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_第1页
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_第2页
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_第3页
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_第4页
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环境法规2013年9月资源环境法规2013年9月前言WhyWhatHow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法,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众多法律法规的集合。前言

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也是法学的二级学科。它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环境与资源法同时主要还是一门具有特定内容的独立的法学学科。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决定起草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北京大学法律系(现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部分法学教学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该法的起草工作1978年北京大学开始在民法硕士点下招收环境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发展历程1984年环境法学课程开始纳入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大学法学院校法律专业的专业计划1997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法学列为法学二级学科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新增《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法学核心课程1984年环境法学课程开始纳入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大学法学院校法0301一级学科:法学030101法学理论030102法律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7经济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030110军事法学0301一级学科:法学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对环境与资环保护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至2006年,我国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其中不少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该门课程,部分院校将这门课程列为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对环境与资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法制观念;熟悉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规范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加深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相关部门实体法、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正确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能力,以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方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学习方法一、重点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二、善于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研究资源环境法规。三、案例分析,拓展阅读。方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学习方法推荐书目所用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版).金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推荐书目所用教材参考书目:(1)环境法学(第二版).汪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环境资源法教程(第二版).蔡守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环境法新视野(修订版).吕忠梅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4)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六版).韩德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5)环境法学(第二版).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外作业占15%

(2)期末考核成绩占50%。考核形式有:笔试。课内实践主要是分组进行案例分析。(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法的含义、本质和特征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第三节法的作用重难点: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法的含义、本质和特征一,法的语源和字义1,法的古体——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说文解字》灋(fǎ)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法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一,法的语源和字义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二、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里,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核心部分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阶级意志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一定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经济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

总之,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的内容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由统治阶级的生活条件所决定。这就是阶级社会法的本质。二、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里,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除受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科学技术等因素也会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在分析法律这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功能、作用和特征时,就不能简单化和单一化。例如环境法的性质从其产生、目的和作用来说,就不能简单他说“它是阶级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也不能说“它仅仅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除受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三、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制定,就是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出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文件的活动。“制定法”一般也叫“成文法”。认可,就是国家对社会上已有的某种规则或习惯,确认它具有法律效力。“习惯法”也叫“不成文法”。三、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规范,一般指规则、准则、标准。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法律规范,其他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日常生活准则和礼仪习惯等等。技术规范是调整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人同自然关系的行为规则。当技术规范被法律确认后,便成为具有技术内容和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法规。(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2.法律规范的构成

(1)行为模式可以这样行为,表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属于授权性法律规范;应该这样行为,表现为法律上的义务,属于命令性法律规范;不应该这样行为,也表现为法律上的义务,属于禁止性法律规范。(2)法律后果肯定性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或奖励;否定性后果,即法律不予承认、否定甚至对此行为进行制裁2.法律规范的构成(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司法制裁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司法机关实施的制裁,它又分为刑事制裁(因犯罪实施的各种刑罚)和民事制裁(因违反民事义务实施的各种制裁,例如,排除侵害、民事赔偿、强制执行等)。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实施的制裁,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因失职或违纪行为实施的行政处分也属于行政制裁。(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归纳上述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法就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归纳上述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法就是体现统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一、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的含义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法律由什么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来划分法律的不同形式。一、法的渊源(二)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的形式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2.法律

基本法

其他法律(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二)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的形式1.宪法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

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而且只在本管辖区内有效。

地方性规章3.行政法规5.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本来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除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以外,也具有与国内法同样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国内法渊源之一。而且有的国内法还规定,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5.国际条约二、法的分类

(一)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据法的创制、适用主体和适用范围(二)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三)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对象、关系、空间、时间的不同。(四)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五)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创制和表现形式二、法的分类

第三节法的作用

第三节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在环境保护法学中,同样包括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如《水污染防治法》第9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也就说,凡是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既不能超标排放,也不能超过给定的总量进行排污。这是一种义务性规范。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义务性规范占有的份量相对较重。授权性规范,比如,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大多包含这样的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检举、揭发和控告。法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有些不违法的行为,可能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不值得提倡。法作为评价人们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有时需要通过制定技术性规范才能实现。如上面提到的《水污染防治法》第9条的规定,就必须以“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和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已经出台为前提。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特别是污染防治法中,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根据这条规定,排污者就可以预测自己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法律后果,从而约束自身的排污行为。预测作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预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3条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也就是说排污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预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就要缴纳排污费。当然,对于违法行为,有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教育作用在2009年2月发生在江苏盐城的特大污染案,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肇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胡某以及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丁某有期徒刑10年和6年。教育作用强制作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比较经常采用的是行政责任。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是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共20条,其中18条涉及行政责任,2条涉及民事责任;在涉及行政责任的18条中,有2条针对严重违法行为,规定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具有普遍性,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浓重的行政法色彩。强制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

