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常识,了解写作背景;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串译文本。(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握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分析人物形象;2.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品主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苏武的高尚伟大的爱国情怀,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2.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三.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回顾关于作者司马迁、《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诵读文本,掌握生字词字音,把握文章诵读节奏。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板书:题目)二.文体解读1.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拜中郎将,奉命持节与副使张胜、假使常惠,募士百余人出使匈奴。因受到副使张胜的牵连而被匈奴所扣留虐待,在艰苦的环境之下没有因此而变节,最终的暮年回汉,拜典属国。武与上官桀父子、桑弘羊有旧交。后霍光以谋反罪杀桀等,武以此罢官。昭帝死后,武预迎立宣帝事,赐爵关内侯,复为右曹典属国。本文写了苏武19年的经历。2.传的相关常识(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三.知人论世(板书:作者)1.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班固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汉书》风格特点:(略)(1)本着“实录”精神写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物,都从实描写,平实中见生动,具体中有细节。它写苏武的忠节,李陵的怨尤,朱买臣失意或得意时的神情,陈万年教子的秘术,霍光的专权,王莽的为人,循吏之使民安土乐业,酷吏之执法残酷凶暴,都具体而生动,精采而非虚构。(班固对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与批判精神尤为推崇)(2)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跟。(比如对李陵的评价两人则不同)(3)在语言艺术方面,《汉书》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的通俗简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背景资料(略)四.正字正音,把握节奏1.自读文本,标注生字2.齐读文本,纠正字音至栘(yí)厩(jiù)监数(shuò)行(háng)且鞮(jūdī)緱(gōu)王阏氏(yānzhī)旃(zhān)毛於靬(wūjiān)纺缴(zhuó)置煴(yūn)火辇(niǎn)牧羝(dī)驩(huān)旄节(máo)浞野侯(zhuó)弹劾(hé)斧钺(yuè)阏氏(yān)(zhī)3.分组诵读,把握节奏第二课时——第四课时教学要点(第二课时)1.掌握1-4段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串译1-5段。2.了解1-5段的每段内容。教学要点(第三课时)1.掌握5-7段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串译1-5段。2.了解5-7段的每段内容。教学要点(第四课时)1.掌握7-10段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串译1-5段。2.了解7-10段的每段内容。第五课时教学要点归纳故事情节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苏武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情节归纳(一)结构划分第一部分(1):叙述苏武的出身,奉命出使匈奴。第二部分(2-3):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的表现。第三部分(4):面对威逼利诱,苏武不动声色,断然拒绝,并痛骂卫律。第四部分(5-6):记述苏武被幽禁、流放到北海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经历。第五部分(7-8):李陵劝降苏武遭失败。第六部分(9-10):汉匈和亲,苏武终回汉朝。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仿照《项羽本纪》添加小标题的方法,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一)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2、虞常谋反,祸及苏武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流放北海,杖节牧羊5、李陵劝降,完全失败6、苏武归汉,名垂青史(二)不按六部分划分: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5-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7、李陵劝降,忠贞如一。8、武帝驾崩,恸哭数月。9、汉匈和亲,请还苏武。10、历尽艰难,发白归汉。(二)情节分析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杀
反劝降
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
反劝降
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二.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1)欲自杀
(2)引佩刀自刺
2.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3.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两个词,是哪两个词?
重负国、屈节辱命。
4.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出使匈奴的汉使。
5.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1)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
(2)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苏武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严重失职。)
(3)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
“重负国”再加之“屈节辱命”,哪一个能显示他自杀有为自己的成分?
“节”是他自己的,“命”和“负国”都是国家的。我不愿被人审问,是个人的人格,他只讲了一点是为自己,所以,请注意,6.从这两话的理由里面,我们能看到苏武什么样的品格?对汉朝忠贞不渝,事事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品格——国家利益至上。
正是有国家利益至上的想法,才有为国家所想的行为。所以,副手出了问题,我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不是我干的,我们汉朝也没有这样做,我不能接受屈辱的审问,要自杀。7.他的这一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敌人感到震憾,进而感佩。
所以,我们归结这样几个字,在自杀过程当中,有一惊,一哭,一壮。
他要自杀,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他的敌手都大惊失色,连敌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气节所打动了。这个行为突出的是一个人格魅力。这是他对国家不渝的忠贞。(板书:忠贞)
8.既然讲到了卫律吃惊,我们自然就过渡到了卫律这个人,大家想一想,卫律为何会吃惊?要联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
因为他自己首先是一个叛将,他认为苏武可以和自己一样选择投降,而苏武却为了保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杀,所以对苏武自杀十分不解。
按照卫律的逻辑应该是什么?
觉得苏武应该会投降,遇到一点变故,我赶紧举起了双手,跪下了两腿,所以,你苏武也应该这样,你怎么会想到死呢?
