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缩)政治经济学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1、C2、D3、B4、B5、B6、A7、A8、D9、D10.B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10、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从根本上来重建整个政治经济学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辩证法C、科学抽象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二、不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A、劳动B、资本1、ADE2、ABCE3、ABCDE4、ABC5、ACDE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资料2、生产力是()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决定作用5、构成社会再生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产B、市场C、分配D、交换E、消费6、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A、消费决定生产、交换和分配B、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和交换对生产、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6、CDE7、ACDE8、AE9、BDE10、BD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们都存在和起作用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人们( )A、不能消灭它B、不能认识它C、不能发现它D、不能利用它E、不能创造它9、政治经济学是(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它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10、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B6、A7、A8、D9、D10.B二、多项选择题1、ADE2、ABCE3、ABCDE4、ABC5、ACDE6、CDE7、ACDE8、AE9、BDE10、BD一、 辨析题1.任何社会都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2.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政治经济学既然只是代表某个阶级的利益,那么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学都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关系。1.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生产关系如果适当超越现有生产力的状况,会使生产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余地。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所以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3.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四、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是如何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答案要点】三、辨析题1、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任何社会来说,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错误。社会生产即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非常明显,生产方式不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3、错误。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世界上的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比如,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们代表各自阶级的利益。对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来说,由于受狭隘的阶级利益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它们的政治经济学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既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又不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从而丧失了科学性。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则不同,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能够如实地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正确地加以运用以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只有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真正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4、错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这种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这表现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所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关于这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认为还存在相互决定的一面,则是错误的。因为四个环节中,生产是第一性的,起主导作用,只有从事生产了,生产出产品,才谈得上分配、交换和消费,因而生产对其他三个环节具有决定作用,而这三个环节也只能反作用于生产,在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的发展,是不可能起决定作用的。5、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存在着有机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方面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像20世纪 50年代,搞什么“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仅没有带来经济大跃进,反而使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实践给予我们的沉痛教训,是不应忘记的。6、错误。 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所以,认为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根本的区别的错误的。7、错误。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因为经济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是可以认识经济规律,能够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所以,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能得出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四、论述题1、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因为经济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两个方面。首先,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是由经济现象、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的。在一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价值规律。其次,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2、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真正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关系是
()A、市场竞争关系B、商品交换关系C、劳动力买卖关系D、追求利润最大化2、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 ()A、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B、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C、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D、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5、17世纪的英国学者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含义是()A、自然物质也创造价值B、具体劳动创造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D、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过程中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7、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正比9、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B、特殊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0、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流动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二、不定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种植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业务的商人E、出现了海外贸易2、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C、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D、一个历史的范畴E、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3、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C、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4、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D、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则取决于使用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5、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6、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E、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7、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商品的总量增加B、商品的总量减少C、生产单位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8、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者的素质及熟练程度B、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管理的效能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E、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9、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使用价值量上相等B、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E、它只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10、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本身的价值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C、货币的价值D、市场供求关系E、货币的价格标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C5、D6、C7、C8、C9、C10、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3、ACD4、ABC5、CE6、ADE7、ACD8、ABCDE9、BCE10、ACD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A、价值尺度B、利润C、成本D、价格2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价格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3、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一定时期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A、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B、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反比C、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反比D、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4、通货膨胀表现出来的的现象是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持续下降C、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持续下降D、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5、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6、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7、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支付手段的职能8、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劳动价值论B、劳动二重性原理C、商品经济理论D、商品二因素理论10、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A、价值规律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C、政府调控D、法律手段二、不定项选择题1、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A、流通中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值总额2、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A、商品交换都是按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的B、从总体上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E、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3、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价格()A、以价值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B、以价值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C、与价值的变化幅度始终保持一致D、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E、不依价值为基础,随市场供求关系之变而变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B、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E、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5、消费者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商品房标价80万元B、按购房合同首付款10万元C、缴纳房屋契税5000元D、给装修公司付装修费2万元E、交付物业管理费每月400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B4、A5、B6、D7、B8、A9、B10、A二、多项选择题1、ABD2、BCDE3、ABD4、ABC5、BCDE三、辨析题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不就是市场经济。