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本章要求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掌握频率保持性。掌握测量装置的静态及动态特性指标,并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掌握信号失真的原因及类型,测量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装置基本特性的测试方法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所测量的信号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种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准静态)的信号,称为静态信号,例如直流量②另一种是幅值、相位、周期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动态信号,例如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的不同,测量装置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了降低或消除测量装置在测试系统中的误差,测量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才能使其输岀正确的反映输入量的变化.现在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宇宙航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切削工件,人造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运行,个人无线寻呼通信等等,这一切都有电子技术的高水平应用。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原有的教学要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不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仍然是高职、本科高等教育的压缩型;“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和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形式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1理论教学方面1.1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把基本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节省大量教学中板书的时间,典型电路通过仿真结果演示,加快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用EDA软件进行课堂演示教学,直观地反映一些动态过程、反映电路工作原理的波形变化,如课程中PN结,晶体管的放大等。先进的教学手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透彻清楚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1.2实物实验演示理论教学中常常涉及很多实物和实验,演示实物和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二极管三极管时,可多带一些不同类形、不同型号的器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熟悉;又如在学习电容滤波电路时,桥式整流滤波与半波整流滤波效果对比,通过实验中的示波器输出波形可很清楚地观察出它们的区别。1.3教与学实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2实践教学方面2.1趣味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电工电子技术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授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时,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实验实训设备(直流电动机)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使电动机转动,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2.2直观性原则由于中职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过程、结果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加深印象。实验内容设计必须考虑到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即实验过程和结果尽可能通过声、光、电等体现,让学生通过直接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观察实验结果。例如在集成运放电路应用教学中,利用LM324运放块中的两个运放,组成两路灯光模拟控制电器,输入端分别用电阻和光敏电阻分压比较,输出端用红、绿发光二极管作灯光显示。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对光线强、弱、暗的控制,观察两路灯的点亮和熄灭情况,经过对三种情况下两个运放输入端电压测量和对比,学生对运放用作电压比较器工作过程有了切身体会,很容易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2.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电子技术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和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利用其特性组成相应的整流电路,接在交流电路中就可实现“整流”。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给三极管加上合适的偏置,搭接相应的电路就可实现“放大”。2.4实用性原则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工人,所以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有侧重地讲解课本内容。例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电机的控制等都需要重点讲解。总之,模式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构思,一种框架,更重要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实践,去不断的充实润色,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模式,要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而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创新出更好的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程度,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作业、评价进行细致的分层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进行学习、思考,采取“跳一跳,吃桃子”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作了探讨.一、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学生分层学生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成绩作为一个首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考虑到成绩的偶然性,不能单一的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性的对学生做出一定的判断,那么在提问、参与探究和小组充当的角色中,就可以依照学生的能力来安排,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不同,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快慢上有明显的差距,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方程式进行练习.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教师就要加强他们书写的速度和正确率的练习,看一看谁能在一定时间内写的最多;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从基础上作要求,引导他们如何学会分析各个物质,判断各个物质是否是强电解质、是否可溶,然后做出是否能拆的判断,使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逐步提高其熟练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自身的能力上提高上升,使成绩好的、反应快的练出了速度;使成绩稍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巩固了基础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提高,增加了课堂的效果.二、整合知识难度,确定目标分层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程度也不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达到同一个标准.教师就要深入的研究教辅材料,将教学目标按照内容的难易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为第一层,深化提高为第二层,知识拓展灵活运用为第三层,将着三个层次的要求分别对应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尽可能达到的层次目标,逐层的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时,教师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其中基础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气体摩尔体积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是每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另外两个目标的基础;提高目标是:灵活的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关系,并熟练的进行转换计算,掌握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认知上更上一个台阶,熟练灵活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转换;拓展目标是:能够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来推导阿伏伽德罗定律以及推论,了解物质的量与体积、物质的量与压强、摩尔质量与密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作相应的计算.