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教法习题_第1页
小学教材教法习题_第2页
小学教材教法习题_第3页
小学教材教法习题_第4页
小学教材教法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练习题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

4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和丰富多彩等特点。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7“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8“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9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10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2“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3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5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1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0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1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5《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6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27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8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29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30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31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32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分析)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3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3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3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3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3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4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4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4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47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48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自主探索是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49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的教育观,的人才观,的教育质量观,的教育价值观。

50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学生应达到每分(8――10)题.

51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52、课标实验教材中,关于“除法”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第二种分法(一分一分地分)”等名称。

53、课标实验教材,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顺序均是先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后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更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

54、填空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和情感与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4、《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推理知识。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12、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的重要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16、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17、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9、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7.“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8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9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10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12教师即课程。--------------------------------------------------------------(×)

13教师在1~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14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15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1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19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0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21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22、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3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4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25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26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27“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28教师即课程。--------------------------------------------------------------(×)

29教师在1~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0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31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4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5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36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37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38、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39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40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4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42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43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B.意志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6、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D)、(C)、(A)。

A:合作者B:主人C:引导者D:组织者

8、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B)、符号感、空间观念、(D)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A:思维B:数感C:观察D:统计观念

9、《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10、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B)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A:合理地B:创造性地C:按照要求

1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1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1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

1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1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8.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1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②不要求]

2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2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2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2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2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26.“用数学”的含义是(②)[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

2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9、“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30、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A)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A、自我评价B、相互评价C、多样评价

3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3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3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B),教师是数学学习的(D)、(C)、(A)。

A:合作者B:主人C:引导者D:组织者

34、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B)、符号感、空间观念、(D)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A:思维B:数感C:观察D:统计观念

35、《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36、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B)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A:合理地B:创造性地C:按照要求

3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38、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4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4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4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46、“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B】A.日常工作B.社会生活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CD】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BC】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BC】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BCD】A.模仿和记忆B.动手实践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C)。

A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8、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AB)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9、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

A概括性B问题性C相似性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11、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4、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选择题。(共70题)

1.(B)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A.教科书B.课程C.教师D.学校

2.(A)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3.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B)概念。

A.市场经济B.知识经济C.农业经济D.工业经济

4.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C)和选择性。

A.研究性B.艺术性C.综合性D.时代性

5.当前课程改革的焦点是(A)。

A.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B.协调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C.协调教育发展需要和课程改革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D.协调整体利益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6.我国现行课程管理实行(C)级管理制度。

A.一级B.二级C.三级D.以上都不是

7.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是(C)。

A.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B.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C.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D.以上都不对

8.我国哪一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B)。

A.1985B.1986C.1987D.1992

9.以下阐述中不属于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是(D)。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D.和平与发展

10.在此之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C)次课程改革。

A.五次B.六次C.七次D.八次

11.课程类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是(D)。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2.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B)为主。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3.本次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中不属于小学阶段的是(C)。

A.《科学》B.《艺术》C.《历史与社会》D.《品德与社会》

14.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它不能局限于课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而要把实际操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二者的课时比例一般以(A)为宜。

A.6:4B.7:3C.5:5D.9:1

15.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C)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A.探究性学习B.劳动与技术教育C.信息技术教育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6.在综合课程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的是(B)课程。

A.《体育与健康》(7-9年级)B.《科学》(7-9年级)C.《科学》(3-6年级)D.《品德与社会》(1-2年级)

17.《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目的性D.实践性

18.在义务教育阶段,将(D)的课程时量给与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落实,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A.12%-14%B.14%-16%C.16%-18%D.10%-12%

19.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自小学(B)年级开设。

A.二B.三C.四D.五

20.新课程结构的三条基本原则(B)。

A.平衡性、综合性、选择性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均衡性、综合性、单一性

21.课程标准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A),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灵魂。

A.主导B.灵魂

22.教材的(C)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A.创新B.实践C.编写

23.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A)。

A.大众教育B.普通教育C.实验教育

24.课程目标着眼于(B)的全面提高。

A.教师素质B.学生素质C.基本素质

25.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改革的(C)工作。

A.基本B.主导C.核心

2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要坚持(A)的原则。

A.民主和开放B.民主C.开放

27.(B)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

A.教师素质B.课程标准C.学生素质

28.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A)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A.人的发展B.学生发展C.教师的发展

29.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C)。

A.质量要求B.基本规范C.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30.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D)。

A.独立性B.独特性C.体验性D.主动性E.问题性

31.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B)。

A.独特性B.独立性C.体验性D.主动性E.问题性

32.(C)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良好的心理素质B.学习习惯C.问题意识

33.苏霍姆林斯基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D)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

A.教学研究B.教育方法C.教育改革D.教育思想

34.(B)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专业技能B.教学反思C.教师备课D.教学手段

35.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C)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A.书面形式B.定论形式C.问题形式D.教学方式

36.《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A)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

A.信息技术B.启发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过程性教学

37.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B)。

A.促进者B.研究者C.建设者D.开发者

38.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C)。

A.研究者B.促进者C.建设者和开发者

39.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一句话的描述主要体现教师应(B)。

A.关注每一个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B)的课程评价。

A.重视选拔B.重视甄别

C.重视结果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41.多元智力理论是(A)提出的。

A.加德纳B.H.G.吉诺特

C.皮格马利翁D.休伊特

42.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D)

A.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

C.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D.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

43.以下哪项不属于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C)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

C.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D.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

44.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B)

A.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B.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

C.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D.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45.以下哪项是考试改革的重点之一。(D)

