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品选择题练习(精品解析版)_第1页
高考历史精品选择题练习(精品解析版)_第2页
高考历史精品选择题练习(精品解析版)_第3页
高考历史精品选择题练习(精品解析版)_第4页
高考历史精品选择题练习(精品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学者统计如下∶这种变化表明(非常好的一道逻辑型+基础知识的选择题)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2.清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重新颁布了放垦政策,允许关内农民进入东北垦荒∶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宣统三年,奉天增加了60万人口,吉林增加了470万人口。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目的在于(知识点型选择题)A.缓和民族矛盾B.消除人口压力C.应对边疆危机D.开垦大量荒地

3.梁漱溟于1919年6、7月间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用到"文化运动"一词时,尚"自疑杜撰";六七个月后,但"竟成腐语滥套"。这表明(材料分析+所学知识)A.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B.马克思主义传播较广泛C.梁漱溟思想发生明显转变D.民主科学观念已经落伍

4.郭沫若认为,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分为两种样式:堕落式沿袭传统、日趋简陋,多无纹饰;精进式则纹样繁多,工艺新奇,华丽写实。这两种青铜器式样的并存反映出(概念分析型选择题)A.新兴地主阶级思想意识的觉醒B.新旧艺术风格融合与创新C.新旧力量和思想观念此消彼长D.中原与边疆民族文化交融

5.春秋时,齐景公以晏婴之宅近市,每天脏乱嘈杂不堪,“欲更晏子之宅”。晏婴自谓“小人”,拒绝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这一现象说明(材料型选择题)A.贵族热衷经营商业 B.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C.城市坊市界限打破 D.市场交换便利齐人生活

6.南宋商人得到当地富户担保,可拿到市舶司发放的“公凭”赴海外经商。宋孝宗隆兴二年制定回舶之限:自拿到“公凭”之日起,如果能在五个月内回港,即可享受税收减免;超过一年才回港者,就会被市舶司“根究”。据此推断,南宋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逻辑型选择题)A.增加财政收入 B.打击商人富户C.限制外贸规模 D.保护海商利益

7.如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国对华贸易比重变化(单位:%)。其中①是

(基础知识横向联系很强)年份①②③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71—187334.752.90.514.10.23.33.71.71881—188323.833.33.712.40.27.34.92.41891—189320.411.34.59.80.68.64.77.2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8.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基础知识型选择题)A.展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自豪感 B.号召军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C.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的方针政策 D.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团结奋斗

9.美国独立之初,州权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在最高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但面对百弊丛生的经济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危机意识”,都认为必须遏制当时存在的“过分民主”的倾向。这说明美国A.深受英国殖民势力影响 B.三权分立机制有待健全完善C.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 D.迫切需要重新设计政治体制

10..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所产之米,年岁丰收,亦仅供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C.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D.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

11.表1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建设发展情况简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基础型选择题)A.工业化战略重视均衡发展B.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经济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12.16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格兰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根据国家意愿对原有教区进行调整,教区的主教改由国王任命。同时废除了教会独立的司法权,在财政上加强了对教会的管理。这些举措A.加剧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B.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主旨D.适应了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

13.表2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情况A.顺应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表明世界已经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14.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15.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16.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17.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规定,入学资格“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如有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介绍更可优予取录”,申请人在“各报名地初试,延安本校复试”。这一规定旨在()A.提高边区人民文化素质 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C.促成民主联合政府建立 D.适应民族战争形势需要答案

1..有学者统计如下∶这种变化表明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代思想的发展。

A【解析】根据材料,从《史记》记载的汉初,到《汉书》记载的整个西汉,到《后汉书》记载的东汉,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鲁地区儒学者占比越来越低,表明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故选A;材料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两汉时期佛道思想尚未对儒学地位造成冲击,排除C;商品经济冲击传统儒学观念导致儒学地位下降,材料未能体现,且与史实不符,

排除D。

2.清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重新颁布了放垦政策,允许关内农民进入东北垦荒∶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宣统三年,奉天增加了60万人口,吉林增加了470万人口。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目的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消除人口压力C.应对边疆危机D.开垦大量荒地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晚清边疆危机和移民政策。【解析】晚清时期东北地区被沙俄、日本觊觎,尤其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俄国对东北地区的争斗更加激烈,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实边"的含义是以移民充实和巩固边疆边防,故选C;缓和民族矛盾和开垦大量荒地不是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可以排除A和D;消除人口压力,表述绝对,排除B。

3.梁漱溟于1919年6、7月间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用到"文化运动"一词时,尚"自疑杜撰";六七个月后,但"竟成腐语滥套"。这表明A.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B.马克思主义传播较广泛C.梁漱溟思想发生明显转变D.民主科学观念已经落伍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变革。【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19年6月间,“文化运动”这一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但是,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学生运动的发展,“文化运动”这一概念得到普遍流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故选A;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材料无关,排除B;C与题意不合,可以排除;D与史实不合,可以排除。