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基础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满足学优生的深层学习需要,促进中等生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消除学困生对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心态,让每个学生得到自信和乐趣.三、结合掌握效果,建立作业分层学生的作业要避免“一刀切”,以免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在作业的分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努力完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梯度的作业,将作业分为选作题和必做题.利用必做题来落实学生的基础,保证学生对概念的清晰理解和掌握;利用选做题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提高,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能力提高.例如在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可以设计基础性的必做题:在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参加反应的盐酸与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相关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必须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清楚的认识,准确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对于一些已经熟练掌握了得学生,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选做题,比如这样的设计: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若反应中有32g的硫单质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被氧化的碳的物质的量为.相应这样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其中概念、电子之间的比例关系,灵活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四、营造激励氛围,倡导评价分层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体验那种被重视的优越感.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知程度、学习态度,来考虑对学生的个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和“表扬”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包含在评价中的关心和激励,倡导学生一步步的勇攀高峰.例如在学习有关“氯气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时,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了如下程序:①探究二氧化硫和氯水的反应,指出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对反应中的现象进行描述?②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氯水有否反应?③二氧化硫和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将两者混合是否能够增强漂白效果?通过学生的讨论实验,学生都会建立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书写的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给予评价,对于在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错误的同学,教师要能够再次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性的认知结构,而避免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指出其在思考过程中的漏洞,促进再次思考纠正;对于性格文静、比较内向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宽松、自由、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在评价中听到错误、不足,更听到关心和激励.可见,教师分层教学的合理实施,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肯定、认可,体验收获的喜悦.在学生的不断进步中,激励学生的奋进,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的基本特1本章要求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掌握频率保持性。掌握测量装置的静态及动态特性指标,并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掌握信号失真的原因及类型,测量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装置基本特性的测试方法本章要求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所测量的信号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种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准静态)的信号,称为静态信号,例如直流量②另一种是幅值、相位、周期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动态信号,例如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的不同,测量装置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了降低或消除测量装置在测试系统中的误差,测量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才能使其输岀正确的反映输入量的变化.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其缓慢时,这关系就称为静态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较快地变化时,这一关系就称为动态特性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只是动态特性的一个特例。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4§2-1测量装置的线性化一、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零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电位计(滑线电阻)USRxx=kxyX§2-1测量装置的线性化一5§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弹簧y(t)=kx(t)X(拉力)y(位移)零阶系统:输入输出满足零阶微分方程的表达形式。aoy(t)=box(y(t)=bo/ao*x(t=kx(t)输入输出满足线性关系§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6§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2、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电容充电(RC电路)UR(t+Uc(t=ei(t)×RdadcldUdtdt阶微分方程(一阶系统)ducRC-+UCt)=Edt故有+y(t=x(t)srody(t)dr+y()=x(t)§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75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3、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dy+(),dy(t)+ky(t=x(t)运动质量阻尼系数弹簧刚度◆RLC振荡电路LRLCd-v(t)dv(t)+RC=,+V(t)=U/(t)u(t)C-V(t)5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8§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般情况下,测试装置的数学模型可用线性微分方程表示即∴+adtdt"-1dmxbtb+bx其中a,b均为常数,所描述的是线性时不变装置。§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9§2-1-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1、疊加性:几个输入量同时作用的输出,等于各输入量单独作用引起的输出之和即:若x1t)y1(t)则【x1t)±x2t)]-[y1(t)±y2(t)意味着作用于线性系统的各个输入所产生的输出是互不影响的;一个输入的存在绝不影响另一输入所引起的输出。而在分析众多输入同时加在系统上所产生的总效果时,可以先分别分析单个输入(假定其他输入不存在)的效果,然后将这些效果孴加起来以表达总的效果。§2-1-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10§2-1-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2、比例特性(齐次性):常数倍输入的输出等于原输入所得输出的常数倍。即:若x(t)—y(t)则c*x(1)—cy(t)常数3、微分特性:对原输入微分的响应等于原响应的微分。即:若x()_y(t)则dx(t)dt-dy(t)dt§2-1-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1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7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8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19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7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8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29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7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8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39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7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8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49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7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8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59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2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3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4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5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6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课件67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Thankyou拯畏怖汾关炉烹霉躲渠早膘岸缅兰辆坐蔬光膊列板哮瞥疹傻俘源拯割宜跟三叉神经痛-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68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本章要求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掌握频率保持性。