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_第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_第2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_第3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_第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antibiotics)-内酰胺类抗生素1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二、细菌的耐药性三、青霉素类抗生素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五、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讲授内容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讲授内容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头孢菌素类: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3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1.化学结构相似: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酶烷酸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1.化学结构相似: 头孢菌素4

2.有交叉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

头孢菌素类

部分交叉过敏部分交叉过敏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2.有交叉过敏反应完全交叉过敏头孢菌素类53.抗菌机理相同(1)

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繁殖期杀菌剂)(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3.抗菌机理相同(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6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7根据药物通过第一道穿透屏障的易难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与靶位的亲和力不同;可将对-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分为6种作用类型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根据药物通过第一道穿透屏障的易难度;一、-内酰胺类8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

I类: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及青霉素V,容易透过革兰阳性菌的粘肽层,但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的外膜屏障,属于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对革兰阴性杆菌无效的窄谱抗生素;II类:广谱-内酰胺类——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及某些头孢菌素,既能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粘肽层,又能很好的透过革兰阴性菌的外膜,因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G;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I9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Ⅲ类:不耐酶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能被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外的_内酰胺酶灭活,不能到达PBPS

部位,因此,产酶菌株对其产生明显的耐药性;IV类:耐革兰阳性菌产生的酶——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产酶菌株有效,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

PBPS结构者无效;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Ⅲ10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V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少量的酶——如羧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胞膜外间隙存在少量_内酰胺酶时有效,大量酶时则被水解失活;VI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大量的酶——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酶十分稳定,即使胞膜外间隙存在大量的_内酰胺酶仍有抗菌作用,但对因染色体突变改变了PBPS

结构的细菌则失去抗菌作用。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V11(一)产生水解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三)靶位结构改变(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五)自溶酶缺少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5.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5.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12(一)产生水解酶

最常见的机制金葡菌、大肠杆菌青霉素酶青霉素铜绿假单胞

菌-内酰胺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牵制机制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2~3代头孢菌素

形成屏障作用药物滞留膜外不能与PBPs结合头孢菌素+结合(一)产生水解酶最常见的机制头孢菌素+13(三)靶位结构改变

PBP的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PBP2

高度耐药

PBP的量:增加低、中度耐药(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内酰胺类OmpF外膜孔道蛋白进入菌体大肠杆菌OmpF丢失耐药(五)缺少自溶酶有些细菌缺少自溶酶,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耐药突变(三)靶位结构改变突变14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Antibiotics)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衍生物,母核中的_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有F、G、K、X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

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15

青霉素的开发

1922年英国弗莱明(A.Fleming)观察到人体鼻腔分泌物中含有溶解微生物的物质—溶菌酶1928年弗莱明发现金葡菌培养皿被青霉菌的孢子“污染”后,邻近霉菌细菌丛边为透明、溶解(细菌杀死)20世纪40年代初钱恩(英)及弗洛里(澳)分离、提纯、浓缩获得青霉素,获得其抗菌谱、毒性、药理实验资料。批量生产,用于临床及新药实验。1944年青霉素用于北美、欧洲战场上的伤员和患严重感染的百姓1945年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由此获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4

青霉素的开发

1922年英国弗莱明(A.Fleming16弗莱明和其著名的培养皿弗莱明和其著名17二十世纪抗菌药物的发展1928年青霉素40年代链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50年代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60年代庆大霉素、紫苏霉素、妥布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7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问世、头孢菌素迅速发展80年代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迅速发展90年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新品种迅速发展7二十世纪抗菌药物的发展1928年青霉素718(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Penicillin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性质:不稳定(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一)天然青霉素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19青霉素的抗菌特点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对哺乳动物毒性小青霉素的抗菌特点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20【体内过程】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及各组织,不易透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减慢青霉素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体内过程】21

【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2、G+杆菌:白喉、破伤风、产气夹膜杆菌、炭疽杆菌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5、放线菌

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_内酰胺酶不稳定五球、四杆、三螺、一放【抗菌作用】五球、四杆、三螺、一放22[临床应用]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宜与SM或GM合用。2.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大剂量治疗有效,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常与SD合用。3.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钩端螺旋体、梅毒、回归热。治疗梅毒除早期轻症者外应采用大剂量治疗。4.G+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白喉、炭疽病,青霉素G只对细菌有效,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5.肺炎球菌感染:如大叶肺炎、中耳炎等6.放线菌[临床应用]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咽炎、23【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表现:

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

【不良反应】24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25过敏性休克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衰弱、头晕、皮肤充血、多汗、血压下降、昏迷、抽搐,伴随急性肺水肿的支气管痉挛和喉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给药途径:

所有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如注射、皮试等60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6026防治措施(1)询问过敏史;(2)皮试;

(3)专用注射器,药物新鲜配制;

(4)避免饥饿时注射或局部用药;

(5)作好抢救准备——首选肾上腺素防治措施(1)询问过敏史;27皮试注意事项:1.

