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大学×××主讲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1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2
课程参考书
杨灿著:
《国民核算与分析
通论》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课程参考书
杨灿著:
《国民核算与分析
通论3其他主要参考文献[1]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3]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培训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4]《统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的相关论文其他主要参考文献[1]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4§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小结:本章要点
本章要目§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本章要目5§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流通、分配、使用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 内在联系的总和§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6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各部门比例协调:两大部类(马克思)三大产业(库兹涅茨)部门联系平衡(列昂节夫)各环节相互平衡: 生产-分配-使用相互平衡,总供需平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宏观经济调控:怎样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学调控多少(力度)~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7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1.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实物运动:产品生产市场流通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价值形成收入分配社会总需求两者既分离、又统一: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1.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问题182.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扩展一:引入金融过程和储蓄-投资分析问题2:资金余缺怎样调节?2.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问题2:资金余缺怎样调节?9扩展二:开放经济系统问题3:国际收支状况如何?扩展二:开放经济系统问题3:国际收支状况如何?10问题4: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扩展三:引入经济存量问题4: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扩展三:引入经济存量11据此,我们可以全面考察国民经济循环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从数量上深入探究其规模、结构、内部联系和对外关系,以及各种经济存量与流量的动态衔接关系,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不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国民经济运动过程而言,这幅图像也仍然是粗线条的,它所展示的只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脉络。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分析中,往往还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的细节。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方面已被上图囊括其中,可以说,它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基础框架。据此,我们可以全面考察国民经济循环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12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1.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收支平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确定发展目标,监测和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这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13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续)只有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搜集、整理并科学地组织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归纳和发掘,才能合理制定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态势,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真正做到目标可行,判断有据,调控有度。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构成了当代经济统计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续)只有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14§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经营)统计:从微观角度考察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和有效的分析工具。国民经济统计从宏观角度考察与国民经济运行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15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1665年,威廉•配第(W.Petty)运用“政治算术”方法进行国民收入的估算。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关于国民收入和产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瓦西里•列昂节夫(W.Leontief)的“投入产出表”分析技术(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16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莫里斯•科普兰(M.Copeland)的“资金流量表”分析技术;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Goldsmith)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分析技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等人的国际收支分析方法(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斯通(R.Stone)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198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莫里斯•科普兰(M.Cope17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可见,在国外,“国民经济核算”就是现代的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统计核算)在国内,情况有所不同:(80年代以前)种类繁多的部门统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广义地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SNA)、国际收支统计(BOP)、政府财政统计(GFS)和货币金融统计(MFS),等等。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可见,在国外,“国民经济核算18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概括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构成了经济统计的主要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企业经济统计(企业经营统计)。它们两者之间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又以前者为指导,彼此相辅相成。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概括而言,国民经济核算(19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19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极为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别采用过这两种核算模式。它们既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简称MPS,因其发源于前苏联和东欧经互会等计划经济国家,故又称“东方体系”。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19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20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续)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简称SNA,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又称“西方体系”;但实际上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参照SNA制定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生产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方法SNA:
综合性生产比较系统全面帐户(复式)MPS:限制性生产比较简单片面