4.郭沫若认为,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分为两种样式:堕落式沿袭传统、日趋简陋,多无纹饰;精进式则纹样繁多,工艺新奇,华丽写实。这两种青铜器式样的并存反映出A.新兴地主阶级思想意识的觉醒B.新旧艺术风格融合与创新C.新旧力量和思想观念此消彼长D.中原与边疆民族文化交融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对艺术的影响。【解析】根据题意,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代表没落旧贵族的堕落式青铜器艺术风格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精进式青铜器艺术风格并存,体现了新旧力量和思想观念的此消彼长,故选C;选项A不完整,只能说明新兴地主阶级和新思想观念的崛起,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新旧艺术风格的融合,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5春秋时,齐景公以晏婴之宅近市,每天脏乱嘈杂不堪,“欲更晏子之宅”。晏婴自谓“小人”,拒绝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这一现象说明(材料型选择题)A.贵族热衷经营商业 B.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C.城市坊市界限打破 D.市场交换便利齐人生活.D【详解】晏婴拒绝搬迁住宅,认为居住在市场附近生活便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市场交换便利了齐人的生活,故选D;晏婴拒绝从市场变搬迁不意味着贵族热衷经营商业,也不能说明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排除AB;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排除C。

6.南宋商人得到当地富户担保,可拿到市舶司发放的“公凭”赴海外经商。宋孝宗隆兴二年制定回舶之限:自拿到“公凭”之日起,如果能在五个月内回港,即可享受税收减免;超过一年才回港者,就会被市舶司“根究”。据此推断,南宋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逻辑型选择题)A.增加财政收入 B.打击商人富户C.限制外贸规模 D.保护海商利益

A【详解】南宋市舶司根据商人的贸易周期进行赋税征收,这有利于推动商人缩短对外贸易的周期,增加对外贸易的次数,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A;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外贸易,而非打击商人富户,排除B;此举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排除C;保护海商利益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

7.如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国对华贸易比重变化(单位:%)。其中①是

(基础知识横向联系很强)年份①②③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71—187334.752.90.514.10.23.33.71.71881—188323.833.33.712.40.27.34.92.41891—189320.411.34.59.80.68.64.77.2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B【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①国在对华贸易中,进出口比重都是最高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所以①应该是英国;②③④国在对华贸易中,进出口贸易比重都比较低,这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美国崛起较晚相符;而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B、C、D项错误。

8.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展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自豪感 B.号召军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C.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的方针政策 D.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团结奋斗B【详解】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我是战斗英雄,又是劳动英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作品是在号召军人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故选B;1950年我国尚未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我国工业化的开展始于1953年,排除C;根据“又是劳动英雄”可知并不是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排除D。

9.美国独立之初,州权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在最高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但面对百弊丛生的经济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危机意识”,都认为必须遏制当时存在的“过分民主”的倾向。这说明美国A.深受英国殖民势力影响 B.三权分立机制有待健全完善C.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 D.迫切需要重新设计政治体制

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的邦联制给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危机,因此“都认为必须遏制当时存在的‘过分民主’的倾向”体现的是当时美国迫切需要重新设计政治体制,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并未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排除。故选D。

10.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所产之米,年岁丰收,亦仅供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C.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D.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

.B【详解】本题考查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材料背景是清初广东地区由于经济作物、果品生产种植、渔业、桑蚕养殖等的扩大,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外地大量输入。这是广东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反映。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的结果,故B项正确;当时虽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但是种植经济作物受自然经济条件的约束,只是辅助性的农家副业,A项错误;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直接导致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些体现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并且经济作物仍属于农业经济的范畴,C项错误;当时除了粮食生产以外,外来高产农作物如烟草、甘薯等不断传入,导致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D项错误。

11.表1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建设发展情况简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基础型选择题)A.工业化战略重视均衡发展B.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经济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A【详解】根据“从公元前242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罗马法逐步突破了罗马城法的小圈子,从单纯的公民法时代走向万民法时代”,说明罗马法的这一发展过程正是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时期,罗马公民法仍然存在,同时万民法也正在逐步形成;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A项正确;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与时俱进的产物,是罗马私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BC项错误;罗马公民法的法律主体仅限于罗马公民,而万民法所调整的是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12.16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格兰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根据国家意愿对原有教区进行调整,教区的主教改由国王任命。同时废除了教会独立的司法权,在财政上加强了对教会的管理。这些举措A.加剧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B.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主旨D.适应了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

D【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强化世俗国家主权以超越教会权力是这一系列法案的核心诉求,这体现的是王权与神权的矛盾,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意识增强基础上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同时这些改革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故D项正确;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是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带来政治民主化诉求背景下出现的,A项错误;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主要是“光荣革命”后特别是工业化浪潮之下出现的,是以议会改革为代表的政治变革所真正达成的,B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人与神的主体地位问题,C项与材料不相符合。

13.表2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情况A.顺应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表明世界已经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D【详解】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D项正确;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而非殖民地范围所导致,B项错误;该表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C项错误。

14.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C.根据材料“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对民族融合的推动,C选项符合题意;

A.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A选项排除;

B.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选项排除;

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5.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项正确。②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