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2.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音乐、戏剧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字音字形拏(ná)更定(gēng)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毳衣(cuì)一芥(jiè)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余,多余(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2.一词多义(1)一①上下一白全②惟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更①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3)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3.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4.重点实词与虚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2)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3)余拏一小舟撑(船)(4)拥毳衣炉火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5)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自(6)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意。2.分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教师适当讲解。(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此文记叙的要素,以便快速把握整体内容。【交流点拨】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船夫和童子;事件——看雪。(2)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交流点拨】课文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③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交流点拨】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者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知音”,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仿佛受到了“痴”的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5)作者又是怎样写湖心亭巧遇的呢?作者的心情又如何?【交流点拨】文章虽在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由景写到赏景之人,人是景中景,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作者的心情并不直接描写,反而写二客“见余大喜”,实是作者自己的心声。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都是从他人写出。见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终是淡然的,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6)文章写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可收尾了。为何还要借船夫之口点出自己的“痴”?【交流点拨】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把一个“痴”字写透了。不仅表现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是将船夫与作者的高雅情趣形成鲜明对比,以他人之口隐隐道出世俗之人与高雅文人的判然之别。深层领悟本文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而本文为什么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人呢?【交流点拨】本文题目虽是《湖心亭看雪》,但作者的目的绝不单纯是写景。从结构上来看,上段是欣赏湖中之雪景,下段则是欣赏湖中赏雪之人。为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两个同好而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西湖的奇景是因西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人的参与,为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技法探究1.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评析。【交流点拨】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的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移步换景,变换角度,作者又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总体给人以超然物外、悠远脱俗之感。2.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交流点拨】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3.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教师小结】痴行——痴景——痴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