平衡表(单式)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续)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21注意区分:国民经济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counts国民(经济)帐户,国民会计NationalAccounting国民(经济)核算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即联合国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一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涵盖SNA、MPS和形态各异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注意区分:国民经济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22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SNA的产生和发展19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力图通过宏观管理振兴美国经济。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世,他断然否定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主张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经济生活,通过财政与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从而减轻失业,恢复经济。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SNA的产生和发展23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1947年,旧国联发布由理查德·斯通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1950年和1952年,OECD先后发布了《一个简化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份报告,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想。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SNA),该报告提出一套包括6个账户和12个辅助表的体系,用来描述国民经济的生产、消费、积累和对外经济等流量,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24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1968年《SNA》完善了基本概念的定义、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以及账户体系的逻辑结构与表达方式,引入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格核算的有关内容,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比较完备、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1993年《SNA》篇幅庞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方法规范,同时,还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以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显示出高度的成熟性。该标准体系推行十余年来,对各国的国民核算方法和实践以及宏观经济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252.SNA的核算内容SNA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帐户体系,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消费、投资等)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消耗产品)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移、金融)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2.SNA的核算内容26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流量(ABCE)~存量(D)国内(ABCD)~对外(E)总量(ADE)~部门结构和关系(BCD)五大核算与账户体系的关系:图1-5SNA的账户设置与分析框架(后详)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27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发展概况:80年代以前──采用MPS1984年起,改革旧核算体系1992年形成新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参照SNA)1995年核算体制全面转轨2002年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基本框架 两大部分,三个分支,二元结构(见图)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发展概况:28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29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参阅:《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统计研究,2001(11)《中国国民核算体系建设的新进展和新问题探析》,中国经济问题,2003(6)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参阅:《中国国民30五、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基本特点:国民经济五大核算与账户体系有机结合。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框架、模式和原则,主要分类和账表方法等。第二部分(第三至六章):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构成以宏观经济分析为导向的国民核算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第七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即以账户形式系统地组织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和其他方面的基础核算资料,形成一个更为完备、严谨的基础数据库。第四部分(第八、九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其他领域,既是五大核算的扩展,也是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五、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基本特点:国民经济五大核算与账户体31§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1.整体性: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2.层次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的有序整体。3.关联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的整体。要求:国民核算体系应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要数量方面,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各种部门分类、交易分类和统计方法,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通过具体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以及国民经济系统与社会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资源生态等外部环境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32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1.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生产”一般应指有人的劳动投入其中、并能产生出某种有效成果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而日益多样化,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的“生产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演进、深化。分析表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确定生产范围是合理的。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充实的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由此确定的生产范围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更为符合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1.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33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续)2.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1)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生产范围→产出→收入→消费、投资……生产总量=收入总量=使用总量(三方等价原则)注意:(1)产品积压的统计衡量→存货增加(使用)(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续)2.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34(二)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续)(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初次分配: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初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社会保险缴款和付款,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派生收入”。(二)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续)35(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续)生产范围还决定着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划分界限中间使用(中间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如各种原材料等。最终使用(最终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不再被继续加工,而是作为消费品使用,或者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的生产需求、作为贵重物品(珍贵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以及出口到国外。(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续)36以上两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范围的划分。例:(3)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为了保证核算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必须遵循“国民核算平衡原则”:
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是贯穿于国民核算全过程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以上两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范围的划分。例:(3)国民37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①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总量保持平衡,并与生产范围的划分相一致;②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结构协调对应,避免矛盾。平衡原则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意义:①“三方等价原则”在国外早就存在(1917,J.熊彼特)。②钱伯海教授首先完整提出“平衡原则”(1982),广为流传,并被载入我国的新国民核算体系方案(1992)。③SNA与MPS两大核算模式存在诸多差异,但都遵循国民核算平衡原则,有着共同的平衡核算方法论基础。④学习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理解和掌握平衡原则,用科学的“宏观思维”统领具体方法和枝节问题,以简驭繁。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38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界定常住(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空间规定时间规定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科考站、军事基地等②经济利益中心:在何处拥有固定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经济活动。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界定39“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其他重要概念: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2.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40国外包括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领馆、新闻和移民机构等非常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核算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政治或主权范围的概念。国外并非泛指所有的非常住单位,而是仅仅包含与本国发生经济交易或存在资产负债关系的那部分非常住单位。核算中,通常将“国外”视同为一个部门,与“总体”内的各部门相并列,借此可以验证相关核算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严格说,国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民经济部门,因而,当我们从特定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角度计算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时,国外是不能包含在内的。国民核算中的“国外”国外包括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领馆、新闻和移民机构41
