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_第1页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_第2页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_第3页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_第4页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整理十三篇篇1:《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东枣园小学辛芫荽一.教学内容:1分有多长(教材77-79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不错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单。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1.游戏引入:介绍规则2.开始游戏(举手一分钟)。师: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想说一说。3.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举了多久吗?1分钟,你们真厉害,这一分钟里你们始终保持着高举的姿势。这次做一件轻松的游戏:看动画片,怎么舒服怎么做。师:你有什么感受?4.刚刚同学们玩举手和看动画片的时间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同学们会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长,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短呢?5.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分钟到底有多长?(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1分钟1)认识秒针。课件出示钟面,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找到三根针。观察观察。根据预先情况交流: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生1: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另外一根是分针。生2:时针走的最慢,秒针走的最快,分针走的不快不慢。)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一分钟还要短的时间。(2)认识1分钟出示课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还有什么疑问吗?2.分与秒的关系1)观察秒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生1:是一格一格走的,走一小格是一秒。并且有滴嗒滴嗒响。师:是啊,秒针嘀嗒一声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走一圈是60秒。学生质疑:那秒针走动2大格呢?5大格呢?细心看看,刚才秒针从12走到1,正好是一大格,也就是多少秒呢?走到2呢?走到3呢?走一圈呢?2)通过刚才对秒针的了解,你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随堂练习1.秒针走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秒,秒针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因此60秒=()分。2.75秒=()分()秒(生讨论解决方法,汇报并演示讲解)3.体验1分能干什么?1)完成任务,按要求完成自身分配到的任务,汇报完成情况说说自身的感受。跳绳,读课文,听写生字,做口算题等。2)欣赏小故事,感受一分钟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不错习惯。4.估一估一分钟有多长。1)自身休息一分钟,估计用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样估计的?为什么有同学估计的少,有同学估计的多了呢?(三)、巩固练习现在离下课还有()分钟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来做练习吧。1.填空2.帮忙改日记。3.生活中你1分钟还能干什么?和大家说说。(四)、课堂回顾现在离下课还有1分钟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堂小结:看来,时间对我们很重要,一寸光阴一寸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一分有多长》课后反思《一分有多长》教学已经结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现反思如下:首先创设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是学生做一个游戏,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身喜欢的事情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刚才的经验来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选做一件自身喜欢的事情,用自身的方法估计用了一分钟就停止,然后起立告诉老师,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身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并且能明确提出自身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估计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让学生唱着欢快的音乐结束,我选择《时间像小马车》这首儿童歌曲,是因为它与本节课所学的时间有关系,而且节奏欢快,让大家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新课。也起到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语言多一些,方法再灵活多样一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后进生的积极性调动的不够好。篇2: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身发现了1分=60秒。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却因喜好或心情的转变而感觉不同。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身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升估算时间的能力。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身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因此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身快速成长、成熟起来。篇3:《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分和秒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让学生体验1分有多长。以下是本节课的几点反思:1.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例如让学生安静的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初次体验1分钟的长短。接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规定的一分钟内干自身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身在1分钟能干多少事情。最后给一分钟的时间参观学习别人的`学习成果,并估计一分钟时间到时就停止学习,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在体验1分钟有多长后,课堂上我并没有机械地教学生分与秒的关系,而是进行了随着秒针走动1圈数数的练习,让学生同时观察秒针和时针分别走了几小格是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形象的动态实物操作,感受到分针和秒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因此他们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使1分=60秒的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直观形象来突破重难点。本节课设计的体验活动虽然多,但重视了体验的层次性,因此并不重复,而是令学生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身就是时间的主人。篇4:《1分有多长》教案《1分有多长》教案一.教学内容:1分有多长(教材77-79页),《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不错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与秒的关系,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单。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1.游戏引入:介绍规则2.开始游戏(举手一分钟)。师: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想说一说。3.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举了多久吗?1分钟,你们真厉害,这一分钟里你们始终保持着高举的姿势。这次做一件轻松的游戏:看动画片,怎么舒服怎么做。师:你有什么感受?4.刚刚同学们玩举手和看动画片的时间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同学们会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长,一会儿感觉这1分钟短呢?5.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分钟到底有多长?(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1分钟1)认识秒针。课件出示钟面,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找到三根针。观察观察。根据预先情况交流: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生1: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另外一根是分针。生2:时针走的最慢,秒针走的最快,分针走的不快不慢。)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一分钟还要短的时间。(2)认识1分钟出示课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还有什么疑问吗?2.分与秒的关系1)观察秒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生1:是一格一格走的,走一小格是一秒。并且有滴嗒滴嗒响。师:是啊,秒针嘀嗒一声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走一圈是60秒。学生质疑:那秒针走动2大格呢?5大格呢?细心看看,刚才秒针从12走到1,正好是一大格,也就是多少秒呢?走到2呢?走到3呢?走一圈呢?2)通过刚才对秒针的了解,你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随堂练习1.秒针走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秒,秒针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因此60秒=()分。2.75秒=()分()秒(生讨论解决方法,汇报并演示讲解)3.体验1分能干什么?1)完成任务,按要求完成自身分配到的任务,汇报完成情况说说自身的感受。跳绳,读课文,听写生字,做口算题等。2)欣赏小故事,感受一分钟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不错习惯。4.估一估一分钟有多长。1)自身休息一分钟,估计用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样估计的?为什么有同学估计的少,有同学估计的多了呢?(三)、巩固练习现在离下课还有()分钟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来做练习吧。1.填空2.帮忙改日记。3.生活中你1分钟还能干什么?和大家说说。