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PICC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PICC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PICC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PICC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的临床应用

何雪梅PICC的临床应用何雪梅1PICC概述PICC的全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e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临床应用20+年

PICC概述PICC的全称:2PICC概述PICC导管特点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使用时,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导管总长度通常为65厘米,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预先进行剪裁。导管上以厘米做的刻度标记使得修剪导管时既准却又容易。PICC概述PICC导管特点3PICC优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保护外周静脉相对传统CVC,减少穿刺危险性非手术置管长时间留置可由护士操作PICC优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4PICC与CVC的比较

PICCCVC

外周穿刺颈内、锁骨下穿刺穿刺危险小--盲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危险外周留置躯干部位留置感染率低(2%)--感染率高(26%)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短期留置长期静脉输液急重症、大手术、短期留置PICC与CVC的比较PICC5化疗药物外渗的表现输液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局部肿胀→红斑水疱→硬结→溃疡化疗药物外渗的表现输液部位疼痛→6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营养液外渗钙盐外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营养液外渗7外周静脉输营养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外周静脉输营养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8PICC适应症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保护外周静脉限制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家庭静脉治疗PICC适应症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9穿刺导管选择标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应被放置在上腔静脉内经股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应被放置在下腔静脉内中长导管的尖端应被放置在与腋静脉连接处或腋静脉内所有种类的导管均应为不透X射线的穿刺导管选择标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应被放置在上腔静脉10PICC操作过程

PICC穿刺前评估治疗方案疗程药物特性用药方式既往输液史患者皮肤、静脉状况年龄心理准备PICC操作过程

PICC穿刺前评估11PICC操作过程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首选肘正中----次选头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PICC操作过程PICC静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12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贵要静脉90%的PICC放置于此直、粗、静脉瓣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贵要静脉13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如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14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入。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头静脉15PICC操作过程穿刺前准备医嘱(必须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病人教育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他相应穿刺工具的选择可能性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导管尖端预备位置导管型号PICC操作过程穿刺前准备16PICC操作过程导管尖端位置确定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体表定位

-上腔静脉: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至右胸锁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PICC操作过程导管尖端位置确定17PICC操作过程穿刺点的位置选择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如果进针位置偏下,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于血管发生摩擦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果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此外上臂静脉瓣较多,不易做穿刺点。PICC操作过程穿刺点的位置选择18PICC操作过程导管的规格4F5F1.9FPICC操作过程导管的规格19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

可撕裂导入器硅胶导管(导丝)孔巾方巾x210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无菌透明肤贴胶带

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20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

2x2纱布4x4纱布止血带纸尺剪刀镊子皮肤保护剂使用说明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21PICC操作过程物品准备

PICC穿刺包

2副手套肝素帽(正压肝素冒)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PICC操作过程物品准备22PICC操作技术

PICC操作技术病人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度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上臂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渗漏和栓塞。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臂围。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23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消毒打开PICC无菌包,带手套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铺无菌巾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X10cm。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让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消毒24PICC操作技术预冲导管—含肝素生理盐水-润滑亲水性导丝修剪导管-撤出导丝至预计长度短0.5—1cm-按预计导管长度修剪导管PICC操作技术预冲导管—含肝素生理盐水25PICC操作技术实施静脉穿刺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约3—6mm,确保导引套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送外套管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为中指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让助手松开止血带从导引套管中指抽出穿刺针PICC操作技术实施静脉穿刺26PICC操作技术置入PICC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开始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当导管进到肩部时,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PICC操作技术置入PICC27PICC操作技术退出导引套管置入导管余10—15cm之后退出套管并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上剥下。在移去导引套管时要注意保持导管的位置完全将导管置入预计深度PICC操作技术退出导引套管28PICC操作技术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ml)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移去导引钢丝:一手固定导管圆盘,一手移去导丝。PICC操作技术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ml)抽吸回血,29PICC操作技术固定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在圆盘上贴胶带。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覆盖一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贴膜下源于圆盘下缘平齐用第二条胶带在圆盘远侧固定导管第三条胶带在固定圆盘PICC操作技术固定30PICC操作技术穿刺后记录

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所穿刺的静脉穿刺过程描述抽回血的情况固定方法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胸片结果任何病人的主诉PICC操作技术穿刺后记录31PICC操作技术—冲洗及封管

保持管道通畅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封管步骤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或输注S—生理盐水H—稀释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方法肝素浓度配置儿童:10单位/ml成人:100单位/mlPICC操作技术—冲洗及封管保持管道通畅32PICC操作技术—冲洗及封管注射器型号的选用注射器压力(psi)1ml150—1803ml1205ml9010ml60选择10以上毫升注射器绝不应用力推注任何药液PICC操作技术—冲洗及封管注射器型号的选用33PICC操作技术—更换敷料更换敷料的原则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时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PICC操作技术—更换敷料更换敷料的原则34PICC操作技术—更换敷料无菌操作

用一只手稳定住导管的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向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变换导管圆盘位置,观察并确认导管没有发生移位。不要向体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更换辅料的方法

