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_第1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_第2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_第3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_第4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标准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人文系2011级公管(3)班胡旋宇学号:051.作者和作品的的时代背景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何占豪、俞丽拿等同学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学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号召。当时,在选材方面同学们意见不一,于是定下三个题材征求院党委书记孟波的意见。孟波决定“在越剧《梁祝》音调基础上创作”后,何占豪一鼓作气把越剧《梁祝》中的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用小提琴实验演奏。由于他只是小提琴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从未学过作曲。于是他向作曲教授丁善德“求援”。丁教授把作曲系的高材生陈钢介绍给何占豪。从此,陈钢和何占豪“联姻”,与“蝴蝶”同时成对高飞。《梁祝》在向国庆10周年献礼时独领风骚,声誉鹊起。而孟波为扶持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何占豪、陈钢进入创作阶段时分别发动院、系的专家给予具体的艺术指导:丁善德对陈钢进行“单独的曲式辅导”,并一次次地审读《梁祝》的每一个乐段,提出修改意见;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家赵志华、陈又新向实验小组同学介绍各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为他们提供艺术示范;国乐家卫仲乐开设讲座,向其小组同学讲解民族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帮学生们实现小提琴演奏的“洋为中用”。当陈钢、何占豪决定将二胡的指法写进协奏曲时,有人认为,“用两条弦演奏不能发挥小提琴功能”“把二胡的滑指用到小提琴上去,是破坏小提琴的演奏法则”。两位学生犹豫了,于是系党支部书记刘品组织全系专家展开论证,最终为两位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2.作品的创作个性协奏曲为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从这里可看出,作者是遵循了欧洲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类型来完成作品的。但是作者又对结构进行另外创新,即采用了叙事的手法来陈述音乐的进行与发展。音乐的进行与发展就像一部完整的故事一样,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详细的讲述一遍。因此,在《梁祝》总谱中可看到作者在每一段故事的开始处的乐谱上均有一些提示内容的语言。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同窗三年美好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抗婚不成、楼台会、哭灵投坟。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下面我将对乐曲从整体结构与各段落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艺术原理的规律来使中国民间音乐特点与西方音乐特点相结合进行创作的。

引子——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乐队的弦乐部分奏出柔和的泛音,象征着清晨的到来。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听众不会感到陌生的。虽然不是由中国乐器(竹笛、二胡、扬琴等)奏出,但中国民间音乐风味是很浓郁的。长笛的音色柔和淡雅,弦乐的泛音又是如此的清丽,结合中国的五声调式音阶,使人感到江南的清晨是如此恬静,但又充满了水乡的灵气。3.作品的民族特征由于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响深远,它也在不同的地区,被改编成不同的地方戏种传播,从京剧到昆曲,从豫剧到粤剧,从河南绑子到豫南花鼓,几乎所有的中国民间戏曲,都或全部或部分的取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堪称拥有中国民间拥有戏曲版本最多的一个传说故事,不过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越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它在1953年被搬上银幕,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戏曲彩色电影。越剧为中国五大民间戏曲剧种之一,由当地民音歌曲逐步发展而成,因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而流传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地区。而日后小提琴协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就出生在与越剧起源地嵊县接壤的诸暨。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诸暨何佳山村,因为越剧迷奶奶的影响,自小就对许多传统越剧曲目耳熟能详。而天生对音乐的热爱,也让他随后考入了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并于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班。五四前后的中国,群星璀璨,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大师级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新文化的理论和治学方向,都奠定了一个相当扎实的基础,直至今日依然在许多方面影响恍恍惚惚和着新一代的学者。而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大师扎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大师都具有一个相当扎实的国学基础,无论是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寅恪,还是徐悲鸿。而让他们的学识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从而达到一种学问新境界的,则是他们在求学期间所接触的西学。正式西方的语言、西方的思维模式和西方的治学体系,让这些学者在比较中得以融会贯通,从而将国学带入了一个新境界。4.作品的标题梁祝故事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说故事,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享誉世界。数百年来各种关于梁祝的传说故事在为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典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民族劳动、智慧的体现;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持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随着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被世界人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作者取名《梁祝》有着很深层寓意,让世人知道我们中华门组也有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5.音乐语言与表现功能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则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故事情节包

:结拜

、共读

、相恋

、送别

、抗婚

、楼台

、哭坟

、化蝶

。6.曲式和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内容与曲式的对应图式如下: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2.呈示部(1)呈示部——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作者何占豪曾在越剧团当演员。据他所知:任何越剧演员,只要唱到这一唱段,都会博得台下阵阵喝彩的掌声。于是作者选取此唱腔作为《梁祝》的爱情主题,并把它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音调。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之情。(2)呈示部——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3)呈示部——副部: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它由越剧的过门变化而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抒情的主部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插部速度采用活泼的小快板,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速度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时光。(4)呈示部——结束部:音乐采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作曲家在结束部巧妙地运用了两个休止符,使音乐断断续续,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情。缠绵的旋律,缓慢的速度,带着无限的伤感与惋惜,使人宛如看见梁、祝十八相送的镜头,真是“三载同窗情深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3.展开部(1)展开部——抗婚: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一个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此主题每一乐句均出现休止符,并采用较强的力度,生动地表现出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独奏小提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