2、人们的生产活动从来就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3、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6、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所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自己不利的。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9、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简单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发展为一 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10、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同其他商品没有任何区别。11、价值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四、论述题1.运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论阐明我国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2.论述在当代,市场机制仍然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基础性机制。五、材料题1、根据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政府干预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但在 20世纪的若干年中,在一些计划经济的国家里,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达到了极端的地步,制定价格成了政府的功能,有计划地使价格大规模地偏离市场均衡价格成了政府的策略。政府干预严重地扭曲了经济关系,造成了破坏性的后果。——摘自田国强、张帆著,《大众市场经济学》,第62页请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评价上述材料2、根据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上到处流行这样的俗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等反映了人们对当时那种不公正的收入分配的不满情绪。材料2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材料3有资料表明,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 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 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 3.5亿吨,按每吨 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 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 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1年2月19日他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00万元的奖金。不仅如此,湖南省人民政府嘉奖袁隆平 300万元人民币,其中 100万用于改善个人生活条件, 200万用于科学研究,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请你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和观点。3、根据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2001年7月份,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对于华晨、吉利、锐达等众多汽车生产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一《目录》的发布意味着上述企业将被限制参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国家经贸委的有关人士称,发布这一《目录》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汽车生产限制在目前的规模排在前十几位的那些厂家,以解决汽车企业“小而散”,重复建设的现状,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我国各行业普遍地存在着重复建设问题。不少人认为,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价格大战。价格大战,恶性竞争,其背后必然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缩水。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效益,政府应该制止企业的重复建设,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实行“市场准入”、“清查”和“裁减”等方面的行政计划干预,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问题:请你谈谈重复建设应不应该存在?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三、辨析题1、正确。商品经济的存在,就意味着有市场存在,但有商品经济和市场,不等于就是市场商品经济是同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看它是否同市场打交道。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产品不通过市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在市场上交换为目的的经济。这就表明,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是同一类型的经济,其共同特点是都离不开市场、都是要同市场打交道的经济,而且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但是,存在市场,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是同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有所不同。计划经济是通过计划机制、行政指令来配置社会资源,而市场经济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商品经济虽然存在了千百年,但在早期它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缓慢,没有发展为市场经济。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因而,对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也要弄清它们2、不正确。我们常说的劳动的二重性,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才决定了商品具有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从另一方面看,它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可见,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只存在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劳动产品,他们的生产活动只表现为具体劳动,生产出使用价值,并不形成价值,自然也没有抽象劳3、不正确。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因而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历史范畴。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就是说,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如果物品没有使用价值,自然没有价值。但反过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就大错特错4、不正确。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5、不正确。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6、不正确。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而言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有利。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想办法降低自己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然会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认为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自己不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7、不正确。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8、正确。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的价值就高;反之,就低。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分到单位产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9、不正确。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从简单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价值形式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因为在简单价值形式阶段,交换只是偶然地出现,商品交换尚处在萌芽的阶段,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阶段,商品交换有了显著的发展,成为经常现象,把商品交换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从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不仅交换变得更加频繁,交换的范围更加扩大,并且价值形式更趋完善,现在各种商品的价值统一地表现在惟一的商品上,这个商品成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使交换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过去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发展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把商品交换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最后,以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为在这两个阶段,都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这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而差别仅仅在于:在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起交换媒介作用的一般等价物并不固定,而是因时因地而异,而在货币形式阶段,起交换媒介作用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则在全国范围内固定在一种商品即贵金属10、不正确。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虽然如此,货币同一般商品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自货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以后,整个商品世界便一分为二,被分为两极:一极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商品;一极是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的货币。这样,商品内在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便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在的对立。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任人选购,而货币作为价值的化身11、不正确。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或者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因而把价值规律仅仅界定为等价交换的规律,显然是不确切的。四、论述题1、答:(答案要点)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进生产者之间的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3)联系实际:社会主义企业是商品生产者,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更多的盈利;才能提高价值能力。2、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要求按比例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 (社会资源),这是一般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实现的形式有所不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这时,市场机制成为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基础性机制。