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组上海市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组上海市精1第七章糖代谢糖的消化、吸收、运输、贮存糖的合成代谢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糖的分解代谢第七章糖代谢糖的消化、吸收、运输、贮存糖的合成代谢利用代27.1绪论糖类为生物体基本营养物质1.一切生物都有使糖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的共同的代谢的化学途径2.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转化或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碳源和碳链骨架),以构成组织细胞能源和碳源1.物质代谢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2.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利用什么样的物质(有机物或无机含碳化合物)作为能源和碳源7.1绪论糖类为生物体基本营养物质能源和碳源3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消化淀粉在口腔和小肠内转变为葡萄糖双糖的水解——肠粘膜消化纤维素的水解糖类的吸收1.主动转运2.被动转运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消化4主动转运小肠中葡萄糖吸收示意图主动转运小肠中葡萄糖5被动转运载体蛋白运转方向:高糖浓度→低糖浓度不需耗能被动转运载体蛋白运转方向:高糖浓度→低糖浓度6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运输和血糖1.运输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糖类的贮存1.糖原2.脂肪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运输和血糖77.3糖的分解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己糖旁路糖的无氧酵解糖类物质是人类、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在生活及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和碳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磷酸己糖旁路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糖原的分解7.3糖的分解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糖的无氧酵解糖类物质是人8糖酵解途径发现历史187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就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的现象1897年德国的巴克纳兄弟(HansBuchner和EdwardBuchner)发现发酵作用可以在不含细胞的酵母抽提液中进行1905年哈登(ArthurHarden)和扬(William
Young)实验中证明了无机磷酸的作用1940年前德国的生物化学家恩伯顿(GustarEmbden)和迈耶霍夫(OttoMeyerhof)等人的努力完全阐明了糖酵解的整个途径,揭示了生物化学的普遍性。因此糖酵解途径又称Embden-Meyerhof
Pathway(简称EMP)糖酵解途径发现历史187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9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1)酵母抽提液的发酵速度比完整酵母慢,且逐渐缓慢直至停顿如果加入无机磷酸盐,可以恢复发酵速度,但不久又会再次缓慢,同时加入的磷酸盐浓度逐渐下降上述现象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磷酸,可能磷酸与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生成了糖磷酸酯。完整细胞可通过ATP水解提供磷酸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1)酵母抽提液的发酵速度比完整酵母慢,且10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2)碘乙酸对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将葡萄糖、酵母抽提液及碘乙酸一起保温,可以分离出少量的磷酸丙糖(主要是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平衡混合物)因此推断磷酸己糖可能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而碘乙酸对三碳糖进一步分解的酶有抑制作用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2)碘乙酸对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11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3)氟化钠对酵母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将1,6-二磷酸果糖或磷酸丙糖、酵母抽提液以及氟化钠一起保温有磷酸甘油酸积累(3-和2-磷酸甘油酸的平衡混合物)由此推断3-磷酸甘油酸是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产物,2-磷酸甘油酸又是前者变位后的产物,氟化钠对2-磷酸甘油酸进一步反应的酶有抑制作用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3)氟化钠对酵母生长也有抑制作用12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4)将酵母液透析后就会失去发酵能力将酵母液加热到50℃也会失去发酵能力将经过透析失活的酵母液混合在一起后又恢复发酵能力由此推断发酵需要两类物质:一是热不稳定的,不可透析的组分即酶;二是热稳定的可透析的组分,如辅酶、ATP、金属离子等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4)将酵母液透析后就会失去发酵能力13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
酵解(Glycolysis)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ATP的反应序列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的前奏场所:细胞质中氧气:不需要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Glc+2Pi+2ADP+2NAD+2丙酮酸+2ATP+2NADH+H++2H2O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酵解(Glycolysis14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5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6糖酵解途径(1)
PhophorylationofGlucose糖酵解途径(1)
PhophorylationofGlu17糖酵解途径(2)
ConversionofGlucose6-PhosphatetoFructose6-Phosphate
糖酵解途径(2)
ConversionofGlucose18糖酵解途径(3)
PhosphorylationofFructose6-PhosphatetoFructose1,6-Bisphosphate糖酵解途径(3)
PhosphorylationofFr19糖酵解途径(4)
CleavageofFructose1,6-Biophosphate
andInterconversionoftheTriosePhosphates糖酵解途径(4)
CleavageofFructose20糖酵解途径(5)
OxidationofGlyceraldehyde3-phosphateto1,3-Bisphosphoglycerate糖酵解途径(5)
