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理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劳动同质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可自由贸易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不存在运费、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货物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高职计算机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必备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1实习岗位专业不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实习,这不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契机。然而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难以在实习工作中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岗位的认知,这样不但难以提升其专业能力,还浪费了关键的实习资源,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一方面这可能和学生寻找实习机会难度较大有关,另一个方面就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不充分,缺乏足够的实习岗位。只有改善实习岗位专业不符合的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1.2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相较于其他学科,计算机教学存在自身的特征,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软硬件基础的更新时间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往往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以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软硬件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陈旧,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应用性差,这样就制约了学生的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滞后,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本身是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时效性,技能的应用性对其至关重要。若是教学内容滞后,学生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使其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1.3课程设置科学性差计算机语言学习、软件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两个关键部分,而要完成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课程设置问题需要把握重点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就业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目标,课程设置应该以此为导向,理论知识深化、应用能力提升两者虽然都十分重要,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只有把握这个核心,对课程设置进行考虑,才能确保其科学性。1.4教学方向制定不准高职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不但体现在培养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对象的素质、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普通高等院校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基于此,理论认知对高职学生是重要的,然而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更加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方向的制定不准,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上予以忽视,往往将计算机等级证书看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高低与否不关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既没有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也存在欠缺,这样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作用。2高职计算机教育对策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高中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为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2.1确保实习专业对口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影响了专业实习的效果,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那些争取不到专业对口的学生解决实习问题,只有使其深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去领悟相关内容,才能检验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对实际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状况的了解,能够使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其得到更好地就业教育。2.2改善计算机教学内容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成就,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有对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更新软硬件,改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客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条件,使其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深化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其二,提升备课质量,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善,教师发挥着直接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备课,加强对时下计算机技术、理论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有效性提高。2.3优化课程设置效果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上机课程的比例,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2.4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加以区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3总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高职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改善当前高职计算教育教育状况,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科学化。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1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欣赏课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3书评课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讨论课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5演讲课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6阅读写作课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1、技术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信息于一体,以网络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形式不是线形的,而是一种接近人的联想思维的方式,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2、资源巨大,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最快捷的服务。它的内容丰富,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的与写作有关的信息。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审美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3、网络的写作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主权,便于学生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写作教学的目的之一。创造是需要自由的,在网络写作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写作时有时有可选择性。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次写作,老师都可提前在网上征集文题,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去出文题,然后讨论。教师在网上看了后做一些补充或提高,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可以自由创造。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文题,不但能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而且可以从同学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4、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注重实用。美国一位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生活又是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导致学生生活空间狭小,使学生写作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则不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各类专门的网络特别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网络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让学生在捕获最新信息的同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写作时刻关注社会发生的事,学生在网上看到后,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也可即时交流看法,这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关心国家大事高尚道德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了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7竞赛课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能够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比较优1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理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劳动同质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可自由贸易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不存在运费、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货物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3
例如:只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需求方面的分析;忽视了资本(K)、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假设生产成本固定等等。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下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即意味着:(1)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2)劳动是同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显然,这有些不切实际。例如:只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需求方面4
