的理论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因而也出现了大量的与产地相联系的道地药材。如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四川的黄连、广东的春砂仁、河南的怀地黄、浙江的元胡和东北的人参等。4、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4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的生态环境不同,有的以光或温度为主导因子,有的以土壤肥力为主导因子,这些生态因子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会发生改变,而且这些生态因子通常是综合起作用的,它们的时空变化对药用植物产生不同的效应,影响生药的质量。(1)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太阳辐射是药用植物生产决定性的因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的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唯一能源。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影响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积累。如:颠茄露天栽培,阿托品含量为0.703%,而荫蔽条件下栽培,含量为0.38%。

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的生态环境不同,有15(2)温度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温度是药用植物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温度的改变能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各种植物对温度的改变反应并不一致,但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对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性成分积累有利。颠茄、秋水仙、欧乌头、紫花洋地黄和欧薄荷等植物有效成分含量都与年平均温度成正的相关性。欧乌头的根在寒冷气候条件栽培可渐变为无毒的,而生长在温暖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的。(2)温度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6(3)水分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生命是在水中发展的,水又是生化过程进行的必要介质。虽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排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降水量的多少仍然对植物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影响。在温暖的大陆干旱自然条件下,有利于植物生物碱的积累。例如,欧莨菪在高加索地区含阿托品达1%,而栽培在瑞典的只含0.3%~0.5%;颠茄叶中生物碱在克里米亚可达1.29%,而在列宁格勒为0.41%~0.6%;曼陀罗在原苏联的萨拉托夫叶中生物碱含量约0.4%,而在列宁格勒只含0.28%;罂粟在中亚西亚旱地上栽培能产生数量多、品质好的生物碱。

(3)水分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7(4)土壤条件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土壤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较复杂因素。土壤的性质、pH值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甘草是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它的分布基本上限于北纬40o的平行线两侧,东起我国的东北、内蒙,西至地中海沿岸。土壤环境对于甘草酸含量也存在影响,根据分析,各种土壤环境生长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依次为栗钙土>棕钙土>风沙土>盐碱化草甸土>次生盐碱化草甸土>碳酸盐黑钙土。土壤中氮元素增加常可提高茄科植物生物碱的积累,氨态的氮肥施用能促进颠茄生物碱的合成,但施用碳酸铵则可使生物碱积累获得最大效益。(4)土壤条件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8

土壤的湿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也有显著影响。栽培在沼泽地的缬草挥发油含量较干地的少,甚至完全不能产生挥发油。植物体内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此外,环境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也对生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众多,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在我一些药用植物主产区,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劳动人民精心的培植下,出现了许多优质而高产的道地药材,如浙江的浙八味:麦冬、玄参、郁金、元胡、白术、白芍、杭白菊、浙贝母。河南的四大怀药:山药、菊花、牛膝、地黄等。土壤的湿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也有19二、人为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栽培与养殖管理人为因素如施肥、灌溉、植物激素及其他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对植物的化学成分也有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对比试验,既可提高各种措施产生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又可减少盲目采取各种措施产生的浪费。

(1)肥料种类和施用时间

中药材由于应用的药用部位不同,植物的生育期、器官生长发育特性、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干物质积累特点、地上地下部分关系、需肥量、肥料种类和施肥措施对中药材的产量、质量都有影响。一般氮肥有利于合成蛋白质和生物碱,而磷肥、钾肥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等物质的合成。二、人为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栽培与养殖管理20(2)田间灌溉管理

水分是中药材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较为干燥的地区,水分是决定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条件。因此要设计水分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并进行水分对植物各种影响的程度分析。研究药用植物的需水规律,进行不同灌溉方法(如沟灌、浇灌、喷灌和滴灌等)对中药材的影响试验。(2)田间灌溉管理21(3)各种田间管理措施

