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1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张考书《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毕生发展心理学》杨丽珠、刘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发展心理学:婴儿孩童青春期(第5版)LE.Berk.北京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茱莉亚.贝里曼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GRLefrancois北京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考试EnglishPartoftheLessonLearningtheReadingmaterialsingroups.ThefirststudentgivesapresentationaboutthemainideaofthematerialsinEnglish.Thesecondstudentshelpsuslearnaboutthenewwordsorkeywordsinthematerials.ThethirdstudentstranslatesthematerialsintoChinese.Thefourthstudentscomparethetheoryandgivetheirownoptio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概述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普通心理学是从一个“横切面”上研究正常成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发展心理学则是从“纵剖面”上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序列特征,并追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二)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包括人类种系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研究的是动物心理学的内容,即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研究的是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心理的年龄特征。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和中老年心理学等。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基本成熟(0~18,19岁)这段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一、基本理论问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NatureorNurture)。遗传决定论遗传就是从祖先获得的生理解剖特征。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遗传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的过程,外界影响和教育至多只是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进行了著名的家谱调查,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于父母,1/4来自于祖父母,1/16来自于曾祖父母。霍尔:“一两遗传胜于一吨教育”。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一个很夸张的论断,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体型健全的儿童,给我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从他们中任意选出一个,都能把他们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小偷和乞丐,而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的祖先是什么种族”。程序教学理论的创始者、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通过“操作”和“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他说:“我们的技术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泥巴一样。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ContinuousorDiscontinues)连续性:心理发展是量的累进。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支持这种观点。阶段性:发展是有阶段的。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年龄特征个体心理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每个阶段的优势特质是该阶段的本质特质¡ª¡ª年龄特征。个体年龄阶段的划分:生理的发展(内分泌腺的发育)为依据—柏曼胸腺期(幼儿期)--松果腺期(童年期)--性腺期(青年期)以性欲的发展为划分依据—弗洛伊德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崇拜期--潜伏期--青春期认知结构为依据—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国的划分: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6、7岁)童年中期(6、7岁-11、12岁)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早期(14、15-17、18岁)PeriodsofDevelopment(LEBerk,2005)Theprenatalperiodfromconceptiontobirth.Infancyandtoddlerhoodfrombirthto2yearsEarlychildhoodfrom2to6yearsMiddlechildhoodfrom6to11yearsAdolescencefrom11to18yearsEmergingadulthoodfrom18to25years.PeriodsofDevelopment(LEBerk,2005)Theprenatalperiod,fromconceptiontobirth.Onecelltransformstoahumanbaby.Infancyandtoddlerhood,frombirthto2yearsDramaticchangeinthebodyandbrainThebeginningoflanguageFirstintimatetietoothersEarlychildhood,from2to6yearsThebodybecomeslongerandleaner.Motorskillsarerefined.Moreself-controlandself–sufficientMake-believeplayblossoms.Thoughtsandlanguageexpandatanastonishingpace.Asenseofmoralitybecomesevident.Establishtieswithpeers.Middlechildhood,from6to11yearsSchoolyearsImprovedathleticabilitiesParticipationinorganizedgameswithrulesMasteryofbasicliteracyskillsUnderstandingtheself,moralityandfriendship.Adolescence:from11to18yearsAnadult-sizedbodyStarttohavepersonalvaluesandgoalsEmergingadulthood:from18to25years.PursuehighereducationLoveCareerFreud’sPsychosexualstagesErikson’spsychosocialstage埃里克森个性发展渐成说特点不再强调弗洛伊德的兴奋能和泛性论。