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_第4页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中学体育教学设计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要求:◎1、构建和谐课堂(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如果有事,需要接电话,请轻轻地走,轻轻地来)◎2、学习讨论,积极踊跃,乐意分享。◎3、调整心态,沉下心来——“我学习、我收获;我收获,我成长”o4、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想获得什么?)《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总目标中,又从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对基本思想作出这样的阐述:“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那么“基本思想”包括哪些呢?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将基本思想界定为: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数学思想是有层次的,这三个基本思想属于较高层次,并由此演变、派生、发展出很多其他的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比如分类思想就是其中的抽象思想之一。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把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进行分类学习,既可以把握全局、又能够由表及里,细致入微,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当人们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时候无法通过统一的研究或者整体研究解决,需要把研究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逐类进行讨论,再把每一类的结论综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的思想方法。分类数学思想作为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广泛应用,它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分类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了它的哪些作用呢?我认为:应用分类数学思想,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把积累的知识应用分类的分法,还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类思想作为常用的一种思想,它并不是单一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常常也渗透着其他的数学思想。一、应用分类培养思考的条理性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二条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数学思考的部分特征包括有顺序地、有层次地、全面地、有逻辑性地思考,分类讨论就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思考方法。分类的规则与解决问题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同一分类的标准。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所有的子项之间既不能“交叉”也不能“从属”。③逐类逐级进行讨论。④综合概括、归纳得出最好的结论。二、应用分类促进思维的高级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二条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目标中的数学思考方面又作出这样的阐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数学中大量的公式、定律、性质,概念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总结才能被发现,分类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一道练习题:“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晌皇??”如何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呢?显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此类问题如果用有关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解决,会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只有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通过数位表对符合条件的数进行一一列举,确定分类的标准:十位上的数可以是2、4、6,但是不能是0;在确定分为三类之后再一一列举数:十位上是2的数有20、24、26;十位上是4的数有40、42、46;十位上是6的数有60、62、64;一共有9个两位数。在采用分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的特征,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分类列举数,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初步感知了排列与组合的抽象思想,对它们的含义通过列举演绎过程得到进一步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紧密性。三、应用分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属于分类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单元学习,到高年级时,学生对知识的存储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记忆并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需要根据知识的共性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比共性与异性,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四、应用分类渗透其他的数学思想在分类讨论的学习过程中,也渗透着其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小学阶段的三大领域知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经常应用到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知识的分类无时不渗透着集合的思想,集合思想也离不开分类,一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集合,标准是明确的。例如在认识“公因数”的教学中,通过分类学习,不但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还渗透了集合的思想。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学号是12的因数的学生(1、2、3、4、6、12)站到左边。师:再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学生(1、2、、4、8、16)站到右边。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学号是1、2、4的同学从左边站到右边去了。师:为什么他们两边都站了呢?生:因为1、2、4不仅是12的因数,还是16的因数。这时候,教师就适当地引出:什么是公因数――就是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师:学号是1、2、4的同学应该站在左边还是右边?生:应该站在中间。教师:为什么呀?学生:因为它们都是两边的因数。教师:如果用集合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这时,教师用两条不同颜色的绳子分别把是12和16的因数的学生分别圈起来,学生观察并发现:1、2、4号的学生同时被两条绳子围住。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利用站队的方法,把12和16的因数进行分类,初步感悟公因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感悟分类思想,在具体形象中概括出公因数的抽象定义;同时利用绳子围圈的办法,让学生感悟到集合思想。学习困难也称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等,本文将"学困生"理解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本年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1]。"学困生"牵动着每个老师的心,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老师们的共同心愿。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学困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他们的心理负担更是比其他的学生要沉重许多,如何帮助如困生摆脱心理困扰,让他们带着自尊和自信去学习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筛选出来的"学困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发现对初中"学困生"转化的心理辅导策略有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困生"安心学习的港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方式,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十分重要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课堂是给"学困生"安全感的课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2],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感和焦虑感等。只有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感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在有安全感的课堂,师生间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的朋友般的关系。学生有了受保护的感觉之后,才能发挥学习积极性。