特殊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改善药用植物的小气候,而且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为避免幼苗之间争夺养分,需适当拔除一些过密的、幼小的和有病虫害的幼苗,保留壮苗,特别对以种子直播的药用植物,应进行间苗和定苗操作。中耕、除草和培土可疏松土壤,减少水肥消耗,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规程(SOP)中应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其他如覆盖、遮荫、支架,花序的打顶与摘蕾,与其它植物的套种技术,冬天的防寒及保温问题等也应有详细的规定。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来进行选择,制定最合理,切实可行的SOP,同时必须与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比较,优选出最好的栽培措施。(3)各种田间管理措施22(4)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

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是影响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药用植物的农药残留问题,源于栽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或储存过程中防虫时使用的农药残留,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环境中大气、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农药残留或者被污染,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中药材大面积的栽培生产,极易发生病虫害。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现在仍属于一个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中药材种植时,应根据具体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相关的防治研究,同时参考有关的文件或文献,如农业部公布的农药管理办法等,尽可能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少使用农药或不使用农药,也可参考“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来制定各栽培基地中药材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或准则。(4)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232、生药的采收对质量的影响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是植物代谢过程的结果,并与其生长、发育有关。对多年生植物来说,生长发育期的长短、采收年份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中药材采收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方法,是影响中药材质量重要因素。2、生药的采收对质量的影响24(1)采收期及时间的确定

确定中药材合理的采收年龄或采收期及采收时间,必须进行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从这些研究数据分析中确定科学合理的采收季节、时间及动植物年龄等。确定中药材的采收期既要考虑到药材总产量,又要注意有效成分含量,以期获得高产优质药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里有效成分总量最大时为适宜的采收期,即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区、土壤、耕作条件下,其采收期有时是不相同的。因此,确定合理的采收期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差异。(1)采收期及时间的确定25(2)中药材采收操作规程

中药材采收时应尽量避免对药用部位的损伤,注意不同药用部位的采收方法。同一植物有不同部位入药的,要分别采集,物尽其用。使用什么工具、采挖方法、除去非药用部位的方法、采收后的药材在田间的摆放形式或装入容器等,在采集操作规程中应分条目详细说明。(2)中药材采收操作规程263、中药材产地加工

中药材采收后,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变质。所以,除少数药材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有许多习惯沿用多年的传统方法,且各种药材的加工方法各不相同。根类药材的主要加工方法有分级、清洗、撞去外皮、刮去外皮(山药、芍药、桔梗等)、去心或其它除去非药用部位等;还有切片(葛根、大黄、玄参等)、用沸水烫(天冬、百部等)、蒸煮(何首乌、天麻等)以及拌石灰、牡蛎粉吸干汁液、烟熏、堆积发汗等。在进行产地加工操作规程的制订时,应设计试验进行加工方法的优选,并在试验时评价各因素对中药材质量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应防止在初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3、中药材产地加工274、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可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生当归、酒炒当归、焦当归和当归碳中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05%、0.03%、0.04%、0.04%、0.01%用不同方法炮制的生药其药性也会改变,如干姜味辛,性大热,其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经炮制成姜碳则味变苦。性微温。功能为温经止血。因此应用时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生药炮制品。4、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285、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中药材的储存对药材的质量也有影响。储存不当可引起酶解、霉变、虫蛀、变色、挥发油散失或走油等,影响或失去疗效。根据具体药材的实际情况确定贮藏的时间,有些药材是越陈越好,如陈皮、吴茱萸等;而有的药材必须尽快使用,如含挥发油的薄荷、荆芥等。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的仓库要求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避光和防霉变。温度、湿度应符合储存要求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

5、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296、造伪掺假对生药质量的影响人为的造伪掺假现象对生药的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些贵重药材,如人参、冬虫夏草等在商品药材中经常会发现以其他形态相似品种来冒充正品,或以人为方法加工制造伪品。还有不法商贩在药材中掺入非药用部分或比重较大的矿物质等以增加药材重量。6、造伪掺假对生药质量的影响30第二节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在中医药界得到肯定的优质药材。二是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会发生改变,地道药材的生态气候环境适宜药材的生长。地道产地的生态气候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三是质量优良,质量优良是指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定,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第二节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一、道地药材的概念31二、道地药材的特征(1)明确的地理性——地理特征(2)特有的质量标准——品质特征(3)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4)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特征(5)特定的物种——遗传特征二、道地药材的特征32(1)道地药材具有明确的地理特征

