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4南京地铁1#线TA9标珠江路站现场施工管理网络项目经理:王国林项目副经理:王世渊技术负责人:周希圣质量负责人:瞿轰钱遂和经营负责人:马彦文安全管线负责人:潘俊生材料负责人:邵宝生程莲珠文明施工负责人:潘俊生现场施工负责人:吴耀忠设备负责人:吴耀忠用电负责人:汤伟荣内业资料:英旭马淑琴办公室负责:陶宝妹
目录1工程概况81.1工程概述81.2车站结构81.2.1车站围护结构81.2.2车站主体结构91.2.3车站附属结构91.3工程地质与周围环境91.3.1工程地质91.3.2水文地质条件101.3.3周围环境121.4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132施工筹划152.1施工筹划目标152.2施工总体筹划16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92.3.1场外生活区192.3.2第一阶段场地平面布置192.3.3第二阶段场地平面布置192.3.4第三阶段场地平面布置202.4管线处置202.4.1小口径水管处理202.4.2大口径水管处理212.4.3电信电缆处理212.5交通组织232.6劳动力与资源计划262.6.1进度计划262.6.2设备调配计划272.6.3劳动资源计划303施工方案总述323.1结构分段和施工顺序323.2SMW施工方案353.3降水方案363.4基坑开挖与支撑方案363.5内部结构回筑方案374主要工序施工方法384.1施工临时设施384.1.1施工场地围护384.1.2场地清理384.1.3施工道路384.1.4施工用电384.1.5现场给水管路布置404.1.6工地排水404.1.7通讯404.1.8行政生活设施搭建404.1.9临时施工设施414.2测量放样414.2.1测量仪器414.2.2轴线测放414.2.3标高测放414.2.4施工期间的测量424.2.5测量保证措施424.3SMW围护结构施工424.3.1SMW围护桩施工参数选择424.3.2SMW围护结构施工准备434.3.3施工设备选择444.3.4SMW围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444.3.5导墙制作454.3.6搅拌桩及H型钢放样定位464.3.7型钢插入504.3.8特殊部位处理514.4负压深井泵井点施工524.4.1降水目的要求524.4.2降水方案设计524.4.3降水井的布置原则524.4.4降水井的构造设计534.4.5降水井施工技术参数534.4.6成孔(井)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544.4.7降水运行564.5基坑开挖与支撑574.5.1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584.5.2基坑开挖594.5.3基坑支撑604.5.4基坑开挖与支撑的技术要点624.6结构施工674.6.1施工准备674.6.2砂垫层铺设674.6.3素混凝土垫层铺筑684.6.4底板施工684.6.5侧墙施工684.6.6顶板施工684.6.7结构施工注意事项694.6.8结构施工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694.6.9结构施工质量标准844.7防水施工854.7.1结构自防水施工854.7.2施工缝和诱导缝防水施工875施工监测885.1概述885.1.1周边环境的考虑885.1.2工程地质条件885.2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与依据895.3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点位布置原则905.4监测使用的设备与观测点的埋设方法915.5监测频率和报警值935.6管理人员组成及信息反馈936施工组织956.1施工组织措施956.2行政管理网络956.3技术管理网络966.4安全管理网络966.5质量管理网络976.6文明施工管理网络976.7治安消防管理网络986.8主要管理人员名单986.9主要管理人员简历997技术管理措施1027.1技术责任制1027.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1027.3技术管理内容1027.4贯彻技术交底制度1037.5技术复核制度1048质量保证措施1068.1质量管理网络1068.2全面推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1068.3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1078.4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措施1078.5施工质量管理1118.6计量保证措施1139安全生产措施1149.1安全生产目标1149.2安全管理组织网络1149.3安全责任制1149.4安全教育1149.5安全技术交底1159.6安全生产管理1159.7施工用电安全1179.8重点部位风险控制1189.9作业班组安全作业讲评制度1239.10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验收1239.11安全奖罚制度12410公用管线保护措施12510.1公用管线保护目标12510.2公用管线保护责任制12510.3公用管线保护措施12511环境保护措施12811.1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12811.2环境保护方针12811.3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12811.4对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12811.5河道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3411.6土方运输环境管理规定13411.7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环境管理规定13511.8排水设施环境管理规定13611.9施工现场废水控制管理规定13811.10施工现场废气控制管理规定13911.11施工现场噪声及振动控制管理规定14111.12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14311.13环境卫生管理规定14612邻近建(构)筑物保护措14913文明施工措施14913.1文明施工目标15013.2文明施工责任制15013.3文明施工管理网络15013.4文明施工措施15014交通配合措施15415防汛防台应急预案15516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15716.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15716.2冬季施工技术措施15816.3夏季施工措施15817机械设备管理措施15818消防管理措16119降低工程成本措施162