市场机制作为一种自发调节机制,其优点就在于它能够通过不断的微调,使社会的生产和需求自然趋向一致,从而使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一种自动趋势表现出来。实践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其他机制所无法代替的。当代经济的特征是:在迅速发展的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密,产品种类数以百万计,技术创新呈现加速度状态,人们的消费偏好多样多变,社会需求结构与供应结构空前复杂,在如此庞大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实行其他的经济机制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上述具有“自动化”优点的市场机制就显得日益突出和必要了。五、材料题1、政府对价格的过度干预,造成了价格形成机制的破坏。使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并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生产能力过剩、供给短缺等经济问题。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决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是人们协商的结果,也不是政府定价的结果,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就是说离开了市场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可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商品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但价值并不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因此,价格的制定,应既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动,同时又要与货币的价值相适应。价格的制定,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而不是决策者的主观意志。2、(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量越大,其价值量也越大。2)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同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自乘的或者说倍加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所以,造原子弹的劳动和拿手术刀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远远大于卖茶叶蛋的和拿剃头刀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材料3的例子。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前者所获得的报酬也应该大子后者,这才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这种分配现象的存在,并不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3)当然,这种现象是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在产品的分配中执行双重标准,一方面是科学家等复杂劳动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仍然由计划经济体系决定,没有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卖茶叶蛋等简单劳动的个人收入分配由市场经济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由于市场存在商品短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收入偏高。(4)但随着经济的市场化,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现象已经逐渐消除。因而2001年在中国出现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给科学家这样的荣誉是史无前例的,这一举措明确表示了科学家的复杂劳动在整个经济体系作用的重要性。科教兴国。3、(略)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与事实上的剥削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2、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的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在资本运动中的不同运动速度5、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利润率B、利息率C、年剩余价值率D、剩余价值率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8、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C、出现资本家和工人D、劳动者一无所有1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区别在于 ()A、买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同C、起点和终点不同D、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E、流通的结果不同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满足劳动者生理需要的所有商品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必要的享受资料的价值E、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形成新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E、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剩余价值E、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5、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的资本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E、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6、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确定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分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7、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都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C、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范围不同而区分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E、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8、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 )A、使商品数量增加,社会财富增多B、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降低价格C、增加剩余价值总额,使剩余价值率有提高趋势D、在业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但生活水平可以改善E、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9、成本价格的形成( )A、表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B、揭示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E、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B、是存款利息和贷款总量的比率C、体现着银行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E、是银行利润与全部存款的比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
5、D
6、D
7、C
8、A9、A10、A二、多项选择题1、ACD2、BCE3、AE4、ABCDE5、ACE6、ABDE7、ABCE8、ABCDE9、CDE10、ACD一、单项选择题1、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2、利润率反映了( )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D、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3、利润率与( )A、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同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反向变化C、剩余价值率成反向变化D、固定资本量成同向变化4、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价格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5、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 )A、企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6、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c+m转化为生产成本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 )A、超额利润B、超额剩余价值C、平均利润D、相对剩余价值8、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商品价格随供求变化以 ()A、商品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商品的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垄断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D、成本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9、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 ()A、流通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货币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不定项选择题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C、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E、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E、劳动者有人身自由3、剩余价值()A、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B、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D、是资本家风险投资劳动的报酬E、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4、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C、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E、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5、相对剩余价值是()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D、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E、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7、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D、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E、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E、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资( )A、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从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是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E、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0、在平均利润规律作用下,获得平均利润的有(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农业资本家D、银行资本家E、借贷资本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D5、C6、C7、B8、B9、D10、D二、多项选择题1、CE2、ABCD3、ABCE4、ACDE5、BCDE6、ACE7、ABCDE、8DE9、BCE10、ABCD一、单项选择题1、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增大属于( )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D、资本垄断2、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3、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B、股票买卖的利息收入C、股票的票面金额D、股息收入的资本化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的优劣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优劣差别B、土地的有限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6、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