开始强调自我在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开始强调自我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注重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作用。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人格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发展进程。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儿童¡°被¡±被动从教育者角度出发,把知识强硬的塞给儿童。不考虑儿童自身的积极性,只强调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在教学上,不重视启发式和诱导式。不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强调盲目的服从和听话。4、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可变性智力是否是稳定的?早期体验与父母分离焦虑的儿童,长大后是否依然有更高的焦虑感?幼时攻击性强的儿童,长大后是不是仍然攻击性强?个性特征是否稳定?5、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Criticalperiod):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关键期:劳伦兹,¡°印刻现象¡±,即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Sluckin:称之为早期学习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3、3岁左右是识字的最佳时期4、4岁左右是数字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5、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3~6岁二、发展心理学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儿童心理学思想的萌芽现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学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一个婴儿的传略》是最早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福禄贝尔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天赋本能论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福禄贝尔(FFroebel),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本能的表现,成人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为儿童设计出一套教育材料——恩物(FroebelGifts)。

第一种恩物6个不同彩色(红、绿、蓝、黄、紫、橙)绒线球。每个球各系一线,线色与球色一致。培养形状感知和辨色能力:当儿童在尚未说话之前或稍后,母亲指引着儿童观察、抓弄这些柔软的小圆球,让他初步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动静状态,发展儿童的辨色能力。培养儿童空间观念:随着儿童知觉和思维语言的发展,母亲一边把球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培养肯定和否定观念:还可把球放于掌心,表示“有”,然后吸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福禄倍尔从观察和实验中运用6个小球设想出50种玩法,系统地训练了儿童的各种能力。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球代表动,立方体代表静,圆柱体则动、静兼备。培养儿童的形状知觉、创造力想象力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子、炉灶及其他物体。通过种种玩法和组合方法,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第一、二种恩物供3岁以前儿童游戏之用以下恩物供3-7岁儿童使用。第三种恩物是木制立方体(积木)。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正立方体。认识各种形状、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以及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观念。通过各种形状的堆砌,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造型、建筑艺术及象征性联想的能力等等。第四种恩物是可分为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培养长、宽、厚的观念第四种恩物是可分为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8块长方木块各长5公分,宽2.5公分,厚1.25公分,合起来成为5公分的正立方体。儿童在游戏中可通过长方体的比较获得长、宽、厚的观念等等。第五、六种恩物:第五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又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第六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木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通过第五、六种积木游戏,给儿童提供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为儿童未来学习几何和数学打下基础。二、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882年普莱尔(德)的《儿童心理学》的出版。出版时间:1882年。写作目的:将儿童心理发展作为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系统观察法和心理实验法影响: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被译为几十种文字。继普莱尔之后,涌现了一大批发展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如: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内,德国的斯滕等等。各心理学流派形成。精神分析(psychoanalyticpsychology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日内瓦学派三、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扩大到青春期。1904年出版《青少年心理学》,用问卷法研究儿童心理。确定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学的心理学家。1922年,《衰老:人的后半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研究荣格: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中年危机艾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将年龄阶段的划分扩充到老年期。(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和研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1930年,《MetalGrowthandDecline:AsurveyofDevelopmentPsychology》,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古德伊洛弗(FLGoodenough):1935年,《DevelopmentPsychology》。