19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开始抛弃古典的劳动价值论,引入了新的的分析基础和方法——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开始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使之理论框架更加严密,更具现实意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完全竞争的均衡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52.4.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1、机会成本理论
2、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3、社会无差异曲线
4、孤立均衡2.4.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61.机会成本(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1)概念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因此,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1.机会成本(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7没有劳动是唯一要素或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就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机会成本的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8(2)机会成本的三种形式机会成本不变: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变。机会成本递增: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1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断减少。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说明
(2)机会成本的三种形式9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概念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转移曲线),它表示一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不同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组合。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概念10边界内部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边界外部各点:表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的产量水平。当资源供给增加或者技术进步时,PPF会外移。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11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A商品产出必须放弃的另一种B商品的产出量——即为A商品的机会成本,也叫A商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边际转换率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因商品的机会成本特征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A商品产出必须放弃的12(2)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2)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13机会成本不变——建立在生产要素单一且同质的假设前提下,并要求两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或转移),且转移后的生产效率也相同。由于这些假设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现实中,机会成本不变的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在这里讨论只是便于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14(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曲线。(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15多生产X,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Y;多生产Y,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X。多生产X,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Y;多生产Y,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16(4)机会成本递减时的生产可能曲线在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内凹进的曲线。(4)机会成本递减时的生产可能曲线17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相对商品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若以Px和Py分别表示小麦(X)和玉米(Y)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Px/Py。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18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若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
因此,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就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所在,也成为两国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低→该商品的机会成本低→该商品有比较优势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若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193、无差异曲线(1)概念无差别曲线是在同一条曲线上有着无数的不同点,这些点代表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这种不同的数量组合对于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效用(满意度)是相同的、无差别的。个人无差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3、无差异曲线(1)概念20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Curve)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一国的需求偏好可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说明。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21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22关于无差异曲线的一些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为什么?)该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意愿的交换比例,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关于无差异曲线的一些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23一组特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不同收入的分配会导致一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对于社会无差异曲线而言,边际替代率(MRS)是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的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与MRT的联系?)一组特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244.孤立均衡孤立均衡指的是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4.孤立均衡25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即上图中E点。在E点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过E点的切线的斜率=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X于Y的相对价格(Px/PY)=X的机会成本。在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量应该与其生产量相一致。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262.4.3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果分析1.机会成本不变与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20120600美国棉布小麦20016080401201000英国棉布60202.4.3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果分析小麦200240300127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商品数量的一种组合。英、美两国生产可能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如果想多生产一些小麦,它们必须放弃一些棉布的生产。生产可能曲线均为直线表明它们的机会成本是不变的,即美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棉布的生产,英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单位棉布的生产。直线的斜率表示生产两种商品需要的劳动量的比率,也就是在没有贸易时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
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商品数量的一种组合。英、美28完全专业化分工后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20120600美国棉布小麦20016080401201000英国棉布AA1BB1C6020C1完全专业化分工后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29美、英两国最终消费组合点都在其各自生产可能曲线的上方,说明贸易后两国消费了比贸易前更多的商品,即双方的福利条件都提高了。两国能够消费更多的小麦的原因在于两国专门生产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如果两国没有开展贸易,美国就不会去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也不会去专门生产棉布,因为两国都需要同时消费小麦和棉布。美、英两国最终消费组合点都在其各自生产可能曲线的上方,说明贸302、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优势模型(1)国际贸易模式
YBAXPAA国EPBC1C2B'PA'B国A'E'PB'C1'C2'XY2、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优势模型YBAXPAA国EPBC131
由于A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小于B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A国在X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开始贸易,A国势必增加其具有比较优势的X产品的生产,B国则增加其具有比较优势的Y产品的生产。则A、B两国各自从孤立均衡点开始,向着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方向移动——即A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B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直至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
32
由于两国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专业生产比较优势产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则两国的生产专业化将会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时为止。此时,两国贸易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被称为贸易均衡的商品相对价格。
33PA<PB
=P'B<P‘A两国消费分别建立在共同商品相对价格线(PB