阿胶

山东东阿

党参

山西上党

川贝

四川

田七

广西田州

藏红花

由西藏引进道地药材一般特指原产于某一地区的某种优质正品药材。这些地区有着特定的自然条件,在该地区该药材有一定的集中生产规模,在全国药材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如:一说到某种著名药材大家自然会想到其主要产地,而且认为该产地的这种药材好。故一般在药材前加注有与产地名有关的字头,但是也有少数道地药材名前面的地名,是指该药材传统的或主要的集散地或进口地,而不是指产地。

不同产地形成了各自优质的地道药材,形成了不同的地道药材和产区。如关药、北药、南药、广药、川药、贵药、怀药、祁药等。(1)道地药材具有明确的地理特征阿胶山东东阿党参33

质量优良是指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定,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和外部形态感官特征。

(2)地道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

药材的质量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等,道地药材是各种性状特征、疗效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好水平的药材。道地药材在长期的栽培和加工过程中,技术日趋完善,形成了独特而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优良是指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定34宁夏枸杞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野生地黄植株瘦小,根细如手指,而“怀地黄”,根粗壮而且梓醇含高,怀地黄宁夏枸杞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野生地黄植株瘦35(3)地道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道地药材是当地传统文化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道地产区人们的医疗用药水平高超道地产区人民在药材栽培生产、农业耕种技术上、加工具有很深造诣,成熟技术(3)地道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道地药材是道地产区人们的医疗36(4)地道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民以药为主,地以药为显,药以地为贵,是道地药材经济的集中刻画。由于生产规模大,成本低,栽培加工技术娴熟,质量上乘,使道地药材在不同产区同一品种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速了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据统计,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种植业2003年产值达5.12亿人民币,三七加工业产值3.32亿元,三七药材出口量500000kg。道地药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业、工业、旅游、出口创汇等方面的经济发展。(4)地道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民以药为主,地37(5)地道药材具有特指的物种性不是道地产区所有的药材都属于道地药材,而是特指某种或某些药材,这是药材自身遗传特性决定的,也是自然与物种的长期适应而形成的。(5)地道药材具有特指的物种性不是道地产区所有38三、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一)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叶组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为正品大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三、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一)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39(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

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是综合性,所有的环境因素并非在任何时间都是同等重要,而是某种因素在某段时间或对某种植物表现出特有的强度和影响。

如三七只在我国云南的文山州和广西西南部的狭窄区域内可以栽培,川芎只产于四川彭州、都江堰等地。青蒿由于产地不同,环境条件有异,青蒿素的含量差异很大,生长在南方如重庆、四川、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生长于北方地区者高得多。

(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40(三)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1.经过长期栽培过程中,不断总结进行良种的选育、规范的种植、适时采收和精细加工的技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道地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方法。2.系统而娴熟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了道地药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著名的凤丹皮,采用清水稍浸,淋润软化再切片,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比水浸至软再切等其他方法加工成的药材高。(四)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是形成道地药材的思想基础中药离不开中医系统理论的指导。从古到今,中医名家均以货真质优的药材作为增强医治效果、展示超群医术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41三、道地药材的研究方法道地药材素以“货真质优”为其特有的质量标准,阐述其科学内涵的方法学基础是比较研究。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考证、产区环境评价、遗传基因的比较、药材性状评价、药材化学品质评价和药理药效及临床评价等方面。三、道地药材的研究方法道地药材素以“货42