珠江路车站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珠江路站位于珠江路以北、吉兆营路以南的中山路东侧。南端位于中山路与珠江路、广州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车站结构总长为199.6m,主体净宽为19.6m。车站中心线与中山路形成3.25度的夹角。该站由车站主体、两个风道、西南(4#)、西北(1#)、东南(3#)、东北(2#)四个出入口(东南、东北两个出入口分别与同仁大厦和地铁控制中心合建)、地铁控制中心(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三层。该建筑另行设计)组成。西南、西北两个出入口横穿中山路。车站南端设供盾构隧道施工的端头井,北端设计与矿山法隧道相接。1.2车站结构1.2.1车站围护结构基坑围护采用SMW工法,由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压梁+围囹+水平钢支撑构成支护系统。水泥土搅拌桩桩身采用32.5级(原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20%,水灰比为1.6~2.0,主体结构桩径850mm,两桩间搭接250mm,最大桩长29.51m,其H型钢采用A3钢,分为两种规格,分别为:700×300×13×24,1000×300×15×20,长度为27、28m,采用密插方式(即每根桩内均插入型钢),出入口型钢尺寸为488×300×11×18,长度为13.2m,12.65m,11.42m三种类型,搅拌桩径为650,搭接长度为200。1.2.2车站主体结构车站主体结构包括车站本体和南侧的空调风井和事故风井。其中车站本体结构分为南端井和标准段。按照诱导缝/变形缝设置将结构分为12段,即南端井、结构1段~结构9段、事故风井、空调风井。车站中心线处顶板以上覆土深度2.85m,车站设计纵坡2‰,南高北低,故车站南端覆土深度约2.55m,车站北端覆土深度约3.15m。南端井长13.8m,结构内净宽度32.50m,基坑开挖深度17.31m。结构1~7段结构内净净宽度19.60m,结构8、9段局部为适应矿山法隧道施工宽度加大0.89m。结构1~9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5.635~16.004m。内部结构采用800mm厚的混凝土墙作为结构的内衬。空调风井在4/OA轴和3/OA轴之间与车站相接,长37.8m,结构内净宽度4.2m,开挖深度15.02m。事故风井在1~2轴区间与车站相接,全长43.34m,结构内净宽度8.3~4.9m,开挖深度14.5m。1.2.3车站附属结构车站包括三个出入口,均与站厅层接通,最大开挖深度9m。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内衬,内衬厚度600mm。1.3工程地质与周围环境1.3.1工程地质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9.70~10.5m之间。场地地貌属古河道漫滩与Ⅰ级阶地交接地带。对于SMW围护结构围护的深基坑而言,本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理想,但基坑局部存在较深厚的③-2-2b3-4软~流塑粉质粘土,这一土层压缩性较高,对控制基坑变形不利。另外,基坑底部的③-2-2b3-4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如果围护结构不连续,基坑开挖时可能产生小范围的流砂现象,因此SMW围护施工时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其地质资料汇总如表1.1所示。1.3.2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浅层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浅层孔隙潜水直接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位埋深约1.0~1.4m。深层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第③-3-3d2层2.0m厚的粗砂混砾石土层中,地下水位埋深约32m左右。该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径流条件较复杂。其承压水水头约为32m,经验算基坑抗隆起验算,无需降承压水。场地内水的渗透性较差,在4.5m厚的第③-1-2b3-4层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粉砂)中,水平渗透系数为12.1×10-7cm/s,垂直渗透系数为59×10-7cm/s,此层降水后可较大幅度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基坑位移。上述土体渗透性虽然较差,但采用负压井点降水后,仍可保证较好的减水效果。表1.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层描述层底标高层底深度厚度数值类别含水量W湿重度P孔隙比e直剪(快剪)静止侧压力系数Ko凝聚力C摩擦角φMMM%g/cm3Kpa度Mpa①-1杂填土松散~稍密,成份复杂,透水性不均一,局部渗水性较强。8.89~9.331.00~1.701.00~1.70①-2b-2-3素填土软~可塑状态,以粉质粘土填积为主,土质不均,中高压缩性。8.03~8.391.50~3.000.50~1.30②-1b3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局部夹饱和稍密状态的粉土薄层,弱透水性,中等压缩性。6.53~8.391.50~4.500.00~1.50最大值31.01.940.86611最小值29.81.910.81311.428.9一般值30.31.930.84011.428.9②-2b3-4粉质粘土软~流塑状态,局部分布,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及薄层饱和粉土,弱透水性,中等压缩性。