=P‘B)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C2和C2’相切的E点和E‘点上。此时,两国都可以消费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商品组合,这是封闭经济下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贸易改进了各国经济福利水平,即贸易利得。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34(2)贸易利得的分解
XBPwYEC1C3A国TC2Pw=PBA(2)贸易利得的分解XBPwYEC1C3A国TC2Pw=35贸易利得可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gainsfromexchange)和分工所得(gainsfromspecializaton)。交易所得:两国仅仅参与国际交换而不进行国际分工时所获得的利益。分工所得:两国在按照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从事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获得的好处。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36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点A的生产组合进行生产,但是按分工后的国际相对价格Pw进行对外贸易,则A国的消费水平提高至T点。即使不进行专业化生产,A国仍可从交换中获得利益。由A点移至T点带来的消费增加就是A国通过交易获得的利益——交易所得。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37若A国开展专业化生产后,其国内生产发生变化,即由A点移至B点,相对于A点而言,A国进行更大程度的X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于是按国际相对价格与他国相交换,消费确立在更高的水平E点上。从T点到E点的消费增加则是A国通过分工带来的分工所得——分工所得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共同构成了总贸易利得。若A国开展专业化生产后,其国内生产发生变化,即由A点移至B点38注意: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可以实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两国未能够达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392.4.4互惠贸易的国际交换价格范围约翰·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并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在相互需求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2.4.4互惠贸易的国际交换价格范围40
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有各自的交换比例,但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会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贸易双方才都可以获利。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1
国家商品美国英国小麦(吨/人年)玉米(吨/人年)6412国家美国英国小麦(吨42分工前在美国国内,1吨小麦可换取2/3吨玉米在英国国内,1吨小麦可换取2吨玉米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3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分工后,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专门生产玉米,再相互交换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4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也就是说,按照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那么,美国并不比分工前多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就是说未获得贸易利益),那么美国会因此退出交易,从而使国际贸易不可能发生。因此,两国交换比例不可能低于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5
同理,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也就是说,按照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那么英国也不能从两国贸易中获益,从而也会退出交易,导致国际贸易不可能发生。显然,这个比例也不能高于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6因此,两国间小麦和玉米的交换比例必须介于美、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即: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国际市场1吨小麦交换玉米的数量<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也就是:
1:2<小麦与玉米的交换比例<3:2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7国际交换价格介于经济孤立均衡时两国国内交换价格之间。在这个比例范围内,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美国的国内交换价格,美国的获利就越少;越接近英国的国内交换价格,美国的获利就越多。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48本章小结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贸易的基础是绝对优势。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产出的一部分与别国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然而,绝对优势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本章小结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49二、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国家之间应该按“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它们两者之间的有利程度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绝对劣势最小的商品。通过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双方都能获得比分工以前更多的商品。二、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50三、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线等现代分析工具已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两国具有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导致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差异。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差异是两国参与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分工和交换都可以改善两国的福利。现代工具的应用,既弥补了大卫·李嘉图劳动成本的缺陷,又使得比较优势理论表述形象清晰、简练精确、直观具体。
三、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线等现代分析工具已51思考: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并分析原因?2、长期强调“比较优势”的发展策略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弊端?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比较优势”策略的困境?思考: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并分析原因?52Table2.5showsbushelsofwheatandtheyardsofcloththattheUnitedStatesandtheUnitedKingdomcanproducewithonehouroflabortimeunderfourdifferenthypotheticalsituations.Ineachcase,identifythecommodityinwhichtheUnitedStatesandtheUnitedKingdomhaveanabsoluteadvantageordisadvantage.SupposethatinCaseBinTable2.5theUnitedStatesexchanges4Wfor4CwiththeUnitedKingdom.(a)HowmuchdoestheUnitedStatesgainintermsofcloth?(b)HowmuchdoestheUnitedKingdomgainintermsofcloth?(c)Whatistherangeformutuallybeneficialtrade?Table2.5showsbushelsofwhe53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5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理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劳动同质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可自由贸易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不存在运费、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货物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高职计算机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必备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1实习岗位专业不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实习,这不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契机。然而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难以在实习工作中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岗位的认知,这样不但难以提升其专业能力,还浪费了关键的实习资源,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一方面这可能和学生寻找实习机会难度较大有关,另一个方面就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不充分,缺乏足够的实习岗位。只有改善实习岗位专业不符合的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1.2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相较于其他学科,计算机教学存在自身的特征,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软硬件基础的更新时间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往往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以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软硬件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陈旧,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应用性差,这样就制约了学生的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滞后,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本身是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时效性,技能的应用性对其至关重要。若是教学内容滞后,学生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使其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1.3课程设置科学性差计算机语言学习、软件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两个关键部分,而要完成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课程设置问题需要把握重点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就业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目标,课程设置应该以此为导向,理论知识深化、应用能力提升两者虽然都十分重要,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只有把握这个核心,对课程设置进行考虑,才能确保其科学性。