(一)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社会作用

政治职能

社会公共职能(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性二、法的社会作用(一)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社会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作用: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科学的技术的进步预防和制裁违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改善并促进人地关系和谐与健康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作用: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通常设定的是底线,如果连法律的规定都等于突破了社会的底线。要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发展,还需要在社会树立高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风尚。法律毕竟是人制定的,限于科学技术和人的认知能力,法律总是难免存在缺陷和漏洞的。所以,仅仅依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难以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健康的。总之,既不能认为法律万能,也不能认为法律无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只能发挥自身应有的功效。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通常设定的是底线,如果连法律的规定都等于环保立法的视频思考题:为什么要立法保护环境?作业:举例说明法的规范作用。环保立法的视频相关知识相关知识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1930.12.1-12.5月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碳氢化合物紫外光形成浅蓝色烟雾1955年400多人死亡。1948.10.26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二氧化硫6000人生病,17人死亡。1952.12伦敦烟雾事件:二氧化硫5天内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1953-1956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氮肥厂汞,形成甲基汞,1004人死亡。第一章绪论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1930.12.1-12.5月比利1955-1972日本富山县骨痛病事件:镉,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等。1968.3日本米糠油事件:北九州、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中的载体,混入米糠油中,生病5000多人,16人死亡。1984.12.3印度博帕尔事件: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储罐爆炸,死亡人数近两万。1986.4.26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乌克兰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1986.11.1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瑞士某化工厂失火,硫化物、磷化物,使河“死亡”20年。第一章绪论1955-1972日本富山县骨痛病事件:镉,骨骼严重畸形、剧第一章绪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第一章绪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第一章绪论伦敦烟雾事件(1952)第一章绪论伦敦烟雾事件第一章绪论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第一章绪论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水俣病事件水俣湾内的化工厂废水中所含的“甲基汞”给居民带来人体侵害,形成环境侵权。患者“甲基汞”中毒后,会出现如下的症状:肢体麻木、步行困难、听力障碍、吐字不清、弱智、神经错乱、双目失明,乃至死亡。怀孕妇女会将汞中毒带给胎儿,令其天生弱智。水俣病事件水俣湾内的化工厂废水中所含的“甲基汞”给居民带来人汞污染导致的傻笑症汞污染导致的软骨与瘫痪汞污染导致的傻笑症汞污染导致的软骨与瘫痪展示的是扭曲的拳头。拳头虽无力握紧,但表达的是无声的呐喊与抗争!是对——只要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环境利益、公民环境权保护境况的抗争!展示的是扭曲的拳头。富山痛痛病事件(废水镉)神通川河中的含镉废水使下游居民镉中毒,从而全身疼痛像针扎。走路时弯腰拱背,严重时只能在地上爬。所以称“痛痛病”。久病者躺在床上,肌肉萎缩,骨胳变形弯曲,有的身高缩短25-30厘米。最后大多数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潜伏期长达10-30年。富山痛痛病事件(废水镉)神通川河中的含镉废水使下游居民镉中毒痛痛病事件:含镉废水所致的环境侵权痛痛病事件:含镉废水所致的环境侵权核污染波及范围示意图核污染波及范围示意图核之痛的数字解读绿色和平组织称危害被低估10倍;专家称消除事故后遗症需800年;27万人因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立即疏散了11万多人,后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34万余人;白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报告:全球20亿人受影响核之痛的数字解读绿色和平组织称危害被低估10倍;第一章绪论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

第一章绪论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第一章绪论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第一章绪论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第一章绪论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第一章绪论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状况(全球环境展望-3)对1972-2002年间的全球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织编写。土地森林生物多样性淡水海岸与海洋区大气城市面积第一章绪论当今世界环境状况(全球环境展望-3)对1972-2002年间Land土地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20世纪80年代:每年有1000万公顷水田遭破坏2002年比1972年多出22亿人口第一章绪论Land土地EUROPEASIAN.AMERICAS.土地退化世界人口增加