2、良好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潜能,促进者只需要为他们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使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他们就能学到所需要的一切。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的因素和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这就是:第一,真诚一致: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第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第三,同理心: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3]。3、良好的课堂是师生间平等交流的舞台罗杰斯对传统的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的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从教育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壶与杯"的消极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中[3]。然而良好的课堂是师生间平等交流的舞台,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活动,需要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尊重的、平等的。"学困生"的自尊心敏感而脆弱,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教师在课堂上要赞赏每个"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老师要与他们平等的对话,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个小进步,肯定他们每次付出的努力。二、教师是"学困生"心灵的陪伴者教师对"学困生"的美好期待,就是学困生的信心和希望。在对"学困生"的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既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又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学困生一般都有紧张、急躁、自卑、焦虑、厌学、叛逆等情绪。而过度紧张也会加强引发不良症状的持续。因此,教师在处理"学困生"的问题时,要因人而异,寓情于理,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上的失误。教师在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诚的态度,需要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一些素质,比如说:第一,要善于认真倾听,面对"学困生"的心理困扰,老师要善于引导,仔细倾听,而后再引导教育。第二,要相信"学困生"有转化和改变的可能性。第三,情绪稳定,咨询者应该具有能够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防御机制不能过强。第三,要有健全、乐观的人生观。第四,要有民主的人际关系,无论何时都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承认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五,真诚的关心"学困生",只有真诚的关心和热情的爱护,真心愿意提供帮助,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第六,谦虚、正直、诚实、坦荡,不断进取,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养水平,永不停滞,不断改善自我。第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心理反应敏感。第八,亲切、和蔼、平易近人[5]。2、教师要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学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机制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助人自助,所以在对"学困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民主的原则,鼓励"学困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教育,建立积极地评价机制。所谓成就动机,简而言之,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6]。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倾向。对于"学困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帮助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的小进步,进而形成对自己的综合评价。"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要构建四环节自我教育体系,即第一,自我对照,认识自我;第二,制订计划,要求自我;第三,付诸实践,重塑自我;第四,冷静反省,评价自我[7]。3、教师要给"学困生"提供思考和发现的空间,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老师们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完成教学进度,经常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喜欢关照"学困生",提问"学困生"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学困生"总是不被关注,不被提问,给心理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觉得自己与班集体脱离,再加上学习成绩差,越来越游离于集体之外了。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给"学困生"一个平等的发言的机会,发现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空间,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授式为主的教学转变到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发现学习。三、让"学困生"在家庭中体悟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困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与家庭因素有关系的,所以,"学困生"受家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父母也要采取恰当的态度和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学困生"进行积极转化。1、父母要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转化"学困生"家庭中不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研究者将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分为如下三类[8],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还会形成不诚实的特征。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第三类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尽量选择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2、父母要让"学困生"领悟关爱,而不是溺爱有的"学困生"在家里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父母对孩子的很溺爱,而使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在学习上也不思进取,面对困难退缩、消极,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也是不能适应竞争强烈的社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表达关爱,而不是溺爱,关爱的含义是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不仅懂得接受爱,还要懂得回报爱。家长要教育孩子不仅是对父母,对待自己的老师、同学都要"投桃报李",懂得付出,才能珍惜收获。另外,有的"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离异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被遗弃的感觉,很多时候安全感很差,这样家庭的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倾注更多的爱,让孩子有被接纳被认可的感觉,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平时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和交流,多谈心,互相交流学习情况,和同学的相处等等,家长尽量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与他在一起。周末时间和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散心,游戏,有家庭的共同活动。3、父母要与孩子的老师多沟通,配合老师的教育方式作为"学困生"的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和各科目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取得的进步和孩子存在的问题。对于进步及时表扬,适时鼓励;对于问题,要及时纠正,进行疏导转化。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关注孩子思想的变化。这样,教师和家长配合管理和教育,就会使"学困生"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身地体会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敢想敢说的质疑情境,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场地,有利于学生形成以创新精神去发现知识,对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特长,非常重要。1、依据课例,读写结合,创设习作情境。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学习作者描写杨梅的方法,又要及时布置语文实践训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某一事物,教师作必要的指导。