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古代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论述: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说;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最常用的设计方式)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对不同年龄组群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者特点。“不同年龄儿童对权威的看法”1-3岁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3-6岁儿童数量守恒的发展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降低成本。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纵向研究(追踪研究)较长的时间系列内,考查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群,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3-6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性格的变与不变。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少且易流失;时间长;同一测量方法反复使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高。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1)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2)按一定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如:“3-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特点: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四、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优点:验证某些心理学理论形成更为完善的理论。思考题1当前得到科学验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有哪些?如何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的早期发展?2你认同哪种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二章儿童心理学理论1BehaviorismJohnWatson:(1878–1958),Americanpsychologist,founderoftheschoolofbehaviorism.Hewantedtocreateanobjectivescienceofpsychologyandrejectedthepsychoanalyticconcernwiththeunseenworkingofthemind.TheFocusofStudy:stimuliandresponses.TraditionalbehaviorismWatsonwasinspiredbyRussianphysiologistIvanPavlov’studiesofanimallearning.HewasawardedaNobelPrizein1904forhisworkondigestion,butisbestknownforhisstudiesontheconditionedreflex.Heshowedbyexperimentwithdogshowthesecretionofsalivacanbestimulatednotonlybyfoodbutalsobythesoundofabellassociatedwiththepresentationoffood.Itwascalledclassicalconditioning.Watsonwantedtofoundoutifclassicalconditioningcouldbeappliedtochildren’sbehavior,hetaughtAlberttofearaneutralstimulus.ConsistentwithLocke’stabularasa,Watsonconcludedthatenvironmentisthesupremeforceindevelopment.Adultscanmoldchildren’sbehaviorbycarefullycontrollingstimulusresponseassociations.Developmentisacontinuousprocess.华生的儿童心理学观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1)否认遗传的作用。“心理学不再需要本能的概念”——华生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和反应的连接。生理结构上的遗传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遗传的构造未来形式如何,取决于所处的环境。遗传是不可控的,行为是可控的,因此研究行为,否认遗传。(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复杂行为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环境,尤其是早期训练。教育万能论。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对儿童情绪的研究新生儿只有三种基本的情绪反应,怕、怒、爱。怕产生情境:突然的噪音和失恃行为表现:新生儿呼吸加快、双手握紧或者乱动。其余的惧怕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怕打针、怕挨打)怒行为表现:如被抓住,则会挣扎,会动手脚、脸色发青。产生情境:身体运动受到限制。成人对儿童的限制要求诱发出各种怒的情绪。(穿衣服、洗脸)爱产生情境:抚摸儿童皮肤、抓痒、轻拍行为表现:有愉悦的表情,张开双臂似乎要拥抱对方。是儿童产生上述行为表现的人,能激起儿童爱的反应。经过后天的条件反射,使这三种情绪不断发展。儿童的情绪为家庭所造成的,父母是情绪的种植者。3岁时,他的全部情绪生活和倾向已经打好了根基。评价1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化和机械化。2轻视了脑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3片面强调环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在研究方法方面,坚决主张废除内省法,严格使用各种客观方法,在促进心理学研究客观化方面有积极意义。5教育万能论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批判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2BFSkinner:(1904–90),U.S.behavioristpsychologist.Hepromotedtheviewthattheproperaimofpsychologyshouldbetopredictbehaviorandhencebeabletocontrolit.Heappliedtheresultsofhisstudiestothedevelopmentofprogrammedlearningandtoeducationalpractice.Operantconditioningtheory:Operantconditioningistheuseofabehavior'santecedentand/oritsconsequencetoinfluencetheoccurrenceandformofbehavior.Operantconditioningisdistinguishedfromclassicalconditioninginthat:operantconditioningdealswiththemodificationof"voluntarybehavior“oroperantbehavior.Operantbehavior"operates"ontheenvironmentandismaintainedbyitsconsequences,whileclassicalconditioningdealswiththeconditioningofreflexivebehaviorswhichareelicitedbyantecedentconditions.Thefrequencyofthebehaviorcanbeincreasedbyfollowingitwithawidevarietyofreinforcement,suchasfood,prize,friendlysmileoranewtoy.itcanalsobedecreasedbypunishment,suchasdisapproval,withdrawofprivileges.