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_第1页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_第2页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_第3页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_第4页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病例1例王某,10岁,突起右上腹剧痛,呈阵发性钻顶样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背部,伴有恶心及呕吐1小时。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临床病例1例王某,10岁,突起右上腹剧痛,呈阵发性钻顶样痛,1B超右上腹加压检查,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MHz。声像图特征为:肝外胆管扩张,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均匀性中等回声条索状影,与胆管壁分界清楚,由虫体、假腔形成的无回声带使虫体回声呈现为两条光滑的平行线“等号”状,横切面呈“同心圆”状,可见虫体蠕动。问题:1、临床拟诊为什么病?依据是什么?2、该怎样处理?B超右上腹加压检查,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诊断依据:特殊症状。所有肠道蛔虫B超下纵切呈弯曲平行管征,内径3~5mm不等,横切为“O”号征,有时可见蠕动。

诊断依据:3治疗原则: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胃镜引导下取虫。治疗原则: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4讨论:肠道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后)易使蛔虫骚动,并可引起并发症。蛔虫厌酸习性。

讨论:肠道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5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王乔章礼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30601)

患者男,60岁,农民。因解暗红色血便3d,晕厥1次,于2012年l0月1日人院。入院前3d患者无诱因下解暗红色血便,每日>6OOmL;无呕血、腹痛,伴头晕、出汗。2d前晕厥1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予输血、止血等治疗,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否认既往有内外科疾患史,平素体力可,从事田问劳动。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6人院查体:T36.8℃,P104次/分钟,BP100/65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无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人院查体:T36.8℃,P104次/分钟,BP100/65m7血压:(90~140)/(60~90)mmHg;呼吸:16~18次/分钟;血糖:80~120毫克/每百毫升血;

脉搏:60~100次/分钟;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60次/分。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体检指标正常值血压:(90~140)/(60~90)mmHg;体检8血常规:RBC1.6×1012/L,Hb41g/L,WBC5.5×109/L,N0.76,L0.12,E0.03,患者血小板计数60×109/L。大便常规+,潜血:褐红色,RBC+/Hp,潜血4+。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肝功能:白蛋白19.8g/L,余正常。血常规:RBC1.6×1012/L,Hb41g/L,W9

血象

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大于120g/L

女大于110g/L

血象

RBC正常参考值10WBC正常参考值:(4.0~10.0)×109/L

WBC分类

(1)嗜中性粒细胞(N):

成人:0.40到0.75儿童:0.30到0.65(2)嗜酸性粒细胞(E):0.005到0.05

(3)嗜碱性粒细胞(B):0到0.01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到0.45儿童:0.30到0.56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到0.06儿童:0.02到0.08WBC正常参考值:(4.0~10.0)×109/L11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凝血酶时间正常参考值:(16~18)秒

延长3秒以上异常,缩短无临床意义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凝12肝功正常参考值:总蛋白(TP):60-80克/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白蛋白(A)/球蛋白(G):1.5-2.5:1肝功正常参考值:13人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素、血凝酶等药物止血治疗,患者虽出血量减少,但仍每天有暗红血便2~3次,约200ml/d。人院3d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4d后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cm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人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14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Omg顿服,患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正常。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Omg顿15讨论: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

讨论: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16

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经常更换吸附部位;且吸食血液同时分泌抗凝物质,引起黏膜伤口渗血,甚至大出血。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若是钩虫病感染严重,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因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常被误诊。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7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的农村患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时,除考虑溃疡、肿瘤等常见病因外,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钩虫病并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可能。应反复大便检查,以免误诊;必要时,高危患者亦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18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钩虫检出有帮助。胃镜下虫体常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虫体较多时球部甚至结肠亦查到。对于高度怀疑钩虫感染者,而多次粪检阴性者,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的有效手段。③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单纯的止血、输血、扩容等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须驱虫治疗。一旦确诊为钩虫,驱虫治疗后出血可以较快停止。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19教学要求:1、掌握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区别;掌握丝虫生活史、致病、诊断;掌握夜现周期性的概念。2、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与诊断。3、了解丝虫和旋毛虫的流行与防治。丝虫旋毛虫

教学要求:丝虫旋毛虫

20丝虫

(filaria)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丝虫

(filaria)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21寄生于人体的有8种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引起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盘尾丝虫引起河盲症,危害严重国内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的有8种22一、形态(一)成虫:1、细丝线状,白色,头端膨大;乳突2、雌虫生殖器官双管型,产幼虫