A.惟纸笔测验B.公布学生考试成绩C.将分数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D.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46.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方法。(C)

A.成长记录袋B.学习日记

C.甄别考试D.情景测验

47.对教师素质评价标准中的学科知识不包括以下哪项。(A)

A.奉献、职业热情B.灵活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C.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D.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

48.教师职业道德包括(B)。

A.了解尊重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C.交流与反思D.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49.对教师文化素养的评价标准不包括(D)。

A.热爱学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B.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

C.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D.有所教学科的良好知识

50.自18世纪末就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正式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是哪个国家(C)。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51.下列属于地方一致课程管理的权责是(B)。

A.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

B.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等方针政策

C.监督地方和学校的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方针政策

D.美国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以及上级颁布的课程文件,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学校课程创新

52.负责监督与评估当地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状况的机构是(C)。

A.国务院B.教育部C.地方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

53.下列欧洲荷北美的国家中,哪个国家在义务阶段,教科书没有全部对学生借用(C)。

A.加拿大B.美国C.俄罗斯D.法国

5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的成员中,教师和学生代表至少应占全员中的(B)。

A.1/3B.1/2C.2/3D.1/4

55.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任由(D)。

A.校长担任B.教务主任担任C.工会主席担任D.民主选举产生

56.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A)。

A.教材资源和条件资源B.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C.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D.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

57.实行国家、地方、(A)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A.学校B.家庭C.社会D.教育行政部门

58.下列针对我国目前情况,我国教科书的审查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审查由政府部门主持

B.聘请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C.评审委员会既要进行审查也要参与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D.审查工作必须依据一套法律程序严格进行

59.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基本原则是(C)。

A.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B.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C.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D.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60.(A)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A.教材B.教师C.家庭D.学生

61.(D)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2.(A)是教师最为常用、最为熟悉的课程资源。

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3.(C)是可以依托的课程资源。

A.教材B.家庭C.教师D.学生

64.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把课程资源分为(C)。

A.校内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B.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

C.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D.乡土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

6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D)。

A.校外图书、科技馆B.校外图书、科技馆、博物馆

C.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D.校外图书、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66.(D)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

A.教学语言B.教学环境C.教学规范D.教学仪态

67.“面向全体学生”具体表现为强化普及意识,淡化(C)

A.竞争意识B.自我意识C.选拔意识D.公众意识

68.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C)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A.教学方法B.教学活动C.教学目标D.教学方式

69.多媒体技术是对(B)进行交互式整合处理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

A.教学媒体B.多媒体C.电脑技术D.视觉媒体

70.(D)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A.行政管理B.教学过程C.教师素养D.课程实施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1)从单一的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体验性目标的融合。

2)把处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3)强调向学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度加宽数学课程的范围。

4)设立过程性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6)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弹性。

3、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4、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重要的调整?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训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

6、说一说课程标准关于内容标准的具体化。

7、你认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8、谈谈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的?

9、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能根据事物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也能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10、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11、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是指:学生对符号的意义理解和对符号运用的能力。

12、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13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4、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

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15、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16、以小学空间与图形为例,阐述中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风格的变化趋势。

答题要点:尽可能联系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重点突出两点:

(1)中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通过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与数学课程中各个领域的素材进行恰当结合,并与日常生活、学生实际巧妙地融合,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三维空间,强调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倡导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一条更好途径。

对学生而言,空间与图形的课程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不应当是大量繁杂的几何证明题),这些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简单推算等手段,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与其它数学内容相比,几何内容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呈现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空间与图形”是使学生在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论证、定量思维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素材;观察、操作、测量、实验、猜想、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等等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19、

20、“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1.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2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25、“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6、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7、“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

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28、“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②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③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④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9、“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

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30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5)对教师评价的内容(6)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31以小学空间与图形为例,阐述中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风格的变化趋势。

答题要点:尽可能联系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重点突出两点:

(1)中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通过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与数学课程中各个领域的素材进行恰当结合,并与日常生活、学生实际巧妙地融合,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三维空间,强调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倡导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一条更好途径。

对学生而言,空间与图形的课程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不应当是大量繁杂的几何证明题),这些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简单推算等手段,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与其它数学内容相比,几何内容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呈现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空间与图形”是使学生在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论证、定量思维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素材;观察、操作、测量、实验、猜想、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等等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简答题

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本次课程改革有哪些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简述当前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①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②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4.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的条件是什么?

①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②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5.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①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②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6.如何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①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

7.什么是课程结构调整?

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8.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里?

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9.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

10.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⑤善待自己

11.课程标准包括哪几个内涵?

①它是按门类指定的;②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③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内容;④它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12.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评价那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13.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怎样?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②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③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④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4.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那几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①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②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③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④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15.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提供有价值的数学3、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4、强调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5、重视新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③改善学习方式;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6.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份分析?

①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②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的案例;⑤附录部分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17.本次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③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8.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①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②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19.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什么?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21.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2.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主要致力于什么?(即应如何重建)

①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②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③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2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5.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6.关于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中的职业道德标准包括哪些?

①爱心;②正直诚实;③公正;④上进;⑤奉献、职业热情;⑥健康心态

27.国家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②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③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标准④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28.地方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定课程实施计划②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29.学校如何对课程的管理?

①制订课程实施方案②重建教学管理制度③管理和开发课程资源④改进课程评价

30.我国的课程管理改革与发展总的趋势表现特征是:

①课程管理走向②课程管理强调灵活性和弹性③课程管理日趋法制化④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管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