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2.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3.停药3天以上重作皮试;4.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皮试注意事项:1.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28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其他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29二、半合成青霉素(一)耐酸青霉素类(二)耐酶青霉素类(三)广谱青霉素类(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一)耐酸青霉素类30(一)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V(penicillinV)

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

特点:

耐酸不耐酶

可口服

抗菌谱与青霉素同——用于轻症感染(一)半合成青霉素31

(一)半合成青霉素

2.耐酶青霉素类——

异唑类青霉素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

氯唑西林(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点:

耐酸耐酶

可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双氯西林作用最强,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一)半合成青霉素32(一)半合成青霉素

3.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一)半合成青霉素33(一)半合成青霉素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以及阿洛西林(azlocillin)和美洛西林等.

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一)半合成青霉素34(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

替莫西林(temocillin)

特点:1.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2.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35小结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的稳定性天然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耐酸不耐酶耐酸耐酶耐酸不耐酶不耐酸不耐酶小结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36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相同之处是均有一个β_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1、抗菌谱广,作用强2、对-内酰胺酶稳定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37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hin头孢唑啉cefazolin

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拉定cefradin等第二代: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

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等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

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利定cefolidin头孢噻利cefoselis等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hin38(一)体内过程1.吸收: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但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可口服2.分布: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3.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注意:头孢哌酮、头孢克肟主要经胆汁排泄(一)体内过程39(二)抗菌作用

抗菌谱:1.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2.第三代和第四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作用弱

作用原理: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同与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结合粘肽的形成

阻碍细胞壁合成

杀菌药(-)(二)抗菌作用(-)40(三)临床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以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感染,一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作首选药

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重症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三)临床应用41(四)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2.肾毒性:第一代多见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等3.静脉炎或出血倾向: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防治:VitK4.高钠血症:大量静脉注射钠盐5.其他:“醉酒样”反应、二重感染等(四)不良反应42(五)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

1.体内过程: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2.抗菌谱:对G+菌(含耐药金葡菌)作用强2~4代头孢菌素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3.酶稳定性: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_内酰胺酶稳定性2~4代头孢4.不良反应:有肾毒性(五)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43

第二代头孢菌素

1.抗菌谱

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

G-菌:比第一代强;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厌氧菌:部分药物有效2.对多种_内酰胺酶稳定3.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

44第三代头孢菌素1.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

t1/2延长

2.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

G-菌: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对多种_内酰胺酶高度稳定4.对肾脏基本无毒性第三代头45

第四代头孢菌素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2.对β_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3.无肾脏毒性

46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抗菌谱酶稳定性用途肾毒性

G+G-第一代

强弱青霉素酶稳定耐青霉素酶铜绿假单胞菌-内酰胺酶差金葡菌感染及厌氧菌无效第二代强稍强-内酰胺酶产酶耐药G-

铜绿假单胞菌稳定杆菌感染;降低无效,部分对敏感G+菌感染厌氧菌有效第三代弱强高度稳定重症耐药G-基本无毒铜绿假单胞菌杆菌感染及厌氧菌有效第四代弱更强

更稳定同上无毒

大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抗菌谱47五、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内酰胺环杂环药物分类:(一)头霉素类(二)碳青霉烯类(三)氧头孢烯类(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内酰胺酶抑制剂五、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结构:-内酰胺环48

(一)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1、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2、用于G-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感染(一)头霉素类1、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49(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mipenem)1、抗菌谱广,作用强,对多数G+、G-菌有效,对厌氧菌是-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者2、不仅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作用3、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此酶的特异性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泰能)4、临床用于G+、G-菌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二)碳青霉烯类1、抗菌谱广,作用强,对多数G+、G-菌有效50(三)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Latamoxef)1、抗菌谱广,作用强、持久,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2、对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强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Azthreonam)1、对G-杆菌高敏,G+球菌、厌氧菌耐药,为窄谱杀菌剂2、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3、用于G-需氧菌所致感染(三)氧头孢烯类1、抗菌谱广,作用强、持久,51(五)-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