)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B、优等地的生产条件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劣等地的生产条件7、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这是为了争夺()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平均利润D、绝对地租8、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B、所有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再存在差别C、所有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D、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9、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使()A、个别资本规模扩大B、社会资本总额增加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0、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二、不定项选择题1、决定市场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银行所吸收存款的数量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利润率的高低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B、利润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C、剩余价值率一般小于利润率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之一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E、生产价格的高低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B、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C、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E、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5、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相等D、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6、商品按照生产价格交换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生产价格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生产价格不能完全脱离价值D、按生产价格交换仍是按等量价值交换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7、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券,它有以下特性( )A、收益性B、投资性C、风险性D、参与性E、期限性8、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 )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E、地租9、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的场合有( )A、劳动力买卖B、资本借贷C、组建股份公司D、赊购赊销E、现货交易10、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A、土地肥沃程度不同B、土地距离市场远近不同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D、土地上基础设施的多少不同E、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稀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D5、D6、D7、B8、D9、B10、C二、多项选择题1、BD2、BDE3、ABCD4、DE5、ABDE6、ABCE7、ABCD8、CDE9、ABC10、ABC一、单项选择题(同测试三)1、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增大属于( )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D、资本垄断2、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3、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B、股票买卖的利息收入C、股票的票面金额D、股息收入的资本化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的优劣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优劣差别B、土地的有限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6、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
)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B、优等地的生产条件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劣等地的生产条件7、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这是为了争夺()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平均利润D、绝对地租8、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B、所有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再存在差别C、所有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D、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9、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使()A、个别资本规模扩大B、社会资本总额增加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0、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二、不定项选择题1、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B、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D、能决定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E、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B、从价值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D、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E、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3、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 ()A、其他条件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在全部资本中()A、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B、不变资本的绝对减少C、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D、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E、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5、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是 ()A、人口自然繁殖过多造成的B、生产资料不足造成的C、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D、消费资料不足造成的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6、资本集中是()A、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C、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实现的D、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E、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手段7、推动资本积累最强有力的动因有( )A、竞争B、垄断C、信用的发展D、资本集中E、资本积聚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9、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资本集中能增大单个资本,但不能增大社会资本B、资本积聚既能增大单个资本又能增大社会资本C、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大的限制D、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E、资本集中的速度快于资本积聚10、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 )A、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B、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C、避免在竞争中淘汰D、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E、给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同测试三)1、B2、C3、D4、D5、D6、D7、B8、D9、B10、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BDE3、ABDE4、CE5、CE6、BCDE7、AC8、BCD9、ABCDE10、AC三、辨析题1.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2.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价值决定包括着历史的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5.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6.相对剩余价值是同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相联系的。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8.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9.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一致的。10.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1. 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12.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因而商业资本的职能也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3. 在当代已形成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条件下,机器等生产资料已成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14. 资本主义经济是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因而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5.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16. 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四、论述题1.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如何理解?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2.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工人阶级有何影响?3.试论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五、材料题1、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落后国家的工资高出
5%。从那时到现在,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额。试用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主要原因。2、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资料,2000年5月美国有 600多万人失业,失业率达到 4.9%。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这一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3、根据下列有关失业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合组织发达国家中,欧盟失业问题最为严重。 1997年,欧盟 15国平均失业率达10.7%,而美国为5.0%,日本为3.3%,欧盟经济首强德国,1970年~1980年间失业率为2.5%,1980年~1990年问为5.7%,1997年为10.0%,1997年大约为1970年~1980年年均数的4倍。——摘自1998年《人民日报》材料二:当前日本经济的“弱需求”相当顽固,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例如,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最大的失业问题不仅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而且进一步恶化。其原因是结构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在4.3%的完全失业率中,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失业仅占1.3%,结构性失业占3.0%;进入1998年以来非自愿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企业经营恶化而被迫失业的。——摘自199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材料三: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减员增效等深化改革的工作,是前进中的问题,同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是根本不同的,也不同于我国 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的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 ——摘自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请回答:1)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新特点。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发生大量失业现象的根本不同。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国会预算局 1999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 1977年以来,全国人口当中,占1%的富有阶层的年收入显著增长,中间阶层增长不大,占 20%的底层大众的实际收入下降。目前,约有 40%的家庭没有财产,或只有几千美元的财产,许多家庭的负债大于财产。贫困人口的集中居住,形成了遍及大小城市的贫民区 1999年,英国约有 145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1000万人的月积蓄不足 10英镑,950万人无法支付供暖、隔热费用, 400万儿童缺少正常的生活条件。材料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有三个资金来源:一是劳动者(投保人)上交的保险费,二是雇主为雇佣人员交的费,三是政府拨的财政补贴。工人的保险费,是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的。法国工人要上交 37年半,年满 60岁退休之时才能领到相当于原来工资 25%的保险费(年金)。上交不足 37年半,保险年金就要打折扣。英国工人须交 156次费,年老退休时才能领到基本年金。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每年所交的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平均高达家庭收入的 1/3。