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陶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达到培养写作水平、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2、深入观察、感受大自然,创设实物情境。我在指导二年级小朋友写观察作文《看花展》时,就叫学生带上纸和笔到公园去观看“春花展览”。公园的花真多!学生置身于瓜叶菊、杜鹃花、山茶花、郁金香等五彩缤纷、香气扑鼻的花丛,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花,想把它写下来吗?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去观察自己最喜欢什么花,这时候的观察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怎么写,孩子们十分乐意作文。在观察活动中给儿童认识事物、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口头和书面表达。3、利用图画来创设立体情境。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所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在教学《浪花》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画课件,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浪花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浪花》一文,在教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我抽了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借助语言来创设语言情境。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第一场雪》我在引导学生装理解“雪末儿”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真是一幅奇丽的图画。学生们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5、利用音乐和学生表演来创设艺术情境。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快乐的节日》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小朋友们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们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获得美的感受。6、利用学生表演,创设艺术情境。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的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栩栩如生,学生们对此有强烈的兴趣。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中学体育教学设计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学体育教学设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2学习要求:◎1、构建和谐课堂(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如果有事,需要接电话,请轻轻地走,轻轻地来)◎2、学习讨论,积极踊跃,乐意分享。◎3、调整心态,沉下心来——“我学习、我收获;我收获,我成长”o4、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想获得什么?)学习要求:3构建小组要求o前后桌4人一小组o小组成员间相互了解o1、我叫什么,哪个学校,有什么特长o2、推荐小组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并汇报讨论完成情况02分钟时间内完成构建小组要求4学习提纲⊙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要素体育教学设计不同要素的写法及案例体育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学习提纲5讨论内容1o问题:o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o体育教学设计由哪些要素构成o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讨论内容16目标能够说出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以及主要核心要素。◎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按照提供的格式写一份教学设计(自己最熟悉的教材)目标7意义⊙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意义8学习提纲⊙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要素体育教学设计不同要素的写法及案例体育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学习提纲9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10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布局,需要对教学有一个总体的构思与分析,还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即撰写教案的过程。它既不是体育教学计划也不是教案。教案(课时计划)教案(课时计划)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什么是体育教学设计1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3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4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5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6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7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8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19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0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3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4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5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6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7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8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29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0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3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4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5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6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7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8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39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0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3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4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件45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46中学体育教学设计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中学体育教学设计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要求:◎1、构建和谐课堂(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如果有事,需要接电话,请轻轻地走,轻轻地来)◎2、学习讨论,积极踊跃,乐意分享。◎3、调整心态,沉下心来——“我学习、我收获;我收获,我成长”o4、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想获得什么?)《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总目标中,又从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对基本思想作出这样的阐述:“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那么“基本思想”包括哪些呢?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将基本思想界定为: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数学思想是有层次的,这三个基本思想属于较高层次,并由此演变、派生、发展出很多其他的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比如分类思想就是其中的抽象思想之一。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把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进行分类学习,既可以把握全局、又能够由表及里,细致入微,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当人们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时候无法通过统一的研究或者整体研究解决,需要把研究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逐类进行讨论,再把每一类的结论综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的思想方法。