OxidationofGlyceral21糖酵解途径(6)
PhosphrylTransferfrom1,3-BisphosphoglyceratetoADP糖酵解途径(6)
PhosphrylTransferfr22糖酵解途径(7)
Conversionof3-Phosphoglycerateto2-Phosphoglycerate糖酵解途径(7)
Conversionof3-Phosp23糖酵解途径(8)
Dehydrationof2-PhosphoglyceratetoPhosphoenolpyruvate糖酵解途径(8)
Dehydrationof2-Phos24糖酵解途径(9)
TransferofthePhosphorylGroupfromPhophoenolpyruvatetoADP
糖酵解途径(9)
TransferofthePhosp25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2ATP;2NADH用于使2分子丙酮酸变成2分子乳酸,或使乙醛还原成为乙醇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2ATP;2NADH用于使2分子丙酮酸26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苹果酸穿梭系统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2NADH经呼吸链氧化产生5ATP,即共产生7ATP在某些组织,如某些神经和肌肉细胞中,NADH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得FAD,产生1.5ATP,总计5ATP?有氧条件下:磷酸甘油穿梭系统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2NADH经呼吸链氧27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28
苹果酸穿梭系统图苹果酸穿梭系统图29糖酵解的意义1.糖酵解途径是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径2.糖酵解途径能提供能量使机体或组织有效地适应缺氧情况3.糖酵解途径是某些组织或细胞的主要获能方式4.糖酵解途径是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必要准备阶段糖酵解的意义1.糖酵解途径是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30利用糖酵解途径进行甘油发酵酒精发酵之初:
即:-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羟丙酮+NADH+H+-磷酸甘油+NAD+
磷酯酶
-磷酸甘油+H2O甘油+PiCNADH+H+-磷酸甘油当有了乙醛作为受氢体,代谢途径的流向就不再朝甘油方向了。将受氢体乙醛除去,则势必造成发酵液中甘油的积累。思考题:甘油高产发酵的代谢调控要点是什么?利用糖酵解途径进行甘油发酵酒精发酵之初:CNADH+H+31两种方法亚硫酸盐法:碱法甘油发酵:酵母酒精发酵的发酵液pH值调至碱性,保持在pH7.6以上,则2分子乙醛之间发生歧化反应,1分子被还原成乙醇,1分子被氧化成乙酸。乙醛失去了作为受氢体的作用,NADH+H+
只好用于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并生成甘油将亚硫酸氢钠(NaHSO3)加入发酵液中,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难溶的结晶状产物,使乙醛不能再作为受氢体,迫使NADH+H+
用于磷酸二羟丙酮的还原,生成甘油两种方法亚硫酸盐法:碱法甘油发酵:酵母酒精发酵的发酵液pH值32糖酵解小结1.糖酵解几乎是生物的公共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并把能量以ATP和NADH形式贮存。2.糖酵解过程有10个酶,全部在胞质中。有10个中间产物,都是磷酸化的六碳或三碳化合物。3.糖酵解的准备阶段,用ATP把葡萄糖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然后C3和C4间的键断裂生成二分子三糖磷酸。4.在回报阶段,来自葡萄糖的3-磷酸甘油醛在C1上发生氧化,反应能量以一分子NADH和二分子ATP形式贮存。6.糖酵解受到其他产能途径的调控,以保证ATP的不断供给。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都受到变构调控。控制通过这个途径的碳流量,维持代谢中间物的水平不变。5.总反应式:Glc+2NAD++2ADP+2Pi→2Pyr+2NADH+2H++2ATP+2H2O糖酵解小结1.糖酵解几乎是生物的公共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氧化33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ircle),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简写为TCA循环有氧条件下,将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再经一系列氧化和脱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三羧酸循环(Tric34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丙酮酸(C3)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2)1.场所及酶2.不可逆的关键步骤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1.生成六碳三羧酸阶段2.生成四碳二羧酸阶段3.
草酰乙酸的再生阶段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化学物质变化的结算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量变化的结算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35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1)AlbertSzentGyorgyi观察用丙酮酸与肌肉组织一起在有氧条件下保温,丙酮酸可以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认为葡萄糖或糖原的有氧分解也循着糖酵解途径,有氧分解可以说是无氧分解的继续(2)H.Krebs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循环方式进行。于是他于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1)AlbertSzent36chap07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37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1)Krebs首先证实六碳三羧酸(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和-酮戊二酸,以及四碳二羧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都能强烈刺激肌肉中丙酮酸氧化的活性,氧的消耗。说明这些化合物都是丙酮酸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产物Krebs还发现在肌肉糜悬浮液加入丙二酸,有抑制丙酮酸氧化的作用,而且在肌肉糜悬浮液有琥珀酸的积累。说明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1)Krebs首先证实六碳三羧酸(38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2)
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直接加入六碳三羧酸或-酮戊二酸等有机酸,同样有琥珀酸的积累。说明在丙酮酸氧化途径中,上述物质都可转化成琥珀酸