业主按工资比例为工人交费政府财政补贴则是从增税中开支的材料三:《 1999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承认,在美国,对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来讲,人均存款数额的差别很大。其中至少 10%以上没有任何银行储蓄, 30%低于 1200美元,而最上层的10%则高于 20万美元。1997年,德国有 1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城市中每 6个年轻人就有一个靠救济金生活,而富翁的财产则增加了上百倍。请回答: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2)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说明了什么?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看法。5.分析下列有关股份制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报载,早在17世纪中叶,股份制就开始从资本主义合作制企业中产生。1660年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已是股东550人的最初的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英国1825年依靠股份铁路公司建成了第一条铁路。美国在 1825年也是通过股份制铁路公司建成第一条铁路。19世纪末,英国首先发行低面值的 l英镑股票,通过小面额股票吸收社会游资。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股份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股份公司十倍、数十倍、成百倍地增加。股份公司迅速地扩展到工矿业、流通业、公用事业等几乎一切经济领域,其最突出的变化是股权散化。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股份制作过许多精辟论述,他们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它显示出过去料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并且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家力所不能及的规模”“股份制——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这种向股份形式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在股份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足为许多结合在一起的人谋利的生产。”材料三:10多年来,深圳市在大量的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经济普遍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并通过建立一大批国有与集体、国有与外资、国有与民营等互相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形式的公有制模式。如深圳中兴新公司1992年组建时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国有出资153万元,占总股本的51%,民营企业出资47万元,占总股本的49%。由国有公司控股,授权民营企业经营,经营者以所持股本和分配权益作抵押,保证国有资产按一定比例增值。仅5年的时间,国有净资产总额增至2.1亿元,增长百倍。深圳开发科技公司成立于1985年,当时国家投资2印万美元与外方合作,外方以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折价入股,占有34%的股权,经过12年的发展,现在公司的总资产扩张到25.8亿元,净资产增长到10亿元。又如赛格集团,从贷款2600万元起家,先后通过与日本、香港等客商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用4亿元资产控制并盘活了40亿元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迅猛扩张,发展成为总资产近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净资产11年间增长了35倍。请回答:什么是股份制公司?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制公司如何评价?如何认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答案要点】三、辨析题1.正确。G—W—G′这一资本流通公式,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反映了各种资本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共同本质,所以这个公式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或一般公式。不过,从形式上看,这一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因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的原则来进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形式发生变化,即从货币变为商品或从商品变为货币,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却表明,人们用货币买进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收回的货币作为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却发生了增殖 (G′>G)。就是说,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价值发生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提出了一个费解但又必须解答的问题:价值为什么能够增殖、剩余价值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不正确。劳动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存在着许多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固然是这一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却构不成最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并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一句话,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就在这里。3.正确。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像任何商品一样,具有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就使用价值来说,普通商品在消费或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而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能形成价值,不仅形成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形成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的本质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马克思正是凭借掌握了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这一特殊性,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4.不正确。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创造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工人的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正好补偿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个生产过程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毫无所获,而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下去,让工人继续劳动,便会产生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便会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说,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之内的时间是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这个一定点之外的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亦即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可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虽然具有密切联系,却具有本质区别,是不能加以混淆的。这个命题的错误就在于把两者混淆了。5.正确。参阅上题。6.不正确。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而剩余劳动时间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工作日就是由这两部分时间构成。如果工作日的长度不变,这两部分时间此消彼长。为要多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会想方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如果延长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然随之缩短,生产的剩余价值便会减少,资本家是不会干这种傻事的。7.不正确。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8.不正确。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可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比一般资本家多获得的剩余价值。可见,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它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便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便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同相对剩余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这个命题的错误就在于把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当作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9.正确。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联系。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因为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量。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这两种生产方法都是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这种一致性也表现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10.不正确。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个资本主义工资的定义包含两重含义:一层含义是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因为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就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另一层含义是,由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工资,成为工人的劳动报酬,从而把上述本质给掩盖起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成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即被掩盖了本质的形式。可见,这个命题的错误之处在于把资本主义工资的定义简单地当作它的本质。11.正确。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取代了价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的影响。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出卖,而是按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卖。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即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价值决定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作为变动的中心,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12.正确。产业资本在循环中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在第三个阶段即销售阶段(W′—G′),产业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其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狭小,产业资本一般是自产自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产业资本自产自销越来越困难,客观上要求把商品销售的业务独立出来,交由专门的资本家即商业资本家去承担。于是,商品资本便从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因而,商业资本的职能也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职能,也就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13.不正确。参阅 4。14.不正确。参阅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公司设计师工作预案
- 工程机械保养与维护管理手册
-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预案
- 储能锂电池租赁合同模板(2篇)
-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扩张型心肌病护理查房优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自动化管理方案
- 2024年6月22日高端班中级冶炼第一轮第十九讲
- 羊肚菌采购协议书范文模板下载
- 《应用统计学》(第4版)-自测试卷及答案B卷
- 《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
- 10.1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测试卷(四)-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2024口腔执业医师聘用合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备考重点知识
- 《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保安公司反恐培训方案
- 1、新世纪版 第一课 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教案)
- 新职员岗前培训引导清单(其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