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儿童常见病的防治1婴幼儿腹泻1、病因2、临床表现3、预防4、治疗婴幼儿腹泻1、病因2锌缺乏症1、生理功能及来源2、病因3、临床表现4、预防5、治疗锌缺乏症1、生理功能及来源3儿童高铅血症与铅中毒1、病因2、铅的代谢3、铅中毒临床表现4、铅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原则5、铅中毒的防治儿童高铅血症与铅中毒1、病因4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5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一)传染源:1、传染病的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一)传染源:6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二)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2、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传播
6、土壤传播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二)传播途径:7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
(三)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所占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它与人群中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有关。小儿免疫力低下,常易感传染病,为易感人群。通过计划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降低人群易感性。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三)易感人群8
二、儿童传染病的特点
儿童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病程发展有严格的规律性。能控制传染病源,或切断传染途径,或进行各种预防接种,给予防治。二、儿童传染病的特点儿童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9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三)提高人群免疫力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10(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对病人的管理对接触者的管理(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对病人的管理11
(二)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点是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方法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戴口罩或进行室内空气消毒等。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二)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点是消灭蚊子等媒介12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制度,提供合理平衡的膳食,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是提高儿童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重要措施。按规定程序进行计划免疫及集体投药预防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措施。(三)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健13儿童常见传染病
潜伏期、检疫期、隔离期(天)麻疹1021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水痘1521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风疹14-2121出疹后5-7天流腮1821腮肿消退为止甲肝14-42>42>40猩红热3-712>14菌痢1-27症状消失,大便二次培养阴性儿童常见传染病14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15
(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16流行性腮腺炎3、临床表现(l)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2)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流行性腮腺炎3、临床表现17流行性腮腺炎4、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5、预防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保健科证明方可返园。对紧密接触者检疫21天。检疫期间对患儿所在班应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接收或转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4、并发症18流行性腮腺炎5、预防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的被动免疫。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对易感者可用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可给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5、预防19流行性腮腺炎6、治疗(l)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幸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2)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敷以醋调青黛粉,减轻疼痛。(3)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4)积极治疗合并症。流行性腮腺炎6、治疗20(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主要是由COXA16与肠道病毒71型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流行病学(l)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直截了当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3)易感者:4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主要是由CO21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1)潜伏期2一6天。多为突然发病,可有口痛,厌食,低热。(2)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1一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足跟边缘。后可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躯干少见。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22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3)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晚1一2天出现。无局部淋巴结肿大。(4)病程短,症状较。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23手、足、口病4、预防隔离患儿2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愈后进行终未消毒。
5、治疗(1)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2)防止继发感染。(3)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手、足、口病4、预防24(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期病人。(2)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3)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25水痘3、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在39度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2)发热1~2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大小不一的“露珠”状疱疹。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痴;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水痘3、临床表现26水痘3、临床表现(3)体弱儿或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病情较重,高热,疱疹布满全身,呈大疱状。继发细菌感染时易引起败血症。水痘3、临床表现27
水痘4、预防(1)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紧密接触儿检疫21天。(2)病室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3)对正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免疫。VZIG125-625U/kg。(4)可给易感儿接种水痘疫苗。水痘4、预防28
水痘5、治疗(1)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幸免抓破疱疹,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l%龙胆紫。(2)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用无环鸟苷,80mg/kg、d,分4次,共5天。(3)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4)必要时按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B。水痘5、治疗29
(四)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2)传播途径:由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3)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四)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30麻疹3、临床表现(l)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氏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3、临床表现31麻疹(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的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C。(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4)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麻疹(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32麻疹4、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5、预防(l)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紧密接触者检疫28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检疫21天。麻疹4、并发症33麻疹5、预防(2)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过氧乙酸熏蒸或紫外线照射。(3)按免疫程序给易感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4)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马上给予免疫球蛋白0、25ml/kg、麻疹5、预防34麻疹6、治疗(1)一般治疗(2)对症治疗(3)重者住院治疗。麻疹6、治疗35(五)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分为5型:甲、乙、丙、丁、戊型。甲、乙型常见。丙型临床症状与乙型相似,多无黄疸,常为慢性,可进展为肝硬化。丁型可与乙型同时感染,或在乙型基础上重叠感染,使原病情加重。戊型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五)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36
