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对加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本文关键词语】大学生网络技术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大学生道德建设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大网络道德知识的传播力度;加强阵地建设,弘扬先进文化;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德育工作的覆盖面;提升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加强政治敏锐性和判定力;强化管理,建立网络监控机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开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方式。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无限“钟爱〞,成为网上的重要群体。截止2002年6月30日,在中国上网的4580万网民中,18—30岁的约占75%。另据统计,北京重点高校学生中经常上网的达80%。这飞速发展的网络,带来了高校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条理变更,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高校必需对这场变更高层次度看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网络的兴起,给青年学生沟通信息、知识、情感创造了另一种生存空间,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他们能够同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没有任何歧视地、自在、民主、平等地沟通和讨论;为青年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道德需要,确定自己的道德主体地位,构成良好的道德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详细表如今如下四个方面:1、自在、民主张识。网络的自在、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社会中,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法对互联网进行整体性的管制或控制。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进出网络、选择身份角色、发表言论、与人交往、选择信息的自在。任何人都不需要由别人来代表自己发表观点,而且任何人的意见和政治家在网上的信息所获得的效应是一样的,不会由于个人的信仰、种族和社会地位等问题而被褫夺参与的时机。这就使自在、民主张识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使青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足的发挥。2、个性意识。在传统社会中,人的个性遭到一定的限制、压抑,除了社会和人为的原因之外,还有技术的原因,人们很少或根本没有表达个性的技术手段,网络的出现则根本改变了这种情况,网络赋予人们行为选择以更大的权利,使人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大为拓展,网民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另外,网络还赋予人们更多的行为角色,人们在网络上能够相互“隐瞒〞真实的身份,暴露给对方的只是符号或代码,固然身份是虚拟的,但是这并不隐藏自已的真实观点,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这就提升和强化了人们成认个体权利、尊敬个体庄严的的意识,尤其是个体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加强,将有利于青少年构成健全人格和独立的个性。3、互助意识。网络的发展,使地球变成小小的村,网络社会的一切,都被罩在这张以互联为根本特征的“网络〞里面。虽然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还有矛盾、冲突,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互相联络、互相依靠成为主流。网络使人们平等地享用网络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同时也使自已发布的信息在网络范围内供别人享用。信息的分享使互助意识成为网络社会基本伦理精神,互助意识的加强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成,有利于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培养出以文化分享为特征的全球文化。4、责任意识。网络在赋予个人强大的权利的同时,也要求个人对自已的行为和对所创造的网络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网络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它依靠于现实世界和与人们的网络行为而存在;同时,网络不会自动地把我们带人一干二净的数字化乐园,需要网络人的一种内控集中—责任(包含技术责任和道德责任),来维持网络的安全和通顺。假如人们不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放松自已的责任,必定会产生恶劣的后果。例如,网络犯罪、黑客、侵权、黄色文化等,都是由于忽视责任造成的;“千年虫〞问题,固然不是有意识造成的,但是这也充足说明责任意识在网络时代的主要意义。这些,都有利于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唤醒,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之上的,它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并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技术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精神养成提供了机遇的同时,很多负面的、消极的、非主流道德观念也开始冲击着青年学生的头脑,并产生一定的影响。1、在道德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和无主义的泛滥。国际互联网复盖在整个地球外表上,既没有明确的国界和地区界线,也没有开始和结束,没有边沿也没有中心,人在网络中变成了电子化的“符号〞存在,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非中心化、多元化、外表化、无最终目的等,在网络世界中找到最适宜生长繁衍的领域。互联网中,所有的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谁都没有绝对发言权,谁又都有发言权,任何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以至能够不要任何原则,进而导致无主义的泛滥。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情感的疏远。网络上的交往,把人们的言语举止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固然拉近了人的时空间隔,却疏远了人的心理间隔。一些人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构建自己的“网络精神天地〞,必定减少了现实社会中的直接交往,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感情联络的冷漠与隔膜。网络中,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自己的角色、明白张胆地扯谎,使人们难以区分网络上的真与假,加剧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2、在道德规范方面。道德规范的虚拟性。网络中,人网者往往是匿名匿形的,其行为是在虚拟的情况下进行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理论中加以认识、检验。互联网至今还没有相对成型的法律规范和相对完备的道德规范,而在难以确定规范对象、难以确立外在监督环境的情况下,即便伦理规范很完备、理论很填密,其操作性也只能是虚拟的,对做不道德行为的人而言约束力很小,以至毫无效力。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一个特定的社合只能有一种道德处于主体地位。而网络打破了传统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人的活动进人了全球化的水平,不同的道德规范能够互相碰撞、冲突,使网络成员拥有自己特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拥有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道德风俗习惯。3、在道德行为方面。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和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性,又引发大量失范行为:文化霸权和信息污染问题。其一是文化霸权严重。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以上,法语内容占到5%,网上文化深深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西方国家占领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制高点〞,能够控制国际舆论,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倾销〞它们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其二信息污染严重。网上信息传播的非地域性,带来了无数的信息垃圾,并日益演变成信息污染。如网上黄毒泛滥,大量黄色的文化垃圾涌人中国;“法轮功〞之类网站,也利用网络大肆传播歪理邪说。其三是恶意政治信息的挑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失去了地域的屏障,恶意的政治信息也开始直接侵袭他国民众,电子空间中国家间、地区间道德和价值的冲突如剧,维持国家观念和共同价值观的难度增大。个人隐私问题。