道地药材大多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但由于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本草著作记载的道地药材常会出现品种和来源等方面的混乱现象,只有对其用药历史及不同时期品种来源进行全面考证,才能正本清源、判明真伪。在进行道地药材历史基源考证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主流本草,二十六史,各道、州、府、郡进贡药材史料,历代地理(方)志,清宫医案等有关道地药材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这些研究可明确一些道地药材的来源和产地。(一)历史基源考证道地药材大多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但由于历史条件等诸43(二)产区环境和栽培历史调查1.道地药材的产区环境评价。包括了解产区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土壤条件(如土壤类型、结构、质地、酸碱度、自然肥力等),排灌水条件(当地水系以及水质和降水量等),光照条件(如日照长短、光照强度等),温度条件(如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积温、无霜期等)。2.栽培历史调查。包括所研究药材在该地区自然分布或人工栽培的情况,如栽培历史、特有的栽培技术、特定的采收期、采收方法和加工技术等,产区内该药材的种植面积、平均亩产量等。(二)产区环境和栽培历史调查1.道地药材的产区环境评价44(三)遗传基因的比较道地药材的形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是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用于道地药材遗传基因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前者利用核DNA的ITS基因、18SrRNA基因、5SrRNA基因以及叶绿体的rbcL基因和matK基因等直接扩增测序;后者主要有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SSR(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RFLP(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近年来国内外从DNA分子水平上来研究中药材道地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有人采用RAPD对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进行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当归居群的遗传背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当归药材道地性提供了基因水平上的参考信息。(三)遗传基因的比较道地药材的形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是基45(四)药材性状评价1.道地药材的性状评价是我国传统的、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它是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对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行直观的评价,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又称为经验鉴别。2.道地药材性状描述中,有许多药材学术语,如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样花纹”,黄芪、甘草的“菊花心”,茅苍术的“朱砂点”,黄连的“过桥”,人参的“芦头、芦碗、珍珠点”,白芷的“疙瘩丁”,防风的“蚯蚓头”,党参的“狮子盘头”,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天麻的“鹦哥嘴”,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鹿茸的“单门、莲花、二杠、三岔”等。(四)药材性状评价1.道地药材的性状评价是我国传统的、46(五)化学品质评价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别鉴定。如: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五)化学品质评价药材的化学品质47道地药材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采取化学分析手段足可证明,不同采收期对多数道地药材主要成分的影响是明显的。近年来,利用无机元素分析方法对道地药材的评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将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作为评价道地性和非道地性药材的区别之一。如研究发现,东北甘草与西北甘草的微量元素谱不同,且钾和锶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道地药材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采取化学分析手段48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应看疗效。近年人们在道地药材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增加了采用药理药效评价指标,甚至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研究。例如,不同产地太子参,对小鼠脾虚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改善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江苏所产太子参的作用最强,为江苏所产太子参的道地性提供了佐证。(六)药理药效评价(六)药理药效评价49四、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有如下相关因素:

(1)特定的种质资源——形成的内因(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必要条件(3)完善的采收、栽培加工技术——充分条件1(4)传统的中医药学实践——被认知,充分条件2四、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道地药材的形成主50

1特定的种质资源药材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不同科:科间差异同科不同属:属间差异(科内差异)同属不同种:属内差异(种间差异)同种:种内差异1特定的种质资源51A.不同种间药材质量差异显著大黄掌叶组波叶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北大黄南大黄山大黄山大黄非正品正品兽药A.不同种间药材质量差异显著大黄掌叶组波叶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52大黄的泻下作用与番泻甙类蒽醌衍生物和游离型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有关说明药材道地性,即药材的质量差异与不同种的遗传差异有关唐古特大黄质量更佳