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说。基本实验:老鼠压杠杆,即发生了一个操作反应,然后给老鼠食物,得到强化,这样依次下去,压杠杆的操作反应就加强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儿童身上,儿童好的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就会巩固下来,儿童不好的行为,不给强化,就会消失(消退原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儿童的外部行为,他主张心理学家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儿童可观察和可验证的行为上,放在那些能够引起儿童行为的环境事件上,注重于反应的强化刺激上。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儿童自身的反应。他进一步强调对儿童要采取积极有步骤的强化,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对于异常的人,斯金纳也按照强化理论,采取行为矫正法。3.斯金纳回避有机体内部的东西,如认知、生理过程等,他把注意力放在环境事件与行为关系上,他认为对可测量的经历和可测量的行为做机能分析能得到全部信息。4.斯金纳将他的强化控制理论运用于教学,采用了机器教学或程序教学的方法。这就是将学习的内容编制成一套程序,小步子将信息逐步提供给儿童,儿童答对了,给予反馈,告诉儿童答对了。采取强化手段,使儿童掌握知识。3SociallearningtheoryThemostinfluentialsociallearningtheorywasdevisedbyAlbertBandura,emphasizedmodeling,otherwiseknownasimitationandobservationallearningasapowerfulsourceofdevelopment.E.g.:Thebabywhoclapsherhandsafterhermotherdoesso.Theteenagerwhowearsthesameclothesandhairstyleasherfriendsatschool.Histheorystressestheimportanceofcognitionorthinking.Bandurahasshownthatchildren’sabilitytolisten,rememberandabstractgeneralrulesfromcomplexsetofobservedbehavioraffectedtheirimitationandlearning.Bandura’smostrecentrevisionofhistheoryplacessuchstrongemphasisonhowchildrenthinkaboutthemselvesandotherpeoplethathecallsitasocial-cognitiveratherthanasociallearningapproach.Childrengraduallybecamemoreselectiveinwhattheyimitate.Fromwatchingothersengageinself-praiseandself-blameandthroughfeedbackabouttheworthoftheirownactions,childrendeveloppersonalstandardsforbehaviorandasenseofself-efficacy—thebeliefthattheirownabilitiesandcharacteristicswillhelpthemsucceed.Forexample,imagineaparentwhooftenremarks,"IamgladIkeptworkingonthattask,eventhoughitwashard”,whoexplainsthevalueofpersistenceandwhoencouragesitbysaying,"Iknowyoucandoagoodjobonthathomework”.Soonthechildstartstoviewherselfashardworkingandhighachievingandselectspeoplewiththesecharacteristicsasmodels.Inthisway,aschildrenacquireattitudes,values,andconvictionsaboutthemselves,theycontroltheirownlearningandbehavior.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人的行为与人格是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人的行为与人格就是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形成的。观察学习的特点是新行为、新人格特征的获得,可以不马上表现出来,也可以不用强化,认知因素在其中起到制约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选择66名幼儿园儿童作为被试,把他们分成三组,令他们观看示范者对一个成人大小的塑料玩具偶人表现攻击行为:①奖赏组:第二位成人对第一位示范者的攻击行为给予赞扬;②惩罚组:第二位成人对第一位示范者的攻击性行为给予指责;③无强化组:只有第一位示范者有攻击行为。然后让三组儿童在同样情境中玩10分钟。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继而,告诉儿童如果他们模仿示范者行为就会得到奖赏,再记录他们的表现。实验结果:结果发现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奖赏组的儿童和无强化组的儿童攻击行为要远远高于惩罚组儿童。在有诱因的情况下,三组攻击行为差不多。这可以说明模仿反应的获得不受示范者是否受到强化的影响。(2)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榜样效应有4种:替代反应的形成:在榜样作用下可以建立新行为、新的人格特征。替代消退:已形成的行为或人格特征也可以通过榜样的替代而消退。例如,一个儿童十分害怕玩秋千,如果先让他观看同伴小朋友荡秋千的愉快情境后,再让其玩秋千,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反应抑制:榜样的行为结果影响已形成的行为的出现频率。当一个儿童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时,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受到惩罚,但他会抑制已获得的榜样的行为的出现。反应抑制的解除在榜样的作用下,已形成的对行为的抑制也可以得以消除,这是当榜样做出那些以前被抑制的行为后没有受到惩罚的结果。例如,当一个儿童看到哥哥骂人受到妈妈的严厉惩罚时,他就会抑制自己骂人行为的出现,然而,此后哥哥屡次骂人没有得到妈妈的严厉惩罚,这个儿童会变本加厉地表现出攻击性行为。Contributions:1Behaviorismandsociallearningtheoryhavehadamajorappliedimpact.Behaviormodificationconsistsofproceduresthatcombineconditioningandmodelingtoeliminateundesirablebehaviorsandincreasedesirableresponse.Suchaspersistentaggression,languagedelays,extremefears.Itisalsoeffectiveindealingwithcommoneverydaydifficulties,includingpoortimemanagement,unwantedhabits,suchasnailbitingandsmokingandanxietyoversuchrecurrenteventsastesttaking,publicspeakingandmedialanddentaltreatment.Limitations:Modelingandreinforcementdonotprovideacompleteaccountofdevelopment.Behaviorismandsociallearningtheoryhavebeencriticizedforunderestimatingchildren’scontributionstotheirowndevelopment.However,inemphasizingcognition,Banduraisuniqueamongtheoristswhoseworkgrewoutofthebehavioristtraditioningrantingchildrenanactiveroleintheirownlearning.