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琥珀酸脱氢酶催化反应的产物如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有机酸,也可以引起琥珀酸的积累。说明另有一条途径氧化生成琥珀酸,因此Krebs提出了环状氧化的概念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2)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39糖的有氧氧化——酵解偶联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40丙酮酸脱氢酶系:场所: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脱羧酶—E1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Pyr+CoA-SH+NAD+→Acetyl-CoA+CO2+NADH+H+丙酮酸脱氢酶系:场所: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脱41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42乙酰~SCoA结构示意图乙酰~SCoA结构示意图43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44三羧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过程45三羧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过程46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1)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1)47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2)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2)48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3)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3)49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4)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4)50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5)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5)51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6)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6)52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7)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7)53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8)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8)54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55物质变化氧原子碳原子水分子GDP+Pi(即在第五步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氢原子丙酮酸→CO2总的反应式为:Pyr+2H2O+4NAD++FAD+GDP+Pi3CO2+4NADH+4H++FADH2+GTP物质变化氧原子碳原子水分子GDP+Pi氢原子丙酮酸→CO2总56碳原子的去向形成乙酰CoA时生成一个CO2释放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释放两个CO2,分别在三羧酸循第三步和第四步反应
但经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三羧酸循环中释放的两个CO2中的碳原子并不是直接来自进入循环的乙酰基,而是原先草酰乙酸中的两个碳原子。这是由于酶与底物以特殊方式结合,经酶催化进行了不对称反应。碳原子的去向形成乙酰CoA时生成一个CO2释放57碳原子的去向碳原子的去向58氧原子的来源丙酮酸中的三个氧原子三羧酸循环中消耗两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在GDP+Pi→GTP+H2O时产生的一个水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释放出的三个CO2的六个氧原子来自:氧原子的来源丙酮酸中的三个氧原子释放出的三个CO2的六个氧原59氢原子的来源与去向来源:丙酮酸中的两对氢原子、消耗两个水分子中的两对氢原子、GDP+Pi→GTP+H2O时产生的一个水分子中的一对氢原子去向:形成乙酰CoA时,一对氢原子给了受氢体NAD+在三羧酸循环第三步、第四步和第八步反应中有三对氢原子分别给了受氢体NAD+在三羧酸循环第六步反应中有一对氢原子给了受氢体FAD氢原子的来源与去向来源:丙酮酸中的两对氢原子、消耗两个水分子60水分子的产生和消耗第一步反应中,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第五步反应中,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第七步反应中,延胡索酸的水合反应产生:
GDP+Pi→GTP+H2O反应产生一个水分子消耗(每步均需要一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产生和消耗第一步反应中,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产61能量变化
经氧化磷酸化过程后葡萄糖完全氧化的能量变化
三羧酸循环是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前奏能量变化经氧化磷酸化过程后葡萄糖完全氧化的能量变化三羧酸62能量变化(1)葡萄糖→2丙酮酸Glc+2NAD++2ADP+2Pi→2Pyr+2H2O+2NADH++2H++2ATP糖酵解途径(胞浆)能量变化(1)葡萄糖→2丙酮酸糖酵解途径(胞浆)63能量变化(2)三羧酸循环:2乙酰CoA→4CO2(线粒体基质)2CH3CO~SCoA+4H2O+6NAD++2FAD+2GDP+2Pi→4CO2+2CoA-SH+6NADH+6H++2FADH2+2GTP2丙酮酸→2乙酰CoA(线粒体基质)2Pyr+2CoA-SH+2NAD+
→2CH3CO~SCoA+2CO2+2NADH+2H+能量变化(2)三羧酸循环:2乙酰CoA→4CO2(线粒体基64能量变化(3)有氧氧化能量变化:以每分子葡萄糖计
2ATP和2GTP(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形成)胞浆中2(NADH+H+)线粒体中8(NADH+H+)和2FADH2还原型辅酶或辅基必须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系统被分子氧氧化成水
能量变化(3)有氧氧化能量变化:以每分子葡萄糖计65能量变化(4)NADH+H+2.5个ATP(氧化)
P/O比值指每消耗一原子O,掺入有机物的无机P的摩尔数,常作为氧化磷酸化的指标。当电子进入呼吸链的复合物I,1/2O2还原为H2O时,ATP合成的比率(P/O)为2.5,所以:能量变化(4)NADH+H+2.5个ATP(氧化)66能量变化(5)FADH21.5个ATP(氧化)当电子进入呼吸链的CoQ,1/2O2还原为H2O时,ATP合成的比率(P/O)为1.5,所以:能量变化(5)FADH21.5个ATP(氧化)当电子67能量变化(6)GTPATP其反应方程式为:
GTP+ADP→GDP+ATP能量变化(6)GTPATP其反应方程式为:68每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H2O时合成的ATP底物水平磷酸化4ATP8NADH+8H+
氧化20ATP2FADH2氧化
3ATP++=30或32ATP+胞浆2NADH+2H+