从这个叛徒的吃惊里面,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场面上,同一个事件上,比较出人格的不同,选择之不同。因此,当卫律代表着单于这一方来劝降的时候,他的话语就有所不同了,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的?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只读二人对话,读出劝降的语气和反驳的情态。
(二)讲解“反劝降”情节
1.卫律是从什么角度劝降的。
对苏武进行威逼,又以利诱惑苏武,他先讲自己归降匈奴后封王受赏,得到了富贵这是威逼利诱相加。之前还有“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的举措,结果是“胜请降”“武不动”。
明确:卫律的劝降分为三部曲:(1)恐吓: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当这个行为不奏效的时候,他就(2)威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副有罪,当相坐。苏武的回答非常地清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他自己的行为,和我没有关系,更和国家没有关系,他参与阴谋是他个人的问题。所以,本句中“本无谋”这三个字的言外之意一定要读出来,把汉朝的利益始终放在最高。你不要牵扯得太多,我主帅不知,也就是和我们汉朝没有任何的关联,汉朝是清白的。接下来又用了(3)利诱的伎俩,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劝降的过程当中,卫律是用了威逼利诱的方法。
卫律劝降,两人相对如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卫律马上利用这有利局势,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这时,如果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苏武很沉稳地对“相坐”的罪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声明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这一大段话,苏武说得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这一段描绘苏武行动的文字极为简洁,仅有六个字,即“武不动”,“武不应”,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
2.当这次劝降不成的时候,他们就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由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幽,徙。一个是幽禁,一个是流放。
孟子说过: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苏武做到了)“幽”和“徙”是从什么角度来折磨苏武啊?
威逼利诱不行,就从精神上摧挎你。把你幽闭起来,把你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精神耐力了。他受贫穷,没有吃的,他就吃毛毡,吃雪,抓老鼠充饥,吃野草。按照孟子的话说,就是“贫贱不能移”了。
3.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之前曾两度要自杀,现在却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请学生讨论。参考:并不矛盾。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后,这是为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但是后来匈奴转为劝降,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所以,当他在北海上牧羊时,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可见,他的求死求生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4.最能体现他气节的一句话是什么?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这体现了苏武怎样的品质?
坚忍。(板书:坚忍)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时的威逼利诱无法实现,就从精神上来摧挎,精神上能不能摧挎呢?还是没有摧挎,这时候就要换人了,换李陵了。李陵在劝降上又不一样了,齐读李陵劝降一段。
在长期的精神折磨没有得逞的情况下,派来了一个和苏武关系很好的人来劝降了,李陵又是怎样劝降的呢?6.看李陵的劝降又能分成几个小层次?
明确:三层。(1)第一层至“信义安所见乎”,讲的是苏武在这里,他对汉朝的效忠是没有人会知道的;(2)第二层至“何久自苦如此”,说他在汉朝的亲人或是去世,或是离散了,在汉朝已然没有牵挂了。(3)第三层讲汉武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分析: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李陵作为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胁,以富贵为诱惑,以幽禁断食来逼迫,均不能让苏武屈服。对苏武这样刚直和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的人,只能从精神上、心理上着手。从李陵口中我们得知,苏武的哥哥苏嘉因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杀;弟弟苏贤,因为逐捕犯罪的宦骑不得,服毒药自杀;苏武的母亲已经逝世,妻子已经改嫁;虽有两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声名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李陵与苏武的关系,苏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人可能过得了刀山火海,可能有刚铁般的意志,但不一定能忍受孤独寂寞,不一定能过得了感情关。你要我屈服,我就不屈服,铮铮男子汉的气度。但是人往往会倒在一种长期的孤独、寂寞,精神的百般折磨当中,这时,哪怕一丝的温情,又是多么地令人渴望啊。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面崩溃。就在这种渴望当中,面对李陵的肺腑之言,苏武不为所动,看他是怎样反驳的:“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愿“肝脑涂地”。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这里有没有提到个人的恩怨啊?个人的恩怨在他面前毫无办法。苏武的断然拒绝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板书:坚定)人物形象总结: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总结:我们可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工厂股权转让与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3篇
- 个人贷款延期合同书2024版标准格式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啤酒节场地租赁合同(含设备安装与维护服务)3篇
- 2025年度朋友合资经营儿童游乐场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项目材料集中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墙腻子产品责任保险合同
- 2025年度生态旅游区临设转让及生态保护合同4篇
- 2025版土地居间业务规范化合同书(正规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啤酒产品节庆活动专用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买卖及二手车评估合同协议2篇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公证遗产继承分配协议书模板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深圳小学英语单词表(中英文)
- 护理质量反馈内容
- 山东省济宁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附真题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户分析报告
-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学设计
- 供货进度计划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