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以急性期病人或亚临床型感染多见。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传染源还包括慢性肝炎病人与携带者。病毒性肝炎传染源:37
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与戊型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借助食物、水与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其他三型为非肠道传播,以经血液传播为主。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38
病毒性肝炎
易感者:儿童普遍易感。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重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毒性肝炎易感者:39
甲型肝炎1、临床表现(1)黄疸型:分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中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伴腹痛;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灰白,尿色如茶;肝肿大并有触、叩痛;(2)无黄疸型:病程短,症状轻,无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甲型肝炎1、临床表现40甲型肝炎2、预防(1)隔离患儿不得少于30天。隔离期满,连续2次肝功能正常,并由所在地街道级以上医院地段保健科开据证明,方可返园。接触儿检疫42天。检疫期间不再办理出入园手续。甲型肝炎2、预防41甲型肝炎2、预防(2)患儿的排泄物、餐具、用具、衣物被褥要严格消毒。(3)对紧密接触儿、易感儿接触后7~14天内可肌注免疫球蛋白等进行被动免疫。(4)对易感儿注射甲肝疫苗。甲型肝炎2、预防42甲型肝炎3、治疗无特效治疗。急性期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治疗中幸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甲型肝炎3、治疗43
乙型肝炎1、临床表现(l)急性肝炎:分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以后者多见。(2)亚临床感染(3)慢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4)重症肝炎:乙型肝炎44
乙型肝炎2、预防(1)凡肝功能异常,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不能从事托幼园所保教及炊事员工作。(2)严格消毒医疗用品。注射器、输液器最好用一次性的。(3)对易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尤其是母亲为表面抗原阳性的,其婴儿出生后须进行被动与自动免疫。乙型肝炎45乙型肝炎3、治疗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及对症处理。急性期应住院治疗。乙型肝炎3、治疗46(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宋内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病人与带菌者。(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3)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47
细菌性痢疾3、临床表现。(1)普通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有里急后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细菌性痢疾3、临床表现。48细菌性痢疾3、临床表现(2)轻型(非典型菌痢):(3)重型: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4)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5)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细菌性痢疾3、临床表现49
细菌性痢疾4、预防(1)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治疗。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由区县卫生防疫部门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粪便,发现慢性菌痢或带菌者应调离工作。经治疗后,由区县防疫部门连续3次做粪便培养,每次间隔l周,3次均为阴性后,开据痊愈证明方可恢复原工作。细菌性痢疾4、预防50细菌性痢疾4、预防(2)病人排泄物消毒。可用4份排泄物,加一份漂白粉后搅拌加盖,6小时后倒掉。一切用具煮沸消毒。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细菌性痢疾4、预防51
细菌性痢疾5、治疗(1)中毒型:马上送医院紧急处理。(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脱水与中毒表现的应及时纠正。(3)抗生素治疗: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疗程5~7天。黄连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克,分4次口服,7~10天1个疗程。小婴儿可用多粘菌素E,每日每千克体重8~10万单位,分3~4次口服。细菌性痢疾5、治疗52(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因:乙型脑炎病毒。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受感染的动物(猪或其它家畜)。
(2)传播途径:蚊虫为传播媒介。受乙型脑炎感染的蚊子叮人时,把病毒传入人体。每年7~9月流行。
(3)易感者:2~6岁儿童多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因:乙型脑炎病毒。
53
流行性乙型脑炎
3、临床表现(1)初期:发病1~3天内,高热伴头痛,嗜睡、呕吐,神志多清楚。
(2)极期:高热、嗜睡、昏迷、惊厥、神经系统体征,呼吸衰竭。
(3)恢复期:体温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2周后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则不估计完全恢复,称为后遗症。
(5)按临床表现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与极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
3、临床表现54
流行性乙型脑炎4、预防
(1)隔离患儿至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止。
(2)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3)依照流行季节对易感儿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4、预防
(1)隔离患儿至体温正常55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56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儿童常见病的防治57婴幼儿腹泻1、病因2、临床表现3、预防4、治疗婴幼儿腹泻1、病因58锌缺乏症1、生理功能及来源2、病因3、临床表现4、预防5、治疗锌缺乏症1、生理功能及来源59儿童高铅血症与铅中毒1、病因2、铅的代谢3、铅中毒临床表现4、铅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原则5、铅中毒的防治儿童高铅血症与铅中毒1、病因60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61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一)传染源:1、传染病的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一)传染源:62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二)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2、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传播
6、土壤传播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二)传播途径:63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
(三)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所占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它与人群中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有关。小儿免疫力低下,常易感传染病,为易感人群。通过计划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降低人群易感性。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三)易感人群64
二、儿童传染病的特点
儿童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病程发展有严格的规律性。能控制传染病源,或切断传染途径,或进行各种预防接种,给予防治。二、儿童传染病的特点儿童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65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三)提高人群免疫力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66(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对病人的管理对接触者的管理(一)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对病人的管理67
(二)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点是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方法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戴口罩或进行室内空气消毒等。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二)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点是消灭蚊子等媒介68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制度,提供合理平衡的膳食,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是提高儿童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重要措施。按规定程序进行计划免疫及集体投药预防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措施。(三)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健69儿童常见传染病
潜伏期、检疫期、隔离期(天)麻疹1021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水痘1521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风疹14-2121出疹后5-7天流腮1821腮肿消退为止甲肝14-42>42>40猩红热3-712>14菌痢1-27症状消失,大便二次培养阴性儿童常见传染病70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71
