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燃烧的条件课件_第1页
人教版燃烧的条件课件_第2页
人教版燃烧的条件课件_第3页
人教版燃烧的条件课件_第4页
人教版燃烧的条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

讨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讨论探究火的奥秘

我来说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火的奥秘我来说燃烧: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1.按下图进行实验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燃烧的条件1.按下图进行实验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燃烧的条件——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思考(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思考(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要有可燃物;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一、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1.燃烧需要可燃物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一、燃烧的条件【实

现象:棉花可以燃烧,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棉花可以燃烧,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1

现象: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沾水的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现象: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实验:(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现象:小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杯的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现象:小木条可以燃烧,实验:(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现象: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立即燃烧.

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燃烧的条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能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

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铜片中部,观察现象.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乒乓球碎片先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实验探究3

燃烧需要氧气方案一: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扣住.方案二:将酒精灯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3.燃烧需要氧气一、燃烧的条件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2.如果把实验室4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

1.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着火点下(其中之一)(缺一不可)

2.注意事项乒乓球和滤纸切勿取大块,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燃烧的火焰烧到身体.结小课堂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1.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解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煤的燃烧.馈反检测D1.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解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馈反检测C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解析: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B.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C.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D.为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吸入口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身子逃离火场,故此措施合理.解析: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

3.(2014·黑龙江中考)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馈反检测3.(2014·黑龙江中考)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解析:(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蜡烛将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答案:(1)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蘸水的棉花球也燃烧了(2)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熄灭;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解析:(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分说明对象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两类;其次是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3.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5.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6.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7.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8.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阶,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是其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9.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10.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

讨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讨论探究火的奥秘

我来说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火的奥秘我来说燃烧: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1.按下图进行实验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燃烧的条件1.按下图进行实验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燃烧的条件——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思考(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思考(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要有可燃物;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一、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1.燃烧需要可燃物利用桌上的物品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一、燃烧的条件【实

现象:棉花可以燃烧,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棉花可以燃烧,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1

现象: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沾水的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现象: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实验:(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现象:小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杯的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现象:小木条可以燃烧,实验:(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现象: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立即燃烧.

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燃烧的条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能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现象:乒乓球立即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

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铜片中部,观察现象.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现象:乒乓球碎片先燃烧.实验探究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实验探究3

燃烧需要氧气方案一: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扣住.方案二:将酒精灯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3.燃烧需要氧气一、燃烧的条件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2.如果把实验室4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

1.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着火点下(其中之一)(缺一不可)

2.注意事项乒乓球和滤纸切勿取大块,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燃烧的火焰烧到身体.结小课堂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1.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解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煤的燃烧.馈反检测D1.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解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馈反检测C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解析: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B.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C.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D.为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吸入口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身子逃离火场,故此措施合理.解析: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

3.(2014·黑龙江中考)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馈反检测3.(2014·黑龙江中考)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解析:(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蜡烛将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答案:(1)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蘸水的棉花球也燃烧了(2)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熄灭;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