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国外部门”。该核算原则是依据SNA等国际标准核算文献以及世界各国长期的国民核算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提炼和概括的结果。3.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42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1.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以权益的形成或责任的发生为准,依据应收应付的原则记录核算资料。这是保证国民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一种经济价值(或权益)一旦被创造出来,或者被转换、转移、交换、消耗以致发生了变化,就应该对其进行核算,并在经济价值(或权益)实际发生变化的时刻记录有关的资料。权责发生制所要求的记录时间与实际经济活动或交易发生的时间相一致;依据权责发生制还可对各种非货币流量进行适当核算。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1.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应43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续)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按核算期的“现行市场价格”对有关的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进行一致的估价。市场价格:产品销售价格,市场服务价格(服务费),消耗品、机器设备、库存物资和消费品的购买价格,以及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或交易价格等。各种计价标准和方式:
“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离岸价格”和“到岸价格”“原始价格”、“重置价格”与“可比价格”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续)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44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续)生产出来但尚未出售的产品,应比照相应商品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适当估价。易货贸易、实物报酬、实物转移等非货币交易也应作类似方式的处理。一些内部交易,如企业自制固定资产以及自给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等,若没有可资比照的市场价格,也可按照生产它们所需的成本费用估价。政府等非营利部门提供的非市场服务,通常并未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且没有可资参照的市场价格,通常只能以其活动过程的实际费用作为估价标准。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续)生产出来但尚未出售的产品45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续)由于国民核算中的流量和存量都是基于现期市场价格的测度,为了保证“期初存量→期内流量→期末存量”的衔接关系,需要将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期内价格变动作为“持有损益”引入核算框架(非交易流量)。除了市场价格,在国民核算中,还要适当运用“基本价格”或“要素价格”等计价标准。这些属于基本计价规则之外的特殊情况和灵活处理。在具体核算中到底采用何种价格,应考虑核算对象的性质特点,以及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的要求,从整体角度加以考虑。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续)由于国民核算中的流量和存46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续)3.数据汇总原则(1)加总与合并(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合并:对于同一组机构单位(可以分别是机构部门、子部门或国民经济总体),将它们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流量相互抵销,只反映它们与系统(或子系统)外部的金融流量。合并的作用:忽略给定的一组机构单位内部的金融流量、凸现对外部的金融流量。不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续)3.数据汇总原则47(1)加总与合并(续)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流量(或存量)保留下来,不予抵销,借以完整地反映系统内、外部的金融流量(或存量)。加总的作用:如果要系统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金融市场的规模或结构,数据汇总就不宜采用合并的方式(那样将会损失部分有用信息),而应采用加总的方式。加总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对于收入分配等流量、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也可考虑类似的合并或加总处理。在分析层面上,适当的合并可以简化核算数据、突出中心问题。但作为基础数据库的国民核算体系,仍然应该强调加总的方式。(1)加总与合并(续)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483.数据汇总原则(续)(2)取总额与取净额(轧[gá]差)“加总”与“合并”是就系统内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而言的;“取总额”与“取净额”则是就某个单位(部门)自身的情况,或者,任意两个单位(部门)之间的情况而言的。此外,两者在具体汇总操作方面也存在差异。3.数据汇总原则(续)(2)取总额与取净额(轧[gá]差)493.数据汇总原则(小结)加总与合并、取总额与取净额(轧差)都是国民核算中汇总数据的备选方式。原则上,国民核算应适当保留加总和取总额的数据;即便需要采用合并或取净额的方式,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层面上。例如: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于各部门内部的金融交易流量和资产负债关系采用合并的方式汇总数据,而对于各部门之间的类似数据则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特别地,对于金融部门内部涉及到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交易,也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这是遵循数据汇总原则的具体表现。3.数据汇总原则(小结)加总与合并、取总额与取净额(轧差)50【本章要点】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与核算框架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与发展SNA与MPS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本章要点】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与核算框架51第一章完第一章完52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大学×××主讲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53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54
课程参考书
杨灿著:
《国民核算与分析
通论》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课程参考书
杨灿著:
《国民核算与分析
通论55其他主要参考文献[1]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3]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培训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4]《统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的相关论文其他主要参考文献[1]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56§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小结:本章要点
本章要目§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本章要目57§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流通、分配、使用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 内在联系的总和§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58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各部门比例协调:两大部类(马克思)三大产业(库兹涅茨)部门联系平衡(列昂节夫)各环节相互平衡: 生产-分配-使用相互平衡,总供需平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宏观经济调控:怎样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学调控多少(力度)~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59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1.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实物运动:产品生产市场流通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价值形成收入分配社会总需求两者既分离、又统一: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1.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问题1602.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扩展一:引入金融过程和储蓄-投资分析问题2:资金余缺怎样调节?2.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问题2:资金余缺怎样调节?61扩展二:开放经济系统问题3:国际收支状况如何?扩展二:开放经济系统问题3:国际收支状况如何?62问题4: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扩展三:引入经济存量问题4: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扩展三:引入经济存量63据此,我们可以全面考察国民经济循环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从数量上深入探究其规模、结构、内部联系和对外关系,以及各种经济存量与流量的动态衔接关系,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不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国民经济运动过程而言,这幅图像也仍然是粗线条的,它所展示的只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脉络。