(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72流行性腮腺炎3、临床表现(l)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2)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流行性腮腺炎3、临床表现73流行性腮腺炎4、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5、预防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保健科证明方可返园。对紧密接触者检疫21天。检疫期间对患儿所在班应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接收或转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4、并发症74流行性腮腺炎5、预防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的被动免疫。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对易感者可用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可给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5、预防75流行性腮腺炎6、治疗(l)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幸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2)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敷以醋调青黛粉,减轻疼痛。(3)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4)积极治疗合并症。流行性腮腺炎6、治疗76(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主要是由COXA16与肠道病毒71型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流行病学(l)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直截了当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3)易感者:4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主要是由CO77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1)潜伏期2一6天。多为突然发病,可有口痛,厌食,低热。(2)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1一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足跟边缘。后可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躯干少见。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78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3)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晚1一2天出现。无局部淋巴结肿大。(4)病程短,症状较。手、足、口病3·临床表现、79手、足、口病4、预防隔离患儿2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愈后进行终未消毒。
5、治疗(1)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2)防止继发感染。(3)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手、足、口病4、预防80(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期病人。(2)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3)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81水痘3、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在39度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2)发热1~2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大小不一的“露珠”状疱疹。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痴;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水痘3、临床表现82水痘3、临床表现(3)体弱儿或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病情较重,高热,疱疹布满全身,呈大疱状。继发细菌感染时易引起败血症。水痘3、临床表现83
水痘4、预防(1)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紧密接触儿检疫21天。(2)病室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3)对正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免疫。VZIG125-625U/kg。(4)可给易感儿接种水痘疫苗。水痘4、预防84
水痘5、治疗(1)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幸免抓破疱疹,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l%龙胆紫。(2)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用无环鸟苷,80mg/kg、d,分4次,共5天。(3)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4)必要时按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B。水痘5、治疗85
(四)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2)传播途径:由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3)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四)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86麻疹3、临床表现(l)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氏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3、临床表现87麻疹(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的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C。(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4)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麻疹(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88麻疹4、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5、预防(l)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紧密接触者检疫28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检疫21天。麻疹4、并发症89麻疹5、预防(2)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过氧乙酸熏蒸或紫外线照射。(3)按免疫程序给易感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4)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马上给予免疫球蛋白0、25ml/kg、麻疹5、预防90麻疹6、治疗(1)一般治疗(2)对症治疗(3)重者住院治疗。麻疹6、治疗91(五)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分为5型:甲、乙、丙、丁、戊型。甲、乙型常见。丙型临床症状与乙型相似,多无黄疸,常为慢性,可进展为肝硬化。丁型可与乙型同时感染,或在乙型基础上重叠感染,使原病情加重。戊型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五)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92
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以急性期病人或亚临床型感染多见。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传染源还包括慢性肝炎病人与携带者。病毒性肝炎传染源:93
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甲型与戊型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借助食物、水与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其他三型为非肠道传播,以经血液传播为主。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94
病毒性肝炎
易感者:儿童普遍易感。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重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毒性肝炎易感者:95
甲型肝炎1、临床表现(1)黄疸型:分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中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伴腹痛;皮肤、巩膜黄染,大便灰白,尿色如茶;肝肿大并有触、叩痛;(2)无黄疸型:病程短,症状轻,无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甲型肝炎1、临床表现96甲型肝炎2、预防(1)隔离患儿不得少于30天。隔离期满,连续2次肝功能正常,并由所在地街道级以上医院地段保健科开据证明,方可返园。接触儿检疫42天。检疫期间不再办理出入园手续。甲型肝炎2、预防97甲型肝炎2、预防(2)患儿的排泄物、餐具、用具、衣物被褥要严格消毒。(3)对紧密接触儿、易感儿接触后7~14天内可肌注免疫球蛋白等进行被动免疫。(4)对易感儿注射甲肝疫苗。甲型肝炎2、预防98甲型肝炎3、治疗无特效治疗。急性期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治疗中幸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甲型肝炎3、治疗99
乙型肝炎1、临床表现(l)急性肝炎:分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以后者多见。(2)亚临床感染(3)慢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4)重症肝炎:乙型肝炎100
乙型肝炎2、预防(1)凡肝功能异常,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不能从事托幼园所保教及炊事员工作。(2)严格消毒医疗用品。注射器、输液器最好用一次性的。(3)对易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尤其是母亲为表面抗原阳性的,其婴儿出生后须进行被动与自动免疫。乙型肝炎101乙型肝炎3、治疗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及对症处理。急性期应住院治疗。乙型肝炎3、治疗102(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宋内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病人与带菌者。(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3)易感者: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
- 2025实验室装修合同范本
- 2025精简版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代付款三方协议书范本
- 海口市房屋租赁合同书
- 保险车辆维修协议书
- 道路硬化捐赠协议书
- 2025年03月河南安阳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引进12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生物试题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及答案
- 广西警察学院《药理学A(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吸光度与透过率》课件
- 《中国脓毒血症指南》课件
- 工程信息转让合同范例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4(全文)
- 研学基地与旅行社合作协议书
-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完整版2024年注安法规真题及答案(85题)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汽车营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295题)
- 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