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课件(90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课件(90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课件(90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课件(90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课件(9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第二节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尝试建立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2.区别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两种方式。3.说出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内容索引一、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二、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一、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1.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体型较小,繁殖力

。(2)生活史短,

简单。(3)容易

。2.原理: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其种群数量会

。用__________分析果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增长的

。教材梳理强饲养管理计数和保存增加数学方法数学模型3.目的要求(1)学会培养果蝇的方法与技能。(2)分析果蝇的数量变化,绘制果蝇增长的曲线图,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4.探究问题:20~25℃条件下,果蝇以什么方式增长?5.方法步骤(1)取500mL广口瓶3个,先在每个广口瓶底部铺一层厚约2cm的棉花,然后放入大小相等且熟透了的半根香蕉、2只雌果蝇和2只雄果蝇,最后用双层纱布盖住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作为果蝇培养瓶。(2)将培养瓶置于

适宜(20~25℃)的环境中培养。(3)每天

培养瓶中果蝇个体数,持续3周。若培养瓶内的果蝇数量不易直接观察计数时,另取一洁净广口瓶作为果蝇的麻醉瓶,放入滴有1~2滴

的棉花团,并将其与培养瓶的瓶口对接,轻拍培养瓶把果蝇赶入麻醉瓶。待果蝇麻醉后,将其全部倒在白纸上,用毛笔进行计数。计数结束后再将这些果蝇

中培养。温度观察、记录乙醚放回培养瓶6.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1)需要每天观察、记录培养瓶中果蝇个体数(

)(2)培养瓶中果蝇的数量一直在增长(

)(3)绘制果蝇增长曲线图,是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判断正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指数增长1.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典题应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在第25~37天,成虫数量增长慢,成虫数量的变化符合“S”形增长曲线;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小;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2.(2022·河南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在实验室内把黄猩猩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其种群增长情况如图曲线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瓶内黄猩猩果蝇种群数量最多

为346只B.喂食充足的酵母菌,黄猩猩果

蝇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C.11月上旬黄猩猩果蝇种群的出

生率大于死亡率D.影响黄猩猩果蝇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变动√由题图可知,该瓶内黄猩猩果蝇的K值为346只,而K值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而不是最大数量,A错误;喂食充足的酵母菌,黄猩猩果蝇的数量仍会因空间大小受限而使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错误;11月上旬,黄猩猩果蝇的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即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也就是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二、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1.建立数学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

或其

的一个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2)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是解释生物种群数量

的重要方法。教材梳理现实系统性质动态变化2.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在

、空间无限和

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2)数学模型: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J,又称

形增长。如图(细菌的指数增长曲线)(3)特点:起始增长

,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增大,增长会

,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资源无限不受“J”很慢越来越快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条件:

有限、

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2)数学模型: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又称______形增长。(如图)空间资源“S”(3)特点:五个时期(见图)______(a):种群的个体数很少,种群密度增长缓慢;______(b):随着个体数的增加,种群密度增长逐渐加快;______(c):种群个体数达到K/2时,种群密度增长

;______(d):种群个体数超过K/2以后,种群密度增长逐渐变慢;______(e):种群个体数接近或达到K时,种群不再继续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最快减速期饱和期(4)环境容纳量: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

,又称K值。(5)应用①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a.预知草原放牧量:根据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在

增长最快的特点。b.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通过

生存环境来

环境容纳量以促进其增长。②防治有害生物:通过

环境因素来

环境容纳量以抑制其增长。最大数量转折期改善增大限制降低(1)指数增长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维持稳定不变(

)(3)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4)K值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

)(5)只要生存空间足够大,种群就能呈指数增长(

)×××√×判断正误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J”形增长分析某种群呈“J”形增长,每单位时间都按一定倍数(λ)增长,其种群增长的数学公式: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1)“J”形增长模型的λ值为一定值,且____(填“>”“=”或“<”)1。核心探讨>(2)已知种群增长率=

。请在下图中绘出“J”形增长的种群增长率曲线。提示如图所示2.“S”形增长曲线分析(1)已知种群增长速率=

也可用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斜率来表示,据此推测“S”形增长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并在下图中绘出其变化曲线。提示先增大,后减小。如图所示(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为