消毒穿刺点,并使穿刺点完全干燥。PICC操作技术—更换敷料无菌操作35PICC操作技术—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肝素帽一次给使用正压肝素帽的PICC导管输液时,要严格消毒肝素帽3遍,待干后再插入输液器乳头。使用正压肝素帽的PICC导管输液时,不能直接用针头直刺肝素帽,而应去除针头,用输液器的乳头插入正压肝素帽输液。

PICC操作技术—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肝素帽一次36PICC术后维护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注意:这一测量应在手臂外展90度位于臂和肘之间(通常在肘上4横指)的部位进行。如果周长增加2厘米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医生应特别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鼓励患者穿刺侧手臂的活动,增加血液循环PICC术后维护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37谢谢谢谢38PICC的临床应用

何雪梅PICC的临床应用何雪梅39PICC概述PICC的全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e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临床应用20+年

PICC概述PICC的全称:40PICC概述PICC导管特点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使用时,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导管总长度通常为65厘米,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预先进行剪裁。导管上以厘米做的刻度标记使得修剪导管时既准却又容易。PICC概述PICC导管特点41PICC优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保护外周静脉相对传统CVC,减少穿刺危险性非手术置管长时间留置可由护士操作PICC优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42PICC与CVC的比较

PICCCVC

外周穿刺颈内、锁骨下穿刺穿刺危险小--盲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危险外周留置躯干部位留置感染率低(2%)--感染率高(26%)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短期留置长期静脉输液急重症、大手术、短期留置PICC与CVC的比较PICC43化疗药物外渗的表现输液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局部肿胀→红斑水疱→硬结→溃疡化疗药物外渗的表现输液部位疼痛→44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营养液外渗钙盐外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营养液外渗45外周静脉输营养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外周静脉输营养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46PICC适应症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保护外周静脉限制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家庭静脉治疗PICC适应症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47穿刺导管选择标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应被放置在上腔静脉内经股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应被放置在下腔静脉内中长导管的尖端应被放置在与腋静脉连接处或腋静脉内所有种类的导管均应为不透X射线的穿刺导管选择标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应被放置在上腔静脉48PICC操作过程

PICC穿刺前评估治疗方案疗程药物特性用药方式既往输液史患者皮肤、静脉状况年龄心理准备PICC操作过程

PICC穿刺前评估49PICC操作过程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首选肘正中----次选头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PICC操作过程PICC静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50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贵要静脉90%的PICC放置于此直、粗、静脉瓣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贵要静脉51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如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52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入。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PICC操作过程静脉选择—头静脉53PICC操作过程穿刺前准备医嘱(必须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病人教育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他相应穿刺工具的选择可能性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导管尖端预备位置导管型号PICC操作过程穿刺前准备54PICC操作过程导管尖端位置确定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体表定位

-上腔静脉: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至右胸锁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PICC操作过程导管尖端位置确定55PICC操作过程穿刺点的位置选择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如果进针位置偏下,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于血管发生摩擦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果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此外上臂静脉瓣较多,不易做穿刺点。PICC操作过程穿刺点的位置选择56PICC操作过程导管的规格4F5F1.9FPICC操作过程导管的规格57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

可撕裂导入器硅胶导管(导丝)孔巾方巾x210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无菌透明肤贴胶带

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58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

2x2纱布4x4纱布止血带纸尺剪刀镊子皮肤保护剂使用说明PICC操作过程PICC穿刺包内物品59PICC操作过程物品准备

PICC穿刺包

2副手套肝素帽(正压肝素冒)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PICC操作过程物品准备60PICC操作技术

PICC操作技术病人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度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上臂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渗漏和栓塞。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臂围。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61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消毒打开PICC无菌包,带手套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铺无菌巾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X10cm。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让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PICC操作技术PICC操作技术——消毒62PICC操作技术预冲导管—含肝素生理盐水-润滑亲水性导丝修剪导管-撤出导丝至预计长度短0.5—1cm-按预计导管长度修剪导管PICC操作技术预冲导管—含肝素生理盐水63PICC操作技术实施静脉穿刺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约3—6mm,确保导引套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送外套管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为中指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让助手松开止血带从导引套管中指抽出穿刺针PICC操作技术实施静脉穿刺64PICC操作技术置入PICC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开始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当导管进到肩部时,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PICC操作技术置入PICC65PICC操作技术退出导引套管置入导管余10—15cm之后退出套管并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上剥下。在移去导引套管时要注意保持导管的位置完全将导管置入预计深度PICC操作技术退出导引套管66PICC操作技术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ml)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移去导引钢丝:一手固定导管圆盘,一手移去导丝。PICC操作技术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ml)抽吸回血,67PICC操作技术固定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在圆盘上贴胶带。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覆盖一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贴膜下源于圆盘下缘平齐用第二条胶带在圆盘远侧固定导管第三条胶带在固定圆盘PICC操作技术固定68PICC操作技术穿刺后记录

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所穿刺的静脉穿刺过程描述抽回血的情况固定方法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胸片结果任何病人的主诉PICC操作技术穿刺后记录69PICC操作技术—冲洗及封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