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1.班杜拉的人格形成理论独树一帜,他综合了行为主义观点和认知派观点,认为儿童的人格是由行为、个人认知因素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的。这为研究制约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另辟了新径。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是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形成的,他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3.班杜拉强调人具有认知和自我调节功能,人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这种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以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把人看成主动的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效能感对我们是有启发的。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大量的实验研究为依据,这为人格研究的客观性提供了具体范例。他的实验是以人为被试,这就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被试,将动物研究结果类比到人身上,把人看成和动物一样缺乏理性被环境塑造的错误倾向。5.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人格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这一认识是片面的,虽然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与人格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绝不能包罗万象。4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CognitiveDevelopmentalTheory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Piaget’s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Piagetdidnotbelievethatchildren’slearningdependsonreinforcers,suchasrewardsfromadults.Accordingtohis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childrenactivelyconstructknowledgeastheymanipulateandexploretheirworld.Piaget’sviewofdevelopmentwasgreatlyinfluencedbyhisearlytraininginbiology.Centraltohistheoryisthebiologicalconceptofadaptation.Justasstructuresofthebodyareadaptedtofitwithenvironment,sostructuresoftheminddeveloptobetterfitwith,orrepresent,theexternalword.Assimilation(同化)andaccommodation(顺应)arethetwosidesofadaptation(适应).Babiesdonotbelievethattheobjecthiddenfromviewcontinuetoexist.Faultylogic:theamountofmilkchangeswhenitispouredintoadifferent-shapedcontainer.Childreneventuallyrevisetheseincorrectideasintheirongoingeffortstoachieveanequilibriumorbalancebetweeninternalstructuresandinformationtheyencounterintheireverydayworlds.(1)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或行为是儿童的心理或行为图式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图式:主体已有的结构——心理的机能结构。儿童在脑中原有的东西,其原始的基础是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不断同化外来的刺激。2.同化:把客体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中。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主体时,外部刺激或现实的材料就被处理和改变,并结合到主体的结构中去,这种对外部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3.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有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质的变化,使有机体适应环境。4.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之间的平衡。例如,儿童认识新事物往往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小孩上公园玩,见到鹿却说马,因为他以前没见到鹿,只知马,把新东西代入到原来的图式。大人告诉他,这是鹿,有角。儿童根据鹿的形态特征形成新的图式——鹿。这是通过顺应作用实现的。所以儿童认识事物光同化不行,要调整原有的图式,建立新的图式,顺应了才能平衡,这样以后再看见鹿,就不会指鹿为马了,而是指鹿为鹿,同化和顺应必须保持平衡。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他们仅依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大约在9―12个月,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物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仍然存在)。②前运算阶段(2―6、7岁):此阶段已产生信号功能,产生了表象,同时语言也开始发生作用,表象、语言同时起信号作用,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延迟模仿和象征性游戏上。延迟模仿:客观事物不在眼前,孩子进行的模仿,即模仿自己想起来的过去的事情。象征性游戏:儿童采用符号去活动,用符号代替实际,再现实际活动。例如,用小石头代替食物。但是,这时儿童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或某一面;只注意事物的状态,不注意事物的过程,还不能达到守恒。这时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及泛灵论。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守恒是指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名词,尽管物体的外表形式有所改变,但物体的性质并未改变。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可用假定进行推理,用归纳组合去分析解决抽象问题。