个人隐私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受法律保卫。然而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都会在网络上留下一串串数字“脚印〞,极易被跟踪“网络效劳商极易将网民所有的活动记录下来,研究他们的喜好、习惯,以作为扩展商务行为的目的;更有一些网络管理者或心怀叵测的人对上网用户的记录进行改动或传播,其危险是不问可知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商业资源之一,而网络的最大特点以及效用在于其信息资源的分享性。但是网络上,信息却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知识产权保卫问题。网络上,未经允许而借用、移植、复制别人程序和其他信息的行为却大量存在,由于各国之间保卫知识产权的于因特网本身安全性问题,网络犯罪正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犯罪形式相比,网络犯罪具有高技术、高智能、蔓延迅速、牵涉面广、国际化、犯罪者日益年轻化等特点,而且网络犯罪多是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工作一个新的主要阵地。国内外敌对权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和争夺大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用有力办法应对这种挑战。〞对高校来说,必需以“〞主要思想为指点,正确分析网络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自动应对挑战,积极创新工作,加强对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与引导,变被功为自动。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大网络道德知识的传播力度。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经过,它大体包含下面几个环节:(1)深化道德认识。网络和网络道德都是新事物,首先要让青年学生做到理性认知,明确网上行为与现实社会行为的道德界线,只要这样能力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2)陶冶道德情感。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决定而且还受情感制约,假如仅有理性认知而不能升华为道德情感。那么这种理性认知还是不自发的。只要构成道德情感后,人们能力自发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衡量,然后全身心地投人到道德行为理论中来。(3)培养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道德情感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到达一定的道德目的和水平的主要条件,在道德行为理论中往往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压力和矛盾,假如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克制理论中的困难,达不到道德行为目的。(4)坚决道德信念。它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是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道德信念构成以后,道德主体认真去理论,以至为所信仰的真谛而献身。(5)养成道德习惯。经过前四个环节的道德教育,道德主体始终一贯地根据道德要求规范自己行为,这时道德已不是外在规范,而是内在的自我要求,主体的道德行为已经成为习惯。这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络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道德教育的整体。高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地开展网络道德的讨论和沟通,加大网络道德知识的传播力度,如网络保密道德问题、网络安全道德问题、网络知识产权的保卫问题等,使青年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网上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网上行为是不道德的。2、加强阵地建设,弘扬先进文化。因特网上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声音多,而发自中国的声音少,这种信息传播的极不对称性,必定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遭到来自网上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此,高校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自动迎接挑战,把宣传现代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视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灵魂,自动占据网络阵地不断建设有影响力的,能够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网站,旗帜鲜明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点,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教育引导使青年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同时,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鼎力开发德育信息资源,将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社会德育信息送上国际网络,以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和震颤,使青年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时刻承受正面的声音和先进文化的熏陶。3、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德育工作的覆盖面。计算机网络扩展了青年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德育工作方式遭到很大的冲击。因而,应对网络化的挑战,高校首先要了解现代社会思潮和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的同时,认真研究网络化影响道德建设的特点,要树立开放的教育意识,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开展网上道德教育。例如能够将“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纳人专业知识或课堂教学之中;针对上网学生存在的道德和心理问题,开展“网上谈心〞、“网上心理咨询〞等工作;还能够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或布置辅导员,工作者主持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或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网上讨论,对青年学生的讨论和思想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面的信息,使青年学生能够从网络中承受丰富的有益的知识信息,减少腐朽文化的侵蚀。4、提升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加强政治敏锐性和判定力。青年学生在网络上既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培养青年学生的信息素质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要教育青年学生自发维护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气氛。同时要综合运用传统的媒体强化舆论的道德评价,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构成舆论压力。其次,要提升青年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自发抵抗意识和本身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提升政治敏锐性和判定力,擅长对信息进行分析判定。再次,要培育青年学生信息心理素质。信息社会宏大的信息生产量以及高速的信息流动,往往会使人们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必需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心理蒙受能力,以平常心和积极的态度作出取舍,正确对待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2024-2025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的临床护理
- 【培训课件】销售技能培训 顾问式实战销售
- 产后胳膊疼的健康宣教
- 低磷血症的临床护理
- 《教学管理》课件
- 变形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护理
- JJF(陕) 077-2021 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校准规范
- 幼儿教师培训课件:《信息交流》
-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计划
- 普拉达品牌调研分析报告
- 软件工程生涯发展展示
- 火电行业盈亏平衡分析
- 《青梅煮酒论英雄》课件
- 《期末复习指导》课件
- 螳螂的捕食技巧和生命周期
- 售后服务应急预案
- 中医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 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投标方案
- 数学丨2023年广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国培教师个人成长案例3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