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_第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_第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_第3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_第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1八篇篇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到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2.揭示目标。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请一个同学用自身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2.小组合作,用○纸片代替果冻,分一分。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圆片。三.师生互动,展示汇报1.汇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拿2个,拿完后看有几份。)(也可在图中画圈,每个圈里有2个,圈完后看有几个圈。)2.小结:这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情况。3.教材第10页做一做。(1)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四.巩固练习,分层提升。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香蕉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香蕉平均分给小猴”。让学生独立完成分香蕉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布置作业。练习二6-9题。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3.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具准备: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创景设问,揭示目标。1.师: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明确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2.出示目标:(1)理解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提问: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要求学生先自身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所得。2.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1.教师:把12个竹笋,放到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把12支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同桌互相说一说。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⑥让学生自身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四.巩固练习,分层提升1.练习三第1题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练习三第3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1.知道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景设问,揭示目标。1.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2.出示目标。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要求学生自身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1.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2.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3.指导算式的写法。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④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4.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四.巩固练习,分层提升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篇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吗?2.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上,观看运动会好不好?出示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吗?(1)有参加赛跑的'。(2)有跳远的。(3)有拔河的。3.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4.你想明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图意和所给的数字,你能明确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1.每组4人,24名运动员赛跑,分几组跑完?24÷4=6(组)2.各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几人?21÷3=7(人)3.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9×2=18(人)4.一堆气球有5个,4堆气球有几个?5×4=20(个)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3×3=9(元)三.巩固提升。1.练一练。第一题。(1)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2)独立解答。(3)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4)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2.练一练。第二题。(1)独立解答。(2)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3.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篇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力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身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利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身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篇5: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4.明确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坦克,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坦克好吗?(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因此20÷5=4,商是4。)(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因此商是4。)(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教学目标: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教学重点: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二.探究新知1.出示计数器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2.数一数(1)出示问题:10个首先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3.认识“一万”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十个呢?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让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学生讨论并汇报。三.巩固练习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五.课后作业练一练第四题板书设计:数一数(二)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教学难点: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教学准备: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课件)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二.认一认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三.探索新知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首先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生:100个首先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因此是100。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四.数一数(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二)游戏开火车数数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10个首先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千百十个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3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0个首先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二.新课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㈠教学拨数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①教师让学生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身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㈡。教学读数、写数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1.第一类:不带0的数。(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3)各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身读后,抽生读。(三)你拨我写⑴拨出书上看一看上的数并试着写一写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1)每位是几就写几。(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三.加强训练1.书24页认一认拨一拨简单介绍算盘2.书26页第3题(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3)说说自身是怎样算出来的。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五.课堂检测975.()、995.1005.()、1025997.()、()、1000、1001.()3800、()、4000、4100、()、()板书设计:读数时(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1)每位是几就写几。(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灵活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不错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灵活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方案表格。教学过程: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2.小组交流想法。(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身的想法)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身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健全板书)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身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三.巩固与实践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很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五.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篇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自信心。重点难点: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板书:派车二.探索新知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1)可以怎样派车?(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1)派4辆面包车;(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三.巩固练习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篇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各人准备一个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1)71.72.73.74.75.76.……。(2)49.59.69.79.89.99.……。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二.揭示课题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1。(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首先是十”。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一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提问:多少个首先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首先是十?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首先是十;(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因此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5)理解“十进关系”。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首先是十,我们就说十和首先是十进关系。(板书:十进关系)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2.教学例2。(1)初步了解计数器。仔细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几位?请你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2)出示例2第(1)小题。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再拨一个珠子该怎么数?教师边拨珠边说明,再加一个珠子时,个位上就有10个一,10个首先是十,这时要拨去九,进上一。当拨到一百一十九时,教师提问:接下去该怎么拨?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学生在自身的计数器上再练习一遍,要求边拨珠边数数。(3)出示例2第(2)题。重点讲清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各个数位出现的转变。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22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采取边练边讲的形式进行,注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2.练习六第1题。五.课堂小结提问:(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1.10个首先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2.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七.思考练习有30个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篇10: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明确提出数学问题?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怎样列式?2+2+2+2=8(人)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1)2×4=8(人)或4×2=8(人)(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4)意义:表示4个2相加。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坐火车的有几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划船的有几人?3×3=9(人)表示3个3相加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二.练习1.判断题。A:。。。。。B:。。。。。。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1.试一试P5请生自身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5×89+9+96×28+8+8+8板书:儿童乐园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2×4=8(人)4×6=243×3=9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4×2=8(人)读作:4乘2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作业:1.读书P4-5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6+6+6+63+3+3+3+35+510+10+107+7篇11: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明确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准备1.课件一套学情分析相同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大家好﹗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请举手,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在宜昌哪里玩,噢,那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请你们给我当导游好吗?那我先谢谢大家。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一个好地方玩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希望大家能学得轻松快乐!.(板书课题:儿童乐园)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2师: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在玩什么呢?生答师:你能根据这幅画面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交流并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明确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4.归纳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小火车上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生:2+2+2+2=8(人)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板书(4个2)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针对2+2+2+2+2=8进行进行教学。师介绍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师:黑板上的另外几道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草稿纸上试一试。生: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生:4+4+4+4+4+4=24(人)4×6或6×4=24(人)师: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两种算式,那谁知道算式中“6”是从哪来的?生:“6”表示有6个4相加.三.巩固练习.㈠,摆一摆小棒:要求:摆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图形,并列出算式㈡、填一填.㈠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1.9+9+9+9+9+9=表示_____个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7+7+7=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3+3+3+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1+1+1+1+1=______×或_____×_____.8+8+8+8+8+8=______×______5+5+5+5+5+5+5=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9+9=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㈢、读一读.2×34×67×38×23×54×48×12×9㈣、看图列算式.1.☆☆☆☆☆☆☆☆☆☆☆☆☆☆☆☆☆☆☆☆☆加法算式: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2.▽▽▽▽▽▽▽▽▽▽▽▽▽▽▽▽▽▽▽▽▽▽▽▽▽▽加法算式: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4.画一画:根据乘法算式画图,有困难的请用小棒摆一摆2×34×2四.深化练习一.师:刚才学习中大家不难发现学习的问题都可以用加法计算出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学习乘法有什么好处呢?1.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2.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3.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100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篇1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提升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不错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生:14个可以放几盘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因此可以放3盘;(14-4-4-4=2)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3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利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利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不错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不错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不错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身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明确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身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不错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不错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明确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身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明确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身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篇14: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利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并能自身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错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不错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身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2)明确提出数学问题。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计算。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汇报。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篇15: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不错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有较浓的兴趣。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2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利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利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利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明确提出问题,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教学具体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篇16: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含: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首先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第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明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利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课时安排:1.解决问题????4课时2.表内除法(一)????15课时3.图形与变换????3课时4.表内除法(二)????11课时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6.克与千克????2课时期中复习????4课时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8.统计????2课时9.找规律????4课时总复习????6课时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利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利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不错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不错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不错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篇17: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2。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2)列式4×3=1212+7=194×3+7=197+(4×3)=197+4×3=19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3)脱式计算4×3+77+4×3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5)脱式计算54÷6-77+54÷6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8页做一做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四.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五.布置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篇18: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课时:7第一课时:分苹果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