导致不合理使用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第一章绪论土地退化导致不合理森林植被……过度第一章绪论Forest森林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热带雨林采伐率:每年1%21世纪90年代,全球林地面积净减少约9400万公顷。(采伐1460万公顷,重造林520万公顷)第一章绪论Forest森林EUROPEASIAN.AMERICAS森林减少农业用地增加其他行业过度消耗贫困、人口增长自然因素政策……90年代减少2.4%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此外第一章绪论森林减少农业用其他行贫困、自然政策90年代根本原因直接原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物种减少与灭绝目前认为:12%鸟类,24%哺乳动物面临绝迹危险第一章绪论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EUROPEASIAN.CostalandMarineAreas海洋和海岸区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其中,N增多,导致富营养化。海岸人口增多1994年,约37%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海岸60km以内地区。珊瑚礁大量死亡第一章绪论CostalandMarineAreas海洋和海岸区FreshWater淡水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对世界上许多贫困国家来说,威胁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饮用未经处理的水。FreshWater淡水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Atmosphere大气MaxMin三大酸雨区主要CO2排放区2000年9月南极臭氧洞已超过2800万km3第一章绪论Atmosphere大气MaxMin三大酸雨区主要CO2排UrbanAreas城市面积2002年,世界有近一半的人口(47%)生活在城市,而1972年只有1/3多一点。世界城市人口的70%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2000-2015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2%,到2050年将达到65%。快速城市化意味着失业和贫困不断增加、城市服务不足、现有基础设施超载、获得土地、财政支持和居住地的机会减少以及环境退化,用可持续的方法管理城市环境成为将来的一项挑战。第一章绪论UrbanAreas城市面积2002年,世界有近一半的人贫困是导致城市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的贫困人口在稀缺资源面前没有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环境的威胁,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最大。据估计,全球有1/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城市垃圾收集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城市污染和健康灾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里。发达国家的城市虽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但较完善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对土地保护的需求,同时还为能源保护提供了机会,使循环利用的效率更高。第一章绪论贫困是导致城市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的贫困人口在稀缺资源面中国的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大气污染严重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2004年对34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61%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居住标准。全国近三分之一国土监测到酸雨污染。第一章绪论中国的环境问题第一章绪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第一章绪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第一章绪论水域污染问题突出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七大水系412个重点监测断面中,近60%低于III类水质要求,其中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全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第一章绪论水域污染问题突出第一章绪论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我国废水排放情况第一章绪论我国废水排放情况第一章绪论垃圾围城现象普遍2004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4亿吨,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堆积,其中有害有毒废物约占5%,安全处置率低下,危害很大。第一章绪论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第一章绪论(2)生态破坏极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全国沙漠化面积等于一个新疆。森林锐减:2000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全国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人均蓄积量只有世界1/8。近10年间,我国森林面积减少了23%。生物多样性减少:近50年来,中国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1962年野生麝共有18万只,目前还不到2万只。第一章绪论(2)生态破坏极为严重第一章绪论(3)生态环境代价巨大世界银行在1997年21世纪中国环境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241亿美元,可计算的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5-10%,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为环境污染损失的两倍以上。第一章绪论(3)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第一章绪论(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超过了开发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补给再生速度,对不可再生资源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另一方面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不重视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第一章绪论(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章绪论2.环境问题产生的观念根源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追求GDP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环境无价科学观——分析的科学消费观——恶性消费第一章绪论2.环境问题产生的观念根源第一章绪论资源环境法规2013年9月资源环境法规2013年9月前言WhyWhatHow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法,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众多法律法规的集合。前言

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也是法学的二级学科。它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环境与资源法同时主要还是一门具有特定内容的独立的法学学科。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决定起草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北京大学法律系(现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部分法学教学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该法的起草工作1978年北京大学开始在民法硕士点下招收环境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发展历程1984年环境法学课程开始纳入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大学法学院校法律专业的专业计划1997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法学列为法学二级学科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新增《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法学核心课程1984年环境法学课程开始纳入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大学法学院校法0301一级学科:法学030101法学理论030102法律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7经济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030110军事法学0301一级学科:法学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对环境与资环保护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至2006年,我国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其中不少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该门课程,部分院校将这门课程列为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对环境与资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法制观念;熟悉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规范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加深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相关部门实体法、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正确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能力,以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方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学习方法一、重点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二、善于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研究资源环境法规。三、案例分析,拓展阅读。方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学习方法推荐书目所用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版).金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推荐书目所用教材参考书目:(1)环境法学(第二版).汪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环境资源法教程(第二版).蔡守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环境法新视野(修订版).吕忠梅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4)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六版).韩德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5)环境法学(第二版).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外作业占15%