2.61~8.391.50~7.900.00~6.50最大值47.01.991.306最小值27.01.740.736一般值32.21.920.884③-1-1b1-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可~硬塑状态,粘性较强,中低压缩性。-1.49~-3.896.00~12.004.10~5.00最大值27.02.040.74966.615.50.45最小值23.019.990.65466.615.5一般值24.42.020.6806.6615.5③-1-1b2粉质粘土可塑,局部缺失,粘性较好,中低压缩性。-3.89~-0.0310.60~14.401.50~4.60最大值30.02.040.8394最小值22.41.930.63249.214.2一般值26.21.980.73249.214.2③-1-2b3-4粉质粘土软~流塑,夹薄层粉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中等压缩性。-5.91~-3.9715.00~16.402.00~5.20最大值42.01.931.14215.022.50.55最小值30.01.810.83215.022.5一般值34.11.890.93215.022.5③-2-1b2-3粉质粘土软~可塑,局部缺失,层厚较薄(1.0-2.0m),中低压缩性。-7.91~-5.9717.00~18.001.60~2.00最大值34.01.920.92812.212.6最小值32.01.890.87012.212.6一般值32.71.910.89912.212.6③-2-2b3-4粉质粘土软~流塑,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中高压缩性。-11.11~-9.9721.003.00~4.00最大值46.51.871.28529.313.40.535最小值35.61.750.97229.313.4一般值38.81.831.07029.313.4③-3-1b2粉质粘土可塑,粉粒含量高,中等压缩性。-17.11~-16.2926.90~27.405.80~6.40最大值28.02.060.77311.426.60.44最小值22.01.950.60511.426.6一般值25.72.000.71311.426.6③-3-2b2粉质粘土可塑,夹少量卵砾石及薄层饱和粉土,中低压缩性。-23.51~-22.6933.20~33.806.40最大值25.02.100.7092最小值19.01.990.53613.0周围环境车站建址为一块已拆迁的空地,周围高大建筑较少,距离最近的是位于车站中部的同仁大厦的附属建筑,该建筑结构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地下室边墙距离车站东边墙约8m,基础为30m深的静压预制桩。中山大厦位于珠江路对面,为1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33m深钻孔灌注桩。在吉兆营的北侧,有二幢省电力建设公司的砖混结构多层房屋,其中一幢为7层,1幢为4层,均为条形基础,结构较差。两幢建筑距车站北边线12.5m。车站周边地下市政管线现状如表1.2所示,在中山路东侧另有电信架空线一排,动工前必须搬迁。中山路机非分隔带内有高大的悬铃木行道树,施工第二阶段前东侧行道树必须搬迁,西侧行道树除出入口位置的若干株外,并不影响施工,但应视交通部门要求处理。表1.2序号管线种类管径/规格埋深(m)位置和范围与车站位置关系1.下水7502.8中山路东侧非机动车道下穿越车站全长2.上水5001.2中山路东侧机动车道下穿越车站全长3.电力380V/1根0.8中山路东侧侧石下穿越车站全长4.上水2001.2中山路以东施工场区内横穿结构5.上水3000.8吉兆营路中心距结构7m6.电信直埋1.0中山路西侧机动车道下横穿出入口7.电信排管-中山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下横穿出入口8.下水10502.7中山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下横穿出入口9.电缆380V1.5中山路西侧侧石下横穿出入口10.电信排管-中山路西侧人行道下横穿出入口11.上水12003.4珠江路北侧机动车道下距南端井SMW围护结构2.5m12.上水200-珠江路北侧机动车道下距南端井SMW围护结构1.0m13.电缆10KV-珠江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侵入南端井SMW围护结构14.电缆380V-珠江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侵入南端井SMW围护结构1.4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按下列规范标准编制和招标文件要求的其他规范及国家、江苏省强制规范条文编制: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4-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108-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GB50205-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J119-8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50108-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CJJ/T53-93,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DGJ08-11-99,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SZ-08-61-97,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1999,基坑工程设计规程;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标准(试行本)。