光盘kj-1071P9秒活体一、形态光盘kj-1071P9秒活体23(二)微丝蚴(microfilaria,在外周血中可见)1、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2、外被鞘膜,内有体核3、头间隙:头端无核区(二)微丝蚴(microfilaria,在外周血中可见)24微丝蚴(低倍镜,血涂片)光盘kj10-73p4秒活体微丝蚴(低倍镜,血涂片)光盘kj10-73p4秒活体25班氏马来班氏马来26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僵硬,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长宽相等长:宽=2:1体核分布均匀、清析分布不均,有重叠尾核无2个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形态比较班氏微丝蚴27班氏微丝蚴班氏微丝蚴28马来微丝蚴马来微丝蚴29马来微丝蚴马来微丝蚴30(三)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具完整消化道光盘kj10-72p5秒(三)丝状蚴(感染期幼虫)光盘kj10-72p5秒31二、生活史二、生活史32成虫(淋巴系统)微丝蚴(血液)腊肠期蚴(在蚊胸肌)感染期蚴(丝状蚴)(蚊口器)人(3个月)蚊蚊吸血蚊吸血二、生活史成虫微丝蚴(血液)腊肠期蚴感染期蚴人(3个月)蚊33生活史要点:1、终宿主:人和脊椎动物;中间宿主:蚊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感染途径:蚊虫叮咬经皮肤感染人体3、夜现周期性:微丝蚴、肺毛细血管、外周血

生活史要点:344、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直接产微丝蚴

班氏:主要寄生于深层淋巴系统马来:主要寄生于四肢浅层淋巴系统5、成虫寿命:4~10年4、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直接产微丝蚴35三、致病1、急性炎症和过敏反应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丝虫热等

三、致病36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37急性淋巴管/结炎

“流火”急性淋巴管/结炎“流火”382、慢性阻塞病变象皮肿(elephantiasis)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testis)乳糜尿(chyluria)

肠干淋巴结或主动脉前淋巴结受阻2、慢性阻塞病变39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40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41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42血尿和乳糜尿/乳糜尿/对照血尿和乳糜尿/乳糜尿/对照433.异位损害(ectopiclesion)(1)乳房、眼、心包;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2)腹、脾、胸、背、颈、肾等部位形成丝虫性肉芽肿4.隐性丝虫病(又名TPE)表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疲乏、低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3.异位损害(ectopiclesion)44四、诊断病原学(一)血液厚血膜法:夜间采血(晚上9点至次晨2点),查微丝蚴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二)体液及活检四、诊断45免疫学方法:IFA、IHA、ELISA、IGSS、ICT(免疫色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ELISA、DNA探针等免疫学方法:46五、流行1、传染源:血中带微丝蚴的病人、带虫者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五、流行47六、防治普查普治1、血检阳性者:海群生200mgtid×7d伊维菌素0.1~0.2mg/kgqd×2d呋喃嘧酮六、防治普查普治482、治疗遗留下来的乳糜尿和象皮肿病人3、防蚊、灭蚊4、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监测

(人群监测、蚊媒监测、血清学检测)

受检人群微丝蚴率在0.1%以下2、治疗遗留下来的乳糜尿和象皮肿病人49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原虫:弓形虫、肉孢子虫线虫:旋毛虫、麦地那线虫、美丽筒线虫、异尖线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囊虫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节肢动物:疥螨、蠕形螨、蝇蛆、虱、蚤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原虫:弓形虫、肉孢子虫50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51一、形态(一)成虫:1、微小线状雄虫(1.4~1.6)mm×

(0.04~0.05)mm雌虫(3.0~4.0)mm×0.06mm

一、形态522、咽管:长,占体长1/2~

1/3;

杆状体(stichosome)3、两性成虫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杆状体2、咽管:长,占体长1/2~1/3;杆状体53(二)幼虫囊包:

梭形,大小:(0.25~0.5)mm×(0.21~0.4)mm;内含1~2条幼虫,宿主横纹肌细胞内(二)幼虫囊包:54幼虫囊包幼55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56二、生活史二、57