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分析中,往往还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的细节。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方面已被上图囊括其中,可以说,它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基础框架。据此,我们可以全面考察国民经济循环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64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1.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收支平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确定发展目标,监测和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这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65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续)只有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搜集、整理并科学地组织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归纳和发掘,才能合理制定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态势,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真正做到目标可行,判断有据,调控有度。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构成了当代经济统计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续)只有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66§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经营)统计:从微观角度考察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和有效的分析工具。国民经济统计从宏观角度考察与国民经济运行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1.2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67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1665年,威廉•配第(W.Petty)运用“政治算术”方法进行国民收入的估算。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关于国民收入和产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瓦西里•列昂节夫(W.Leontief)的“投入产出表”分析技术(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68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莫里斯•科普兰(M.Copeland)的“资金流量表”分析技术;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Goldsmith)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分析技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等人的国际收支分析方法(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斯通(R.Stone)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198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莫里斯•科普兰(M.Cope69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可见,在国外,“国民经济核算”就是现代的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统计核算)在国内,情况有所不同:(80年代以前)种类繁多的部门统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广义地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SNA)、国际收支统计(BOP)、政府财政统计(GFS)和货币金融统计(MFS),等等。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可见,在国外,“国民经济核算70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概括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构成了经济统计的主要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企业经济统计(企业经营统计)。它们两者之间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又以前者为指导,彼此相辅相成。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概括而言,国民经济核算(71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19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极为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别采用过这两种核算模式。它们既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简称MPS,因其发源于前苏联和东欧经互会等计划经济国家,故又称“东方体系”。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19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72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续)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简称SNA,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又称“西方体系”;但实际上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参照SNA制定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生产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方法SNA:
综合性生产比较系统全面帐户(复式)MPS:限制性生产比较简单片面
平衡表(单式)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续)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73注意区分:国民经济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counts国民(经济)帐户,国民会计NationalAccounting国民(经济)核算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即联合国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一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涵盖SNA、MPS和形态各异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注意区分:国民经济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74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SNA的产生和发展19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力图通过宏观管理振兴美国经济。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世,他断然否定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主张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经济生活,通过财政与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从而减轻失业,恢复经济。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SNA的产生和发展75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1947年,旧国联发布由理查德·斯通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1950年和1952年,OECD先后发布了《一个简化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份报告,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想。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SNA),该报告提出一套包括6个账户和12个辅助表的体系,用来描述国民经济的生产、消费、积累和对外经济等流量,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76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1968年《SNA》完善了基本概念的定义、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以及账户体系的逻辑结构与表达方式,引入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格核算的有关内容,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比较完备、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1993年《SNA》篇幅庞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方法规范,同时,还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以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显示出高度的成熟性。该标准体系推行十余年来,对各国的国民核算方法和实践以及宏观经济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SNA的产生和发展(续)772.SNA的核算内容SNA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帐户体系,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消费、投资等)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消耗产品)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移、金融)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2.SNA的核算内容78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流量(ABCE)~存量(D)国内(ABCD)~对外(E)总量(ADE)~部门结构和关系(BCD)五大核算与账户体系的关系:图1-5SNA的账户设置与分析框架(后详)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79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发展概况:80年代以前──采用MPS1984年起,改革旧核算体系1992年形成新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参照SNA)1995年核算体制全面转轨2002年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基本框架 两大部分,三个分支,二元结构(见图)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发展概况:80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81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参阅:《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统计研究,2001(11)《中国国民核算体系建设的新进展和新问题探析》,中国经济问题,2003(6)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参阅:《中国国民82五、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基本特点:国民经济五大核算与账户体系有机结合。