氧化3或5ATP每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H2O时合成的ATP底物水平69TCA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的枢纽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其中一部分排出体外,其余部分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TCA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70三羧酸循环是中心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是中心代谢途径71三羧酸循环小结1.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是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水解后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被氧化成CO2。氧化产生的大部分能量暂存在电子载体FADH2和NADH中。在有氧代谢中,电子传递给氧,能量转移给ATP。2.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真核生物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生物发生在胞质。同时,柠檬酸合酶催化其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3.然后发生七步反应,包括两步脱羧反应,三羧酸循环将柠檬酸转化为草酰乙酸,释放两分子CO2。途径是循环的,中间物不消耗。每消耗一个草酰乙酸分子,就会再产生一个。三羧酸循环小结1.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72三羧酸循环小结(续)4.三羧酸循环中每氧化一个乙酰CoA,获得的能量物质是三分子NADH、一分子FADH2和一分子ATP/GTP。5.除了乙酰CoA,所有能产生三羧酸循环的四碳或五碳中间物的化合物(如氨基酸代谢产物)都能在这个循环中被氧化。6.三羧酸循环的代谢意义有两重性,既与分解代谢有关,也与合成代谢有关。循环中间物可以用作生物合成的原料。7.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被调出,可以通过回补途径所补充。三羧酸循环小结(续)4.三羧酸循环中每氧化一个乙酰CoA,737.4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代谢调节发酵1.自然发酵和代谢调节发酵2.代谢调节发酵的思路选育出有关代谢途径旺盛的菌种设法阻断代谢途径使所要求的中间产物不能进一步反应,实现积累必须有适当的补充机制,以满足代谢活动的最低需求,维持细胞生长,才能维持发酵持续进行7.4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代谢调节发酵选育出有关代谢途74柠檬酸发酵原理1.阻断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反应可以使用针对顺乌头酸酶的抑制剂通过诱变使生产菌种顺乌头酸酶缺失或活力很低2.强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Pyr柠檬酸发酵原理1.阻断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反应可以使用针对75磷酸己糖旁路——重要的分解代谢支路
除糖酵解及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外,在细胞内还存在糖的其它分解途径。我们将这些途径称为分解代谢支路或旁路
(Catabolismshunt)
磷酸己糖旁路
(Hexosemonophosphateshunt,HMS,也称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是这些支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动物体中有30%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磷酸己糖旁路——重要的分解代谢支路除糖酵解及糖的有氧76磷酸己糖旁路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磷酸己糖旁路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77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78磷酸己糖旁路磷酸己糖旁路79磷酸己糖旁路6×6C→6×5C+6CO2→5×6C+6CO21×6C→6CO2磷酸己糖旁路6×6C→6×5C+6CO21×6C→6C80磷酸己糖旁路生理意义
NADPH的主要功能
(1)作为供氢体,参与某些合成反应(2)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能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巯基(3)参与激素、药物和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核糖-5-磷酸的主要功能磷酸己糖旁路生理意义NADPH的主要功能核糖-581糖原分解糖原分解始于非还原端,产物是1-磷酸葡萄糖,随后变位成6-磷酸葡萄糖进入EMP糖原分解糖原分解始于非还原端,产物是1-磷酸葡萄糖,随后变位82糖原分解脱枝酶具有转寡糖链活性和
16糖苷酶活性糖原分解脱枝酶具有转寡糖链活性和16糖苷酶活性83糖分解代谢TCAGlcGlcPyrPyrCO2+H2OMitochondrionLac,EOHPentoseCytosolEMPHMSGlycogen糖分解代谢TCAGlcGlcPyrPyrCO2+H2OMit84
糖的合成代谢主要讨论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动物可以将丙酮酸、甘油、乳酸及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7.5糖的合成代谢糖异生作用的证据糖异生的途径糖异生的前体糖原合成途径的发现糖原的合成途径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糖原合成糖原糖的合成代谢主要讨论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糖异生是85糖异生作用的证据禁食实验
用整体动物实验,禁食24小时,再喂乳酸、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时,可使动物的肝糖原增加根皮苷实验
用根皮苷处理后的动物喂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或生糖氨基酸时,尿液中的糖含量增加糖尿病实验
糖尿病人或切除胰脏的动物,当摄入生糖氨基酸时,尿液中糖含量增加糖异生作用的证据禁食实验86糖异生途径(1)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和各种生糖氨基酸等经过系列反应转化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作用场所主要为肝,部分在肾中进行。此外大脑、骨骼肌或心肌也进行极少量的糖异生作用概念:糖异生途径(1)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如87糖异生的途径(2)
反应方程式:
2+4ATP+2GTP+2NADH+2H++6H2O+2NAD++4ADP+2GDP+6Pi丙酮酸葡萄糖糖异生的途径(2)反应方程式:丙酮酸葡萄糖88糖异生的途径(3)
糖异生作用是由丙酮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但不是简单的糖酵解途径的逆转,因为糖酵解过程有3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另外的酶来催化才能完成,而且为了克服不可逆反应中的能量障碍,需要ATP供给能量。糖异生的途径(3)糖异生作用是由丙酮酸转化89糖异生与酵解途径比较糖异生与酵解途径比较90糖异生与酵解途径比较糖异生与酵解途径比较91Cori循环Cori循环92糖异生的前体甘油乳酸氨基酸丙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进入糖异生作用的途径氧化成丙酮酸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转化成草酰乙酸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无法进入糖异生途径葡萄糖-丙氨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返回进入糖异生途径糖异生的前体甘油乳酸氨基酸丙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的中9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时,利用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糖异生作用有利于乳酸的利用糖异生有利于体内氨基酸的分解和脂肪氧化分解供能返回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时,利用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以94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分布与数量(肝脏和肌肉)糖原的结构糖原的作用