。当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K/20稳定型(3)从种群增长速率和环境容纳量两个方面考虑,治理鼠害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提示灭鼠应在鼠害刚发生时就进行;应该采取断绝食物、水源、地面硬化等措施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养鱼要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则需要将鱼群的个体数量控制在哪个数值上?如果要长期内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则需要将鱼群控制在哪个数量上?提示获得最大日捕获量需要将鱼群的个体数量控制在K值上;如果要长期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则需要将鱼群数量控制在K/2上。3.如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代表什么含义?提示代表环境的阻力或被环境所淘汰的个体数目。(2)图乙表示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K2)变成新的环境容纳量(K1)?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提示①②④⑤。项目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形状“J”形“S”形增长模型

1.种群两种增长方式的比较核心归纳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K值有无无K值有K值种群增长率的变化

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

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联系

2.“S”形曲线中K值和K/2的应用应用措施目的野生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有害生物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害虫数量快速增长资源开发与利用捕捞或收获后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3.麝类动物已极度濒危,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到2012年间对某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圈养的林麝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01年到2012年间,该种群的

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B.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变化

类似逻辑斯谛增长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麝种群的数量D.适当增加雌性林麝所占比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典题应用由图形可知,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类似指数增长,B错误。4.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呈指数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

才能出现B.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

到K值之前就是指数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

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种群数量为300以后进行√只有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才会呈指数增长,A正确;由图可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的增长不是指数增长,B错误;呈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其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即300)以后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生物资源能快速恢复,D正确。5.如图表示某肉牛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捕杀肉牛的时期应为第5年B.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

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

为400只C.在第10~20年时间内,该种群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D.在第10~20年时间内,该肉牛的种群数量仍呈上升趋势√据图分析可知,第10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200只,即

=200,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400只,捕杀肉牛的时期应为第10年以后,A错误、B正确;在第10~20年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则该种群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C、D正确。6.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会使种内竞争加剧,K值不可能增加,A项错误;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K值增加,B项正确;若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更加适应环境,K值可能增加,C项正确;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如果该新物种捕食该种群的天敌,或者为该种群提供食物,K值可能增加,D项正确。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时间(天)3691215182124273033种群增长率10.90.80.70.60.50.40.30.20.10题组一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用培养瓶培养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并计算种群增长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果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培养33天的果蝇数量达到了K值C.该果蝇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D.该果蝇种群不呈指数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2·浙江金华高二期末)某实验小组对果蝇进行培养并研究其增长规律,在25℃条件下,在瓶内放入雌雄果蝇各3只,4~5天后出现幼虫,第10天后,幼虫逐步成长为成虫。25℃时,果蝇的成虫约能活15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0天瓶内果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据图判断,第26天左右达到该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实验初始果蝇增长较慢的原因

是受到食物和空间的限制D.第26天后果蝇种群数量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大量成虫达到生理

寿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在瓶内放入雌雄果蝇各3只,4~5天后出现幼虫,第10天后,幼虫逐步成长为成虫,由于一对雌雄果蝇可产生很多的幼虫,25℃时,果蝇的成虫约能活15天,因此0~10天瓶内果蝇种群数量应在增加,A错误;据图判断,第26天之前果蝇数量增加,26天之后,果蝇数量下降,因此第26天左右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实验初始果蝇增长较慢的原因是由于初始果蝇数量较少,此时食物和空间是充足的,C错误;第26天后果蝇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食物和空间的限制,不是大量成虫达到生理寿命,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3.“J”形增长即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指数增长方式,下列环境条件不是“J”形增长所需条件的是A.环境中没有捕食的天敌B.环境中的食物和空间充足C.没有个体的出生和死亡D.环境中没有竞争物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2·浙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会随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改变而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同C.一个地域的环境容纳量由其有效资源决定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即不再改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不会随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环境不同,因此环境容纳量不同,B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不再继续增长或在K值(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D错误。161718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最大B.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B正确;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会增加,而不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为K值左右,K值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D错误。1617186.(2022·浙江杭州高二期中)在1800年,人们把绵羊种群引入塔斯马尼亚岛,此后的60年间,绵羊种群的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到1860年后,岛上绵羊的数量基本保持在170万头左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1800~1860年,该绵羊种群数量增长的方式是逻辑斯谛增长B.若环境稳定,塔斯马尼亚岛长期所能养活的绵羊最大数量是170万头左右C.岛上绵羊种群数量达到K/2后,种群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根据“S”形曲线的加速期增长最快的特点,可预知一个草原的最大放