2施工筹划本工程为标准的明挖顺作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总体工序拟安排如下:围护先东后西、基坑由南向北、先后出入口、风井等。“围护先东后西”是指利用管线搬迁和道路拓宽的时间,先施工东侧SMW围护墙,待管线搬迁、道路拓宽后占用中山路和珠江路路面施工其余部分的SMW墙体,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周围交通的影响。“基坑由南向北”是指基坑开挖由南向北顺序开挖,便于基坑的稳定,并保证南端井及时交付盾构推进。所谓先主体后风井、出入口是指待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东侧风井、出入口,此后将道路临时翻交到车站顶板上,并进行西侧出入口的施工。车站本体结构分为10个施工段外加施工风井和空调风井两个独立施工段,总体施工流程图见附图2.1。围绕这一总体安排,各方面筹划如下:2.1施工筹划目标1、本工程施工工期筹划的主要目标是:(1)车站施工必须在21个月内完成,其中包括前期管线搬迁、出入口施工和后期的道路恢复。(2)2002年7月1日前提供盾构施工场地,2002年8月1日前提供盾构工作井,以保证盾构施工进度。2、本工程在场地、交通、管线方面的筹划主要目标是:(1)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不向业主增加拆迁要求。(2)占用社会道路时间尽量压缩,尽量推迟对中山路和珠江路的占用,尽量提前中山路和珠江路的道路恢复。(3)道路翻交尽量不减少原有机动车交通断面,尽量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
2.2施工总体筹划根据施工场地的范围,将整个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施工场地局限于现状中山路以东;第二阶段施工场地占用现状中山路东侧道面,同时中山路向西侧临时拓宽;第三阶段中山路道面移到到车站顶板上,穿越中山路的出入口围场施工。考虑到第二阶段以后控制中心将开始施工,从第二阶段开始场地的东北部分不再布置固定的临时设施。第一阶段施工场地范围如图2.1所示:图2.1第一阶段围场示意图第二阶段施工场地范围如图2.2所示:图2.2第二阶段围场示意图第三阶段施工场地范围如图2.3所示:图2.3第三阶段围场示意图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部署方案见表2.1。表2.1施工阶段施工筹划项目筹划内容第一阶段施工用地占用中山路以东、珠江路以北场地,围场距现状侧石2m。施工内容车站东侧一半SMW围护结构围护,中山路东侧管线搬迁。道路交通除管线搬迁时局部道路受影响,社会交通基本保持现状。管线处置中山路东侧管线上水500、下水750搬迁。珠江路上电力10KV和380V临时向南改道。第二阶段施工用地施工场地向东西扩展至中山路道路中心线,在珠江路-中山路口,向南扩展占用5m宽珠江路道面。控制中心场地让出。施工内容车站剩余SMW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开挖,结构回筑,覆土,道路恢复。道路交通在十字路口处珠江路道路重新划线,改为向西2机1非,向东1机1非,禁止转弯。中山路向西临时拓宽至规划红线,中山路改为向北2机1非,向南1机1非。管线处置中山路东侧管线上水500、下水750搬迁至临时拓宽的中山路西侧道面下。电力380V作废。1050下水预排临时管。珠江路上电力10KV和380V临时向南改道。第三阶段施工用地中山路翻交道路以东场地保留,1#、4#出入口在翻交道路以西围场施工。施工内容1#、4#出入口在翻交道路以西围场施工。道路交通中山路恢复双向2机2非交通,珠江路交通恢复。管线处置中山路东侧管线上水500、下水750搬迁回原位。西侧管线保护直埋电信、电信排管悬吊保护。1050下水接入临时管。珠江路电力10KV和380V恢复原位。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3.1场外生活区考虑到控制中心施工场地的要求,生活区不能布置在目前招标文件提供的场地内,我们将在附近另外租借场地予以解决。施工场地内仅布置更衣室值班室等必要的生活设施。2.3.2第一阶段场地平面布置第一阶段场地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2。第一阶段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3。第一阶段施工给排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4。SMW围护结构H型钢制作场布置在基坑东侧,型钢临时堆放场地则布置在基坑内,水泥仓库布置在车站的东南侧,以满足施工场地的要求。沿SMW围护结构外边制作7m宽施工便道,供SMW围护结构施工和日后基坑开挖、结构回筑施工时用。第一阶段施工时控制中心并未开工,因此在场地东北部布置临时设施,以供场外生活区施工完成前使用。2.3.3第二阶段场地平面布置第二阶段SMW围护结构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5。第二阶段结构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6。第二阶段SMW围护结构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7。第二阶段SMW围护结构施工给排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8。第二阶段结构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见图2.9。第二阶段结构施工给排水平面布置图见图2.10。第二阶段SMW围护结构施工时基本沿袭第一阶段的平面布置,不同的是为施工西侧SMW围护结构,在基坑西侧制作7m宽的SMW围护结构临时施工便道。此时控制中心的施工也将逐步展开,我们将根据业主的协调逐步撤除生活设施。SMW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即逐步开始基坑开挖和结构回筑施工。此时东北部场地应完全移交控制中心施工,但至少必须沿基坑边保留7m宽施工道路。由于南端井加上风井的基坑宽度较大,斜距达到35m,靠50吨履带吊难以将支撑、钢筋等施工材料输送到基坑对面,为此在施工道路边设置LIEBHERR132EC-H型塔吊1台,塔吊工作半径45m。可与50吨履带吊协同工作。由于车站东侧风井位置仍有部分建筑尚未拆除,并有可能调整结构的形式,对该位置的平面布置及实际施工待设计最终确定后,另行布置。2.3.4第三阶段场地平面布置第三阶段SMW围护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1。第三阶段结构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2。