这时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3)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①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②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即受其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③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关于皮亚杰理论的几点看法1.皮亚杰积累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量材料,按思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重大贡献。2.皮亚杰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包含了内因和外因、主体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十分可贵。3.皮亚杰强调动作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儿童兴趣、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4.皮亚杰对社会环境、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5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蒙台梭利(M.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蒙台梭利26岁时,毕业于罗马大学并留校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师,专门研究儿童疾病,从临床实践中她发现“教育训练比医疗更能起作用”,智能不足的儿童可经由特殊教育而获益。蒙台梭利的教育活动(初期)在初期,蒙台梭利开展教育实验,创立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伊他和塞贡:利用身体动作、感觉活动去医治、教育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蒙台梭利:感官训练的方法,不仅能医治身心有缺陷儿童的身体,而且也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使儿童的人格得到改变。将“感官训练”方法用于正常儿童身上。人的许多缺陷,主要是由于在其生命的最重要时期即3~6岁时被忽视所致。她开办“儿童之家”学校招收3至6岁儿童入学,进行教育实验,并逐步编制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撰写了《蒙台梭利法》。蒙台梭利的教育活动(中期)在中期,蒙台梭利进一步观察、了解儿童和宣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天性”。蒙台梭利在世界各地办学,进一步探索儿童的人格特征和发展规律。必须要了解儿童“内在的潜能”,才能找到适合每个阶段发展的最好的教育途径。公开出版了《发现儿童》、《童年的秘密》。她在《发现儿童》序言中指出,她的工作“不仅是创造了教育的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发现儿童”,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活动(后期)在后期,蒙台梭利主要是呼吁“通过教育的改造,促进世界的和平”。强调人的发展在生命头几年的重要性。她认为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尽量要放在3岁前。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逝世。二、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在于内部自然发展她的教育哲学继承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思想,强调儿童天赋的潜能,儿童在来自先天的自发的能动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伏能力和继续发展的力量,并主张让儿童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发展潜能。卢梭:提倡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由此提出“心理(或精神)胚胎期”和吸收性心智。“心理(或精神)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早在出生之前,便具有一种精神开展的模式。她将儿童这种先天的本质称为“精神胚胎”(SpiritualEmbryo),儿童精神的成长也受到预定模式的指引。这些本能只短暂地存在于童年的早期,而且在六岁以后就不再有。蒙台梭利认为这证明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并非偶然发生,而是上天设计好的。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潜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生命的头几年通过与其周围人的交往和情感的联系,能依靠自身吸收性的心智,积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从而成为其心理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模式。这种吸收功能是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进行的,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儿童利用它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吸收性心智(三)儿童具有敏感期在生活的某一时期,对一定的物体或练习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学得较快,过了这个时期就会消失。1.感觉的敏感期儿童的感觉敏感期从出生到5岁,2岁到2.5岁表现最明显。儿童可以较顺利地学习几何图形。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字形等。2.秩序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或1.5岁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秩序不仅指把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还包括理解事物的关系和遵守生活的秩序等。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儿童生活有秩序,就有安全感.这有助于儿童了解世界,养成秩序习惯,并形成自己的人格。3.语言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8个星期左右到8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有一种天赋的吸收语言的能力。3岁前儿童,首先对声音感兴趣,然后对词,最后对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4.动作的敏感期——每个动作都有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儿童首先由爬发展到抓握物体。1.5~3岁儿童喜欢打开、关闭物体,将其放进,拿出,并喜欢堆积东西。4岁儿童喜欢闭眼摸东西,做复杂动作。依此,蒙台梭利研制各种教具、用具,训练儿童动作,促进儿童肌肉发展,使其动作更加协调。爬行的益处从身体发育角度来看,宝宝爬行时要努力抬头挺胸,需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其颈部、胸部、腰部、背部以及两臂的肌肉,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而且宝宝爬行时的视野较之平躺所看到的头顶上的那片小天地要宽广得多,这对宝宝视觉等感官的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爬行对宝宝来说,可以说是一项剧烈运动,能量的消耗增多,宝宝吃得就多,睡得也踏实,因此身体就长得更快。从心理角度来看,爬行对宝宝运动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当宝宝在爬行时抓到喜爱的玩具,心情也会非常愉快,这对他们的心理发育起着良好的作用。