牧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最大放牧量没有直接联系,不可预知一个草原的最大放牧量,D错误。187.(2022·浙江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池塘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丁两点时,鲤鱼种群数量相等B.丁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鲤鱼,图中四点中

丁点最适合开始捕获D.该鲤鱼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据图可知,横轴为种群数量,因此丁点的种群数量大于丙点,A错误。188.如图表示了某种群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代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1会受性别比例变化的影响C.曲线1与2的差值为自然增长率D.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图示可知,曲线1为种群的生殖数量,曲线2为种群的死亡数量,曲线1与2的差值为种群的增长数量,而不是自然增长率,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2022·浙江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

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

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K值处于a和b之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由于草原中的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据图可知,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的数量能达到最大值a,但该数值不能维持,故不是K值,该种群的K值应在a与b之间的某个数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2022·浙江高二阶段练习)如图表示在理想状态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关于两条曲线间的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A.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B.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C.其数量表示种群内出生的个体数D.为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增长所受到的环境阻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为K值,不是阴影部分,A错误;该图中无法得出迁入、迁出的个体数,B错误;种群内出生的个体数在该图中也无法体现,C错误;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形曲线无限增长,阴影部分为两曲线的差值,表示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增长所受到的环境阻力,D正确。16171811.如图表示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②t2~t3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③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④若乙物种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t2~t3时间内甲种群和乙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都表现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①错误;t2~t3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②错误;t4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小,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无法判断甲、乙种群密度的大小,③错误;t4时为乙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防治害虫应在t4之前进行,严防其达到最大增长速率,所以t4时防治效果不佳,难以防治,④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形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种群数量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

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

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正确;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即1-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时最大,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2·浙江瑞安中学高二期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远低于K/2时,进行杀虫效

果最佳C.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D.若曲线b2变成曲线b1,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K/2时进行,此时效果最佳,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曲线a为“J”形曲线,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若只有空间充足这一个条件,则种群数量增长不一定如曲线a所示,C错误;曲线b1和b2为“S”形曲线,曲线b1的K值较高,如果b2变成b1,说明环境容纳量提高,生存环境变好,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3年乌鸦种群数量最大B.第3年以前乌鸦种群呈指数增长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D.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在0~3年之间种群数量的λ值一直大于1,因此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A正确;由图可知:第0~3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长速率不断降低,在第3年停止增长,所以呈“S”形曲线增长,B错误;在第3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第3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错误;第3~9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不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如图表示不同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曲线是该种群在理想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没有K值②乙曲线中的K值是该种群的最大数量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该种群是某经济鱼,在e点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⑤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⑥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④ B.①⑥ C.①③ D.③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甲曲线是该种群在理想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呈“J”形增长,没有K值,①正确;在“S”形的种群增长曲线中,K值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即最大环境容纳量,其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②、⑥错误;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③正确;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c点对应的是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假设该种群是某经济鱼,在c点以后即可开始捕捞,只要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即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④错误;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环境阻力,据图可知,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前,⑤错误。故选C。16171816.(2022·浙江丽水高二期末)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个恒定体积培养液的试管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减少误差,取样时应将试管倒转

数次B.0~9h酵母菌数量因资源充足呈加

速增长C.15h后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

主要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D.21h后酵母菌数量将长期在6.0×107个上下波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为减少误差,取样时应将试管倒转数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A正确;据图分析,0~9h酵母菌数量因资源充足呈加速增长,B正确;15h后,酵母菌数量很多,种群内部竞争加剧,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C正确;21h后,若保持现有条件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内部竞争加剧等,酵母菌种群数量会减少,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如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曲线,图乙是某时期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图,图丙是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该种群迁入后表现为图甲所示的增长,是由于新环境的_____和_____是有限的。1617资源

空间18由于新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该种群迁入后,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最后达到K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根据图乙可以预测,该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逐渐增多根据图乙可知,生殖前期个体数量最多,生殖后期个体数量较少,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可预测该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多。18(3)图甲中种群数量为K值时,对应于图丙中的时间点为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t2图甲中种群数量为K值时,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