第三阶段SMW围护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3。第三阶段SMW围护施工给排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4。第三阶段结构施工用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5。第三阶段结构施工给排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6。第三阶段施工时车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主要进行风井、出入口的施工。1号4号出入口施工场地位于翻交道路西侧,是两块独立的场地,沿基坑便道外侧构筑7m宽施工便道。各类堆场和工地值班室等设施布置在便道外侧。2.4管线处置各类管线的处置方法汇总如表2.2所示,现对若干重点管线处置作如下说明。2.4.1小口径水管处理对于中山路上小口径管线,如上水500和下水750,须搬迁至中山路西侧拓宽范围内,这样作的好处有两点:一、上水和下水管线都是对沉降很敏感的管线,如果搬迁在紧邻基坑的位置,将给基坑施工带来额外的风险。二、紧邻基坑排管势必要占用现状中山路道面,这样对社会影响较大,不如搬迁在拓宽范围内,除了管线接头施工的几天,可以不影响社会交通。对于珠江路北侧机动车道上的上、下水管线(含上水1200,下水200),位于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内,施工中采用加强监测、监控的方式,进行管线的原地保护,以减小管线的搬迁工作量。2.4.2大口径水管处理在中山路的西侧,有一Φ1500的污水管,从其管径分析,该下水管应该为区域排水总管,其断面尺寸较大,管节重量也较重,而且距电信排管距离较近,如不搬迁可能造成较长一段围护结构不连续,给基坑开挖带来不必要的危险,保护有一定难度。同时,这根管线关系重大,尤其是雨季,一旦出问题将造成大面积街道浸水,后果较为严重。为此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SMW围护结构施工时对1号、4号出入口位置等预留“T”型接头SMW围护结构,“T”型接头长2m。(2)车站主体结构完成后,在“T”型接头外侧打设素水泥土搅拌桩,逆作一块2m长的出入口顶板。并在顶板上制作防水层、保护层。(3)在逆作顶板上砌筑临时窨井。(4)待中山路翻交后沿SMW围护结构打设钢板桩,排设1050临时排水管,与两头窨井接通。(5)原下水1050在此区间废弃,清除后施工SMW围护。(6)出入口完成后,视情况恢复原有1050下水管或将临时管永久保留。(主要视出入口顶板覆土和下水管高程关系而定)。2.4.3电信电缆处理对于中山路西侧的一些管线,拟在出入口施工时加以保护,但保护形式并不相同。直埋电信和380V直埋电缆具有一定柔性,可以适当弯曲,因此SMW施工时请管线单位作临时的弯曲避让,即可不影响SMW施工,只需基坑开挖阶段悬吊即可。对于电信排管,由于其结构形式为刚性结构,因此SMW围护在此处必须中断,改用其他方法施工。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暴露围护结构处的管线。(2)管线二侧施工围护结构,考虑到作为将来横列板支护的制作,邻近管线处围护结构必须加固,SMW宜作成“L”形,插入加大的型钢。(3)围护结构完成后在冠梁顶部搁置型钢,中间设置支承桩,采用栈桥法悬吊管线。悬吊完成后掏空管线下土体,避免旋喷施工时土体上抬影响管线。车站周围管线处理方法表2.2序号管线种类管径(mm)/规格位置和范围处理方法处理时间1.下水750中山路东侧非机动车道下SMW围护结构西侧施工前搬迁至中山路西侧拓宽区域内,车站顶板完工后迁回2001年12月前搬迁,2002年9月迁回2.上水500中山路东侧机动车道下3.电力380V/1根中山路东侧侧石下建议废弃或绕道2001年12月前废弃或绕道4.上水200中山路以东施工场区内废弃2001年10月前废弃。5.上水300吉兆营路中心施工阶段加以保护-6.电信直埋中山路西侧机动车道下出入口施工阶段悬吊保护-7.电信排管中山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下8.下水1050中山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下第二阶段施工预排临时管,第三阶段接入临时管,出入口完工后恢复。2001年10月排临时管,2002年11月接通临时管,原管废弃,2003年3月恢复。9.电缆380V中山路西侧侧石下出入口施工阶段悬吊保护-10.电信排管中山路西侧人行道下11.上水1200珠江路北侧机动车道下施工阶段加以保护-12.上水200珠江路北侧机动车道下14.电缆10KV珠江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永久向南移位至珠江路机动车道下2001年12月前移位15.电缆380V珠江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4)在管线两侧实施高压旋喷桩施工,两侧高压旋喷桩必须相交,为此可采用二次复喷等技术。(5)旋喷桩达到强度后,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用钢板焊接与两侧围护结构预留钢板上,支护正面土体,开挖面以下土体由高压旋喷桩加固支护。对于珠江路北侧的10KV和380V电缆线,因其横穿盾构工作井,应采用移位的方式,以保证基坑施工期间管线的安全。2.5交通组织本工程建址位于南京市中心,中山路为南北交通主干道,珠江路/广州路为东西向交通干道。目前中山路基本通行能力为6机2非,珠江路/广州路基本通行能力为4机2非,机动车道宽度为3.5m,非机动车道宽度为4.5m,在路口处局部道路加宽,在十字路口附近目前交通情况如表2.3:十字路口交通情况表2.3交通情况中山路由南向北路口前4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路口后3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路口前4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路口后3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珠江路由东向西路口前3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路口后2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路口前4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路口后2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道根据招标图要求,我们在满足施工条件下对道路交通组织作如下安排:第一阶段施工除管线搬迁需要局部占用道路以外,对现状交通无影响,交通组织平面图图见附图2.17,剖面图见下图所示。