1.4教学方向制定不准高职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不但体现在培养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对象的素质、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普通高等院校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基于此,理论认知对高职学生是重要的,然而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更加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方向的制定不准,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上予以忽视,往往将计算机等级证书看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高低与否不关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既没有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也存在欠缺,这样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作用。2高职计算机教育对策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高中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为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2.1确保实习专业对口有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或是学生自己争取到的实习岗位往往和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不相符,这样就难以使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影响了专业实习的效果,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那些争取不到专业对口的学生解决实习问题,只有使其深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去领悟相关内容,才能检验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对实际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状况的了解,能够使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其得到更好地就业教育。2.2改善计算机教学内容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成就,技术、软件滞后情况比较明显,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有对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更新软硬件,改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客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条件,使其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深化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其二,提升备课质量,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善,教师发挥着直接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备课,加强对时下计算机技术、理论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有效性提高。2.3优化课程设置效果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学习时间有限,往往以理论、知识课程代替上机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上机课程的比例,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2.4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等科技型、学术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攻关、科研能力,为此,往往对学生设置系统、完善的理论教学,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计算机工程师,而是为了应用型人才,架起工程师和操作员之间的桥梁。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加以区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3总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高职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改善当前高职计算教育教育状况,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科学化。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1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欣赏课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3书评课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讨论课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5演讲课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6阅读写作课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1、技术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信息于一体,以网络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形式不是线形的,而是一种接近人的联想思维的方式,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2、资源巨大,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最快捷的服务。它的内容丰富,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的与写作有关的信息。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审美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3、网络的写作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主权,便于学生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写作教学的目的之一。创造是需要自由的,在网络写作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写作时有时有可选择性。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次写作,老师都可提前在网上征集文题,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去出文题,然后讨论。教师在网上看了后做一些补充或提高,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可以自由创造。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文题,不但能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而且可以从同学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4、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注重实用。美国一位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生活又是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导致学生生活空间狭小,使学生写作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则不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各类专门的网络特别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网络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让学生在捕获最新信息的同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写作时刻关注社会发生的事,学生在网上看到后,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也可即时交流看法,这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关心国家大事高尚道德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了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7竞赛课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能够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比较优55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理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分析背景56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劳动同质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可自由贸易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不存在运费、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货物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57
例如:只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需求方面的分析;忽视了资本(K)、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假设生产成本固定等等。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下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即意味着:(1)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2)劳动是同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显然,这有些不切实际。例如:只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需求方面58
19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开始抛弃古典的劳动价值论,引入了新的的分析基础和方法——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开始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使之理论框架更加严密,更具现实意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完全竞争的均衡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592.4.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1、机会成本理论
2、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3、社会无差异曲线
4、孤立均衡2.4.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601.机会成本(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1)概念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因此,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1.机会成本(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61没有劳动是唯一要素或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就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机会成本的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62(2)机会成本的三种形式机会成本不变: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变。机会成本递增: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1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断减少。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说明