掌握测量装置的静态及动态特性指标,并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掌握信号失真的原因及类型,测量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装置基本特性的测试方法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所测量的信号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种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准静态)的信号,称为静态信号,例如直流量②另一种是幅值、相位、周期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动态信号,例如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的不同,测量装置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了降低或消除测量装置在测试系统中的误差,测量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才能使其输岀正确的反映输入量的变化.现在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宇宙航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切削工件,人造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运行,个人无线寻呼通信等等,这一切都有电子技术的高水平应用。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原有的教学要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不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仍然是高职、本科高等教育的压缩型;“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和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形式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1理论教学方面1.1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把基本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节省大量教学中板书的时间,典型电路通过仿真结果演示,加快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用EDA软件进行课堂演示教学,直观地反映一些动态过程、反映电路工作原理的波形变化,如课程中PN结,晶体管的放大等。先进的教学手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透彻清楚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1.2实物实验演示理论教学中常常涉及很多实物和实验,演示实物和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二极管三极管时,可多带一些不同类形、不同型号的器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熟悉;又如在学习电容滤波电路时,桥式整流滤波与半波整流滤波效果对比,通过实验中的示波器输出波形可很清楚地观察出它们的区别。1.3教与学实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2实践教学方面2.1趣味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电工电子技术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授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时,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实验实训设备(直流电动机)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使电动机转动,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2.2直观性原则由于中职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过程、结果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加深印象。实验内容设计必须考虑到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即实验过程和结果尽可能通过声、光、电等体现,让学生通过直接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观察实验结果。例如在集成运放电路应用教学中,利用LM324运放块中的两个运放,组成两路灯光模拟控制电器,输入端分别用电阻和光敏电阻分压比较,输出端用红、绿发光二极管作灯光显示。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对光线强、弱、暗的控制,观察两路灯的点亮和熄灭情况,经过对三种情况下两个运放输入端电压测量和对比,学生对运放用作电压比较器工作过程有了切身体会,很容易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2.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电子技术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和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利用其特性组成相应的整流电路,接在交流电路中就可实现“整流”。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给三极管加上合适的偏置,搭接相应的电路就可实现“放大”。2.4实用性原则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工人,所以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有侧重地讲解课本内容。例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电机的控制等都需要重点讲解。总之,模式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构思,一种框架,更重要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实践,去不断的充实润色,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模式,要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而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创新出更好的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程度,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作业、评价进行细致的分层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进行学习、思考,采取“跳一跳,吃桃子”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作了探讨.一、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学生分层学生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成绩作为一个首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考虑到成绩的偶然性,不能单一的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性的对学生做出一定的判断,那么在提问、参与探究和小组充当的角色中,就可以依照学生的能力来安排,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不同,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快慢上有明显的差距,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方程式进行练习.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教师就要加强他们书写的速度和正确率的练习,看一看谁能在一定时间内写的最多;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从基础上作要求,引导他们如何学会分析各个物质,判断各个物质是否是强电解质、是否可溶,然后做出是否能拆的判断,使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逐步提高其熟练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自身的能力上提高上升,使成绩好的、反应快的练出了速度;使成绩稍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巩固了基础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提高,增加了课堂的效果.二、整合知识难度,确定目标分层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程度也不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达到同一个标准.教师就要深入的研究教辅材料,将教学目标按照内容的难易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为第一层,深化提高为第二层,知识拓展灵活运用为第三层,将着三个层次的要求分别对应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尽可能达到的层次目标,逐层的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时,教师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其中基础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气体摩尔体积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是每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另外两个目标的基础;提高目标是:灵活的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关系,并熟练的进行转换计算,掌握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认知上更上一个台阶,熟练灵活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转换;拓展目标是:能够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来推导阿伏伽德罗定律以及推论,了解物质的量与体积、物质的量与压强、摩尔质量与密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作相应的计算.