肝糖原大部分用于降解转化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人为80~120mg/100ml血),而肌糖原的功能在于肌肉本身糖酵解时提供6-磷酸葡萄糖,通过氧化供应能量,不能转变成游离的葡萄糖。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分布与数量(肝脏和肌肉)95糖原合成途径的发现实验证明:在中性条件下,糖原合成时葡萄糖与1-磷酸葡萄糖的比值为3.6,而细胞中的比例大于100,因此在细胞中磷酸化酶的作用是使糖原分解增加磷酸化酶活性的激素,往往同时刺激糖原分解缺乏肌肉磷酸化酶的病人,也可以合成肌糖原糖原合成途径的发现实验证明:在中性条件下,糖原合成时葡萄糖与96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并不是可逆的分解时产物为:1-磷酸葡萄糖合成时葡萄糖的活化供体是UDP-葡萄糖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并不是可逆的分解时产物为:1-磷酸葡萄糖97UDPG生成时焦磷酸水解推动反应进行UDPG生成时焦磷酸水解推动反应进行98糖原合成需要引物糖原合成需要引物99在分枝酶作用下引入支链在分枝酶作用下引入支链100糖原合成糖原合成101
TT102思考题重组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常会大量积累乳酸。试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
孙祥明,张元兴(2002)乳酸对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EPO表达的影响.化工学报53(10):10341039.2.重组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需要大量消耗谷氨酰胺,生成有毒副产物氨。可以用谷氨酸代替谷氨酰胺吗?
张芳,易小萍,孙祥明,张元兴(2006)重组CHO-GS细胞降低氨毒副作用的代谢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2(1):94100.3.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时,醋酸的产生常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制约因素。试分析醋酸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措施。思考题重组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常会大量积累乳酸。试分析103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组上海市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组上海市精104第七章糖代谢糖的消化、吸收、运输、贮存糖的合成代谢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糖的分解代谢第七章糖代谢糖的消化、吸收、运输、贮存糖的合成代谢利用代1057.1绪论糖类为生物体基本营养物质1.一切生物都有使糖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的共同的代谢的化学途径2.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转化或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碳源和碳链骨架),以构成组织细胞能源和碳源1.物质代谢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2.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利用什么样的物质(有机物或无机含碳化合物)作为能源和碳源7.1绪论糖类为生物体基本营养物质能源和碳源106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消化淀粉在口腔和小肠内转变为葡萄糖双糖的水解——肠粘膜消化纤维素的水解糖类的吸收1.主动转运2.被动转运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消化107主动转运小肠中葡萄糖吸收示意图主动转运小肠中葡萄糖108被动转运载体蛋白运转方向:高糖浓度→低糖浓度不需耗能被动转运载体蛋白运转方向:高糖浓度→低糖浓度109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运输和血糖1.运输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糖类的贮存1.糖原2.脂肪7.2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糖类的运输和血糖1107.3糖的分解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己糖旁路糖的无氧酵解糖类物质是人类、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在生活及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和碳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磷酸己糖旁路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糖原的分解7.3糖的分解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糖的无氧酵解糖类物质是人111糖酵解途径发现历史187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就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的现象1897年德国的巴克纳兄弟(HansBuchner和EdwardBuchner)发现发酵作用可以在不含细胞的酵母抽提液中进行1905年哈登(ArthurHarden)和扬(William
Young)实验中证明了无机磷酸的作用1940年前德国的生物化学家恩伯顿(GustarEmbden)和迈耶霍夫(OttoMeyerhof)等人的努力完全阐明了糖酵解的整个途径,揭示了生物化学的普遍性。因此糖酵解途径又称Embden-Meyerhof
Pathway(简称EMP)糖酵解途径发现历史187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112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1)酵母抽提液的发酵速度比完整酵母慢,且逐渐缓慢直至停顿如果加入无机磷酸盐,可以恢复发酵速度,但不久又会再次缓慢,同时加入的磷酸盐浓度逐渐下降上述现象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磷酸,可能磷酸与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生成了糖磷酸酯。完整细胞可通过ATP水解提供磷酸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1)酵母抽提液的发酵速度比完整酵母慢,且113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2)碘乙酸对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将葡萄糖、酵母抽提液及碘乙酸一起保温,可以分离出少量的磷酸丙糖(主要是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平衡混合物)因此推断磷酸己糖可能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而碘乙酸对三碳糖进一步分解的酶有抑制作用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2)碘乙酸对酵母生长有抑制作用114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3)氟化钠对酵母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将1,6-二磷酸果糖或磷酸丙糖、酵母抽提液以及氟化钠一起保温有磷酸甘油酸积累(3-和2-磷酸甘油酸的平衡混合物)由此推断3-磷酸甘油酸是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产物,2-磷酸甘油酸又是前者变位后的产物,氟化钠对2-磷酸甘油酸进一步反应的酶有抑制作用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3)氟化钠对酵母生长也有抑制作用115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4)将酵母液透析后就会失去发酵能力将酵母液加热到50℃也会失去发酵能力将经过透析失活的酵母液混合在一起后又恢复发酵能力由此推断发酵需要两类物质:一是热不稳定的,不可透析的组分即酶;二是热稳定的可透析的组分,如辅酶、ATP、金属离子等糖酵解途径实验依据(4)将酵母液透析后就会失去发酵能力116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