故泻下作用很差为非道地

同样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甙、番泻甙类波叶组与掌叶组大黄比较掌叶组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大黄酸含量较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高出2~8倍种间差异: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不否定近似相似——替代品)大黄的泻下作用与番泻甙类蒽醌衍生物和游离型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53B.种内个体间药材质量差异显著甘草个体甘草酸含量的变异分化个体间含量相差3倍以上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在因素B.种内个体间药材质量差异显著甘草个体甘草酸含量的变异分化个54当一个药材种具有较广的分布区时,它的各个不同地区的居群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或称地方性特化基因型,(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而这些基因型是由于不同的生态或地理的条件长期选择作用塑造而成,是产生地道的遗传本质。近年来,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不同生物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乃至遗传物质(核酸)本身的异同性来研究遗传变异。查阅药材基原植物来源、查阅相关种质资源、查阅相关遗传多样性研究文献。当一个药材种具有较广的分布区时,它的各个不同地55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位分的北药、西药、南药、东药、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祁药、禹药、怀药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56一叶楸东三省、苏、皖、浙、鄂左旋一叶楸碱北京近郊县右旋一叶楸碱承德所属六县具左右两种旋光A.土壤因素:土壤种类、土层厚度、pH值、营养元素状况、水分状况等B.气候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等一叶楸东三省、苏、皖、浙、鄂左旋一叶楸碱北京近郊县右旋一叶楸57

太湖医药公司1990年进了一批黄芪,是湖北引种的内蒙黄芪,质量低劣。原因: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内蒙相差甚大,使引种后的黄芪植株显著高大,根部分枝多,质硬而有柴性,味不甜而微苦。黄芪

怀牛膝的最佳栽培地在河南省武陟县,其中又以西陶乡、大封乡最好,原因:因该地受黄河、沁河多次泛滥和改道的影响,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强,使牛膝根可长达1.5m,且侧根、须根少,油性足,成色好,当地称为“怀参”,长期受到国内外药商的青睐。

怀牛膝太湖医药公司1990年进了一批黄芪,是湖北引58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多数道地药材均来源于人工栽培品由于道地药材的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成熟,种植地域集中,因而产量都比较大。经过千百年来对药材反复地精心培育,尤其是采取独特的栽培技术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之不断总结发展药材的选育良种、规范种植、适时采收和精细加工的技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地道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方法。

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金银花在产地采用蒸后晒干,其绿原酸和异原酸含量比生晒高7倍。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多数道地药材均来源于人594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发现医术药术,相辅相成4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发现医术药术,相辅相成60五、我国主要的道地药材传统根据产地我们可以将道地药材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浙药、怀药、关药、北药、南药、西药等。1、关药:

是指山海关以北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人参、五味子、黄柏、黄芪、鹿茸、蛤蟆油、细辛等,药名带“关”字或“辽”字。2、北药一般指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所出产的优质药材,亦有将东北地区产的药材划分到北药范围。

“四大北药”:潞党参、北(西)大黄、北黄芪、岷当归,此外还有北沙参、北山楂、北柴胡、北当归等。五、我国主要的道地药材传统根据产613、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优质药材。“四大怀药”:主要指古怀庆府(它的地理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4、浙药亦称杭药、温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所出产的优质药材。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浙玄参、杭麦冬、温郁金,此外还有山茱萸、温朴、杭白芷等。3、怀药625、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的优质药材。安徽亳州的豪菊、铜陵的凤丹皮,宣城木瓜等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太子参等福建的建泽泻、闽西建乌梅、建神曲江西的江枳壳、宜春江香薷、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的茯苓、鄂北蜈蚣6、川药

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革、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5、江南药637、云药

主要指产于云南的优质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8、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9、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

7、云药6410、西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西部所产的优质药材。秦药:秦皮、秦归、秦艽新药:甘草、伊贝母等11、藏药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10、西药65第三节生药的安全性相关问题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首先必须保证药品安全。与生药安全性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外源性物质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污染、微生物污染等以及生药自身内源性有毒、有害的次生代谢产物。一、生药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及其检测生药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主要是:环境污染。栽培和仓储过程中施用农药或驱虫剂;加工包装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常见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重金属:砷、汞、铅和镉元素等农药残留物质:有机氯、有机磷等此外还有黄曲霉毒素以及二氧化硫等。第三节生药的安全性相关问题为了保661、重金属的检查主要有砷、汞、铅、镉、铜、铝等;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等有关;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对该类元素的富集能力等有关毒性作用机制: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与体内酶蛋白上的巯基和二硫键牢固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组织细胞出现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检测:《中国药典》规定重金属总量采用比色法测定。1、重金属的检查67检测方法