图2.5第一阶段交通剖面图第二阶段施工时交通组织平面图见附图2.18,中山路、珠江路的交通剖面图如图2.5、2.6所示。图2.6中山路第二阶段交通剖面图图2.6珠江路第二阶段交通断面图中山路保证20.5m宽的最小路幅宽度,安排向南1机1非向北2机1非的通行能力,同时禁止向南左转。对于珠江路,考虑将围护收缩到距围护仅1.5m位置,根据目前资料,珠江路可以保证最小21.8m宽度,因此珠江路可以保持向东2机1非向西2机1非的通行能力,但此时珠江路向北右转受阻,所以珠江路路口禁止转向。第三阶段施工时交通组织平面图见附图2.19,剖面图分别如图2.7、2.8所示。图2.7中山路第三阶段剖面图图2.8珠江路第三阶段交通断面图由于道路翻交到车站顶板上,在考虑同仁大厦前留4m便道的前提下,可以保证26m的道路宽度,这样可以保证向南3机1非,向北2机1非的通行能力。同仁大厦前有公交站点,建议向北移位,避开施工区。2.6进度计划与资源计划本工程主要施工阶段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计划及计划日进度安排汇总如表2.4。2.6.1进度计划进度计划采用MicrosoftProject2000软件编排,打印详见附表1。主要施工进度节点如下:■进场:2001年10月1日■第一幅SMW围护结构成桩:2001年10月18日■中山路围挡:2001年11月15日■基坑开始开挖:2002年2月15日■移交盾构地面场地:2002年7月1日■盾构工作井交接验收:2002年7月28日■主体结构完成:2002年9月3日■中山路翻交、珠江路撤围:2002年11月18日■中山路恢复、竣工:2003年3月18日表2.4主要工序关键机械劳动力计划日进度开始/结束时间SMW围护结构50吨履带吊2台、液压抓斗1台1支SMW围护结构专业施工队,60人每天1幅2001/11/15~2002/2/24基坑开挖2台伸缩臂液压挖掘机,4台微型挖掘机1支机械化基坑施工队,30人,由南向北形成一个作业面。每作业面每天开挖700M3。2002/3/10~2002/7/12内部结构回筑1台80吨米塔吊,1台履带吊1支结构施工队,90人,二个作业面同时展开。各段结构交叉进行,每节底板施工7天,中板、每节内衬4天,顶板5天。2002/4/8~2002/9/3出入口SMW施工SMW机1台,配KH100桩机1台,履带吊1台1支SMW专业施工队,30人。9延米/昼夜2002/12/7~2002/12/24出入口结构长臂液压挖掘机1台,履带吊1台1支结构施工,30人,同时展开1个作业面开挖7天,回筑30天2003/1/25~2003/2/272.6.2设备调配计划(1)主体结构SMW施工设备如表2.5所示。表2.5SMW围护结构施工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三轴搅拌桩机PAS-200VAR1台200KW2桩机步履式重型桩架1台3灰浆桶0.6m35只4存浆桶6m31只5压浆泵200L/min3台1台备用6吊机50t1台7吊机35t1台8水准仪JSC1台9路基箱板2m×6m12块10挖土机0.4m31台11空压机9m31台12振动锤40t1台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加设备,保证工程顺利进行。(2)出入口施工SMW设备一览表表2.6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搅拌桩机PAS-120VAR2台2桩机DH-5082部3拌浆桶Sm-700-16台4贮浆桶SS-400-112台5注浆泵SYB50-50-118台6空压机W-3/73台7挖机3台8吊机16t2台9吊机50t1台10振动锤-3台11电箱200a.6只(3)基坑开挖与地下结构施工设备见表2.7表2.7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破碎机日本古河2×200台1障碍物凿除2空压机9M3台2墙体凿毛3钻机SPJ-300台2立柱桩施工4深井泵100JC型台基坑内外降水5双节真空泵2S-185型台6蚌式抓斗1M3只2基坑挖土与支撑7履带吊50T(日本)台18塔吊LIEBHERR132EC-H台19液压挖掘机卡特E300,1.6M3台110液压挖掘机日立EX200,1.0M3台111液压挖掘机日立EX220,0.9M3台212液压挖掘机大宇DH50,0.25M3台213液压挖掘机小松PC75,0.3M3台214液压挖掘机日立EX70,0.6M3台115自卸卡车15T太脱拉辆20出土16油泵车32~60Mpa套2施加支撑预应力17组合千斤顶2×200T套418定型钢模板/扩大定型钢模国标型号m2500地下结构施工19插入式振动器通用产品只2020平板式振动器通用产品只10(4):主要测量设备见表2.8表2.8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经纬仪J2套22水平仪S3套23拓普慷全站仪GTS-6套1
2.6.3劳动力资源计划各道工序劳动力需求量如表2.9所示。各阶段施工劳动力资源配备一览表2.9工序工种人数SMW施工电工3机修工9电焊工8压浆工10测量工3普工13基坑与结构施工现场指挥4普通工30木工20钢筋工11混凝土工8吊车司机6起重工6试验工4测量工4卡车司机8机修工6由表2.8可看出,在结构阶段施工中,所需的劳动力最多,实际施工组织过程中,我们拟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各阶段的劳动力配备如下图所示:
3施工方案总述总体而言,本工程是标准的明挖顺作车站,根据施工筹划:“围护先东后西、由南向北、先主体后出入口、风井”的总体施工流程施工,总体流程图见附图2.1。3.1结构分段和施工顺序根据招标图确定的原则,车站本体结构分为10个施工段外加施工风井和空调风井两个独立施工段,结构分段平面图见附图3.1。按照防水要求,上述各施工段之间均设置诱导缝。基坑开挖和回筑由南向北顺序作业,其基坑的开挖和结构的回筑总体顺序为:南端井→结构1段→结构2段→结构3段→结构4段→结构5段结构→结构6段→结构7段→结构8段→结构9段。各施工区段则采用分段开挖、分节浇筑的方式进行,其中端头井、标准段及出入口的施工流程分别如图3.1~3.3所示,其示意图可参见附图3.2~3.4。图3.1端头井施工流程图3.2标准段施工流程图3.3出入口的施工流程3.2SMW施工方案本车站的主体、两个风道、西南(4#)、西北(1#)、东南(3#)、东北(2#)四个出入口等,其基坑围护均采用SMW工法,即由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压梁+围囹+水平钢支撑构成支护系统。实际围护施工中,根据目前地面情况及交通许可条件,采用先施工车站东侧围护结构,然后在第二阶段中,施工剩余的车站主体SMW围护桩,并进行车站主体的开挖。随后进行风井和出入口的围护施工。具体桩位布置如附图3.5所示。3.3.降水方案根据本工程土层特点,将夹粉砂薄层的③-2-2b3-4粉质粘土作为降水重点,力争通过降水起到提高被动土体强度,减小基坑变形,同时疏干其他各层土体创造良好作业环境。降水采用负压深井泵井点,与传统的喷射井点相比,降水效果相似,但功耗低,无振动,不会影响周围土体。降水深度为基坑底面下3m,降水曲线完全封闭在SMW围护结构内,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井点平面布置见附图3.6,井点剖面布置见附图3.7。3.4基坑开挖与支撑方案本工程主体结构和风井、出入口均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结构支撑平、剖面布置见附图3.8~3.10,1号出入口平面见附图3.11,剖面见附图3.12,4号出入口平面见附图3.13,剖面见附图3.14,3号出入口平剖面图见附图3.15,出入口横剖面见附图3.16。基坑开挖采用小型挖掘机井下水平挖土、驳运,伸缩臂挖掘机垂直运输,履带吊吊运安装支撑的方案。开挖方式见附图3.17。开挖严格按“时空效应”原则实施,按支撑标高分层开挖,每层再分为若干块开挖,称之为“开挖单元”,每个单元开挖后,必须立即支撑到位,方可开挖下一单元。开挖第一层土时,单元长度为12m,第二~四层土开挖单元单元长度为6m,上述开挖单元拟在16小时内开挖完成,随后,斜撑在8小时内,直撑在6小时内完成该单元支撑。第五层土开挖单元长度为3m,开挖单元拟在8小时内开挖完成,随后斜撑在8小时内,直撑在6小时内完成该单元支撑。基坑开挖从南端井开始,集中2台伸缩臂挖机和4台小型挖掘机,由南向北,顺序开挖。根据计算,安全纵坡的总放坡比为1:2,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施工中总放坡比保持在1:3。基坑开挖纵坡见附图3.9。第一道支撑采用ф580壁厚12mm钢管支撑,其余支撑均为ф609壁厚16mm钢管支撑,长度小于2.70m的支撑采用等回转半径、等截面积的型钢替代。所有支撑均制作有活络端头,可施加预应力。斜撑与SMW围护结构连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H型钢上焊接牛腿,再安放支撑围檩。混凝土浇筑前,将焊接的牛腿割除、磨平,以利H型钢回收,预埋钢板和支座结构图见附图3.18。部分支撑将浇筑在内衬中,为保证防水效果,采用防水钢垫箱焊接在此类支撑两端,钢垫箱结构见附图内部结构回筑方案由于本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的复合结构,给模板体系的架设带来一定困难,本处拟采用P3015及其他配套设施,形成模板支撑系统,模板的固定采用Φ16圆钢及定位钢板卡件。考虑到型钢的吊装,结构分为五次浇筑,分节浇筑的位置如图3.4所示:图3.4混凝土浇筑示意图4主要工序施工方法4.1施工临时设施4.1.1施工场地围护①工地围护采取全封闭隔离措施,围墙采用南京地铁规定的材料、结构形式。②为防止工地内的污水、泥浆溢出工地,工地围墙外侧自地面以上50cm高度内的砖墙用水泥砂浆粉刷。4.1.2场地清理①清除工地内民房拆除未净的残垣、建筑垃圾和行道树、电线杆等空间障碍物。②平整施工场地,并以5‰坡度向明沟方向落坡。③拟构筑施工道路的地基用压路机压实或人工夯实。4.1.3施工道路①尽可能利用中山路、珠江路等原有路面作施工便道。②新筑施工道路先用于SMW施工,再用于基坑开挖与结构施工。③新筑施工道路采用钢筋砼结构,宽7m,厚0.2m,并将道面与导墙、明沟筑成一体。④新筑施工道路的结构见附图4.1。4.1.4施工用电①施工用电来源业主将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一个主变压器的容量为630KVA的箱式变配电所。施工单位考虑到井点降水、SMW围护结构施工等作业必须不间断地进行,要求变配电所主变压器的高压进线分2路分别引入。施工用电负荷见表4.1:主要施工机械用电负荷表表4.1设备名称功率数量总功率主体SMW围护结构施工阶段SMW桩机255KW1台255KW井点降水泵3KW10台30KW液压油泵车13KW1台13KW对焊机100KW1台100KW电焊机14KW6台84KW其它机具50KW总负荷532KW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降水用深井泵5.5KW20110KW钻孔桩机25KW1台7.5KW液压油泵车13KW1台13KW对焊机100KW1台100KW电焊机14KW5台70KW其它机具20KW总负荷307.5KWSMW施工阶段SMW桩机55KW2台110KW井点降水泵3KW10台30KW液压油泵车13KW1台13KW对焊机100KW1台100KW电焊机14KW6台84KW其它机具50KW总负荷307KW生产生活设施工地排水30KW照明50KW生活设施120KW总负荷180KW施工用电负荷最大的是SMW施工阶段,由于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机械并不同时使用,因此630KVA供电量可满足各阶段施工用电的需要。=2\*GB3②供配电方案各施工阶段供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3、2.7、2.9、2.13、2.15。a.动力电源从施工变配电所引出,采用橡套电缆供电,沿工地围墙布设2路电缆主干线。基坑周边每隔30m设一只动力配电箱,电源分别从主干线电缆引出。b.照明电源单独从施工变配电所引出,采用橡套电缆供电,沿工地围墙布设照明电缆线,分别通到工地照明配电箱中。⑸施工给水①施工用水来源由业主负责将一个Φ50(2〃)总水管引入施工现场。4.1.5现场给水管路布置a.现场给水主管路采用Φ50(2〃),沿施工道路背基坑侧敷设。为了方便施工用水,给水主管路沿线相隔20~30m设一个给水站,各装一只Φ25(1〃)和Φ15(1/2〃)的带宝塔头接管的阀门。b.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用水根据设施的落实情况与用水量需求,敷设适当通径的给水支管路。4.1.6工地排水a.为确保工地环境整洁,达到文明,标化要求,在工地上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并与地区的排水系统沟通。