酵解(Glycolysis)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ATP的反应序列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的前奏场所:细胞质中氧气:不需要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Glc+2Pi+2ADP+2NAD+2丙酮酸+2ATP+2NADH+H++2H2O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酵解(Glycolysis117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18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19糖酵解途径(1)
PhophorylationofGlucose糖酵解途径(1)
PhophorylationofGlu120糖酵解途径(2)
ConversionofGlucose6-PhosphatetoFructose6-Phosphate
糖酵解途径(2)
ConversionofGlucose121糖酵解途径(3)
PhosphorylationofFructose6-PhosphatetoFructose1,6-Bisphosphate糖酵解途径(3)
PhosphorylationofFr122糖酵解途径(4)
CleavageofFructose1,6-Biophosphate
andInterconversionoftheTriosePhosphates糖酵解途径(4)
CleavageofFructose123糖酵解途径(5)
OxidationofGlyceraldehyde3-phosphateto1,3-Bisphosphoglycerate糖酵解途径(5)
OxidationofGlyceral124糖酵解途径(6)
PhosphrylTransferfrom1,3-BisphosphoglyceratetoADP糖酵解途径(6)
PhosphrylTransferfr125糖酵解途径(7)
Conversionof3-Phosphoglycerateto2-Phosphoglycerate糖酵解途径(7)
Conversionof3-Phosp126糖酵解途径(8)
Dehydrationof2-PhosphoglyceratetoPhosphoenolpyruvate糖酵解途径(8)
Dehydrationof2-Phos127糖酵解途径(9)
TransferofthePhosphorylGroupfromPhophoenolpyruvatetoADP
糖酵解途径(9)
TransferofthePhosp128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2ATP;2NADH用于使2分子丙酮酸变成2分子乳酸,或使乙醛还原成为乙醇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2ATP;2NADH用于使2分子丙酮酸129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苹果酸穿梭系统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2NADH经呼吸链氧化产生5ATP,即共产生7ATP在某些组织,如某些神经和肌肉细胞中,NADH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得FAD,产生1.5ATP,总计5ATP?有氧条件下:磷酸甘油穿梭系统酵解过程中ATP的产生2NADH经呼吸链氧130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131
苹果酸穿梭系统图苹果酸穿梭系统图132糖酵解的意义1.糖酵解途径是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径2.糖酵解途径能提供能量使机体或组织有效地适应缺氧情况3.糖酵解途径是某些组织或细胞的主要获能方式4.糖酵解途径是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必要准备阶段糖酵解的意义1.糖酵解途径是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133利用糖酵解途径进行甘油发酵酒精发酵之初:
即:-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羟丙酮+NADH+H+-磷酸甘油+NAD+
磷酯酶
-磷酸甘油+H2O甘油+PiCNADH+H+-磷酸甘油当有了乙醛作为受氢体,代谢途径的流向就不再朝甘油方向了。将受氢体乙醛除去,则势必造成发酵液中甘油的积累。思考题:甘油高产发酵的代谢调控要点是什么?利用糖酵解途径进行甘油发酵酒精发酵之初:CNADH+H+134两种方法亚硫酸盐法:碱法甘油发酵:酵母酒精发酵的发酵液pH值调至碱性,保持在pH7.6以上,则2分子乙醛之间发生歧化反应,1分子被还原成乙醇,1分子被氧化成乙酸。乙醛失去了作为受氢体的作用,NADH+H+
只好用于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并生成甘油将亚硫酸氢钠(NaHSO3)加入发酵液中,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难溶的结晶状产物,使乙醛不能再作为受氢体,迫使NADH+H+
用于磷酸二羟丙酮的还原,生成甘油两种方法亚硫酸盐法:碱法甘油发酵:酵母酒精发酵的发酵液pH值135糖酵解小结1.糖酵解几乎是生物的公共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并把能量以ATP和NADH形式贮存。2.糖酵解过程有10个酶,全部在胞质中。有10个中间产物,都是磷酸化的六碳或三碳化合物。3.糖酵解的准备阶段,用ATP把葡萄糖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然后C3和C4间的键断裂生成二分子三糖磷酸。4.在回报阶段,来自葡萄糖的3-磷酸甘油醛在C1上发生氧化,反应能量以一分子NADH和二分子ATP形式贮存。6.糖酵解受到其他产能途径的调控,以保证ATP的不断供给。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都受到变构调控。控制通过这个途径的碳流量,维持代谢中间物的水平不变。5.总反应式:Glc+2NAD++2ADP+2Pi→2Pyr+2NADH+2H++2ATP+2H2O糖酵解小结1.糖酵解几乎是生物的公共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氧化136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ircle),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简写为TCA循环有氧条件下,将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再经一系列氧化和脱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三羧酸循环(Tric137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丙酮酸(C3)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2)1.场所及酶2.不可逆的关键步骤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1.生成六碳三羧酸阶段2.生成四碳二羧酸阶段3.