砷:古蔡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重金属总量: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单个重金属(铅、镉、砷、汞、铜):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方法砷:古蔡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68(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此法适用于测定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系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通过比较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6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等几部分70(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是将被测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化后,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或分子组成,总体上成电中性的气体,其内部温度高达几千度至一万度。

样品由雾化器雾化后由载气携带从等离子体焰炬中央穿过,迅速被蒸发电离并通过离子引出接口或采样锥导入到质量分析器,样品在极高温度下完全蒸发和解离,电离的百分比高,因此几乎对所有元素均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由于该条件下化合物分子结构已经被破坏,所以仅适用于元素分析。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是将被测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71《中国药典》(2010年版)生药或提取物重金属或有害元素的限量(

百万分之一)

铅镉砷汞铜重金属总量甘草50.320.220

白芍50.320.220

白矾

20玄明粉

20

20地龙

30西瓜霜

10

10冰片

2

5龟甲胶

30阿胶

3

30金银花50.320.220

黄芪50.320.220

鹿角胶

2

30连翘提取物

2

20松节油

10桉油

10黄芩提取物

20银杏叶提取物

20生药中常见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限量《中国药典》(2010年版)生药或提取物重金属或有害元素的限722、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生药中另一类重要的外源性有害物质就是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生药中常见的农药残留有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生药的种植、采收、包装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和农药接触,被其污染。2、农药残留量的检测73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规范了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包括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有机氯类农药的对照品:六六六、滴滴涕及五氯硝基苯等有机磷类农药的对照品: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农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对照品: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农药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74《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限量(mg/Kg)药材六六六(总BHC)滴滴涕(总DDT)五氯硝基苯(PCNB)甘草221黄芪221人参茎叶总皂苷1101人参总皂苷1101《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材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753、黄曲霉素(Aflatoxin,AF)致癌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分为AFB1与AFG1两大类,其基本结构都是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AFB1最为多见,且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监测中常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中药材污染黄曲霉素主要与品种、产地有关。如薏米、益智仁、柏子仁等含油性大、易霉变的药材容易受到污染,食品中以花生、玉米、大米、棉籽最容易污染AFB1。其次与工艺剂型有关,如豆豉、曲类需发酵,极易发生霉变。再次,由于对药材未进行及时处理,没有及时晒干或者贮存不当,而产生霉变,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地区。

3、黄曲霉素(Aflatoxin,AF)76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TLC、HPLC及微柱筛选法

《中国药典》(2010版)对陈皮、大海、桃仁、酸枣仁、僵蚕提出了要求:每1000kg药材含黄曲霉素B1不得过5ug,黄曲霉素G2、G1、B2、B1总量不得过10ug。检测方法:774、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不少中药材在加工时,为达到漂白药材及杀菌防腐的目的,都会加上硫磺熏蒸作为处理程序之一。在食品行业中,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主要用于饮料和干果等类食物,作用在于保持食物的色泽和防止霉变。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酸蒸馏碘滴定法我国生药中黄曲霉素和二氧化硫的限量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规定了226种中药材中SO2限量标准为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4、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78生药本身的内源性毒性成分,是生药本身含有的一些有毒化学成分,因为过量使用或者误用而产生毒性。A、有毒成分,但不是有效成分德国卫生部规定,内服含HPAs的植物药制剂,每天摄取量不得超过1g,外用时,每天摄取量不得超过100g2010版药典:千里光含阿多尼弗林碱不得超过0.004%,药材最大用量每天不得超过30gB、既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2010版药典:川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总量应为0.05-0.17%。二、生药中的毒性成分及其控制生药本身的内源性毒性成分,是生药本791、肾毒性成分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1993年,比利时学者报道了一些长期服用含广防己的减肥药的年轻女性发生慢性肾衰竭,这种肾衰竭表现为肾脏进行性快速纤维化并伴有肾萎缩,国外称为“中草药肾病”。检测发现减肥药中含有马兜铃酸,国内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人们对含有马兜铃酸中药肾毒性广泛关注,对其肾毒性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机制,存在多种假说,主要有细胞毒假说、肾缺血假说、免疫反应假说、AA-DNA加合物致病假说。这些假说中除细胞毒假说外,其他尚缺乏直接证据。1、肾毒性成分80世界上大约有200多种马兜铃属植物,其中作为药用的有20多种。我国应用较多的马兜铃属药材有马兜铃(北马兜铃的果实)、青木香(马兜铃的根部)、天仙藤(马兜铃的茎)、关木通(木通马兜铃)、寻骨风(绵毛马兜铃)、广防己和朱砂莲等。世界上大约有200多种马兜铃属植物,其81对照品:

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色谱柱:SymmetryC18(1504.6mm,Waters);柱温:35°C;流动相:1%醋酸-甲醇(1: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关木通甲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对照品: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高效822、肝毒性成分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PAs)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植物性肝毒成分,其共同的结构特征是1,2位具双键的不饱和内酯,如野百合碱和千里光碱。实际上,这类生物碱本身没有毒性,毒性来自其在体内(主要是肝脏)的代谢产物—代谢吡咯,后者具很强的亲电性,能迅速地同有关的酶、蛋白、DNA及RNA结合,引起各种毒性反应。摄入HPAs引起的主要病变是肝静脉阻塞性疾病(HVOD),表现为急性肝炎、严重腹痛、呕吐、腹泻、腹水、肝肿大、黄疸、水肿。慢性HVOD可表现为轻度恶心、厌食、疲劳或肝肿大。如不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变和坏死。除了亚急性HVOD外,其余情况下总是表现为血清肝酶水平升高。2、肝毒性成分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8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南非、阿富汗、伊朗、牙买加、印度及前苏联等国家,大量肝病的发生与食用含HPAs的谷物、饮用含HPAs的饮料(牛奶、茶叶等)及服用含HPAs的草药有关。因服用含HPAs的草药而引起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报道,从而引起国际医药学界的关注。世界上约有3%的有花植物,即6000余种植物含有HPAs,但主要分布于紫草科(所有属),菊科(千里光族及泽兰族)及豆科的猪屎豆属。初步统计显示含HPAs的中草药共38种,其中临床常用或较常用的有12种如农吉利、猪屎豆、千里光、款冬、佩兰等。此外,民间使用的一些山紫菀类药材,如大黄橐吾、宽舌橐吾、齿叶橐吾等,其根及根茎HPAs含量很高,毒性很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南非、阿富汗、84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85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86第四节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的质量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的质量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律依据;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87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一)国家药典

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较广、疗效较好的药品。(二)局(部)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一)国家药典88(三)地方标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此标准系收载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标准中未收载的本地区经营、使用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地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本地区性的约束力。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取消了中成药的地方标准,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较多,各地方用药习惯、炮制方法不统一,全部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较大困难,故中药材的地方标准目前仍然存在。(三)地方标准89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生药中可能混入的杂质;与药品质量有关的项目。根据基源,生药可分为植物类生药动物类生药矿物类生药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901、植物类生药检查:根据生药的具体情况确定对质量有影响的检查项目:如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膨胀度、水中不溶物、重金属、砷盐、吸收度、色度、农药残留量等。

2、动物类生药检查:动物类生药含较多水分,易霉坏变质,故多规定水分检查;动物类药物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带有腐败气的碱性物质,影响质量与疗效,可以规定挥发性碱性(挥发性盐基氮)物质的限量检查,及常规项目的检查。1、植物类生药检查:913、矿物类生药检查:矿物类生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的虽然进行精细加工,仍易夹有杂质及有害物质,必须加以检查并规定限度;如检查重金属、砷盐、镁盐、铁盐、锌盐、干燥失重等项目。限量检查是指常规检查项目,多数生药均可使用,即共性内容。如:水分的限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杂质的限量等。定量检查是指与生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项目,即个性内容。如:有效成分的含量,生物活性的强度等。3、矿物类生药检查:92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建立在细致的考察及试验基础上;各项试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保证生药质量的可控性和重现性。生药质量标准由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组成。质量标准草案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起草说明是说明制定质量标准中各个项目的理由,规定规定各项目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等,既要有理论解释,又要有实践工作的总结及试验数据。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93质量标准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1.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2.来源来源包括原植(动、矿)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3.性状