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对大脑控制眼、手或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1)胚胎期(0~3岁)儿童最初借助于吸收性心智,依靠敏感性,潜意识地感受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以获得感性印象。这阶段末期,儿童已获得一定的保护自己的能力,如再受到成人的控制,就要反抗,其目的是发展自己的能力。(2)人格形成期(3~6岁)这时期的儿童不仅仅凭借感觉,而且能够有意识地用双手做事,在成人帮助下,通过各种活动,更好地集中注意。对社会和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受成人影响,于是儿童的人格就在其内在敏感性的作用下,渐渐得以形成。(3)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相对平稳,儿童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期,表现得健康、强壮、快乐。这时期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其主要特征为:要求离开过去那种狭小的生活圈子;开始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4)青春期阶段(12~18岁)这个阶段是社交关系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已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已有了理想、爱国心和荣誉感。蒙台梭利认为,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和同伴相处,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了解社会。三、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冲击了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将人类的儿童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重视教师建立正确的儿童心理发展观与教育观而不是单纯的掌握技巧技能。尊重儿童,使儿童人格获得充分发展。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当儿童吃饭很慢的时候,喂儿童吃饭。当儿童扣子系不好的时候帮助儿童系。认清教师的次要地位,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观察儿童,真正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来看待。以儿童为中心: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了解内心世界:如满足“物归原位”的需要。努力去掉自我本位而专制的态度,以比较平易的态度去接近他们。2.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蒙台梭利强调环境设置必须为儿童发展自我、激发儿童创造性提供机会。为儿童创造一个所有东西的大小都与其能力相配的环境,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潜力。——蒙台梭利以成人作为儿童与环境的沟通者引导儿童独立地探索取代传统的一言堂。以混龄班为儿童独立探索建立人际关系取代以成人为中心而建立的被动的人际关系。蒙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家具必须轻巧,摆设的位置要能够方便孩子移动;家具都是可以清洗的。照片要张贴在孩子的视线同样高的地方,花瓶、盘子和其他类似物品的摆设也应该是这样。可以摆放一些易碎的物品。家里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能够让孩子使用。孩子周围的东西,应该让他感到坚固而且有吸引力。环境要优美,孩子的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才能更强。3.根据儿童个别差异施教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心灵,有一定的需要、潜能和敏感期,要因人施教。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只看成是儿童自己的内部力量的自然表现,实际上减弱了环境、教育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可取。作业论文: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蒙台梭利的思想对当前幼儿/小学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GeneticfoundationsEachofusismadeupoftrillionsofunitscalledcells.Insideeverycellisacontrolcentercalledchromosomes,whichstoreandtransmitgeneticinformation.Humanchromosomescomesin23matchingpairs,excepttheXYpairinmales.Oneisfromthemotherandoneisfromthefarther.ThegeneticcodeChromosomesaremadeupofachemicalsubstancecalledDNA.DNAisalongdoubled-strandedmoleculethatlookslikeatwistedladder.AgeneisasegmentofDNAalongthelengthofthechromosomes.Wesharesomeofourgeneticmakeupwitheventhesimplestorganisms,suchasbacteriaandmolds,andmostofitwithothermammals,especiallyprimates.Between98and99percentofchimpanzeeandhumanDNAisidentical.AuniquefeatureofNDAisthatitcanduplicateitselfthroughaprocesscalledmitosis.Duringthemitosis,thechromosomescopythemselves.Asaresult,eachnewbodycellcontainsthesamenumberofchromosomesandtheidenticalgeneticinformation.ThesexcellsNewindividualsarecreatedwhentwospecialcellscalledsexcells-thespermandovumcombine.Asexcellcontainsonly23chromosomes,halfasmanyasaregularbodycell.Whenthespermandovumunitetogether,calledzygote,willagainhave46chromosomes.一出生前的发展1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生理性别的确定。关于精子的一些数据1.精子产生于睾丸中,精子需要大约10周的时间达到成熟。2.成熟的精子储存在附睾中。3.精子是体内最小的细胞。4.必须在低于体温3-5℃的温度下,才能产生大量健康的精子。5.一个成年男性每天可产生7000万-1.5亿个精子。6.它每小时游12英寸,约0.3米。7.正常性成熟的男子一次射精排出数千万甚至高达2亿左右个精子。8.精子在阴道里的寿命不超过8小时,当精子争先恐后地上行到达子宫腔内时,其数量只剩的1%—5%。关于卵子的一些资料1.卵子是女性的生殖细胞,每个月由一侧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子。2.卵子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泡中成熟。3.女孩在出生前,卵巢中已有数百万个卵母细胞形成,经过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也就只剩10万多个卵母细胞了。4.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5.一个女性一生约排出400个卵子,最多也不过500个卵子。6.卵子是人体中最大的一种细胞。7.一个卵子排出后约可存活48小时。8.左右两个卵巢通常是轮流排卵,少数情况下能同时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如果分别与精子相结合,就出现了双卵双胞胎和多卵多胞胎。2出生前性分化的阶段