人吞食幼虫囊包,小肠内脱囊↓

4次蜕皮,成虫↓成虫(人小肠),以肠绒毛为食↓产幼虫入血流,到横纹肌内成熟幼虫(旋毛虫囊包)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58生活史要点:1、成虫和幼虫可寄生于同一宿主内(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必须更换宿主才能使虫种延续2、成熟幼虫囊包为感染期,经口感染3、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感染4、感染后5~

7天雌虫开始产幼虫,持续4~

16周

生活史要点:59三、致病

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致病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及免疫力有关致病过程分:A、侵入期(肠型期):胃肠道症状B、幼虫移行期(肌型期)C、囊包形成期:肌痛持续

三、致病601.侵入期(肠型期)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1.侵入期(肠型期)61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2周以上

指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1)水肿、发热、皮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75%)(2)突出症状: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最明显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2周以上

指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62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无声,呼吸痛

心肌炎,心力衰竭

毒血症、呼吸系统感染,死亡率3%

~30%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无声,呼吸痛633.囊包形成期3周到4周为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肌痛维持数月。3.囊包形成期3周到4周64四、诊断1、肌肉活检,查旋毛虫幼虫囊包(压片法)2、剩肉检查3、免疫检查:ID(皮试,特异性差)、CLP(环蚴沉淀试验)、

BFT(皂土絮状试验)、

ELISA、IFA、IHA等。四、诊断65五、流行

1、动物源性疾病,与猪的关系密切2、猪的感染:吞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3、人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肉类(猪肉)4、主要传染源:猪。云南省、河南、湖北五、流行66旋毛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猪肉中的幼虫囊包-15oC活20天腐肉中的幼虫囊包常温2~3月猪肉中的幼虫囊包70oC以上很快死亡凉干、腌制、熏、烤、涮食常不能杀死幼虫囊包旋毛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67

省(区、市)暴发次数病例数死亡数死亡率%合计县(市)数

云南

436196562161.098942

广西

310665.663

西藏

8241124.97910

四川

37245.5563

河南

840407

湖北

642654012

江西11山东4

1我国旋毛虫病例分布我国旋毛虫病例分布68省(区、市)暴发次数病例数死亡数死亡率合计县(市)数

吉林

4684

辽宁

4483

黑龙江

261482

北京161天津161河北42内蒙古11155682340923893省(区、市)暴发次数病例数死亡数死亡率合计县(69五、防治1、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的关键:改变不良的食肉方式2、加强肉类检查-

20℃冷藏24h

3、改善养猪的方法提倡圈养4、扑灭老鼠五、防治705.治疗患者:阿苯达唑:20~30mg/kgbid×(5~

7)d甲苯咪唑:300mgtid×(5~9)d

5.治疗患者:71复习思考题

比较丝虫和疟原虫的生活史。复习思考题比较丝虫和疟原虫的生活史。72临床病例1例王某,10岁,突起右上腹剧痛,呈阵发性钻顶样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背部,伴有恶心及呕吐1小时。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临床病例1例王某,10岁,突起右上腹剧痛,呈阵发性钻顶样痛,73B超右上腹加压检查,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MHz。声像图特征为:肝外胆管扩张,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均匀性中等回声条索状影,与胆管壁分界清楚,由虫体、假腔形成的无回声带使虫体回声呈现为两条光滑的平行线“等号”状,横切面呈“同心圆”状,可见虫体蠕动。问题:1、临床拟诊为什么病?依据是什么?2、该怎样处理?B超右上腹加压检查,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4诊断依据:特殊症状。所有肠道蛔虫B超下纵切呈弯曲平行管征,内径3~5mm不等,横切为“O”号征,有时可见蠕动。

诊断依据:75治疗原则: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胃镜引导下取虫。治疗原则: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76讨论:肠道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后)易使蛔虫骚动,并可引起并发症。蛔虫厌酸习性。

讨论:肠道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77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王乔章礼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30601)

患者男,60岁,农民。因解暗红色血便3d,晕厥1次,于2012年l0月1日人院。入院前3d患者无诱因下解暗红色血便,每日>6OOmL;无呕血、腹痛,伴头晕、出汗。2d前晕厥1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予输血、止血等治疗,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否认既往有内外科疾患史,平素体力可,从事田问劳动。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78人院查体:T36.8℃,P104次/分钟,BP100/65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无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人院查体:T36.8℃,P104次/分钟,BP100/65m79血压:(90~140)/(60~90)mmHg;呼吸:16~18次/分钟;血糖:80~120毫克/每百毫升血;