系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描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简单,术语规范,描述确切。4.鉴别

方法要求专属、灵敏。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质量标准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945.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的毒性成分它必要的检查项目。起草说明提供:各检查项目的理由及其试验数据。6.浸出物测定

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以药材的干品计算。5.检查957.含量测定

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应规范。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起草说明中提供: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有关化学成分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测定方法。

应阐明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

确定该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考察资料和相关图谱(包括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及回收率试验等);

阐明确定该含量限(幅)度的意义及依据(10批样品20个数据)。7.含量测定

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968.炮制

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9.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等项,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制订。

10.有关质量标准的书写格式,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8.炮制

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97第五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是原料药,又是成品药,其质量的优良与稳定,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和规模,对于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为保证中药材及天然药物原料的优质安全、无公害并具有可控性,必须对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实现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包括种子、栽培、采收、加工、贮藏、流通等方面进行控制。第五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98一、我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AP)》简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1.实施GAP的目的2.产地生态环境3.种质和繁殖材料4.栽培与养殖管理5.采收与初加工6.包装、运输与贮藏7.质量管理8.人员和设备9.文件管理一、我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AP)》简介991、实施GAP的目的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实施GAP的目的1002、产地生态环境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2、产地生态环境1013、种质和繁殖材料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3、种质和繁殖材料1024、栽培与养殖管理(1)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4、栽培与养殖管理103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104(2)药用动物养殖管理根据药用动物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相应的养殖方式和方法,制定相应的养殖规程和管理制度。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适时适量地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激素等添加剂。饲料及添加剂应无污染。药用动物养殖应视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确定给水的时间及次数。草食动物应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多汁的饲料补充水分。(2)药用动物养殖管理105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要的安全设施。养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消毒制度,并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对进入养殖场所人员的管理。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接种疫苗。合理划分养殖区,对群饲药用动物要有适当密度。发现患病动物,应及时隔离。传染病患动物应处死,火化或深埋。根据养殖计划和育种需要,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适时周转。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1065、采收与初加工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采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应有计划地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以利生物的繁衍与资源的更新。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和方法。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存放在无虫鼠害和禽畜的干燥场所。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5、采收与初加工107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迅速干燥,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鲜用药材可采用冷藏、砂藏、罐贮、生物保鲜等适宜的保鲜方法,尽可能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如必须使用时,应符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加工场地应清洁、通风,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地道药材应按传统方法进行加工。如有改动,应提供充分试验数据,不得影响药材质量。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需干1086、包装、运输与贮藏包装前应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应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有批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包装日期等。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是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药材质量要求。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易破碎的药材应使用坚固的箱盒包装;毒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6、包装、运输与贮藏109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必要时安装空调及除湿设备,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地面应整洁、无缝隙、易清洁。药材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1107、质量管理中药材生产的质量管理是GAP的中心环节,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应配备与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环境监测、卫生管理;负责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药材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检验等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7、质量管理111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药材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检验报告应存档。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药材国家标准或经审1128、人员和设备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学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培训考核等都做了相应的要求。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的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9、文件管理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进行管理归档,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应详细记录。所有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等均应存档,至少保存5年。档案资料应有专人保管。8、人员和设备113二、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GACP)指导原则》及日本和欧洲的GACP和GAP简介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公布《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指导原则》。与我国已有的中药材GAP相比,该指导原则增加了对野生药材采集的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日本于2003年9月公布了《药用植物良好的种植及采收规范》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