舒巴坦(Sulbactam)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胺酶,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水解;2、对质粒编码的-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的-内酰胺酶作用弱;3、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五)-内酰胺酶抑制剂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52常用制剂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奥格门汀,+替卡西林→替门汀舒巴坦+氨苄→优立新,+头孢哌酮→舒巴哌酮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星常用制剂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奥格门汀,他唑星53小结(一)1、-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两类:2、-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的化学结构: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4、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5、何谓牵制机制?6、青霉素类分为哪几类?7、天然青霉素为谱期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环抑制粘肽合成酶(PBPs)导致细胞壁缺损产生水解酶青霉素酶-内酰胺酶窄繁殖杀菌小结(一)1、-内酰胺类抗54小结(二)8、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病?9、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最严重不良反应:首选抢救药物:10、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11、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相比的特点12、各代头孢菌素类发展的基本规律13、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哪几类?14、亚胺培南需与何药合用?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西司他丁小结(二)8、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55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关注健康56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antibiotics)-内酰胺类抗生素57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二、细菌的耐药性三、青霉素类抗生素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五、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讲授内容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讲授内容5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头孢菌素类: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59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1.化学结构相似: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酶烷酸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1.化学结构相似: 头孢菌素60

2.有交叉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

头孢菌素类

部分交叉过敏部分交叉过敏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2.有交叉过敏反应完全交叉过敏头孢菌素类613.抗菌机理相同(1)

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繁殖期杀菌剂)(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3.抗菌机理相同(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62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63根据药物通过第一道穿透屏障的易难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与靶位的亲和力不同;可将对-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分为6种作用类型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根据药物通过第一道穿透屏障的易难度;一、-内酰胺类64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

I类: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及青霉素V,容易透过革兰阳性菌的粘肽层,但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的外膜屏障,属于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对革兰阴性杆菌无效的窄谱抗生素;II类:广谱-内酰胺类——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及某些头孢菌素,既能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粘肽层,又能很好的透过革兰阴性菌的外膜,因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G;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I65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Ⅲ类:不耐酶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能被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外的_内酰胺酶灭活,不能到达PBPS

部位,因此,产酶菌株对其产生明显的耐药性;IV类:耐革兰阳性菌产生的酶——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产酶菌株有效,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

PBPS结构者无效;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Ⅲ66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V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少量的酶——如羧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胞膜外间隙存在少量_内酰胺酶时有效,大量酶时则被水解失活;VI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大量的酶——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酶十分稳定,即使胞膜外间隙存在大量的_内酰胺酶仍有抗菌作用,但对因染色体突变改变了PBPS

结构的细菌则失去抗菌作用。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V67(一)产生水解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三)靶位结构改变(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五)自溶酶缺少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5.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5.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68(一)产生水解酶

最常见的机制金葡菌、大肠杆菌青霉素酶青霉素铜绿假单胞

菌-内酰胺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牵制机制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2~3代头孢菌素

形成屏障作用药物滞留膜外不能与PBPs结合头孢菌素+结合(一)产生水解酶最常见的机制头孢菌素+69(三)靶位结构改变

PBP的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PBP2

高度耐药

PBP的量:增加低、中度耐药(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内酰胺类OmpF外膜孔道蛋白进入菌体大肠杆菌OmpF丢失耐药(五)缺少自溶酶有些细菌缺少自溶酶,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耐药突变(三)靶位结构改变突变70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Antibiotics)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衍生物,母核中的_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有F、G、K、X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

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71

青霉素的开发

1922年英国弗莱明(A.Fleming)观察到人体鼻腔分泌物中含有溶解微生物的物质—溶菌酶1928年弗莱明发现金葡菌培养皿被青霉菌的孢子“污染”后,邻近霉菌细菌丛边为透明、溶解(细菌杀死)20世纪40年代初钱恩(英)及弗洛里(澳)分离、提纯、浓缩获得青霉素,获得其抗菌谱、毒性、药理实验资料。批量生产,用于临床及新药实验。1944年青霉素用于北美、欧洲战场上的伤员和患严重感染的百姓1945年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由此获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4