(2)期末考核成绩占50%。考核形式有:笔试。课内实践主要是分组进行案例分析。(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法的含义、本质和特征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第三节法的作用重难点: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法的含义、本质和特征一,法的语源和字义1,法的古体——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说文解字》灋(fǎ)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法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一,法的语源和字义资源环境法规-第1章课件二、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里,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核心部分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阶级意志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一定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经济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

总之,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的内容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由统治阶级的生活条件所决定。这就是阶级社会法的本质。二、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里,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除受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科学技术等因素也会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在分析法律这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功能、作用和特征时,就不能简单化和单一化。例如环境法的性质从其产生、目的和作用来说,就不能简单他说“它是阶级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也不能说“它仅仅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除受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三、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制定,就是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出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文件的活动。“制定法”一般也叫“成文法”。认可,就是国家对社会上已有的某种规则或习惯,确认它具有法律效力。“习惯法”也叫“不成文法”。三、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规范,一般指规则、准则、标准。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法律规范,其他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日常生活准则和礼仪习惯等等。技术规范是调整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人同自然关系的行为规则。当技术规范被法律确认后,便成为具有技术内容和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法规。(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2.法律规范的构成

(1)行为模式可以这样行为,表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属于授权性法律规范;应该这样行为,表现为法律上的义务,属于命令性法律规范;不应该这样行为,也表现为法律上的义务,属于禁止性法律规范。(2)法律后果肯定性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或奖励;否定性后果,即法律不予承认、否定甚至对此行为进行制裁2.法律规范的构成(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司法制裁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司法机关实施的制裁,它又分为刑事制裁(因犯罪实施的各种刑罚)和民事制裁(因违反民事义务实施的各种制裁,例如,排除侵害、民事赔偿、强制执行等)。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实施的制裁,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因失职或违纪行为实施的行政处分也属于行政制裁。(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归纳上述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法就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归纳上述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法就是体现统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第二节法的渊源和分类一、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的含义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法律由什么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来划分法律的不同形式。一、法的渊源(二)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的形式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2.法律

基本法

其他法律(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二)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的形式1.宪法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

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而且只在本管辖区内有效。

地方性规章3.行政法规5.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本来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除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以外,也具有与国内法同样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国内法渊源之一。而且有的国内法还规定,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5.国际条约二、法的分类

(一)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据法的创制、适用主体和适用范围(二)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三)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对象、关系、空间、时间的不同。(四)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五)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创制和表现形式二、法的分类

第三节法的作用

第三节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在环境保护法学中,同样包括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如《水污染防治法》第9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也就说,凡是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既不能超标排放,也不能超过给定的总量进行排污。这是一种义务性规范。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义务性规范占有的份量相对较重。授权性规范,比如,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大多包含这样的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检举、揭发和控告。法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有些不违法的行为,可能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不值得提倡。法作为评价人们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有时需要通过制定技术性规范才能实现。如上面提到的《水污染防治法》第9条的规定,就必须以“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和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已经出台为前提。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特别是污染防治法中,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根据这条规定,排污者就可以预测自己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法律后果,从而约束自身的排污行为。预测作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预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3条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也就是说排污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预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就要缴纳排污费。当然,对于违法行为,有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教育作用在2009年2月发生在江苏盐城的特大污染案,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肇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胡某以及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丁某有期徒刑10年和6年。教育作用强制作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比较经常采用的是行政责任。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是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共20条,其中18条涉及行政责任,2条涉及民事责任;在涉及行政责任的18条中,有2条针对严重违法行为,规定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具有普遍性,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浓重的行政法色彩。强制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