分类数学思想作为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广泛应用,它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分类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了它的哪些作用呢?我认为:应用分类数学思想,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把积累的知识应用分类的分法,还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类思想作为常用的一种思想,它并不是单一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常常也渗透着其他的数学思想。一、应用分类培养思考的条理性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二条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数学思考的部分特征包括有顺序地、有层次地、全面地、有逻辑性地思考,分类讨论就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思考方法。分类的规则与解决问题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同一分类的标准。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所有的子项之间既不能“交叉”也不能“从属”。③逐类逐级进行讨论。④综合概括、归纳得出最好的结论。二、应用分类促进思维的高级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第二条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目标中的数学思考方面又作出这样的阐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数学中大量的公式、定律、性质,概念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总结才能被发现,分类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一道练习题:“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晌皇??”如何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呢?显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此类问题如果用有关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解决,会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只有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通过数位表对符合条件的数进行一一列举,确定分类的标准:十位上的数可以是2、4、6,但是不能是0;在确定分为三类之后再一一列举数:十位上是2的数有20、24、26;十位上是4的数有40、42、46;十位上是6的数有60、62、64;一共有9个两位数。在采用分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的特征,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分类列举数,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初步感知了排列与组合的抽象思想,对它们的含义通过列举演绎过程得到进一步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紧密性。三、应用分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属于分类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单元学习,到高年级时,学生对知识的存储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记忆并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需要根据知识的共性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比共性与异性,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四、应用分类渗透其他的数学思想在分类讨论的学习过程中,也渗透着其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小学阶段的三大领域知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经常应用到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知识的分类无时不渗透着集合的思想,集合思想也离不开分类,一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集合,标准是明确的。例如在认识“公因数”的教学中,通过分类学习,不但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还渗透了集合的思想。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学号是12的因数的学生(1、2、3、4、6、12)站到左边。师:再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学生(1、2、、4、8、16)站到右边。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学号是1、2、4的同学从左边站到右边去了。师:为什么他们两边都站了呢?生:因为1、2、4不仅是12的因数,还是16的因数。这时候,教师就适当地引出:什么是公因数――就是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师:学号是1、2、4的同学应该站在左边还是右边?生:应该站在中间。教师:为什么呀?学生:因为它们都是两边的因数。教师:如果用集合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这时,教师用两条不同颜色的绳子分别把是12和16的因数的学生分别圈起来,学生观察并发现:1、2、4号的学生同时被两条绳子围住。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利用站队的方法,把12和16的因数进行分类,初步感悟公因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感悟分类思想,在具体形象中概括出公因数的抽象定义;同时利用绳子围圈的办法,让学生感悟到集合思想。学习困难也称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等,本文将"学困生"理解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本年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1]。"学困生"牵动着每个老师的心,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老师们的共同心愿。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学困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他们的心理负担更是比其他的学生要沉重许多,如何帮助如困生摆脱心理困扰,让他们带着自尊和自信去学习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筛选出来的"学困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发现对初中"学困生"转化的心理辅导策略有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困生"安心学习的港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方式,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十分重要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课堂是给"学困生"安全感的课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2],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感和焦虑感等。只有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感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在有安全感的课堂,师生间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的朋友般的关系。学生有了受保护的感觉之后,才能发挥学习积极性。2、良好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潜能,促进者只需要为他们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使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他们就能学到所需要的一切。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的因素和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这就是:第一,真诚一致: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第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第三,同理心: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3]。3、良好的课堂是师生间平等交流的舞台罗杰斯对传统的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的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从教育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壶与杯"的消极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中[3]。然而良好的课堂是师生间平等交流的舞台,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活动,需要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尊重的、平等的。"学困生"的自尊心敏感而脆弱,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教师在课堂上要赞赏每个"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老师要与他们平等的对话,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个小进步,肯定他们每次付出的努力。二、教师是"学困生"心灵的陪伴者教师对"学困生"的美好期待,就是学困生的信心和希望。