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适应与改变环境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原题展示】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材料关注的是人与环境之关系这样浩大的母题。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从古至今,有很多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西方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中国古代的知识,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对人与环境之关系的思考上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都是人与环境相处时的一些场景。环境影响人,人也在贴近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当人把自身的存在融入外界环境的时候,同时获得的是环境带给他的情感。《周易》中对风水环境的探索,山水田園诗的兴起、发展与壮大,魏晋玄学给战乱和权力斗争带来的消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流动的江水,人类越是发展,这样的关系也就越明显而深刻地反映在历史的轨迹之中。时至今日,气候、疾病等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思索越来越多,这个话题就越来越值得思考。试题的材料引用了萧伯纳的话,思考的是人与环境之关系这个大话题中的一个既很深入又很细微的思考点:为什么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但历史却是不理智的人创造的?很明显,萧伯纳对“人应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思考,打破了常规的惯性思维,充满了思辨的光芒。试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大胆质疑,打破惯性思维的壁垒,建构自己全新的观点。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可以写“人应该适应环境”,也可以写“人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从而创造历史”。但综合试题第一段的材料和第二段的分析,最好的立意应该是将“人应该适应环境”和“人应该改变环境”结合起来写。因为萧伯纳的观点既认可了“人应该适应环境”这种理智的看法,同时更肯定了“人应该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材料中用一个“但”字暗示了萧伯纳的倾向,也引导写作者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如果作文只谈“创新”“变化”等,则是离题的。权度自我因时而变郭烨辉无论是浩瀚的汪洋,还是一泓浅浅的清泉,都可以选择固守本土,或者奔赴万里,随风舞出壮美的姿态。试想:若汪洋包含万象,用博大的胸怀征服了干旱,则会孕育出一片生命的谷地;若清泉改其形态,行千里之远,终与万水交融,则能滋养生灵百态。这正如我们与环境的关系。能力强大时,便有汪洋的气魄,于苍茫中刺破苍穹,创造新天地;隐忍蛰伏时,便改变自己来横穿大漠,渡过苦海。我们都将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权衡自身与环境,因时而動,方能在逆流中游刃有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尽管激情昂扬,策马扬鞭,“欲与天公试比高”,但面临浩瀚的时代浪潮,终究心存忐忑。时代的某些枷锁有时会压制着我们的能力,故而我们便要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托尔斯泰说:“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选择观望,能力又不济,就会陷落于时代的低谷;选择行动,至少有望改变现状,让自己能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古兰经》中有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现实戳破理想的外表时,不如改变自身观念,降低期望值,追求道家“游于世间”的境界,同时不放弃对自己的改造,融入潮流并坚守初心。古有李白,以为自己能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到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既无法改变自身,又身处逆境,他便只能改变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经天纬地之梦想,但他的诗歌却造就了“半个盛唐”。当代有汪勇等人,默默地守护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以星星之火助力国家前行,把自我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光明前景所做的奋斗中。故而,权度力量,在羽翼尚未丰满时,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可以让我们更贴近生活,感受“心凝形释”的契合,体悟与世界相合的律动。适应环境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或者与龌龊同流合污,而是让我们换一个途径,从而活得透彻、活得理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拥有足够的信心、敢做足够的变革时,我们就要以一颗敏感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它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完美,我们看到的只是时间的一隅。当世界与你背道而驰并抛弃了你时,当世间被浊气所浸染、被尘俗所污染时,我们就要因时而变,不要让自身的意志和勇气被时代淹没。正如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对种姓制度强烈不满,乃于菩提树下参悟佛道,创立释教;又有屈原,虽不堪忍受世间的浊恶,纵身跃入汨罗江,却留下了《离骚》,用自身不愿沉沦的意志,激励后世永远奋发;还有文化启蒙的先驱伏尔泰,以“讥笑”作为武器,指引人们冲破桎梏,走向自由。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伟人永远行走在改变环境的道路上。他们即便与身前身后的黑暗不离咫尺,仍旧释放着光芒,愿行“九皋孤鹤”之洒脱,以“空谷幽兰”之气质,拔剑问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束手于命运,不屈服于逆境,用微弱光华创造奇迹的坚忍与执着。还要像鲁迅一样敢于在彷徨中呐喊,以振聋发聩的隆隆战鼓唤醒人民的意识,彳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雄心不改。改变环境以适应自我,这是大抱负,更是至高境界。我们生而为人,总会遇到众多落差,邂逅众多冲突。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无非都是对本心的探索。改变自己,是为了让我们臻于完满,以面对人生的万千起伏;改变环境,则是我们能力提升的一次检验。只有如履薄冰,谨慎地行走在路上,权量自身的能力,丈量时代对我们的影响,才能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明智,从而创造更多可能,实现更多飞跃。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生而为人,都有评判自我与环境的标准。只有怀揣着正确的标准,我们才能在纷杂尘世中不迷失自我,进而因时而变,虚则匍匐,盈则一鸣而飞,扶摇万里。让我们认清自我,知黑守白,厚积薄发,用理智的“变”成就人生,用因时而动的智慧寻找远方的天光。点评此文以比喻论证发端,以“汪洋恣肆”与“一泓清泉”来比喻人生的两种情况——能力强和隐忍蛰伏,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的比喻,从而引出观点:我们处于人生的不同时期,要权量自身与环境,因时而动,方能在逆流中游刃有余。然后作者调动积累,汪洋恣肆地展开论证,引用、正反对比、铺排举例等论证方法,在作者笔下自由灵动。文章思考深入,思维辩证灵动,极富思辨性。而如“权度力量,在羽翼尚未丰满时……从而活得透彻、活得理智”这样精辟的句段,更体现了作者高远的见地和广博的阅读。请不要放低姿态姚泓伊人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去适应环境,更应该学会创造环境。只有弱者才会被环境改变,而真正的强者会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众所周知,女帝武则天打破男权至上的社会束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她打击保守的门阀贵族,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用一己之力扭轉乾坤。何谓强者?打破时代局限、改变环境束缚之人便是强者。其实在一开始,弱者和强者在社会的压迫下都会选择适应环境,但弱者的适应是屈服,他只会顺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被牵着走的。而强者更多的是先与环境和平共处,在力量积聚够多之后,就翻身成为环境的主人。可见,面对环境,强者、弱者在本质上取决于他们对待环境的姿态。就拿封建女性来说,处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似乎只能是男权社会的经济附庸,而她们大多也是逆来顺受。这是因为她们生来便处于男权社会,在封建思想的灌输下,思想麻木地屈服于这个不公的社会。她们一开始就摆低了自己的位置,以后怎么能成为强者呢?但这是一个时代生了病,不是那些女子本身的错。在没有能力成为强者之前,理智的人应选择适应环境,以卵击石式的改变环境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如萧伯纳所言,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一个理智的人必然是看到了自身力量的渺小,深知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其实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其根源在于没弄清楚改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关系。理智的人忘记了改变环境,只是选择一种更容易让自己适应的环境来适应。两者都是在适应环境,本质区别是前者有了选择权,占主动地位。所以往往创造历史的人是所谓不理智的人,也正是不理智,使他们成了实际上最理智的人。就好像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你可以说它不理智,因为它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它实际上又是最理智的,因为它有着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它十分清楚地知道它所做的一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的就是这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热血感。我们不能沦为环境的奴隶,因为个人的力量虽渺小,但个体精神中传递出的坚韧是强大的。真正的强者是做环境的主人,掌握生存法则的主权而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而由弱者转变为强者,则需要我们的毅力与决心。让我们不畏艰险,不懈地努力成长为强者,以热血的气概,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点评此文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