(四)、课堂回顾现在离下课还有1分钟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堂小结:看来,时间对我们很重要,一寸光阴一寸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篇5:《1分有多长》的教学反思《1分有多长》的教学反思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分和秒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让学生体验1分有多长。以下是本节课的几点反思:1.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例如让学生安静的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初次体验1分钟的长短。接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规定的一分钟内干自身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身在1分钟能干多少事情。最后给一分钟的时间参观学习别人的`学习成果,并估计一分钟时间到时就停止学习,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在体验1分钟有多长后,课堂上我并没有机械地教学生分与秒的关系,而是进行了随着秒针走动1圈数数的练习,让学生同时观察秒针和时针分别走了几小格是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形象的动态实物操作,感受到分针和秒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因此他们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使1分=60秒的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直观形象来突破重难点。本节课设计的体验活动虽然多,但重视了体验的层次性,因此并不重复,而是令学生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身就是时间的主人。篇6:《1千米有多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生:啊!老师我不能。(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我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我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三.有多长(一)走一走:体验100米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米数10米100米1000米所走的步数所用的时间约多少同学手拉手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10个100米;100个10米;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1000米能走多少步;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长就是1000米。……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学生试读、齐读。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四.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4.教师小结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A、让学生说说自身在本节课的收获。B、评价自身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选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六.习题设计基本练习书中37页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篇7:二年级数学下册《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转变。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但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转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升了课堂效率。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又(),分针又()又(),秒针最()最(),而且()针走的最快。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身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转变而变化。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身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身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身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身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篇8:二年级数学下册《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三里镇中心校校本部张文花《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本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1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与秒的关系。难点是:感受1分、1秒有多长。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转变。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但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转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升了课堂效率。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又(),分针又()又(),秒针最()最(),而且()针走的最快。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身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转变而变化。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身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身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身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身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四.利用课外作业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和家长一起完成1分钟的呼啦圈,1分钟的跳绳,1分钟的拍球。来校后,小组交流。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五.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我主要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以评价促发展。六.教学检测当堂完成,学生用开“小火车”的方式汇报自身的检测题,从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目标落实到位。不足之处:一.课堂教学中,我的鼓励语言还不够丰富精准。二.如果把记1分钟时间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发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会更强。三.评价不到位,尤其是生生之间的评价。改善的措施:一.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课堂上设计丰富多彩的评价语,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二.课前培养1名计时员,完成课上2次活动的计时任务。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三.课堂上努力全方位评价学生及小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篇9:数学《1千米有多长》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四册第44页—46页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米”、“毫米”和“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用的单位,因为它比较抽象,教材在“一千米有多长”中通过“手拉手”和“走一走”两个活动,先体验10米有多长,再体验100米有多长,最后引导学生推算和想象1000米有多长,进而建立1000米的表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三个手拉手地站成一排,第四个同学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并在全班汇报。再引导学生思考:站成大约10米长需要几个人?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100米要走多少步?当学生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时,再进行认识1千米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长单位(千米)的表象。学生分析:1.千米是较大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受较短距离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和推理1千米有多长。2.学生建立较大单位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不断对10米、100米感知的基础上,推想10个100米的距离,也就是形成1千米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估测的学习中,学生会经历从胡猜乱想到估得较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1)把估测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估测的经验,逐步提升估测能力2)利用参照长度进行估测,做到估而有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体验一千米有多长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教学准备:1.在操场上测量好10米和100米的距离。2.课件、表格、记录单3.前置性活动:从自已家里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从家里到什么地方大约要走20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通过结合实际说一说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回忆各长度单位的表象,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二.探究新知: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生:啊!老师我不能。(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我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我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建立100米的概念,学生对100米有了具体的感知,那对1000米的感悟就有效多了,为新知的教学打下了伏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2.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篇10:《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利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一.复习导入。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二.体验感知。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4.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利用才会灵活。三.