青霉素的开发

1922年英国弗莱明(A.Fleming72弗莱明和其著名的培养皿弗莱明和其著名73二十世纪抗菌药物的发展1928年青霉素40年代链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50年代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60年代庆大霉素、紫苏霉素、妥布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7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问世、头孢菌素迅速发展80年代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迅速发展90年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新品种迅速发展7二十世纪抗菌药物的发展1928年青霉素774(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Penicillin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性质:不稳定(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一)天然青霉素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75青霉素的抗菌特点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对哺乳动物毒性小青霉素的抗菌特点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76【体内过程】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及各组织,不易透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减慢青霉素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体内过程】77

【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2、G+杆菌:白喉、破伤风、产气夹膜杆菌、炭疽杆菌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5、放线菌

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_内酰胺酶不稳定五球、四杆、三螺、一放【抗菌作用】五球、四杆、三螺、一放78[临床应用]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宜与SM或GM合用。2.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大剂量治疗有效,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常与SD合用。3.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钩端螺旋体、梅毒、回归热。治疗梅毒除早期轻症者外应采用大剂量治疗。4.G+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白喉、炭疽病,青霉素G只对细菌有效,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5.肺炎球菌感染:如大叶肺炎、中耳炎等6.放线菌[临床应用]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咽炎、79【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表现:

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

【不良反应】80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81过敏性休克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衰弱、头晕、皮肤充血、多汗、血压下降、昏迷、抽搐,伴随急性肺水肿的支气管痉挛和喉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给药途径:

所有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如注射、皮试等60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6082防治措施(1)询问过敏史;(2)皮试;

(3)专用注射器,药物新鲜配制;

(4)避免饥饿时注射或局部用药;

(5)作好抢救准备——首选肾上腺素防治措施(1)询问过敏史;83皮试注意事项:1.

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2.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3.停药3天以上重作皮试;4.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皮试注意事项:1.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84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其他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讲义85二、半合成青霉素(一)耐酸青霉素类(二)耐酶青霉素类(三)广谱青霉素类(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一)耐酸青霉素类86(一)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V(penicillinV)

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

特点:

耐酸不耐酶

可口服

抗菌谱与青霉素同——用于轻症感染(一)半合成青霉素87

(一)半合成青霉素

2.耐酶青霉素类——

异唑类青霉素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

氯唑西林(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点:

耐酸耐酶

可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双氯西林作用最强,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一)半合成青霉素88(一)半合成青霉素

3.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一)半合成青霉素89(一)半合成青霉素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以及阿洛西林(azlocillin)和美洛西林等.

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一)半合成青霉素90(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

替莫西林(temocillin)

特点:1.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2.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91小结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的稳定性天然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耐酸不耐酶耐酸耐酶耐酸不耐酶不耐酸不耐酶小结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92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相同之处是均有一个β_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1、抗菌谱广,作用强2、对-内酰胺酶稳定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93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hin头孢唑啉cefazolin

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拉定cefradin等第二代: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

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等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

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利定cefolidin头孢噻利cefoselis等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hin94(一)体内过程1.吸收: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但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可口服2.分布: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3.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注意:头孢哌酮、头孢克肟主要经胆汁排泄(一)体内过程95(二)抗菌作用

抗菌谱:1.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2.第三代和第四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

G+菌作用弱

作用原理: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同与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结合粘肽的形成

阻碍细胞壁合成

杀菌药(-)(二)抗菌作用(-)96(三)临床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以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感染,一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作首选药

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重症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三)临床应用97(四)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2.肾毒性:第一代多见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等3.静脉炎或出血倾向: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防治:VitK4.高钠血症:大量静脉注射钠盐5.其他:“醉酒样”反应、二重感染等(四)不良反应98(五)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

1.体内过程: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2.抗菌谱:对G+菌(含耐药金葡菌)作用强2~4代头孢菌素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3.酶稳定性: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_内酰胺酶稳定性2~4代头孢4.不良反应:有肾毒性(五)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99

第二代头孢菌素

1.抗菌谱

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

G-菌:比第一代强;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厌氧菌:部分药物有效2.对多种_内酰胺酶稳定3.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

100第三代头孢菌素1.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

t1/2延长

2.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

G-菌: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对多种_内酰胺酶高度稳定4.对肾脏基本无毒性第三代头101

第四代头孢菌素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2.对β_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3.无肾脏毒性

102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抗菌谱酶稳定性用途肾毒性

G+G-第一代

强弱青霉素酶稳定耐青霉素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