脉搏:60~100次/分钟;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60次/分。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体检指标正常值血压:(90~140)/(60~90)mmHg;体检80血常规:RBC1.6×1012/L,Hb41g/L,WBC5.5×109/L,N0.76,L0.12,E0.03,患者血小板计数60×109/L。大便常规+,潜血:褐红色,RBC+/Hp,潜血4+。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肝功能:白蛋白19.8g/L,余正常。血常规:RBC1.6×1012/L,Hb41g/L,W81

血象

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大于120g/L

女大于110g/L

血象

RBC正常参考值82WBC正常参考值:(4.0~10.0)×109/L

WBC分类

(1)嗜中性粒细胞(N):

成人:0.40到0.75儿童:0.30到0.65(2)嗜酸性粒细胞(E):0.005到0.05

(3)嗜碱性粒细胞(B):0到0.01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到0.45儿童:0.30到0.56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到0.06儿童:0.02到0.08WBC正常参考值:(4.0~10.0)×109/L83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凝血酶时间正常参考值:(16~18)秒

延长3秒以上异常,缩短无临床意义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凝84肝功正常参考值:总蛋白(TP):60-80克/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白蛋白(A)/球蛋白(G):1.5-2.5:1肝功正常参考值:85人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素、血凝酶等药物止血治疗,患者虽出血量减少,但仍每天有暗红血便2~3次,约200ml/d。人院3d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4d后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cm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人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86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Omg顿服,患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正常。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Omg顿87讨论: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

讨论: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88

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经常更换吸附部位;且吸食血液同时分泌抗凝物质,引起黏膜伤口渗血,甚至大出血。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若是钩虫病感染严重,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因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常被误诊。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89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的农村患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时,除考虑溃疡、肿瘤等常见病因外,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钩虫病并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可能。应反复大便检查,以免误诊;必要时,高危患者亦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90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钩虫检出有帮助。胃镜下虫体常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虫体较多时球部甚至结肠亦查到。对于高度怀疑钩虫感染者,而多次粪检阴性者,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的有效手段。③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单纯的止血、输血、扩容等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须驱虫治疗。一旦确诊为钩虫,驱虫治疗后出血可以较快停止。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91教学要求:1、掌握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区别;掌握丝虫生活史、致病、诊断;掌握夜现周期性的概念。2、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与诊断。3、了解丝虫和旋毛虫的流行与防治。丝虫旋毛虫

教学要求:丝虫旋毛虫

92丝虫

(filaria)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丝虫

(filaria)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93寄生于人体的有8种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引起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盘尾丝虫引起河盲症,危害严重国内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的有8种94一、形态(一)成虫:1、细丝线状,白色,头端膨大;乳突2、雌虫生殖器官双管型,产幼虫

光盘kj-1071P9秒活体一、形态光盘kj-1071P9秒活体95(二)微丝蚴(microfilaria,在外周血中可见)1、细长,头端钝圆,尾端尖细2、外被鞘膜,内有体核3、头间隙:头端无核区(二)微丝蚴(microfilaria,在外周血中可见)96微丝蚴(低倍镜,血涂片)光盘kj10-73p4秒活体微丝蚴(低倍镜,血涂片)光盘kj10-73p4秒活体97班氏马来班氏马来98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僵硬,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长宽相等长:宽=2:1体核分布均匀、清析分布不均,有重叠尾核无2个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形态比较班氏微丝蚴99班氏微丝蚴班氏微丝蚴100马来微丝蚴马来微丝蚴101马来微丝蚴马来微丝蚴102(三)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具完整消化道光盘kj10-72p5秒(三)丝状蚴(感染期幼虫)光盘kj10-72p5秒103二、生活史二、生活史104成虫(淋巴系统)微丝蚴(血液)腊肠期蚴(在蚊胸肌)感染期蚴(丝状蚴)(蚊口器)人(3个月)蚊蚊吸血蚊吸血二、生活史成虫微丝蚴(血液)腊肠期蚴感染期蚴人(3个月)蚊105生活史要点:1、终宿主:人和脊椎动物;中间宿主:蚊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感染途径:蚊虫叮咬经皮肤感染人体3、夜现周期性:微丝蚴、肺毛细血管、外周血

生活史要点:1064、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直接产微丝蚴

班氏:主要寄生于深层淋巴系统马来:主要寄生于四肢浅层淋巴系统5、成虫寿命:4~10年4、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直接产微丝蚴107三、致病1、急性炎症和过敏反应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丝虫热等