生活中的利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利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利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加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篇11: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因此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重视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明确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世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身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换算算理。篇12: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学具准备:各人一条学生尺、各人一枚1分硬币,10厘米的吸管,米尺。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大家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测量物体的方法。(很有必要,为建立毫米及分米的表象寻找依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师:请你拿出自身准备的硬币。(板书:铅笔有多长)再用直尺量一量他的厚度,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师:同学知道的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毫米)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有关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因此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师: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cm=10mm。(板书:1cm=10mm。)3)建立1毫米的表象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师:实际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对不对?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吗?4)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5)实际测量①说出自身铅笔的具体长度。②考考你的眼力:估计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6)出示用适合的单位填空的题。一根粉笔长约75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课桌的高是7()。【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认识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认识分米1.课桌的高是7()学生试着填单位。有孩子说分米就直接介绍。(板书课题:分米)2.介绍分米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3.认一认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用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谁能说说你是从几刻度找到几刻度的?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体验:在学具中找到吸管,估计吸管的长,再测量。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再轻轻拿走它,保持手型这时两手指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分米?②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4.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的?(师生交流)【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增加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5.做题目3dm=()cm7dm=()cm60cm=()dm100cm=()dm找出米和分米的关系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米和分米的进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三)、阶段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设计意图:通过手指歌课间活动,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随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手指歌、读儿歌,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巩固了新知,建立起数学知识与语文、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的联系。】(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一句话来评评你的伙伴。(五)、作业设计1.找找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分米表示。(六)、教学反思《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1.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重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去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推动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篇1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但“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以我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谈谈我的教学体会。教学案例及分析:课题:铅笔有多长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_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课桌等活动,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简单的推理能力。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枚一分钱的硬币、橡皮、铅笔盒、小红绳。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看着老师,估计老师的身高,并说出有多高。学生猜完后,老师测量自身的身高:1米60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学生伸开双臂表示出约1米长,用食指和拇指间表示出约1厘米长。师:谁还记得米和厘米用英文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说出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师: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明确:1米=100厘米1m=100cm师:刚才同学们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的很好,我们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我们的铅笔有多长,请同学们拿出自身的铅笔,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学生A:我的铅笔13厘米多一些,差一点不到14厘米。学生B:我的铅笔9cm多一点点。学生C:我的铅笔是新的,正好是18厘米。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有的同学的铅笔长度是整厘米数,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而有的同学铅笔的长度是几厘米多,却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可怎么办呢?学生思考,想办法,发言。(可能有的同学能说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师:同学们,要想准确表示出你们铅笔的长度,就需要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毫米。板书:毫米。[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导课的情境创设上,我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从学生能看到的老师到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且再一次去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为下面学生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此外,猜老师身高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学生显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按教材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而是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原因是想要遵照课题《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测量自身手里的铅笔长度,学生的铅笔实际上是长短不一的,而书上编排好的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直接认识分米,总觉得有些生硬、牵强。而让学生动手测量自身手里的铅笔,当铅笔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就会想到需要用一个比厘米要小的长度单位,很自然地导入到认识毫米。]二.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很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很多小格。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出示课件:直尺的放大图:提问:从0刻度到1刻度是几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从1刻度到2刻度间是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从2刻度到3刻度间呢?……1厘米里有几毫米?小组的同学合作观察,探究、交流。汇报:每厘米间都平均分为10个小格,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老师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写成:1cm=10mm2)引导学生动手测量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量完后学生明确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约是1毫米?如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3)师:同学们,学习了毫米之后,我想现在你肯定能准确地表示出你的铅笔的长了,请动手再测量一下你的铅笔,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长。学生动手测量、然后汇报。学生A:我的铅笔长是13厘米8毫米。学生B:我的铅笔长是9厘米2毫米。学生C:我的铅笔是85mm……4)估一估,量一量。你的估计测量结果你的铅笔盒的长度你的橡皮的长度[分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形式,而操作也应该是学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身去发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自身思考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