草酰乙酸的再生阶段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化学物质变化的结算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量变化的结算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138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1)AlbertSzentGyorgyi观察用丙酮酸与肌肉组织一起在有氧条件下保温,丙酮酸可以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认为葡萄糖或糖原的有氧分解也循着糖酵解途径,有氧分解可以说是无氧分解的继续(2)H.Krebs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循环方式进行。于是他于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1)AlbertSzent139chap07糖代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140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1)Krebs首先证实六碳三羧酸(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和-酮戊二酸,以及四碳二羧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都能强烈刺激肌肉中丙酮酸氧化的活性,氧的消耗。说明这些化合物都是丙酮酸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产物Krebs还发现在肌肉糜悬浮液加入丙二酸,有抑制丙酮酸氧化的作用,而且在肌肉糜悬浮液有琥珀酸的积累。说明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1)Krebs首先证实六碳三羧酸(141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2)
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直接加入六碳三羧酸或-酮戊二酸等有机酸,同样有琥珀酸的积累。说明在丙酮酸氧化途径中,上述物质都可转化成琥珀酸
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琥珀酸脱氢酶催化反应的产物如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有机酸,也可以引起琥珀酸的积累。说明另有一条途径氧化生成琥珀酸,因此Krebs提出了环状氧化的概念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2)在被丙二酸抑制的肌肉糜悬浮液中142糖的有氧氧化——酵解偶联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143丙酮酸脱氢酶系:场所: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脱羧酶—E1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Pyr+CoA-SH+NAD+→Acetyl-CoA+CO2+NADH+H+丙酮酸脱氢酶系:场所: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脱144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145乙酰~SCoA结构示意图乙酰~SCoA结构示意图14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147三羧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过程148三羧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过程149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1)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1)150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2)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2)151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3)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3)152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4)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4)153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5)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5)154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6)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6)155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7)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7)156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8)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8)157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三羧酸循环的各步反应158物质变化氧原子碳原子水分子GDP+Pi(即在第五步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氢原子丙酮酸→CO2总的反应式为:Pyr+2H2O+4NAD++FAD+GDP+Pi3CO2+4NADH+4H++FADH2+GTP物质变化氧原子碳原子水分子GDP+Pi氢原子丙酮酸→CO2总159碳原子的去向形成乙酰CoA时生成一个CO2释放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释放两个CO2,分别在三羧酸循第三步和第四步反应
但经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三羧酸循环中释放的两个CO2中的碳原子并不是直接来自进入循环的乙酰基,而是原先草酰乙酸中的两个碳原子。这是由于酶与底物以特殊方式结合,经酶催化进行了不对称反应。碳原子的去向形成乙酰CoA时生成一个CO2释放160碳原子的去向碳原子的去向161氧原子的来源丙酮酸中的三个氧原子三羧酸循环中消耗两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在GDP+Pi→GTP+H2O时产生的一个水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释放出的三个CO2的六个氧原子来自:氧原子的来源丙酮酸中的三个氧原子释放出的三个CO2的六个氧原162氢原子的来源与去向来源:丙酮酸中的两对氢原子、消耗两个水分子中的两对氢原子、GDP+Pi→GTP+H2O时产生的一个水分子中的一对氢原子去向:形成乙酰CoA时,一对氢原子给了受氢体NAD+在三羧酸循环第三步、第四步和第八步反应中有三对氢原子分别给了受氢体NAD+在三羧酸循环第六步反应中有一对氢原子给了受氢体FAD氢原子的来源与去向来源:丙酮酸中的两对氢原子、消耗两个水分子163水分子的产生和消耗第一步反应中,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第五步反应中,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第七步反应中,延胡索酸的水合反应产生:
GDP+Pi→GTP+H2O反应产生一个水分子消耗(每步均需要一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产生和消耗第一步反应中,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产164能量变化
经氧化磷酸化过程后葡萄糖完全氧化的能量变化