(2)机会成本的三种形式63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概念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转移曲线),它表示一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不同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组合。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概念64边界内部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边界外部各点:表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的产量水平。当资源供给增加或者技术进步时,PPF会外移。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65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A商品产出必须放弃的另一种B商品的产出量——即为A商品的机会成本,也叫A商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边际转换率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因商品的机会成本特征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A商品产出必须放弃的66(2)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2)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67机会成本不变——建立在生产要素单一且同质的假设前提下,并要求两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或转移),且转移后的生产效率也相同。由于这些假设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现实中,机会成本不变的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在这里讨论只是便于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68(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曲线。(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69多生产X,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Y;多生产Y,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X。多生产X,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Y;多生产Y,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70(4)机会成本递减时的生产可能曲线在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内凹进的曲线。(4)机会成本递减时的生产可能曲线71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相对商品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若以Px和Py分别表示小麦(X)和玉米(Y)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Px/Py。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72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若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
因此,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就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所在,也成为两国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低→该商品的机会成本低→该商品有比较优势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若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733、无差异曲线(1)概念无差别曲线是在同一条曲线上有着无数的不同点,这些点代表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这种不同的数量组合对于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效用(满意度)是相同的、无差别的。个人无差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3、无差异曲线(1)概念74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Curve)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一国的需求偏好可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说明。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75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76关于无差异曲线的一些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为什么?)该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意愿的交换比例,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关于无差异曲线的一些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77一组特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不同收入的分配会导致一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对于社会无差异曲线而言,边际替代率(MRS)是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的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与MRT的联系?)一组特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784.孤立均衡孤立均衡指的是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4.孤立均衡79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即上图中E点。在E点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过E点的切线的斜率=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X于Y的相对价格(Px/PY)=X的机会成本。在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量应该与其生产量相一致。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802.4.3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果分析1.机会成本不变与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20120600美国棉布小麦20016080401201000英国棉布60202.4.3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果分析小麦200240300181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商品数量的一种组合。英、美两国生产可能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如果想多生产一些小麦,它们必须放弃一些棉布的生产。生产可能曲线均为直线表明它们的机会成本是不变的,即美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棉布的生产,英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单位棉布的生产。直线的斜率表示生产两种商品需要的劳动量的比率,也就是在没有贸易时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
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商品数量的一种组合。英、美82完全专业化分工后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20120600美国棉布小麦20016080401201000英国棉布AA1BB1C6020C1完全专业化分工后小麦2002403001801608040183美、英两国最终消费组合点都在其各自生产可能曲线的上方,说明贸易后两国消费了比贸易前更多的商品,即双方的福利条件都提高了。两国能够消费更多的小麦的原因在于两国专门生产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如果两国没有开展贸易,美国就不会去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也不会去专门生产棉布,因为两国都需要同时消费小麦和棉布。美、英两国最终消费组合点都在其各自生产可能曲线的上方,说明贸842、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优势模型(1)国际贸易模式
YBAXPAA国EPBC1C2B'PA'B国A'E'PB'C1'C2'XY2、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优势模型YBAXPAA国EPBC185
由于A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小于B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A国在X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开始贸易,A国势必增加其具有比较优势的X产品的生产,B国则增加其具有比较优势的Y产品的生产。则A、B两国各自从孤立均衡点开始,向着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方向移动——即A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B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直至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
86
由于两国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专业生产比较优势产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则两国的生产专业化将会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时为止。此时,两国贸易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被称为贸易均衡的商品相对价格。
87PA<PB
=P'B<P‘A两国消费分别建立在共同商品相对价格线(PB
=P‘B)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C2和C2’相切的E点和E‘点上。此时,两国都可以消费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商品组合,这是封闭经济下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贸易改进了各国经济福利水平,即贸易利得。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88(2)贸易利得的分解
XBPwYEC1C3A国TC2Pw=PBA(2)贸易利得的分解XBPwYEC1C3A国TC2Pw=89贸易利得可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gainsfromexchange)和分工所得(gainsfromspecializaton)。交易所得:两国仅仅参与国际交换而不进行国际分工时所获得的利益。分工所得:两国在按照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从事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获得的好处。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课件90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点A的生产组合进行生产,但是按分工后的国际相对价格Pw进行对外贸易,则A国的消费水平提高至T点。即使不进行专业化生产,A国仍可从交换中获得利益。由A点移至T点带来的消费增加就是A国通过交易获得的利益——交易所得。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91若A国开展专业化生产后,其国内生产发生变化,即由A点移至B点,相对于A点而言,A国进行更大程度的X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于是按国际相对价格与他国相交换,消费确立在更高的水平E点上。从T点到E点的消费增加则是A国通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充电机电子商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储料式PC中空吹塑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供水行业供需趋势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权威版
- 2024年防水材料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三方用工安全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政府招商引资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度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合同5篇
- 2024年度医疗服务引进合同2篇
- 2024年度医疗门诊部承包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式协议样本版B版
-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食品营养学(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液压升降机设计02
- 油墨检验报告表
- 科主任绩效考核评分表1
- 第三讲:苏联模式兴衰
- LY/T 1754-2008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 GB/T 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
- GB/T 41002-2022儿童箱包通用技术规范
- 光学5(光的偏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