(1)染色体:性染色体包含启动性别分化的遗传物质。女孩,XX;男孩,XY。(2)性腺发展:XX和XY胚胎到了第六周才有解剖上的分化。XY胚胎上的Y染色体引导未分化的性腺组织分发展睾丸。十二周后,XX胚胎中未分化的性腺组织发展为卵巢。(3)内部生殖器官的发展:XX和XY胎儿体内都包含两套组织,一个是缪氏管,是女性内部生殖器官的基础,一个是沃尔弗体,男性内部生殖器官的基础。在XX个体中,缪氏管具体分化为子宫、输卵管和上阴,沃尔弗体组织退化。在XY个体的发展中,需要睾丸产生两种物质,一种是雄性激素,睾丸酮,是沃尔弗体发育为输精管、精囊和前列腺中必须的,另一种是谬氏抑制物质,是缪氏管退化所必需的。(4)外部生殖器:与内部生殖结构的发展类似,也是有XX和XY个体中先前未分化的部分发展而来的.在XX胚胎中,这种组织分化为阴蒂、阴唇和阴道.在XY的发展中,睾丸酮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二氢睾酮,将这种组织发展为阴茎和阴囊。(5)脑的分化:出生前接触雄性激素会影响到下丘脑,并会影响到行为的阈限,早期接触雄性激素会降低攻击的阈限,使下丘脑对雌性激素不敏感,消除与月经周期联系的激素分泌模式。3遗传疾病现在查明的遗传疾病有上千种。遗传疾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基因突变: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个体只要有缺陷基因,就是遗传病患者。肯定会将这个基因代代相传??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行庭氏舞蹈症青光眼的某些症状多趾畸形行庭氏舞蹈症亨廷顿氏舞蹈症(Huntington‘sDisease)病因主要是家族遗传或者基因受到外部刺激而发生突变。只要自双亲任一方遗传缺陷的基因,皆会表现出病征。病征主要表现为:1.情绪异常,变得冷漠、易怒或忧郁。2.手指、腿部、脸部或身体出现不自主动作。3.智力衰减,判断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减退。一般来说,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突然跌倒或者感染其他并发症。目前药物可以控制、减缓情绪波动和动作问题,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镰刀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苯丙酮尿症(PKU)苯丙酮尿症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临床表现:出生时智力正常,之后智力发育逐渐落后。脑小畸形,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常表现为头发黄、皮肤和虹膜色浅。患儿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患儿易合并有湿疹、呕吐、腹泻等。治疗方法: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限制食用面包、蛋、牛奶、鱼)补充多种神经介质,如BH4、多巴、5-羟色胺、叶酸等。发病率: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我国1/16500。每20人中大约有一人携带苯丙酮尿症隐性基因。患PKU的儿童父母近亲结婚比较多。孕前基因检查。为什么要避免近亲结婚?伴性隐性基因遗传疾病正常母亲的X染色体所携带,但只是在男性身上表现出来。如果父亲是是带有X病变基因的患者,他有可能把这种病变基因遗传给女儿。但绝不会遗传给儿子。血友病、肌肉营养障碍症、脊髓共济失调症、红绿色盲都是通过上述方式遗传。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英国皇室流传过的遗传病。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绝大多为男性,先天,不能自行止血。患者通常年幼就因小的创伤而血流不止而死,这种病极少出现。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通常是由于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少或增加,染色体某一节段的短缺或异位造成的。包括常染色体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症。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病因的形成与母亲的年龄增高(35岁以上)和年龄过小(20岁以下)有关,目前报道与父亲年长也有关。一般妊娠14~16周左右,通过羊膜穿刺对羊水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判明患病与否。为什么在16周?FeatureofDownsyndromeTheconsequenceofdownsyndromeincludementalretardation,speechproblems,limitedvocabulary,andslowmotordevelopment.Affectedindividualsalsohavedistinctphysicalfeatures,ashortstockybuild,aflattenedface,aprotrudingtongue,almond-shapedeyes,andunusualcreaserunningacrossthepalmofthehand.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患儿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头发细软而较少;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动作发育和性发育延迟。约30%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也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性染色体异常(1)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Syndrome):染色体障碍,个体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非一对性染色体,缺失或有缺陷的染色体可能是X,也可能是Y。由于两个染色体对于性腺的发育时必须的,所以这种个体既无卵巢也无睾丸。从外表上看生殖器是女性的,个体常常被当做女性抚养。青春期雌性激素的治疗会使患特纳氏综合症的女孩发展第二性特征。(2)XXX个体ExtraXChromosome.Tallness,bodyfatdistributionresemblingfemales,incompletedevelopmentofsexcharacteristicsatpuberty,sterilityandimpairedverbalintelligence.个体常常具有两性特征,表现为较小的睾丸和发达的胸部,并具有精神病倾向。1/900Hormonetherapyatpubertytostimulatedevelopmentofsexcharacteristics;Specialeducationtotreatverbalabilityproblems.(3)XYYsyndromeExtraYChromosome.Aboveaverageheight,largeteeth,andsometimessevereacne.Intelligence,malesexualdevelopmentandfertilityarenormal.1/1000Nospecialtreatmentnecessary.(4)XXXsyndromeExtraXChromosome.Tallness,impairedverbalintelligence.Femalsexualdevelopmentandfertilityarenormal.1/500~1250Specialeducationtotreatverbalabilityproblems.其他原因导致的性分化异常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的病例:(1)先天肾上腺增生(CAH):是一种遗传病,遗传上是女性,但个体肾上腺异常而产生一种雄性激素样激素,导致女性外部生殖器官完全雄性化。由于内部生殖器官发展以后这种激素才产生,所以这些个体都具有子宫。一般出生时就能做出诊断,如果要当成女孩抚养,就需要做进行手术使其生殖器官女性化。还需要进行激素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