(一)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社会作用

政治职能

社会公共职能(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性二、法的社会作用(一)阶级对立社会法的社会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作用: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科学的技术的进步预防和制裁违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改善并促进人地关系和谐与健康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作用: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通常设定的是底线,如果连法律的规定都等于突破了社会的底线。要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发展,还需要在社会树立高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风尚。法律毕竟是人制定的,限于科学技术和人的认知能力,法律总是难免存在缺陷和漏洞的。所以,仅仅依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难以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健康的。总之,既不能认为法律万能,也不能认为法律无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只能发挥自身应有的功效。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通常设定的是底线,如果连法律的规定都等于环保立法的视频思考题:为什么要立法保护环境?作业:举例说明法的规范作用。环保立法的视频相关知识相关知识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1930.12.1-12.5月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碳氢化合物紫外光形成浅蓝色烟雾1955年400多人死亡。1948.10.26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二氧化硫6000人生病,17人死亡。1952.12伦敦烟雾事件:二氧化硫5天内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1953-1956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氮肥厂汞,形成甲基汞,1004人死亡。第一章绪论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1930.12.1-12.5月比利1955-1972日本富山县骨痛病事件:镉,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等。1968.3日本米糠油事件:北九州、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中的载体,混入米糠油中,生病5000多人,16人死亡。1984.12.3印度博帕尔事件: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储罐爆炸,死亡人数近两万。1986.4.26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乌克兰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1986.11.1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瑞士某化工厂失火,硫化物、磷化物,使河“死亡”20年。第一章绪论1955-1972日本富山县骨痛病事件:镉,骨骼严重畸形、剧第一章绪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第一章绪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第一章绪论伦敦烟雾事件(1952)第一章绪论伦敦烟雾事件第一章绪论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第一章绪论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水俣病事件水俣湾内的化工厂废水中所含的“甲基汞”给居民带来人体侵害,形成环境侵权。患者“甲基汞”中毒后,会出现如下的症状:肢体麻木、步行困难、听力障碍、吐字不清、弱智、神经错乱、双目失明,乃至死亡。怀孕妇女会将汞中毒带给胎儿,令其天生弱智。水俣病事件水俣湾内的化工厂废水中所含的“甲基汞”给居民带来人汞污染导致的傻笑症汞污染导致的软骨与瘫痪汞污染导致的傻笑症汞污染导致的软骨与瘫痪展示的是扭曲的拳头。拳头虽无力握紧,但表达的是无声的呐喊与抗争!是对——只要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环境利益、公民环境权保护境况的抗争!展示的是扭曲的拳头。富山痛痛病事件(废水镉)神通川河中的含镉废水使下游居民镉中毒,从而全身疼痛像针扎。走路时弯腰拱背,严重时只能在地上爬。所以称“痛痛病”。久病者躺在床上,肌肉萎缩,骨胳变形弯曲,有的身高缩短25-30厘米。最后大多数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潜伏期长达10-30年。富山痛痛病事件(废水镉)神通川河中的含镉废水使下游居民镉中毒痛痛病事件:含镉废水所致的环境侵权痛痛病事件:含镉废水所致的环境侵权核污染波及范围示意图核污染波及范围示意图核之痛的数字解读绿色和平组织称危害被低估10倍;专家称消除事故后遗症需800年;27万人因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立即疏散了11万多人,后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34万余人;白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报告:全球20亿人受影响核之痛的数字解读绿色和平组织称危害被低估10倍;第一章绪论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

第一章绪论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第一章绪论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第一章绪论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第一章绪论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第一章绪论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状况(全球环境展望-3)对1972-2002年间的全球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织编写。土地森林生物多样性淡水海岸与海洋区大气城市面积第一章绪论当今世界环境状况(全球环境展望-3)对1972-2002年间Land土地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20世纪80年代:每年有1000万公顷水田遭破坏2002年比1972年多出22亿人口第一章绪论Land土地EUROPEASIAN.AMERICAS.土地退化世界人口增加

导致不合理使用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第一章绪论土地退化导致不合理森林植被……过度第一章绪论Forest森林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热带雨林采伐率:每年1%21世纪90年代,全球林地面积净减少约9400万公顷。(采伐1460万公顷,重造林520万公顷)第一章绪论Forest森林EUROPEASIAN.AMERICAS森林减少农业用地增加其他行业过度消耗贫困、人口增长自然因素政策……90年代减少2.4%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此外第一章绪论森林减少农业用其他行贫困、自然政策90年代根本原因直接原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EUROPEASIAN.AMERICAS.AMERICAOCEANIAAFRICA物种减少与灭绝目前认为:12%鸟类,24%哺乳动物面临绝迹危险第一章绪论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EUROPEAS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