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框架、模式和原则,主要分类和账表方法等。第二部分(第三至六章):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构成以宏观经济分析为导向的国民核算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第七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即以账户形式系统地组织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和其他方面的基础核算资料,形成一个更为完备、严谨的基础数据库。第四部分(第八、九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其他领域,既是五大核算的扩展,也是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五、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基本特点:国民经济五大核算与账户体83§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1.整体性: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2.层次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的有序整体。3.关联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的整体。要求:国民核算体系应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要数量方面,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各种部门分类、交易分类和统计方法,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通过具体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以及国民经济系统与社会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资源生态等外部环境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84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1.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生产”一般应指有人的劳动投入其中、并能产生出某种有效成果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而日益多样化,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的“生产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演进、深化。分析表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确定生产范围是合理的。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充实的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由此确定的生产范围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更为符合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1.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85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续)2.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1)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生产范围→产出→收入→消费、投资……生产总量=收入总量=使用总量(三方等价原则)注意:(1)产品积压的统计衡量→存货增加(使用)(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续)2.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86(二)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续)(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初次分配: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初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社会保险缴款和付款,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派生收入”。(二)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续)87(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续)生产范围还决定着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划分界限中间使用(中间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如各种原材料等。最终使用(最终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不再被继续加工,而是作为消费品使用,或者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的生产需求、作为贵重物品(珍贵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以及出口到国外。(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续)88以上两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范围的划分。例:(3)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为了保证核算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必须遵循“国民核算平衡原则”:
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是贯穿于国民核算全过程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以上两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范围的划分。例:(3)国民89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①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总量保持平衡,并与生产范围的划分相一致;②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结构协调对应,避免矛盾。平衡原则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意义:①“三方等价原则”在国外早就存在(1917,J.熊彼特)。②钱伯海教授首先完整提出“平衡原则”(1982),广为流传,并被载入我国的新国民核算体系方案(1992)。③SNA与MPS两大核算模式存在诸多差异,但都遵循国民核算平衡原则,有着共同的平衡核算方法论基础。④学习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理解和掌握平衡原则,用科学的“宏观思维”统领具体方法和枝节问题,以简驭繁。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90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界定常住(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空间规定时间规定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科考站、军事基地等②经济利益中心:在何处拥有固定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经济活动。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界定91“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其他重要概念: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2.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92国外包括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领馆、新闻和移民机构等非常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核算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政治或主权范围的概念。国外并非泛指所有的非常住单位,而是仅仅包含与本国发生经济交易或存在资产负债关系的那部分非常住单位。核算中,通常将“国外”视同为一个部门,与“总体”内的各部门相并列,借此可以验证相关核算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严格说,国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民经济部门,因而,当我们从特定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角度计算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时,国外是不能包含在内的。国民核算中的“国外”国外包括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领馆、新闻和移民机构93
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国外部门”。该核算原则是依据SNA等国际标准核算文献以及世界各国长期的国民核算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提炼和概括的结果。3.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94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1.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以权益的形成或责任的发生为准,依据应收应付的原则记录核算资料。这是保证国民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一种经济价值(或权益)一旦被创造出来,或者被转换、转移、交换、消耗以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配电箱购销合同范文
- 2024年技术开发股权协议
- 代理出口业务协议书
- 商品房承租转让协议
- 合法建房承包合同格式
- 标准口译服务合同范本
- 物流运输合同范例
- 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书编写要点
- 境外劳务输出业务合同
- 电网调度合同范本
-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160页)
- 铁路信号基础继电器ppt课件
- 污水设计构筑物的计算
- 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详细介绍及招式名称汇总
- 风量、温度、噪声测试记录填写范例
- 特种作业人员台账.doc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1》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 电焊中级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用法PPT参考幻灯片
- 钢结构网架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