在对"学困生"的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既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又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学困生一般都有紧张、急躁、自卑、焦虑、厌学、叛逆等情绪。而过度紧张也会加强引发不良症状的持续。因此,教师在处理"学困生"的问题时,要因人而异,寓情于理,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上的失误。教师在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诚的态度,需要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一些素质,比如说:第一,要善于认真倾听,面对"学困生"的心理困扰,老师要善于引导,仔细倾听,而后再引导教育。第二,要相信"学困生"有转化和改变的可能性。第三,情绪稳定,咨询者应该具有能够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防御机制不能过强。第三,要有健全、乐观的人生观。第四,要有民主的人际关系,无论何时都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承认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五,真诚的关心"学困生",只有真诚的关心和热情的爱护,真心愿意提供帮助,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第六,谦虚、正直、诚实、坦荡,不断进取,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养水平,永不停滞,不断改善自我。第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心理反应敏感。第八,亲切、和蔼、平易近人[5]。2、教师要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学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机制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助人自助,所以在对"学困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民主的原则,鼓励"学困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教育,建立积极地评价机制。所谓成就动机,简而言之,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6]。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倾向。对于"学困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帮助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的小进步,进而形成对自己的综合评价。"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要构建四环节自我教育体系,即第一,自我对照,认识自我;第二,制订计划,要求自我;第三,付诸实践,重塑自我;第四,冷静反省,评价自我[7]。3、教师要给"学困生"提供思考和发现的空间,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老师们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完成教学进度,经常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喜欢关照"学困生",提问"学困生"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学困生"总是不被关注,不被提问,给心理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觉得自己与班集体脱离,再加上学习成绩差,越来越游离于集体之外了。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给"学困生"一个平等的发言的机会,发现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空间,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授式为主的教学转变到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发现学习。三、让"学困生"在家庭中体悟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困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与家庭因素有关系的,所以,"学困生"受家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父母也要采取恰当的态度和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学困生"进行积极转化。1、父母要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转化"学困生"家庭中不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研究者将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分为如下三类[8],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还会形成不诚实的特征。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第三类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尽量选择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2、父母要让"学困生"领悟关爱,而不是溺爱有的"学困生"在家里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父母对孩子的很溺爱,而使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在学习上也不思进取,面对困难退缩、消极,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也是不能适应竞争强烈的社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表达关爱,而不是溺爱,关爱的含义是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不仅懂得接受爱,还要懂得回报爱。家长要教育孩子不仅是对父母,对待自己的老师、同学都要"投桃报李",懂得付出,才能珍惜收获。另外,有的"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离异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被遗弃的感觉,很多时候安全感很差,这样家庭的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倾注更多的爱,让孩子有被接纳被认可的感觉,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平时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和交流,多谈心,互相交流学习情况,和同学的相处等等,家长尽量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与他在一起。周末时间和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散心,游戏,有家庭的共同活动。3、父母要与孩子的老师多沟通,配合老师的教育方式作为"学困生"的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和各科目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取得的进步和孩子存在的问题。对于进步及时表扬,适时鼓励;对于问题,要及时纠正,进行疏导转化。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关注孩子思想的变化。这样,教师和家长配合管理和教育,就会使"学困生"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身地体会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敢想敢说的质疑情境,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场地,有利于学生形成以创新精神去发现知识,对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特长,非常重要。1、依据课例,读写结合,创设习作情境。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学习作者描写杨梅的方法,又要及时布置语文实践训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某一事物,教师作必要的指导。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陶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达到培养写作水平、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2、深入观察、感受大自然,创设实物情境。我在指导二年级小朋友写观察作文《看花展》时,就叫学生带上纸和笔到公园去观看“春花展览”。公园的花真多!学生置身于瓜叶菊、杜鹃花、山茶花、郁金香等五彩缤纷、香气扑鼻的花丛,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花,想把它写下来吗?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去观察自己最喜欢什么花,这时候的观察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怎么写,孩子们十分乐意作文。在观察活动中给儿童认识事物、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口头和书面表达。3、利用图画来创设立体情境。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所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在教学《浪花》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画课件,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浪花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浪花》一文,在教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我抽了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借助语言来创设语言情境。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第一场雪》我在引导学生装理解“雪末儿”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真是一幅奇丽的图画。学生们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