三羧酸循环是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前奏能量变化经氧化磷酸化过程后葡萄糖完全氧化的能量变化三羧酸165能量变化(1)葡萄糖→2丙酮酸Glc+2NAD++2ADP+2Pi→2Pyr+2H2O+2NADH++2H++2ATP糖酵解途径(胞浆)能量变化(1)葡萄糖→2丙酮酸糖酵解途径(胞浆)166能量变化(2)三羧酸循环:2乙酰CoA→4CO2(线粒体基质)2CH3CO~SCoA+4H2O+6NAD++2FAD+2GDP+2Pi→4CO2+2CoA-SH+6NADH+6H++2FADH2+2GTP2丙酮酸→2乙酰CoA(线粒体基质)2Pyr+2CoA-SH+2NAD+
→2CH3CO~SCoA+2CO2+2NADH+2H+能量变化(2)三羧酸循环:2乙酰CoA→4CO2(线粒体基167能量变化(3)有氧氧化能量变化:以每分子葡萄糖计
2ATP和2GTP(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形成)胞浆中2(NADH+H+)线粒体中8(NADH+H+)和2FADH2还原型辅酶或辅基必须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系统被分子氧氧化成水
能量变化(3)有氧氧化能量变化:以每分子葡萄糖计168能量变化(4)NADH+H+2.5个ATP(氧化)
P/O比值指每消耗一原子O,掺入有机物的无机P的摩尔数,常作为氧化磷酸化的指标。当电子进入呼吸链的复合物I,1/2O2还原为H2O时,ATP合成的比率(P/O)为2.5,所以:能量变化(4)NADH+H+2.5个ATP(氧化)169能量变化(5)FADH21.5个ATP(氧化)当电子进入呼吸链的CoQ,1/2O2还原为H2O时,ATP合成的比率(P/O)为1.5,所以:能量变化(5)FADH21.5个ATP(氧化)当电子170能量变化(6)GTPATP其反应方程式为:
GTP+ADP→GDP+ATP能量变化(6)GTPATP其反应方程式为:171每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H2O时合成的ATP底物水平磷酸化4ATP8NADH+8H+
氧化20ATP2FADH2氧化
3ATP++=30或32ATP+胞浆2NADH+2H+
氧化3或5ATP每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H2O时合成的ATP底物水平172TCA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的枢纽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其中一部分排出体外,其余部分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TCA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173三羧酸循环是中心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是中心代谢途径174三羧酸循环小结1.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是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水解后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被氧化成CO2。氧化产生的大部分能量暂存在电子载体FADH2和NADH中。在有氧代谢中,电子传递给氧,能量转移给ATP。2.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真核生物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生物发生在胞质。同时,柠檬酸合酶催化其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3.然后发生七步反应,包括两步脱羧反应,三羧酸循环将柠檬酸转化为草酰乙酸,释放两分子CO2。途径是循环的,中间物不消耗。每消耗一个草酰乙酸分子,就会再产生一个。三羧酸循环小结1.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175三羧酸循环小结(续)4.三羧酸循环中每氧化一个乙酰CoA,获得的能量物质是三分子NADH、一分子FADH2和一分子ATP/GTP。5.除了乙酰CoA,所有能产生三羧酸循环的四碳或五碳中间物的化合物(如氨基酸代谢产物)都能在这个循环中被氧化。6.三羧酸循环的代谢意义有两重性,既与分解代谢有关,也与合成代谢有关。循环中间物可以用作生物合成的原料。7.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被调出,可以通过回补途径所补充。三羧酸循环小结(续)4.三羧酸循环中每氧化一个乙酰CoA,1767.4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代谢调节发酵1.自然发酵和代谢调节发酵2.代谢调节发酵的思路选育出有关代谢途径旺盛的菌种设法阻断代谢途径使所要求的中间产物不能进一步反应,实现积累必须有适当的补充机制,以满足代谢活动的最低需求,维持细胞生长,才能维持发酵持续进行7.4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代谢调节发酵选育出有关代谢途177柠檬酸发酵原理1.阻断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反应可以使用针对顺乌头酸酶的抑制剂通过诱变使生产菌种顺乌头酸酶缺失或活力很低2.强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Pyr柠檬酸发酵原理1.阻断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反应可以使用针对178磷酸己糖旁路——重要的分解代谢支路
除糖酵解及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外,在细胞内还存在糖的其它分解途径。我们将这些途径称为分解代谢支路或旁路
(Catabolismshunt)
磷酸己糖旁路
(Hexosemonophosphateshunt,HMS,也称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是这些支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动物体中有30%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磷酸己糖旁路——重要的分解代谢支路除糖酵解及糖的有氧179磷酸己糖旁路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磷酸己糖旁路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180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181磷酸己糖旁路磷酸己糖旁路182磷酸己糖旁路6×6C→6×5C+6CO2→5×6C+6CO21×6C→6CO2磷酸己糖旁路6×6C→6×5C+6CO21×6C→6C183磷酸己糖旁路生理意义
NADPH的主要功能
(1)作为供氢体,参与某些合成反应(2)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能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巯基(3)参与激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纠纷诉状范文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河道清洁维护工程合同
- 机场入口岗亭施工合同
- 屋面绿化施工共享合同
-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 餐饮业食品安全操作指引
- 企业文化建设行政人事部行动
- 建筑工程招投标流程选择题
- 汽车维修用章质量保证
- 码头报批流程图
- 机械基础轴上零件轴向固定公开课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知识点
- 管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 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医院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农机修理工培训大纲
- 钻井操作简答题资料
- 临床护理PBL教学(PPT课件)(精选干货)
- 新视野第三册网测习题和答案资料
- 新时代企业战略管理制度转变与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