三、致病108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09急性淋巴管/结炎

“流火”急性淋巴管/结炎“流火”1102、慢性阻塞病变象皮肿(elephantiasis)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testis)乳糜尿(chyluria)

肠干淋巴结或主动脉前淋巴结受阻2、慢性阻塞病变111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12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13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14血尿和乳糜尿/乳糜尿/对照血尿和乳糜尿/乳糜尿/对照1153.异位损害(ectopiclesion)(1)乳房、眼、心包;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2)腹、脾、胸、背、颈、肾等部位形成丝虫性肉芽肿4.隐性丝虫病(又名TPE)表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疲乏、低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3.异位损害(ectopiclesion)116四、诊断病原学(一)血液厚血膜法:夜间采血(晚上9点至次晨2点),查微丝蚴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二)体液及活检四、诊断117免疫学方法:IFA、IHA、ELISA、IGSS、ICT(免疫色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ELISA、DNA探针等免疫学方法:118五、流行1、传染源:血中带微丝蚴的病人、带虫者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五、流行119六、防治普查普治1、血检阳性者:海群生200mgtid×7d伊维菌素0.1~0.2mg/kgqd×2d呋喃嘧酮六、防治普查普治1202、治疗遗留下来的乳糜尿和象皮肿病人3、防蚊、灭蚊4、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监测

(人群监测、蚊媒监测、血清学检测)

受检人群微丝蚴率在0.1%以下2、治疗遗留下来的乳糜尿和象皮肿病人121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原虫:弓形虫、肉孢子虫线虫:旋毛虫、麦地那线虫、美丽筒线虫、异尖线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囊虫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节肢动物:疥螨、蠕形螨、蝇蛆、虱、蚤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原虫:弓形虫、肉孢子虫122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123一、形态(一)成虫:1、微小线状雄虫(1.4~1.6)mm×

(0.04~0.05)mm雌虫(3.0~4.0)mm×0.06mm

一、形态1242、咽管:长,占体长1/2~

1/3;

杆状体(stichosome)3、两性成虫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杆状体2、咽管:长,占体长1/2~1/3;杆状体125(二)幼虫囊包:

梭形,大小:(0.25~0.5)mm×(0.21~0.4)mm;内含1~2条幼虫,宿主横纹肌细胞内(二)幼虫囊包:126幼虫囊包幼127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28二、生活史二、129

人吞食幼虫囊包,小肠内脱囊↓

4次蜕皮,成虫↓成虫(人小肠),以肠绒毛为食↓产幼虫入血流,到横纹肌内成熟幼虫(旋毛虫囊包)

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课件130生活史要点:1、成虫和幼虫可寄生于同一宿主内(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必须更换宿主才能使虫种延续2、成熟幼虫囊包为感染期,经口感染3、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感染4、感染后5~

7天雌虫开始产幼虫,持续4~

16周

生活史要点:131三、致病

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致病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及免疫力有关致病过程分:A、侵入期(肠型期):胃肠道症状B、幼虫移行期(肌型期)C、囊包形成期:肌痛持续

三、致病1321.侵入期(肠型期)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1.侵入期(肠型期)133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2周以上

指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1)水肿、发热、皮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75%)(2)突出症状: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最明显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2周以上

指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134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无声,呼吸痛

心肌炎,心力衰竭

毒血症、呼吸系统感染,死亡率3%

~30%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无声,呼吸痛1353.囊包形成期3周到4周为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肌痛维持数月。3.囊包形成期3周到4周136四、诊断1、肌肉活检,查旋毛虫幼虫囊包(压片法)2、剩肉检查3、免疫检查:ID(皮试,特异性差)、CLP(环蚴沉淀试验)、

BFT(皂土絮状试验)、

ELISA、IFA、IHA等。四、诊断137五、流行

1、动物源性疾病,与猪的关系密切2、猪的感染:吞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3、人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肉类(猪肉)4、主要传染源:猪。云南省、河南、湖北五、流行138旋毛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猪肉中的幼虫囊包-15oC活20天腐肉中的幼虫囊包常温2~3月猪肉中的幼虫囊包70oC以上很快死亡凉干、腌制、熏、烤、涮食常不能杀死幼虫囊包旋毛毛虫幼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