b.工地排水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明沟沿施工便道背基坑侧构筑,每隔30m左右设一口集水井。c.施工污水经过明沟集流,沉淀以后,间接排入地区的排水系统。各施工阶段工地给排水平面图见附图4、8、10、14、16。4.1.7通讯①在行政生活基地设程控电话3门,配联网电脑3台,传真机2台,主要用于对外通讯和图文交流。②施工队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管部业务主管员以上管理人员配移动电话,人手一机。4.1.8行政生活设施搭建①在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上设置本工程的行政生活基地。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将行政生活基地同施工区严格隔离起来,不容许闲人进入生产区内。②在行政生活基地内,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医务室及更衣室、食堂、浴室、厕所等行政生活设施。③在工地的适当地方设置集装箱式料具间,油库和危险品库,可以根据工程进展和平面布置的调整随时迁移地方。4.1.9临时施工设施①用于SMW围护结构施工的临时设施a.H型钢制作场H型钢制作场由H型钢对接场地、型钢堆场和组成。以上施工设施的具体位置见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现场总平面布置图。②用于结构施工的临时设施a.水泵房b.木工间和木模加工场。c.钢筋间和钢筋加工场d.支撑材料堆放场以上施工设施在围护施工后期开始设置,平面位置见各施工阶段的现场总平面布置图。4.2测量放样4.2.1测量仪器配备高精度的索佳SET-2B全站仪一台,辅以J2经讳仪一台以及高精度索佳水准仪二台。4.2.2轴线测放1、利用地铁总公司提供的基准点,引测各轴线测放控制点并做好保护。2、在基坑两侧测放各轴线控制点,并做好保护。4.2.3标高测放1、根据提供的水准控制点,离开基坑一定距离,在基坑外侧放一点临时水准点并做好保护。2、在圈梁或挡土墙侧面用墨线弹上水平控制线。4.2.4施工期间的测量1、在基坑开挖阶段,每开挖出一个工作面,由测量员测放出支撑的位置,并用十字线标好。2、在开挖过程中,由测量员测放每开挖层的标高,并作好明显标记。坑底标高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3、当垫层砼或每结构层砼达到一定强度时,由测量员用墨线弹出每根轴线的控制线,经监理工程师复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每层结构钢筋绑扎完毕,由测量员测放砼面标高,标高线用Φ16钢筋控制。Φ16钢筋沿纵向通长布置,其横向间距为@200mm。5、侧墙、立柱或梁制模完毕,测量员须进行复测。4.2.5测量保证措施1、所用测量仪使用前均以经过专业部门检查核定,合格后使用。2、新建的轴线控制网的理论计算需经监理工程师复核。3、新建的导线控制点请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4、临时水准点请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5、测量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担任。4.3SMW围护结构施工SMW(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专用SMW桩机为工具,以水泥为固化剂,在地基土层中进行原位深度搅拌,形成较为均一的水泥土,并在该水泥土层中插入H型钢。这样,水泥土固化后,将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能力的型钢水泥土复合桩体,用其作围护结构既可以受力,又可以挡水,是一种非常经济且操作简单的施工方法。4.3.1SMW围护桩施工参数选择影响SMW围护结构强度及抗渗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地基土层性质、水泥用量、搅拌水泥土的均一性、施工深度等。对于特定土层条件,主要是控制好水泥用量及水灰比,确保一定的泵送压力,合理选择下沉与提升速度,使得形成的SMW复合桩体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和抗渗要求,从而保证基坑开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平台造价管理办法
- 保险纠纷处理管理办法
- 云南林木移植管理办法
- 乌审旗小作坊管理办法
- Pr3+掺杂石榴石结构发光材料的上转换激发谱学研究
- 卫计委健康扶贫课件
- 2025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专题三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突破主观题型关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图表类课件
- 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团队管理测试)技能操作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实务答案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 住宅装修中的水电改造安全规范考核试卷
- 房屋代建协议书范本
-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课件
- 钢结构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DB45T 2711-2023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
- 电商运营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部队热射病预防与急救
- 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
- DB11T 1975-202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 荆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