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ersion:1.0StartHTML:0000000107EndHTML:0000076113StartFragment:0000000127EndFragment:0000076095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题)1.电信部门就本地区电话升位事项发文宜用()

A.通知B.公告C.通告D.通报

2.《萧萧》描写的故事发生在()

A.南京B.湖北C.北京D.湘西

3.女主人公德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欧·亨利《麦琪的礼物》B.契诃夫《变色龙》C.高尔基《母亲》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的是()

A.《墨子》B.《论语》C.《庄子》D.《列子》

5.《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唱段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借事抒情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二、填空题(5题)6.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

8.问君何能尔?____

9.蜀江水碧蜀山青,____。《长恨歌》

10.____,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三、判断题(5题)11.长篇章回小说是一种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形式()

A.否B.是

12.人物、环境、情节是散文的三要素()

A.否B.是

13.清代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数散文()

A.否B.是

14.《国殇》旨在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表达了对他们的哀悼、崇敬之情()

A.否B.是

15.根据字数不同,词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A.否B.是四、简答题(2题)16.《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有何比兴意义?

17.简析曹禺戏剧《雷雨》的语言艺术

五、阅读理解(2题)1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1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2题)20.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到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21.文章末尾写道很多电视台来联系改编电视剧的事,前后大约有几十家吧。天津电视台的导演和制片人,往返多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C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电信部门对本地区电话升位之事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周知,因此宜用通告

2.D《萧萧》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写于1929年,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作品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情调

3.AA《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德拉和吉姆)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的爱情

4.B《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5.BB该唱段运用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她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6.皎皎空中孤月轮

7.江月年年只相似

8.心远地自偏

9.圣主朝朝暮暮情

10.举世皆浊我独清

11.Y

12.N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13.N×清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总结时期的文学,其样式繁多,各具特色,以小说成就最大

14.Y

15.Y

16.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和初婚时的幸福

17.《雷雨》的语言具有高度个性化特征,依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的不同而变化,各具特色

18.通感或比喻

19.骈散相间

20.CC第①段,提出文章的论述对象,即学者们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误解,从结构上分析,这一段是总领全文的。第②到⑤段,主要介绍考据方面的内容:第②段,介绍英国教授的做法;第③段,提出考据学这个名词,对教授做法进行评价;第④段,指出考据可以帮助欣赏但不是欣赏本身;第⑤段,指出富于考据癖的学者常犯两种错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考据的看法。第⑦⑧段承接第⑥段,主要介绍两类文学批评,即法官式的文学批评和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第⑨段对比分析了两种文学批评的区别。第段是作者对两种文学批评所持的态度。第段,从总之可看出,是对上文的一种总结。由此可以判断,不恰当的是C项

21.作品《红处方》是对人类屡禁不止的吸毒现象的描写,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很多电视台多次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