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基础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满足学优生的深层学习需要,促进中等生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消除学困生对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心态,让每个学生得到自信和乐趣.三、结合掌握效果,建立作业分层学生的作业要避免“一刀切”,以免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在作业的分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努力完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梯度的作业,将作业分为选作题和必做题.利用必做题来落实学生的基础,保证学生对概念的清晰理解和掌握;利用选做题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提高,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能力提高.例如在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可以设计基础性的必做题:在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参加反应的盐酸与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相关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必须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清楚的认识,准确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对于一些已经熟练掌握了得学生,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选做题,比如这样的设计: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若反应中有32g的硫单质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被氧化的碳的物质的量为.相应这样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其中概念、电子之间的比例关系,灵活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四、营造激励氛围,倡导评价分层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体验那种被重视的优越感.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知程度、学习态度,来考虑对学生的个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和“表扬”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包含在评价中的关心和激励,倡导学生一步步的勇攀高峰.例如在学习有关“氯气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时,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了如下程序:①探究二氧化硫和氯水的反应,指出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对反应中的现象进行描述?②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氯水有否反应?③二氧化硫和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将两者混合是否能够增强漂白效果?通过学生的讨论实验,学生都会建立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书写的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给予评价,对于在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错误的同学,教师要能够再次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性的认知结构,而避免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指出其在思考过程中的漏洞,促进再次思考纠正;对于性格文静、比较内向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宽松、自由、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在评价中听到错误、不足,更听到关心和激励.可见,教师分层教学的合理实施,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肯定、认可,体验收获的喜悦.在学生的不断进步中,激励学生的奋进,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的基本特69本章要求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掌握频率保持性。掌握测量装置的静态及动态特性指标,并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掌握信号失真的原因及类型,测量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装置基本特性的测试方法本章要求70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测量装置所测量的信号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种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准静态)的信号,称为静态信号,例如直流量②另一种是幅值、相位、周期等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动态信号,例如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的不同,测量装置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了降低或消除测量装置在测试系统中的误差,测量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才能使其输岀正确的反映输入量的变化.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71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其缓慢时,这关系就称为静态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较快地变化时,这一关系就称为动态特性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只是动态特性的一个特例。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72§2-1测量装置的线性化一、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零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电位计(滑线电阻)USRxx=kxyX§2-1测量装置的线性化一73§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弹簧y(t)=kx(t)X(拉力)y(位移)零阶系统:输入输出满足零阶微分方程的表达形式。aoy(t)=box(y(t)=bo/ao*x(t=kx(t)输入输出满足线性关系§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74§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2、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电容充电(RC电路)UR(t+Uc(t=ei(t)×RdadcldUdtdt阶微分方程(一阶系统)ducRC-+UCt)=Edt故有+y(t=x(t)srody(t)dr+y()=x(t)§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755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3、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dy+(),dy(t)+ky(t=x(t)运动质量阻尼系数弹簧刚度◆RLC振荡电路LRLCd-v(t)dv(t)+RC=,+V(t)=U/(t)u(t)C-V(t)5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76§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般情况下,测试装置的数学模型可用线性微分方程表示即∴+adtdt"-1dmxbtb+bx其中a,b均为常数,所描述的是线性时不变装置。§2-1-1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77§2-1-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1、疊加性:几个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 锌锭买卖合同书
- 长期合作购销合同协议
- 湘教版地理八下7.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听课评课记录1
- 专项借款合同范本
- 采购委托合同
- 智能制造与企业韧性:机制与效应
- 层状复合与粒子改性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Al-Mg-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 2025年上半年潞安化工集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旅游公司发展规划
- 新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照表
- 03轴流式压气机b特性
- 五星级酒店收入测算f
- 某省博物馆十大展陈评选项目申报书
- GB/T 9109.5-2017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动态计量第5部分:油量计算
- GB/T 16316-1996电气安装用导管配件的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A/T 455-2021居民身份证印刷要求
- 邀请函模板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